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零售商如亞馬遜(Amazon)和阿里巴巴逐漸改變了人們的購物習慣,實體店零售商如「標的」(Target)受到巨大衝擊,不得不對之前單一的經營模式改革。電子產品、部件網路零售商Newegg的前任總裁李士驥,日前在南加州中華科工學會科技論壇上,介紹在網路崛起背景下的零售產業的發展。他認為,網路零售業逐漸奪取零售高地,但實體店經濟仍有存在的價值,未來零售業的發展方向,將是「線上線下、合作發展」的模式。

李士驥逐個分析實體零售店目前發展的狀態。他說,JC Penney近幾年來銷售額一直走下坡,2011年聘請曾經創造蘋果良好零售業績的Ron Johnson出任CEO,採取一系列改變銷售策略,但也無濟於事。最近有報導稱兩大食品零售商「標的」和Kroger將合併,對抗亞馬遜。

Sears、Best Buy等也在掙扎於網路零售業帶來的衝擊。好市多(Costco)在實體零售店中算是不錯的,但網路營銷落後很多。服裝零售業也面臨同樣困境,都需要發展適合自己的獨特營銷策略才能生存。

李士驥舉例,Forever 21就很聰明,採用限量銷售模式,即一種樣式的衣服可能只有幾千件,如果買家當時猶豫不買,過後就沒了。另外,Forever 21曾因抄襲其他品牌樣式而涉及官司,但因為衣服單價便宜、數量少,就算官司打輸也不會賠得太慘。

打退實體零售店的網路零售商,到底有什麼秘密武器呢?數據顯示,過去一年,僅亞馬遜一家的銷售額就相當於實體零售點總銷售額的44%。李士驥分析亞馬遜的經營策略和優勢指出,亞馬遜擁有最多樣化的消費顧客,可以出售範圍很廣的商品。他們還有完善的產品售後服務。亞馬遜Prime除了快速運送服務,還有免費電影和音樂服務等。

此外,網路零售業也面臨挑戰,例如消費者很容易查到不同商家的價格,從而選擇最便宜的那一個。網路欺詐頻頻發生,消費者利益無法保障等。

那麼實體店是否終將被取代呢?李士驥認為不會。他說,現在日益崛起的新興營銷模式,是「線上推動、線下銷售」(Online to Offline,O2O)。舉例來說,團購網站如Groupon將優惠券出售給顧客,刺激更多人到實體店如餐廳、健身房消費。再如阿里巴巴推出第一個自動化售車店面,用戶只需在網上提前預約,繳納押金,便可以去取車試駕。

另外,有部分顧客的消費習慣是,一定要見到實物才可以安心購買,其他如生鮮類食品依舊需要到實體店購得。去年亞馬遜收購Whole Foods Market也是很好的證明。

李士驥說,O2O經營模式在中國大陸得到很好的發展,各種新興技術與銷售方式不斷實驗,發展很快。相比法律法規相對較嚴格的美國,利用大數據等技術進行商業化探索的道路較為緩慢,但他相信在技術上不一定落後於中國,因為美國社會對於以個人隱私為代價,換來的商業便利頗猶豫,這使得商業模式的創新緩慢。

李士驥說,最重要的是個人數據隱私和利用這些數據帶給人生活便利的界線在哪裡,而技術的創新和人們生活的便利,必然意味著部分個人隱私的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