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華為崛起故事是空前絕後,企業家必須有捨才有得,任正非做到 了(選自旅人部落格)
2018/12/16 10:52:56瀏覽223|回應0|推薦5
華為長公主事件的背景故事
2018/1208
瀏覽


引用

孟晚舟(華為副董事長,CFO,任正非長女)在12月1日於加拿大機場轉機時被扣留,當時她正要去墨西哥。扣留原因是違反了美國對伊朗的制裁命令,美國將會要求加拿大將孟晚舟引渡回美國受審。

我無意在這篇文章中去說是非,因為我也不知道真相。

而在互聨網時代,我最大的收獲就是,任何看到的新聞或報導,先不要根據內容做任何立場假設,因為事情發展到後面,真相往往讓人感到很無奈。

筆者想要說的,是在這些報導裡,有很多記者或是自媒體(名嘴)對事件的背景知識都是人云亦云,趁這個版面,澄清一些事情,對於事件後續發展的理解,可能會有一些幫助。

筆者想談談,在大陸,華為到底是什麼樣的公司。

雖然華為已經是目前全球頂級的通信設備廠商,但這家公司到現在都沒有上市,對,沒有上市,完全是一家私人企業,完全都屬於任正非一個人的。網上傳言任正非只擁有1.4%的股權,所以不能上市云云,完全是以訛傳訛,搞錯了這個數字的來源。

任正非在經營華為的時候,做了一個了不起的創舉,他把手上的股權利益,讓出了98.6%給華為員工,自已只保留了1.4%。

什麼意思?

任正非告訴所有的華為員工,你們只要好好努力,把華為壯大了,我就把你們賺來的錢裡面,98.6%的錢,讓你們去分,我只拿1.4%。

所以,在華為工作,真的是為自已工作,只要公司好,所有員工都好,公司要賠了,員工也沒損失,但自已的收益就差了,所以只要在華為待一天,華為員工的向心力就很強,也對華為的成長和發展特別關心,也不會做出對華為不利的事,因為,這是自已的公司。

華為能夠在短短的時間內,從地方上的一個小公司發展到今天,全世界的通信企業都要害怕,傳說中的華為人拼命工作,華為的高薪。都是因為這樣一個制度造成的。一個敢給的老闆,創造了一個敢拼的通信商業帝國。

任正非的這種經營理念源於西方的管理理論嗎?

不好意思,不是。讓人汗顏的是,這個老軍人,用的是共產主義的思路,企業的所有收益,都是工人階級努力生產的結果,所以資本主應該把收益中的最大比例還給工人階級。

同時,任正非也是個真軍人,不貪財,不愛享受,違法的事情不做,用的全是他賺來的錢、因為華為夠大,這1.4%的收益,足以讓任正非全家族的人過的非常好。而他對子女的教養和要求,也沒聽說他的下一代有什麼仗勢欺人的地方。

他不愛出名,很低調,不介入政治,也不沾政治,政府怎麼規定,他就怎麼做,這是他讓中國很多企業感到撓頭的原因,這樣子也能把企業發展到這水平,怎麼可能?在中國,不倚賴政府,不搞人脈,基本上是難以生存的。但任正非硬是做到了,從華為建立的第一天起到今天,他幾乎沒去參加過什麼造勢宣傳的商業活動,也沒聽說什麼政府主辦的政績大會讓他出席,低調低調再低調,這就是任正非的做人原則。

任正非是真正徹底信奉共產主義的鐵竿粉,但很遺憾,全中國也就這一家,全世界也只有一個任正非,所以創造出了一個連美英日歐都要怕的通信產業巨人,它幾乎沒有弱點。

華為不上市,所以沒法用股票市場狙擊或用資本市場武器攻擊它。同時,也沒法子要華為公佈任何營業數據,他想說什麼就可以說什麼,不想說什麼,就可以不想說什麼。在法律上,在西方商業上所熟知的所有資本武器上,你都拿華為沒什麼辦法。

華為的骨干員工是出了名的難挖角,除非他們想走,否則,金錢攻勢沒有任何意義、因為他們都明白,沒有任何一家企業出得起比華為更高的薪酬,除非是付出了不合理的薪水,那更不能走、因為不持久。想一想,公司賺的錢,都分給員工了,而且是按成果,按付出分,這樣的分法,每個人拿到的,基本就是企業合理分配的上限,比這還高,你企業經營的比華為好?APPLE?GOOGLE?

至於到處謠傳的有高官暗股什麼的,我就只能呵呵了,這家企業神奇之處就在這裡,這麼大,沒有任何官員有興趣,還是因為那個該死的98.6%制度。

這個制度不能改,一改,華為就崩,誰都知道。跟任正非去搶那1.4%的肉屑?太不划算。這樣一來,華為簡直就是個全身都是骨頭,刮不出半兩肉的老骨頭棒子,花老大力氣去伸手,什麼油水都賺不到還要搞的一身腥,那個官員是白痴?

還好華為也很讓中南海省心,不要政策也不惹事,一幫子員工也安頓的妥妥貼貼,比富士康還讓人省心。既然這樣子,那就你好我好大家好,你繼續做中國之光,我到別處去搞。

所以,以華為的規模,各級領導的拜訪次數,完全不合中國的官商互動文化,用棄嬰來說都不為過。

換個角度來看,這個制度簡直神了,完全符合黃老治術的無為而治的精神,難怪叫做華為。我不知道是不是任正非一開始就想到的,如果是,那他就太有遠見了、因為當時的1.4%是個傻子,但現在的1.4%,已經是天量的收益,而且穩定度奇高無比。

也因為這種制度,華為根本沒法子上市,因為上了市,這個制度就無以為繼,股東不能分利潤,正常的董事會接受不了這種制度,這是一個和股票上市制度互相衝突的設計。股票制度的出現,其根本是為了保護出資者,也就是資本主義的核心精神。而華為的共股制度,出發點是工人階級,基於生產者全拿的出發點,這是很烏托邦的做法,理論可行,但真要嚐到甜頭的股東放棄絕大部份收益,真的很難。

但任正非做到了。

所以,美國老喊著華為是間諜企業,是中國政府的代言人,是中國政府全力支持和扶持的紅色企業,只要稍稍瞭解華為的人就會覺得好笑,要真如此,那還搞中興幹嘛呢?台灣人應該最清楚,科技產業這種沒法完全靠政策發展的行業,不是政府想扶持就扶持得起來的,台積電也是靠良好的管理制度創造出了今天的全球地位。政府當然也會有政策扶持,但主要還是這類企業有一套好的,激勵人心的制度才能達到全球頂級水平。

華為也是一樣。

今日華為的成就,是大陸民企業結合了共產黨理想的一個特殊案例,前無古人,我想後面也無來者、因為任正非的做法太挑戰人性了,我必需承認,我也做不到。

真正瞭解到了華為這些事情的人,是不會相信華為需要去做那些事情、因為在華為的管理體系裡,這種事情瞞不了,也沒法子瞞、因為華為的內部管理對自已人是非常透明的,否則大家怎麼分這98.4%的錢?有一部份對內部不透明,就沒法讓人相信任正非沒有私心,這制度也一樣要崩。這種公司,國安單位也沒有去要求配合的想法、因為沒法保證這種事不外洩。華為員工對自已公司的機密是會保密配合、因為事關自已切身利益,對國安單位的要求,那就一切照人性來,其至,會拒絕、因為這種事危害華為整體利益。

講到這裡,很多人會覺得在大陸,中南海或是官員無所不能,但我之前部份文章裡說了,在這裡還是要再次強調,並非如此。中國共產黨執政有個至高原則,任何事違背了這原則,絕對不允許,這原則就是〞維持中國共產黨治權〞。用大陸話來說,就是〞維穩〞。

當一個民企大到華為這樣子,只要華為不作死,基本上沒有什麼政府單位想要去動華為、因為代價太大,會動搖國本,只要還有理智,沒有人敢對華為瞎伸手。

從很多財經新聞裡應該就可以明白,華為今日的規模,影响力已經輻射到全世界,連台灣都要大受影響。因為華為的成功,是大背景加上華為人自已的努力而實現的,不是任正非利用人脈或是利益交換取得方便而成功的,所以華為在中國的腰桿子算是很硬的。要華為做事,是要拿事實,講道理的。不敢講沒有什麼配合國安的行動,但這個配合的程度,和蘋果,谷歌配合美國政府是相同的,也是可以接受的,不會像美國宣傳的那樣誇張。

寫這篇文章,內容其實並不特殊,在大陸科技產業內算是常識性的知識,筆者寫出來,不是什麼洞見,只是想讓對大陸比較陌生的人做個更正確的瞭解,免得人云亦云,寫出來的東西讓識者噴飯。

行文到這裡,本該結束了,但對這事件,我個人倒有一些感慨。

川普上台後的美國,已經愈來愈失去了過去讓人尊敬的榮光,愈來愈像台灣的民進黨,為達目的不擇手段,還擅長文過飾非。

中國的堀起,讓美國感到不安,各種非常手段層出不窮,讓我很難置信,這是美國?我以為是日本,韓國呢。

做為一個真正的大國,應該要有直面挑戰的勇氣。當初的雷根用星戰計劃虛晃一招,搞的蘇聯崩潰就是堂堂之策,大氣而且有水平。不但打倒了敵人,同時也提升了國力,讓美國形象和實力雙提升。

而現在的川普,所做所為,只能說不登大雅之堂,極無自信,而且都在玩弄小手段。口號喊的好,但綜觀所為,實在難以讓人覺得是在提振國力,而且姿勢難看。不知怎的,我就想到了現在的民進黨。早期的創黨成員,雖然有爭議,但都有特色而且有理念,也有格調,但今日的民進黨,我只能說,江河日下,成了利益集團,而且比過去的國民黨還要腐敗。今日民進黨對台灣造成的傷害,可能就是川普日後對美國造成的傷害,選民為自已的爽,總是要付出代價的。 



歡迎光顧保羅隨筆部落格

一定帶給閣下意想不到的收穫!

請點閱下面網址:

http://classic-blog.udn.com/paulhsu333/49764318



出處: 鄭重推薦佳作分享/ 人活一輩子到底是為什麼? 太經典了 ! - YouTube (感謝乃超先生提供分享) - paulhsu333 的部落格 - udn部落格http://blog.udn.com/paulhsu333/121360320#ixzz5ZW3urRHF



出處: 鄭重推薦值得台灣人省思!/星雲大師肺腐之言,我是台灣中國人!(感謝CK Lee提供) - paulhsu333 的部落格 - udn部落格http://blog.udn.com/paulhsu333/121367315#ixzz5ZuD05XUp

( 時事評論人物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aulhsu333&aid=12164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