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灣早期農村生活器具2 灶腳
2014/12/28 08:28:01瀏覽584|回應0|推薦1

台灣早期農村生活器具2 灶腳

發表/陳水胎-2014.12.28

 

 


 

火灶

在傳統臺灣廚房中,灶是主角,烹煮食物皆使用灶,傳統的灶是利用磚瓦堆砌而成,有分一口灶、兩口灶。爐灶是利用木材生火,灶門以生鐵鑄造,以隔絕空氣。灶在農業社會中是重要的家庭用品,早期在廚房供奉灶君,守護爐灶,保護一家的飲食。生火的重要工具,即是一把、煽火的扇,後來也使用較為便利的吹風機。

傳統古早味的餐廳,常以「阿嬤的灶腳」為名,代表著臺灣早期的古樸滋味。尤其,早年物資缺乏,食材不易取得,家家戶戶餐桌上常常是蕃薯籤飯拌豬油。臺灣經濟起飛後,大魚大肉吃多了,古樸的豬油香味成為大家懷念的味道。



 古井【水井】 

 

古井【水井】 

 


水缸
水缸是用來儲存水。
材質:陶瓷



 

水桶是用來裝水,是主要挑水的工具。
專門用來提水的,它是用檜木做的;它很特殊,有一個竹子做的把手,只有3㎝寬,一直通到底部之兩端,方便提水用;周邊中間及底部均有用鐵絲纏繞固定。    材質:檜木 技法:手工製

 


飯桌 

 以往生活環境困窘的情況下,兩三戶同住一棟民宅的情形相當普遍,所以從屋內擺放的桌即可判斷此屋住了幾戶人家。傳統社會中以大家庭居多,成員多的家庭必須分好幾次進食,
先是成年男子和小孩,最後才是女人家,所以一家人共用一張飯桌並沒有不夠的問題。

 


飯斗(飯桶)

桶型的裝飯器具,因為式樣像「斗」,所以叫做「飯斗」,也叫「飯桶」,金門絕大部分的飯斗是用
「倆抵」做成的,由於稻米並非金門人的主食,因此過去只有富裕人家才會置一只飯斗。

 

 


蒸籠

又稱為「籠床」的蒸籠可分為籠身和籠蓋兩部分,籠身的底部構造,將竹片刻意疏編,留有許多格洞,
以便蒸籠放在鍋上蒸物時,使鍋中滾水的高熱水蓀氣能大量通過格洞朝上蒸發,將食物全部蒸熟。

 

 

米斗【五升斗】

描述:這個斗用木板加鐵片包成的圓桶形量米器具,有〝官〞,〝五升〞,〝榖類用〞
等烙印是日本時代統一度量衡專賣店,賣出的標準榖類容量器具。
   材質: 

 

烘爐與擠燒仔

烘爐是以陶(紅)土捏成,不上釉,在窯中經過高溫鍛燒而成,形狀像一座小灶,主要是用來
煎熬湯藥;而「擠燒仔」則像是上過釉再入窯鍛燒的陶壺,上有一只出水的壺嘴和一個叫「耳
」的手把,使用時,將已經生火燃焚的木炭放在烘爐上層部,再將所要煎的藥物加水置入
「擠燒仔」內,放在烘爐上面,即開始加熱。

 

 


飯籬-撈白飯工具

資料識別:描述:飯撈是用0.5公分竹篾編成,柄用直徑3.5cm勾形木條組成..

 0.5公分竹篾編成,柄用直徑3.5cm勾形木條組成。   材質:竹 木

 

 

 

 

灶頭硿仔

洗鼎刷鍋時,會有一個盛水存放在「灶頭」上的小陶甕,叫做「灶頭硿仔」或「洗鼎硿仔

,煮好了糜,將灶頭硿仔中所盛的水倒入鼎中,再以「鱟杓」舀起留有部分餘糜的鍋水

置入硿內,可作為飼養牲畜的飼料

 

 

 

鱟杓

鱟杓是作為舀取液狀物的舀具,使用淺海生物「鱟」殼所製成,後來則改為用白鐵皮
剪成像鱟形的半圓形,再加上一把木柄。

 

 

鱟殼仔

鱟殼仔是指用來添盛稀糜的大湯瓢,早期所用的舀具該是用葫蘆或瓠瓜剖成兩半作成

的瓢子,後來由於鐵器的使用方便,才逐漸改用鐵製的瓢子。

 

 

湯盤

「湯盤」又叫「桶盤」,是喜慶宴上菜時必用的器皿,用精緻的湯盤端菜端湯上桌,
一盤兩個菜或湯,端的人不怕燙手,也使手上製作精緻的湯盤和盤上香味四溢的菜肴相得益彰,
有時也用在祭拜時,所以又稱為「三牲盤」、「進桶盤」。

 

 

木椏吊勾.吊籃

在炎熱的夏天,氣溫高,櫥子裡通風效果不好,所以一般農家都會把這些物放在「吊籃」裡,
再把吊籃吊掛在廳堂前簷下所綁的吊鉤上

 

 

二格式竹櫥碗菜櫥

碗櫥以製作材料分,有竹製品和木製品兩種最普遍,如以形式來區分,有三格式和兩格式種,三格的最上格是密閉式的,有些煮過未吃或吃不完的剩菜,可以放在這櫥格裡,
第二格的位置正中,則放置一些常用的碗,第三格在中央略低的位置,
只有特別節日才用得到八角碗和大碗公,就放在這格內。

 

 


油燈

較早期的油燈大部分是錫製品,點燈的燃料最早是用植物油,如花生油、菜籽油等食用油,
並以燈蕊引燃,所以這些油又叫做點火油。

 

 

嬰兒床>搖籃

早期嬰兒睡覺的床.叫搖籃.

 

 

銅鏡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我們的祖先利用銅片磨平擦亮反光做成鏡子,除了在正面打平磨光,
背面也雕鑄各種龍、鳳、如意、吉祥或裝飾圖案等紋飾。

 

 

梳妝台

舊式的梳妝台,上半部是鏡台,下半部則設有多層抽屜的置物櫥,也可以作為衣櫥用,
合併起來成為一套櫥櫃,叫做「鏡台櫥」,傳統式的鏡櫥,通常可分為兩層:下層重實用,
分為三格,中央部分是一面橢圓形的鏡子,鏡子兩旁則作對應搭配的安排,上層則只作為裝飾。

 

 

面桶架

面桶架除了放置「面桶」(洗臉盆)的平台外,平台下方另有一抽屜放置盥洗用具,
平台以上部分再加一面小整容鏡、一個放置牙刷牙膏的小架子,再加上一道「眉」。

 


衣櫥

舊式的衣櫥分為上下兩部分,下部只是一個開敞架子的樣式,一方面用來將衣櫥墊高,
避免櫥身接觸到地面會潮濕,一方面也用來放置鞋襪,上部是放置衣物的櫥子,櫥的上面
部分掛衣服,中間部分疊放衣服,下部則有兩三個抽屜做為收藏珍貴物品的暗室。

 

 


腳桶

以往的生活貧困,白晝工作自然是打赤足,一天工作下來,足部一定很髒,所以就寢前,
就會利用煮晚餐後灶內未熄的火燼或再加一把柴薪燒些熱水洗腳,為了避免浪費熱水,
不用直接沖洗,而將熱水倒在腳桶內,先洗臉、擦洗身體,再將腳伸入桶中洗淨。

 

 

 

洗澡桶

是男女洗澡用的浴桶【木材和竹子製造】  【網路圖片】

 

 

文章網址:台灣早期農村生活器具2 灶腳

 

( 在地生活雲嘉南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100200&aid=19860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