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靠大自然這個「處方」變得更健康,有沒有推薦「劑量」可依循?「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期刊近日發表的一項論文,給了一個具體答案:「每周大約120分鐘。」

過去有大量研究顯示,躲到附近公園、徒步穿越樹林或在湖邊度周末,都可降低壓力水平、減低血壓、哮喘、過敏、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還能提高心理健康和預期壽命。世界各地的醫生已開始開出「大自然處方籤」要求患者花時間走向大自然,藉此改善健康。

走向戶外、享受綠色世界,對人類有好處,已是公認的醫學事實。但還有一個問題:為了獲得巨大收益,應該一次戶外活動應該花多長時間來體驗?有沒有推薦「劑量」?大自然時光,多久才算足夠?

太短沒效 太長也沒更好

英國近2萬人在2014年至2016年參加「投入自然環境調查監測」,記錄了他們在一周之內的活動數據。科學報告期刊公布的研究調查這些數據發現,每周花兩小時或更長時間從事戶外活動的人表示,他們的健康狀況更好,幸福感更強。

如果只在戶外花60或90分鐘,就沒有那麼明顯的效果。但每周在大自然裡待上五小時,也不會帶來更多的健康益處。

醫生指出和家人一起去公園的眾多益處。(Pexels)

放諸四海皆準 不論男女老少

帶領這項研究的埃克塞特大學醫學院(University of Exeter Medical School)環境心理學家懷特(Mathew P. White)表示,「令我們感到驚訝的是,所有群體反應都是如此。不分男性或女性、老年或青年、不同族裔、居住在貧富不同的地區,甚至是有長期疾病的患者,都說『每周兩小時』。」

只要能夠一周累積出兩小時的戶外時間,住得離休憩區域有多近以及有多常去那裡,並不重要。

懷特說:「大自然不像醫生開藥,必須每天服用少量劑量。最重要的是:將大自然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也許不是每個人都能住在離自然景觀或公園很近的地方,享受天天造訪大自然的便利。但人們仍可以試著找一天,好好在戶外散個步,或趁著周末到戶外休閒區域來趟小旅行。

最新研究指出,只要能夠一周累積兩小時的戶外時間,就會改善健康狀況及幸福感。(Pexels)

有醫生親自帶團出遊

加州奧克蘭市舊金山加州大學貝尼奧夫兒童醫院(UCSF Benioff Childrens Hospital)兒科醫生拉扎尼(Nooshin Razani)已開始為來自低收入患者開立戶外時間做為處方。她還經常帶團到東灣地區的休閒公園旅行。

拉扎尼說:「和家人一起去公園,好處多多。孩子們有地方玩耍,還能鍛鍊身體,進行社交活動,減輕壓力。成年人也可以獲得同樣的好處。」

剖析戶外活動對身體健康有益的確切原因很難。是因為人在戶外激發了體能活動嗎?遠離沙發和螢幕就可以改善健康狀況?還是,更健康快樂的人更能享受戶外時光?

斯德哥爾摩瑞典體育健康科學學院研究員努依健(Carla Nooijen)檢視了自然環境的影響後表示,大多數研究都只關注某個時間點。她認為,追踪一段時間的習慣和反應,將有助於闡明可能的運作機制。

瑞典減稅鼓勵戶外活動

無論如何,「大自然處方」越來越受歡迎。friluftsliv這個瑞典字「過著接近自然的生活」,已在瑞典人日常生活中根深蒂固。從騎自行車通勤到湖邊三溫暖休憩,政府都提供了稅收減免,以激勵民眾養成生活型態。

南韓政府則為壓力較大的民眾建造了數十個「療癒森林」。去年,蘇格蘭的一個國家醫院NHS Shetland開始讓醫生編寫戶外活動說明,作為病患例行護理的一部分。

本文一開始提到的最新研究,為制定類似「每周運動指南」 的自然處方具體指導方針,邁出了關鍵第一步。

「大自然處方」越來越受歡迎,瑞典政府甚至提供稅收減免,鼓勵民眾接近自然。(Pexels)

低成本低風險 誰都做得到

目前針對美國成年人的每周運動量建議是:至少150分鐘中等活動、75分鐘劇烈活動或兩者組合。

拉扎尼表示,「這項最新研究將幫助像我這樣的臨床醫生,為患者提供更佳建議。它提供了大多數人可以實現的實際目標。低成本,低風險,這正是醫生所要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