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長賴清德預告自己將「堅定離開」,不會讓檢討流於空談;如此,蔡英文總統才能「大破大立」。人們雖看到行政院的檢討報告,卻未聽到蔡英文和民進黨的反省,而後兩者需要承擔的敗選責任絕對更大。賴清德出任閣揆一年,未能幫蔡政府穩住頹勢,反而痛失自己2020選總統的機會;這種「一加一小於一」的結果,深堪玩味。

綠營內部原來有一種聲音,認為蔡英文執政失利敗象明顯,2020年不可能再保住政權,因此下屆應由聲望尚可的賴清德代表出征。但這樣的聲音,隨著賴清德請辭及蔡英文拚連任意志強烈,迅速消散。前綠委林濁水近日為賴清德叫屈,認為他去年因「一念之仁」以為可以幫蔡英文拉抬聲勢而出任院長,未料卻難逃「閣揆必被總統消耗」的魔咒,最後連自己的聲望也跌入谷底。

蔡政府的首任閣揆林全任期為15個半月,如果賴清德在明年元月去職,任期也約略是同樣的長度。林全之所以去職,主要是政治性格較弱,雖然擁有蔡英文的信任,但決策思維學術氣味太重。例如「一例一休」修法,他雖有財經背景,卻明顯不接地氣。林內閣任用了多位所謂「老藍男」,原是比較均衡的布局,卻備受眼紅的綠營人士不滿,最後也終歸被視為「外人」而難以施展。

相對而言,賴清德政治敏感度較佳也更接地氣,因此他一上任,就將窒礙難行的「一例一休」修得比較合理。問題是,他的宏觀瞻矚及思維深度均顯不足,這由其用人的拘謹及論述的生澀即一目了然。如果當初賴清德能從副閣揆做起,先熟悉府院關係及內閣各部會職能,再適時接掌閣揆,也許更能駕輕就熟。遺憾的是,他閣揆的「直升機」升得太快,對輔佐蔡英文施政助益無多。

林全和賴清德其實都不是無能之輩,問題是,在權責不明的政治情勢下,他們的施政都受到蔡英文相當的壓抑及掣肘,許多閣員的能力也無法發揮,卻要背負失敗的責任。這樣「一人統領」的權力框架若不改變,即使賴清德下台,換了誰當閣揆其實都一樣,沒有「大破大立」的可能。因為需要「大破」的人,正是蔡英文總統本人。

蔡英文和賴清德的「蔡賴體制」,為何不能發揮「一加一等於二」的效能,原因就在兩人的關係不是建立在「互補」或「加乘」的基礎上,而是彼此拉扯、壓抑而抵銷。蔡英文除必須找到對的人,她也必須學習放手新揆發揮,才不致再複製「失敗模式」。(節錄自聯合報社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