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未參加新春開工典禮,並在臉書說,他在過年期間已開始工作,異康集團暨青興資本首席顧問楊應超指出,郭董過年不忘忙著在外跑生意,可以看出台灣科技業的環境愈來愈辛苦。

楊應超說,台灣科技業以代工為主,沒有市場控制權,這20年來,先是代工電腦,後是代工手機,既無法強化競爭力,也無法創造品牌價值,宏達電1月的營收10.1億元,創上市來新低,也看到宏達電的品牌夢碎。

他說:「科技產業變化快速,轉型得不夠快,就會被淘汰,而國際觀不夠,也很容易跟不上腳步。」

高雄市長韓國瑜大嘆,「台灣整整鬼混了20 多年,完全沒有在進步!」引起台灣各方討論。楊應超長住國外,兩岸三地跑了20多年,沒有當局者迷,他客觀分析,台灣跟中國、日本、美國直接比較並不完全適合,因為國家有大有小,經濟周期也不一樣,但是如與亞洲四小龍比較,則可能比較適合。

台灣在這20年之間,由四小龍之首,退居至末位,但其他三小龍,韓國在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期間,曾一度國家破產,現在三星、現代汽車全球有名。新加坡賭場的營收,已超過拉斯維加斯,中英文雙語國家早已實施多年。香港則一直是全球金融中心之一,更重要的是,星港的政府效率皆佳。

楊應超去歐洲出差時,常笑他們在吃老本,因為很多人好吃懶做,工時要少、福利要多,也常罷工,台灣現在的工作拚勁,可惜好像也沒有了,很多人像歐洲人一樣在吃老本。

回顧台灣在20年時間,究竟錯過了什麼機會?

楊應超1996年曾替美國前三大運輸公司擔任管理顧問,專門研究機場通關,他發現,機場通關翻查行李,是落後國家的常看到的行為,近年台灣開始流行了(在豬瘟問題前),向中國大陸看齊。

由這件事,讓他想起,台灣在20年前,曾想推動成為亞太營運中心,以他當時對國際機場通關的研究,亞太營運中心是一個很好的主意,包括像運輸,需要一個轉運站(hub),可帶來貨流及人流,80年代亞太地區的hub設在菲律賓,台灣地理位置其實比菲律賓更合適,但是這個政策最終沒有執行,台灣錯失了機會,後來這美國公司把新hub放到了上海。看到鴻海,旺旺,和康師傅等的大陸成功案例,還好他們沒有戒急用忍。

電商巨頭亞馬遜(Amazon)日前取消在紐約長島市(Long Island City)建設第二總部的計畫。楊應超看到最近亞馬遜離開紐約的訊息,想到10多年前,迪士尼也曾想來台灣投資,後來被一些人反對,改到了香港興建,像現在的紐約一樣錯失商機,因為把政治考量放在經濟前面,以致於拒絕了大型企業的投資。其實服貿或貨貿的爭議,也是一樣的問題。

台灣也有本錢成為「亞洲的那斯達克」,楊應超曾寫過專欄推薦,他認為,台灣有那麼多科技股,散戶交易量近六成,外商銀行自2000年開始來台開分公司,種種條件顯示台灣證券市場有此潛力。但是因為政府沒有提出相對應的政策,楊應超在2014年發表「台灣再見」的研究報告後, 2016年外銀開始撤出,目前外資券商也多已離開台灣。

再來算算台灣低薪多少年,楊應超說,1989他在美國大學畢業當時平均美金3萬7;現在平均美金7萬7, 30年了,雖然只有2.5%年成長,還是比台灣高。

還有一例,大陸行動支付,台灣都能用,台灣悠遊卡卻原地踏步,也沒有發展出更好的行動支付。楊應超說,看看這些例子,台灣有沒有鬼混20年,答案應該已經很清楚。(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