香港亂局確實已失控,北京想面子、裡子兼顧越來越困難,甚至可能兩頭皆失。北京力挺特首林鄭月娥,和群眾訴求相左;如暴力鎮壓,情勢必然推向流血衝突。更重要的,台灣明年總統大選,蔡英文正等待「再撿到槍」。如果中共強力鎮壓香港示威,必然給綠營大選助威,壓低韓國瑜得票,甚至讓蔡英文輕鬆連任。種種態勢使示威港人有恃無恐,台港遙相呼應的默契,讓北京軟硬收放都不是,各方都在等待新形勢出現。

北京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29日舉行記者會,表明堅決支持林鄭帶領的港府、支持警方嚴懲暴力犯罪。但不表態還好,一表態反而刺激民眾,示威不能停。香港有學者呼籲示威「見好就收」,如今卻變成「不能毀於一旦」。30日「全港大塞車」不合作運動、示威蔓延公務員系統,8月5日醞釀大罷工、罷課、罷市,局面非但沒有冷卻,還繼續升溫。

香港警民比例,每10萬居民平均有399名警察,和紐約的401名相若,屬世界中等以上水平,但為何無法處理好示威?只能說民意所趨,拗不過大局民心。示威以30歲以下族群為主,訴求香港要自由、自主,普選特首和立法會成員,不要「內地化」。很多警察、公務員和他們子女都認同,兩次逾百萬人示威反映多數港人心聲,要求港警像六四天安門鎮壓一樣對待同胞,感情上做不到、政治良知上不許可;港人憤怒情緒更直撲向北京。

港澳辦力挺港府,要求嚴懲暴力,是給林鄭月娥施壓。但傳聞林鄭已無意久任,北京卻礙於面子,不准她請辭;大陸武警、解放軍擺足姿態威嚇,都不管用。鷹派「環球時報」質疑「強大國家機器,怎麽就收拾不了那一小撮暴徒?」反映了陸港觀念的可怕落差。

外在大形勢牽制中南海舉動。第一,在北京眼中,香港局面再怎麼壞都跑不掉,「港獨」比「台獨」好應對。台灣牽涉國際地緣戰略,北京寄望明年韓國瑜當選總統,扭轉兩岸僵局,從根本上破解美日等聯手圍堵中國,包括華府的「印太戰略」布局。

北京如直接介入鎮壓香港,正中蔡英文下懷。蔡英文滿意度掉至不到20%時,習近平公開說「兩岸共謀一國兩制的台灣方案」,讓蔡英文撿到槍,把「九二共識」操作成等同「一國兩制」,使蔡英文聲勢回升。如果北京出兵鎮壓香港,蔡英文將第二次撿到更大的槍,韓國瑜就很難勝選了。

第二,北京須在利害輕重相權下,容忍香港局勢惡化。有分析說,即使想介入,也要等2020年1月台灣大選結束後。但國際因素,包括美國總統川普放話,不希望看到中共暴力解決,「我希望習主席能做正確的事」;英國更明確警告北京,遵守中英主權移交協議。北京批判美英干涉內政,骨子裡不得不考量鎮壓後,中國將更孤立。

第三,中美貿易談判還無解,大陸經濟下行、外資和製造業撤離、失業潮等壓力,鎮壓必然使習近平面臨執政以來最大風險。中共高層正在北戴河度假,可能討論香港局勢。今年10月1日逢中共建政70周年大慶,習近平將閱兵。香港動盪加劇讓建國70年蒙塵,十一之前或難平息;但如出手鎮壓,場面將很難堪。所以中共10月前應不會出手;而半年後台灣大選是另一關鍵點,兩個節點後局面就很難說了,「見好就收」的論據或在此。

或許也因這些因素,香港民眾越來越大膽。但無休止示威終有疲累時,示威也干擾普羅大眾生活和商家做生意,引發反感。北京想依賴這些因素打「持久戰」,何況鎮壓舉措會為示威增添新動力,可能讓北京投鼠忌器。

北京對內宣傳中國崛起揚眉吐氣,讓全世界無法忽視,但台灣、香港民眾卻拒斥成專制中國的一員,寧要自由自主、不要鳥籠,意味北京宣傳和民心兩頭空,策略失敗。中南海也擔憂如對香港忍讓,內地民眾將群起仿效,但武力鎮壓必然讓習近平被全球責難,留下千秋歷史罵名,拖累中國崛起進程,都是智者所不取。

有這些顧慮沒有不好,習近平既標榜改革,如依「一國兩制」和鄧小平承諾,體察香港民之所欲,開放普選,讓香港高度自治,既有法律根據,不失面子,對台灣也有善意示範旁效,一舉多得,贏得裡子,就看北京有無足夠遠見、膽識和勇氣,外人正從香港觀察習近平改革思路的真偽和底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