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江西東南部有個千年古邑,全縣95%為客家人,被譽為客家搖籃
2017/01/09 09:39:59瀏覽238|回應0|推薦3

江西東南部有個千年古邑,全縣95%為客家人,被譽為客家搖籃

(琴江江畔夜景)

江西東南部有個邊陲縣城。別小看這個縣城,它不僅有千年的建縣歷史,如今又擁有了“三源三鄉”的美譽。

這個縣城名叫石城。頭天晚上住宿就安排在石城縣,到達縣城的時候是晚上七點鐘。天色已黑,在大巴車上看石城的江邊燈光璀璨,給外來人第一感覺是這個縣城的夜色很美。

 

 

 

我們下榻的賓館是三星級,賓館在四層,下面三層是一個大商場,所以購物吃飯還是很便利的。辦理好入住後,我從賓館後面的一條街去江邊。大概十分鐘後,就到了江邊。臨江有一條馬路,馬路一側是一排店鋪,亮著燈在營業,另一側是城牆。沒錯,是真的城牆。此刻我的腳下就是城磚舖的行道。行人可以一邊散步,一邊倚靠城牆牆垛,沐江風賞夜景,只是小縣城晚上來此散步的人貌似很少,顯得冷清但卻又安靜。沿著城牆一邊走,一邊尋找小吃店。不一會兒,又看到一座城樓。城樓的入口正對著江。

 

查資料才知道,原來這條江叫琴江河,因俯瞰像一把古琴而得名,江面寬約50米,由北往南穿城而過,把縣城分成東城和西城,其中西城為老城區,是縣城政治文化商業中心,東城區為正在開發的新城區,樓盤林立。可以說,琴江河是石城縣的母親河,她滋養了石城的兒女,也見證了石城的歷史變遷。石城縣位於

江西省東南部,贛州市東北部,與福建寧化、長汀縣接壤。自從南唐保大十一年(953年)建縣以來,一直是通往廣東、福建的咽喉之地,被稱為“閩粵通衢”。正因為地理位置的重要,所以在此處建城就不稀奇

了。而石城縣古城牆始建於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起初是土牆,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改建為磚牆。後經洪水兵燹毀壞,幾經重修,直至解放仍保存完好。近年因城區擴大,只保留東門與北門城樓及臨江一段約600米的城牆,1983年被列為縣級文保單位。

江西東南部有個千年古邑,全縣95%為客家人,被譽為客家搖籃

江西東南部有個千年古邑,全縣95%為客家人,被譽為客家搖籃

(江邊古城牆)

在那座城樓附近,拐進一條小吃街。路邊搭起了一個個折疊篷,店主們就在篷下的推車上做小吃,有水煮、燒烤、燙雞蛋餅等等,我點了一個福建小吃,大概做法是用小勺刮成一個個小麵團,放在鐵鍋裡燜煮,一份五元,盛了十來個小麵團,根據個人口味是否加辣。飽腹後,就徑直返回賓館,路過一些專賣店,也許是這裡的步行街。

江西東南部有個千年古邑,全縣95%為客家人,被譽為客家搖籃

(小吃街的生意比較火,有年輕人,也有帶著小孩子來的)

第二天早上七點起床,吃的是賓館提供的自助早餐,品種多樣,有當地特色的米製食物,也有牛肉羹、米粉。味道很少,尤其是牛肉羹,嫩滑可口,吃了兩碗,跟寧都牛肉麵的牛肉做法類似。

江西東南部有個千年古邑,全縣95%為客家人,被譽為客家搖籃

江西東南部有個千年古邑,全縣95%為客家人,被譽為客家搖籃

(下榻賓館前的老城區主街道)

半個小時吃完早餐,就在當地導遊的帶領下前往石城縣的著名景點通天寨。在大巴上,導游向我們介紹石城的情況。導遊是個小姑娘,說起家鄉她滿臉自豪。她說,據縣志記載,石城因為山多石,聳峙如城,所

以得名;石城有“三源三鄉”的美譽,“三源”是指贛江之源、生命之源、紅色之源, “三鄉”是指“中國白蓮之鄉”、“中國菸葉之鄉”、“燈彩藝術之鄉”。近年來,石城大力發展旅遊業,也取得了顯著的

成績。她還熱情地用客家話唱了一段山歌,內容講的是青年男女的愛情。大巴從老城區過橋進入新城區,20分鐘左右就開始上山了。此時白霧瀰漫,大巴在山間逶迤而行。途中有一段新舖的柏油路,導遊說是昨

晚工人連夜搶修的,目前是為了讓我們這些第二天來通天寨景區的人不繞彎路。聽後,頓時大家都非常感動。

江西東南部有個千年古邑,全縣95%為客家人,被譽為客家搖籃

(連接老城區和新城區的琴江河)

到達景區,下車便感覺空氣清新,這裡的霧充滿水汽,濕濕的,絕不是霾。記得以前在農村,在大霧裡行走,水汽會將頭髮變濕甚至滴水。石城縣橫江鎮贛江源村的石寮河是贛江的源頭,這裡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證贛江水源的清澈,所以在石城呼吸到純淨的空氣就是自然的了,無怪乎被評上“中國百佳深呼吸小城”。

江西東南部有個千年古邑,全縣95%為客家人,被譽為客家搖籃

(通天寨景區大門,下面是用石塊壘砌,上方是木牌樓,正中是“通天寨”三個大字)

江西東南部有個千年古邑,全縣95%為客家人,被譽為客家搖籃

(只要人貼近“二”字,雙腿叉開,“通二”順間變“通天”,取義天人合一,這想法真妙)

江西東南部有個千年古邑,全縣95%為客家人,被譽為客家搖籃

江西東南部有個千年古邑,全縣95%為客家人,被譽為客家搖籃

(在福建廣東比較常見的五色梅,花期長,花色多變,由最初黃色、粉紅,變為橘黃,最後變紅色)

江西東南部有個千年古邑,全縣95%為客家人,被譽為客家搖籃

江西東南部有個千年古邑,全縣95%為客家人,被譽為客家搖籃

江西東南部有個千年古邑,全縣95%為客家人,被譽為客家搖籃

(丹山碧水)

江西東南部有個千年古邑,全縣95%為客家人,被譽為客家搖籃

江西東南部有個千年古邑,全縣95%為客家人,被譽為客家搖籃

(山上巨石造型很多,這個景點叫“菩薩坐禪”,很像一尊巨大的菩薩坐著)

江西東南部有個千年古邑,全縣95%為客家人,被譽為客家搖籃

(五百羅漢造型壯觀。由於當天大霧看不清,所以藉用一張網絡圖)

江西東南部有個千年古邑,全縣95%為客家人,被譽為客家搖籃

江西東南部有個千年古邑,全縣95%為客家人,被譽為客家搖籃

(被雨水侵蝕的紅岩,凹凸不平,又像密集的蜂穴)

通天寨景區位於縣城東南6公里處,因寨上主岩“外如兩指相箝,內若兩掌半合,仰視蒼穹一線通天”而得名,素有“石怪、洞幽、泉美、茶香、佛盛”之美譽。景區屬於武夷山脈的丹霞地貌,山水奇特,峰巒璀巍,有自然、人文景觀30餘處。通天寨有三絕:一是一陰一陽同處一山的奇特景觀;二是完全不經人工雕琢的千佛丹霞;三是全國罕見的岩面龜裂地貌。

 

“生命之根”和“生命之門”這一對陰陽石是通天寨三絕之一。傳說一男一女兩位仙人為了爭奪通天寨作為修煉之地,決定比試仙術看誰能先搭成通天之梯,結果瘋長沖天的石柱禍及了四周的生靈,玉皇大帝下

令雷公劈斷了這兩只石柱,同時派二郎神下界將兩位仙人押上天宮。玉皇大帝怒斥兩位仙人道:“你們兩位道行太淺,私慾太重。現剝奪你們以前的修行,貶為凡人,重新修道。”並劃定了兩人在通天寨上的居

住地,男的住通天寨的西側山腰,女的居在通天寨頂的通天岩內,不可越界。兩人遵照玉皇大帝的旨意,在各自的領地內勞作和修煉,久而久之雙方產生了愛慕之心。但要重修成仙是不能結婚的,他們只能把愛

埋在心底。通過千年修煉,他們重新成為仙人,男的稱“妙石仙人,女的稱“玉泉仙姑”。又過了數千年,男仙人化成昂揚向上的“生命之根”,女仙人化成巧奪天工的“生命之門”。

江西東南部有個千年古邑,全縣95%為客家人,被譽為客家搖籃

江西東南部有個千年古邑,全縣95%為客家人,被譽為客家搖籃

(生命之根)

江西東南部有個千年古邑,全縣95%為客家人,被譽為客家搖籃

(生命之門)

“仙人犁田”的龜裂狀怪石為全國罕見,極具地質考據價值。相傳妙石仙人一天突發奇想,見石城石山遍地,就想在石頭上種東西,於是他選擇通天寨西側的一處石坡做實驗。他拔下幾根毛髮,運用仙術把它們

變成了一頭力大無比的牛和鋒利無比的犁,不一會兒就把石坡犁好。為了在石頭上種出東西,他不辭辛勞遍求耕耘之術。他的行為感動了太上老君,太上老君贈給他一株石靈芝,並傳授栽種之法。最終,石靈芝種成。

江西東南部有個千年古邑,全縣95%為客家人,被譽為客家搖籃

(斜坡上一條條橫線,像仙人犁田)

山上的玉盂禪寺於明萬曆十年(1582年)僧德存創建,歷代均有高僧來任住持,香火極旺,屬全省重點開放寺院。相傳是為了紀念玉泉仙姑為通天寨引來了甘甜的泉水,故被稱為“玉盂禪寺”。

江西東南部有個千年古邑,全縣95%為客家人,被譽為客家搖籃

(巨石下的玉盂禪寺,雲霧又在縹緲似仙境)

還有一個更久遠的傳說。相傳,遠古時期,通天寨是東海龍王的行宮。他派出了最得力的兩員大將龜仙夫婦負責守衛,並將此命名為“龜仙山”。千萬年過去,龜仙夫婦化成了一對石龜,其餘的龜兵龜將化成了

無數的龜裂石板,成了這座山永恆的守護神。所以後人能夠在通天寨看到一對栩栩如生的石龜及滿山遍野的龜裂石板的景象。

江西東南部有個千年古邑,全縣95%為客家人,被譽為客家搖籃

(龜裂凸包)

江西東南部有個千年古邑,全縣95%為客家人,被譽為客家搖籃

(通天寨景區的出口)

在通天寨的山腳下有個大畬村,被美稱為“客家第一村”。這裡客家風情濃郁,客家建築保存完好。其實,石城縣是客家人南遷途中最重要的中轉站,有“客家搖籃”之稱,全縣95%左右的人為客家人,

屬“純客家縣(客家人超過90%)”。大畬村里的“南廬屋”,是典型的天井式客家民居。“南廬屋”又名黃家屋,佔地15000多平方米,是清代乾隆年間石城富商黃聲遠出資建造。興建於乾隆甲午年(1774

年),落成於乾隆癸卯(1783年),歷時9年。黃聲遠出生於清代康熙壬寅年(1722年)。17歲時其父病故,又無兄弟,為侍奉母親,他只得放棄科舉仕途經商養家。由於他吃苦耐勞、自強不息,最終生意興隆,成為

石城富商。他樂善好施,多次受到縣、州、府褒獎,被封為“義士”。嘉慶庚申年(1800年),無疾而終,享年79歲。取名“南廬屋”,是因為背靠通天寨,山上佈滿龜石,有祈禱住入新居後“壽比南山”之意,而廬有“寄”和“舍”之意。

江西東南部有個千年古邑,全縣95%為客家人,被譽為客家搖籃

江西東南部有個千年古邑,全縣95%為客家人,被譽為客家搖籃

(大畬村的蓮田)

江西東南部有個千年古邑,全縣95%為客家人,被譽為客家搖籃

江西東南部有個千年古邑,全縣95%為客家人,被譽為客家搖籃

(大畬村的環形劇院及內景)

南廬屋為五進廳堂,兩層結構,高大馬頭牆,有九十九間半(受“滿則溢”思想影響),間間相通,廊廊相連。中間的正廳顯得猶為寬大,可以擺100多席宴。大門外是一個場坪,長50米,寬8米。坪外有一口半月形池塘,池塘兩旁種有7棵大柏樹,其形如蓋,均有200多年曆史,現存活的有5棵。

江西東南部有個千年古邑,全縣95%為客家人,被譽為客家搖籃

(南廬屋圍牆的耳門,進入後就是個大院子)

江西東南部有個千年古邑,全縣95%為客家人,被譽為客家搖籃

(南廬屋的側面,一排排房間連起來)

江西東南部有個千年古邑,全縣95%為客家人,被譽為客家搖籃

(南廬屋正面,開了五個門,牆上的窗戶很小,石質材料,圖案像銅錢)

江西東南部有個千年古邑,全縣95%為客家人,被譽為客家搖籃

江西東南部有個千年古邑,全縣95%為客家人,被譽為客家搖籃

江西東南部有個千年古邑,全縣95%為客家人,被譽為客家搖籃

(進入裡面,是一排排相通的房間,靠天井採光。門上有文革時期的語錄,有的房間木質門窗破爛,掛著鎖。但一些相對完好的房間裡依然有人住著,應該是黃氏的後裔)

江西東南部有個千年古邑,全縣95%為客家人,被譽為客家搖籃

江西東南部有個千年古邑,全縣95%為客家人,被譽為客家搖籃

(南廬屋正中的大廳,應該也兼有祠堂或議事廳的功能)

江西東南部有個千年古邑,全縣95%為客家人,被譽為客家搖籃

(南廬屋依山傍水,前有池塘,後靠通天寨)

江西東南部有個千年古邑,全縣95%為客家人,被譽為客家搖籃

(村民售賣的白蓮子、蓮心、薯粉)

由於石城是中央蘇區全紅縣,是紅三軍團和少共國際師長征出發地,所以南廬屋被不少劇組選為取景地,比如《遊俠的童話》(2008年)、《紅色搖籃》 (2009年)、《少共國際師》(2011年)、《石城九月》(2012年)。

在村前,還可以看到一大片一大片的蓮田。很久以前,就有人把蓮花種子帶到大畬村種植。直到今天,家家戶戶種白蓮,白蓮不僅是這裡的支柱產業,也是遊客慕名而來觀看的美景。每到夏季,這裡荷葉田田,荷花飄香,為石城縣贏得了“中國白蓮之鄉”的美譽。

江西東南部有個千年古邑,全縣95%為客家人,被譽為客家搖籃

(來自網絡圖,白蓮盛開的季節)

中午返回賓館吃午飯的途中,路過琴江河,導遊指著不遠處江畔的一座古塔,叫寶福院塔,是屬於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塔影江心是古代石城“琴江八景”之一。寶塔始建於北宋徽宗崇寧元年(1102年),竣工於

大觀四年(1110年),是一座樓閣式磚木佛塔,塔身七級六面,呈竹節鋼鞭形。塔高59.8米,自下而上逐級微收,高而不危;每級有六扇門,三開三閉;簷角懸掛銅鈴,風吹鈴動,聲播江城。寶福院塔是客家先民將中原文化與閩粵特色融合的結晶,是石城人民實實在在的福塔。

江西東南部有個千年古邑,全縣95%為客家人,被譽為客家搖籃

江西東南部有個千年古邑,全縣95%為客家人,被譽為客家搖籃

(琴江河的寶福院塔、古城牆)

 原文http://www.toutiao.com/a6373053750735307009/  

    引用網址http://blog.xuite.net/p201201/10312/479640673

                  文章網址http://classic-blog.udn.com/p100200/88034539      

                日誌用相簿21131075235.jpg


 

 

 

( 在地生活大台北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100200&aid=88034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