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多歲的陳先生,近來常感疲倦及高血壓偏高。起初以為是工作忙碌、作息不正常導致,直到小便後發現馬桶裡的泡泡久久不散,才驚覺有問題。就醫接受腎功能檢查後,顯示為尿毒症(血中肌酸酐值高達12毫克),開始接受血液透析治療。

雖雙側腎臟有中等程度萎縮,但仍接受腎切片檢查,檢查結果為瀰漫性腎絲球硬化症(90%以上腎纖維硬化),判定為不可恢復之末期腎病變。隨後接受動靜脈瘻管手術,並繼續血液透析治療。兩個月後,小便量每天維持1000cc以上,且透析前血中肌酸酐濃度維持在8-9毫克左右。

★早期慢性腎臟病 症狀不明顯

為了脫離洗腎治療,在醫師及營養師的指導及建議下,陳先生服用極低蛋白飲食併用酮酸胺基酸。在飲食上,幾乎不碰蛋、魚、以及雞鴨牛羊豬等肉類,連豆腐、豆漿等常見大豆製品,也在營養師建議下,盡量不要攝取,並搭配其他飲食方式,提高醣類及脂肪攝取,以避免營養不良。

到目前為止,陳先生已六年多未洗腎,也未出現任何尿毒症狀。台灣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腎臟科主任宋俊明表示,因早期慢性腎臟病症狀不明顯,加上民眾對腎臟病的認知率偏低,因此僅有10%患者知道自身罹病。

宋俊明指出,一般認為除了未知環境及食物因素之影響與飲食習慣不當外,民眾長期服用成分不明的中草藥、坊間偏方,以及使用媒體直銷之來路不明的保健藥物或止痛藥等,也可能是引發慢性腎臟病的因素。另有研究顯示,與醫療用顯影劑使用偏高可能有關。

★服用偏方 病情將急速惡化

宋俊明表示,多數民眾對慢性腎臟病有錯誤認知,門診常有患者因醫師說「這是腎臟病,沒藥醫」,就在親友的介紹下服用偏方,但下場幾乎一樣,病情急速惡化,回診時尿毒症嚴重,常到了必須洗腎階段。

宋俊明說,雖然嚴重腎臟病是不可逆的疾病,但如果能在第一期、第二期或第三期就能確診,接受治療,稍改變飲食習慣,調整生活作息,嚴格穩定控制血糖、血壓與血脂,患者就跟一般人沒兩樣,一輩子遠離洗腎威脅。

如果腎臟病到了第四期、第五期,腎絲球過濾率小於30,甚至低於15,雖已錯過了治療的黃金期,仍可透過低蛋白飲食搭配酮酸胺基酸,嚴格限制蛋白質攝取,延緩洗腎。

宋俊明表示,如果能夠積極治療,就能延緩進入末期腎衰竭而須腎替代療法(洗腎或換腎)的時間。

宋俊明指出,蛋白質代謝產物為尿毒素的主要成分,晚期腎臟病患者必須實施真正低蛋白飲食,禁止食用肉類、蛋類以及大豆製品,減少蛋白質代謝產物,就能延緩尿毒症狀的出現。至於酮酸胺基酸,則可在不產生含氮尿毒素情況下,補充必須胺基酸,降低患者腎臟負擔,同時藉著轉胺作用可在轉化為營養素時,降低含氮尿毒素,並協助患者維持良好的營養狀態。

宋俊明表示,不少病人嚴格遵守低蛋白飲食並搭配酮酸胺基酸,延緩洗腎時間,有人歷經五、六年,仍未洗腎,繼續工作,擁有不錯的生活品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