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胡春華老先生〝氣功與按摩養生療法〞
2010/10/02 12:59:18瀏覽2248|回應1|推薦77

氣功保健養生療法

氣功用於保健養生治病,延年益壽,由來已久,是我國寶貴文化遺產的一部分。

氣功保健養生療法須在老師指導下,通過自我鍛煉,堅持下去,必有收益。以內練精、氣、神,外練筋、骨,皮, 身心、兼練,內外兼練,剛柔相濟,意力統一,簡便易行。從頭到腳,由上而下,依次鍛煉的練功方法,動作美觀,舒展大方。以舒筋活血,增強關節的靈活和柔韌,以練頭、頸、臂、胸、背、腰、腹、襠、腿、足等為主體,帶動五臟六腑,循環系統,是一個比較完整全面的練功方法,融動作手法、意、氣、勁力,按摩、防治病於一體,適用於治療多種疾病和養生、健美功能。

()頭部保健:

人者先從頭部老,頭是人身的司令部,指揮著人的行動,為一身之主宰,諸陽之會,百脈所通。頭顱內有大腦,微細血管密佈,是全身經絡匯合處,外有堅硬顱骨,保護大腦,腦細胞新陳代謝旺盛,消耗氣血營養較多。頭腦發生病變,即影響整體循環系統,頭部保健,非常重要。

   

練功方法:

預備式鬆靜站立,要看一個高大、完整、寧靜的氣勢,與大自然宇宙天人合一的氣概。兩腿分開,與肩同寬,頭正身直眼微閉,腹內收,兩腿微屈,足趾向前,心平氣和,神態安祥,做深呼吸三次,兩手臂上舉、翻掌、提腳跟、吸氣、落腳呼氣。

  

1、摩面、捋頭,同時進行,兩手搓熱摩面,從前額髮際,由上而下,再以兩手五指、掌心、掌根,從前額髮際,緊貼頭部,全掌用力,由前向後捋到後頸部,一上一下為一次,速度均勻,力爭全部摩捋到,反復交替,邊捋邊數36次。

2、梳頭保健:用木梳或電木梳經常梳頭,不限次數,得便即梳,感到輕鬆柔和。但不用塑膠梳、鋁梳。經常梳頭是健腦的良方,梳頭所經過的穴位有百會、玉枕、風池、神庭、後頸等近60個穴位。這些穴位受到良好的按摩刺激,當感到頭昏腦脹時,捋捋頭,摩摩面。從容安祥地梳梳頭皮,可刺激頭部的神經末梢,起到平肝,開竅、寧神、調節神經,鬆弛頭部神經緊張狀態,促進頭部血液循環,和皮下腺體的分泌,祛風止痛,清醒頭腦,穩定血壓,預防腦血管硬化,增強記憶力等。

3、抹印堂:閉目,兩手拇指按於太陽穴,食指彎屈用外側,由下而上抹36次。

4、摩前額:閉目,用兩手四指由眉骨上面凹陷處向兩側按摩至上額神庭穴,兩手沿前額向兩側摩36次。

5、揉太陽穴:閉目,用兩手大拇指按於太陽穴,其餘四指按於眉骨部位,用大拇指由輕到重逐漸加重揉36次。

6、抹後頸:後腦勺玉枕和啞門穴:揉太陽穴後,兩手掌根使力從頭頂兩側向後捋到頸部、五指並攏,全掌緊貼後腦勺,由上而下抹36次。

7、捏大筋:頸兩側有兩根大筋,用兩手拇指和中指捏大筋36次。

8、搓頸椎:閉目,用兩手掌在頸部向兩邊搓18次,力量加重。(確頸椎病者可多搓幾次)
功能:改善頸部血液的供給,預防頸椎病、頭痛、肩背腰脊痛、中風、感冒等症。

9、眼保健療法:

眼是人體的視覺器官,眼保健功是根據中醫學的氣功、按摩、點穴、推拿,針灸等功法總結出的一套眼保健療法,是局部與整體相結合的練習方法,能使局部產生熱、麻,酸、脹等反應,以增強眼的血液循環,提高代謝機能,改善神經和眼肌的營養,以消除眼疲勞和其他眼疾,增強視覺功能,眼角的“魚尾紋”都不會產生。以下練功方法,眼病患者能堅持練一年左右,可逐漸收到一定的功效。

9.1揉晴明穴:微閉雙眼,用兩手指端羅紋面,按揉睛明穴36次。輕重以有酸脹感為宜。

9.2推揉眼眶:閉眼,兩手拇指按太陽穴,用兩手食指一,二節外側面,從眉骨和上下眼皮向上下左右順逆方向推揉81次,輕重以舒適為宜。

9.3旋轉眼球;左右各旋轉36次,然後閉目養神片刻。

9.4近觀遠眺:站立姿勢同上,選擇高處,兩眼由近看遠,直至遠處看不清為止,再由遠處逐漸收回近處,反復看35次,然後閉目養神片刻。

9.5晨觀日出,夜觀星月:清晨日出時,夜晚月出時,無月看星斗,取較高位處,站姿與第4節同,兩眼睜開不眨眼,緊盯住太陽或月亮和北斗星,深觀細察,逐漸感到眼似有針刺或有撕裂狀的微痛感。到兩眼疲勞時停止觀看,閉目養神片刻。

10、鼻部保健:鼻為呼吸出入之門戶,為肺之竅,鼻病與肺臟、脾、膽等有關,鼻的保健對防治感冒有顯著作用,其他有防治鼻炎、鼻涕噴嚏過多,嗅覺不靈等病,並能調理神經系統,使之興奮或抑制。鼻部感覺敏銳,肌肉較薄,按摩手法不宜較重,練功時站立與上同,然後進入氣功態。

10.1揉按迎香:迎香穴屬手陽明大腸經,位於鼻翼旁鼻唇溝、鼻尖、鼻樑骨、通腎、脾穴,用兩手食指肚揉迎香穴,同時兩手中指肚按摩鼻唇溝、鼻尖、鼻樑骨共36次。

11、耳部保健:耳為聽覺器官,中醫認為,耳的功能靠精,髓、氣、血的充養,尤賴腎氣的調和,耳疾患與腎有關,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陽膀胱經,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陽膽經,足陽明胃經等經脈均循行於耳與臟腑經絡均有密切聯系。故耳廓有全身臟器及肢體的反應點,而耳病的治療,需要機能的改善。耳功除對耳病有防治作用外,還能增強其他臟腑的功能。

耳功在極虛靜站立的氣功態下練習。

11.1揉搓耳根,兩手拇指和食指分開,夾在兩耳根前後,以拇指用力在兩耳底揉搓,其餘四指以食指揉搓聽門,上下揉搓36

11.2擊天鼓、扳耳膜:兩手心掩耳,以中指、食指、無名指由輕到重敲擊腦後風府穴36次,可聽到類似擊鼓聲,而後以掩 耳兩手心捂兩耳孔,一掩一啟耳膜36次。

11.3揉按耳廓、耳垂;用兩手拇指和食指的兩側由上按揉耳廓,耳垂眼穴各36(眼微閉)感到內氣穿向眼內,而後拇指,食指由上而下牽拉耳廓9次。

11.4揉耳門聽會穴,用兩手食指肚同時揉耳門聽會穴一順一逆共36次。

功能:中醫學認為:腎開竅於耳,耳功有補腎和清肝膽之火的作用,可防治耳嗚、耳聾、耳炎、美尼爾氏病,聽力衰退,中耳炎等症。尤以耳垂部位為眼區,按摩耳垂治療眼疾為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

收功:耳功後,頭,面部運動做完,用兩手掌由前額髮際向下摩面一次,然後由髮際用兩手掌向後頸部捋三次,兩手掌從面部前引氣歸到下丹田結束。

()頸部保健:

轉頭功:鬆靜站立,兩眼微閉,兩臂向後彎屈,兩手握拳(拇指在外),外勞宮穴緊貼腰部腎俞穴,頭頸緩緩向左轉18次,再緩緩向右轉18次,接著前俯後仰各18次,頭仰時吸氣,俯時呼氣,動作宜柔緩,不可用力過急過猛。

功能:對改善頸部血液循環,防治頭痛,頭暈,落枕,支氣管炎,頸椎病有一定療效。

()腰部保健:

1、大轉腰,兩腳分開站立,距離兩腳遠,兩臂由左向上,由上向右向下帶動腰部大轉動,兩腳十趾扒地,兩腿站立不動,向左向右轉腰18次,再由右向左轉腰18次。然後兩腿微屈,兩臂平舉劃弧形一起一伏帶動兩肩和胸、背、腰、腹轉動,做平衡動作9次。

2、俯身:兩腿如上勢站立,全身放鬆,意念湧泉穴,十趾抓地。兩手握拳,拇指在外,外勞宮穴緊貼腎俞穴。上體俯身成水平線,起身後下俯,計9次。

3、下腰:站勢與上同,身體正直:兩臂從身體兩側徐徐上舉過頭,兩掌手指相接,掌心翻轉朝下,徐徐下按到襠跨2次,兩掌從右側向右腳旁按2次,兩掌轉向左側左腳旁下按2次,按時臀部盡量上提,計下按22次為止。

功能:腰為主宰,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後天之本,是促使人體生長、發育、生殖及維持水液代謝平衡重要臟器。人的脊椎、腰椎是主要骨骼,對脊、腰椎,臀部勞損、肌肉萎縮、僵硬痙攣、變形、矯正、腰椎彎曲歪斜,加固下肢,使腰脊活動協調,預防治療腰脊疾病,腰酸背痛,腰扭傷等有效果。

()練腿:

人老又從腿腳先老,古人云:“欲知大腦靈敏度,須看腿腳靈活性”。兩腿支撐著整個身軀,如腿腳有疾,便影響整個身軀的活動。練腿可增強下肢腿力筋骨的柔韌性,使腿足舒暢輕鬆,步伐穩健,並使腎臟及膀胱系統肌能旺盛,預防腿關節疼痛。

練法;

1、左右下勢;鬆靜站立,兩手交叉,內外關相合,氣沉丹田,左腿腳下滑,右腿下蹲,左手掌頗左腿下行扳足,右手掌隨勢向左推27次,轉身換右腿腳下滑,右手掌右腳下行扳足,左手掌隨勢向右推27次。

2、坐式左右下勢:接上勢右腿磨正,腳趾朝天,兩手握拳,身體使力下沉9次,轉身左腿磨正,身體下沉9次。

3、左右劈叉:接上勢,左腿前弓,兩手心按於膝部,右腿背朝天伸直,腳橫踩地面,上身正直起伏36次,轉身右腿前弓,兩手按於膝部,左腳橫踩地面,上身正直起伏36次,起立。

4、走步下腰:向前走三步,右腿伸直腳跟著地,左腿彎屈,兩臂下按兩手扳足9次。起身走3步,左腿伸直腳跟著地,兩臂下按兩手扳足9次,然後重複各做一次,起立。

5、練雙膝:膝為筋之府,筋為肝所立。練膝又練肝與筋,增強了生物電流的儲存,疏通了經絡,防治膝關節疼痛。

練法:鬆靜站立,兩手握拳,拇指在外,拳背緊貼腰部腎俞穴,用左右腳跟輪流打屁股90次。

()練腰、胯、椎:

1、練腰、胯:兩腿直立,十趾抓地,兩腳掌全面著地距離與肩同寬,兩手握拳,拇指在外,兩拳背緊貼腰部腎俞穴,腰部前後左右大幅度轉動,兩膝不要彎屈,主要活動腰、胯,先左後右轉動21次,再由右向左轉動21次。

2、蠕動三椎:(脊,腰、尾椎)站立與上勢同,全身放鬆,自然呼吸,以腰椎為中心,扭動全身關節,似蛹形前後上下搖晃蠕動三椎,從尾閭開始,逐節向上蠕動到命門,夾脊、大椎。然後再由上而下從大椎逐節蠕動到尾閭,同時帶動肩、肘、臂、關節、上下前後搖晃扭動各24次。

功能:調和臟腑,使全身關節、氣血通暢,有助於氣通任、督及十二經脈。

()沖拳:兩腳跨開,距離四腳寬,身體正直,兩手握拳,拇指在裏,手心向上,兩腿馬步站樁,全腳掌著地十趾抓地,兩拳化為兩掌,手指向上徐徐推出,兩臂持平收回劃弧握拳,眼圓睜,意隨拳行,右拳沖出身向左傾收回後,左拳緊跟出,身向右傾,兩臂輪流沖拳共90次。

功能:十趾對全身臟器及大腦和生殖腺均能起到調節作用,並強壯臂、腰、胯、膝,增氣力。

()全身拍打:拍打原則:用手掌武、空拳兩種方式,由上而下,由輕到重,拍打時要有舒適感。

1、鬆靜站立,右掌自腕橫紋起依次沿左臂屈肘側面拍至左肩,沿伸側面至左手臂,再以同樣方法拍打右手臂。

2、拍打胸背,兩手掌或握空拳。一手拍打胸部中府穴,一手拍打後背,兩手輪流交替拍打胸背36次。

3、拍打心胃膜帶處,以兩手掌或空拳和兩小臂輪流交替拍打心胃膜帶處36次。4、拍打腹部:兩腿微屈,小腹內收,吸氣,兩手握空拳,拇指在內,一拳打肚臍眼,一拳打命門,兩拳輪流交替共打36次,然後兩空拳同時拍打腹部肚臍眼四周9次。

5、拍打臀部和下肢,上體彎成水平線,兩手掌由上而下拍打兩腿面,再由下而上拍打,然後,從臀部由上而下拍打後腿面。再由下而上拍打到臀部,然後,由上而下拍打兩腿外側,再由下而上拍打到兩腿外側上部,最後,由上而下拍打兩腿內側,再由下而上拍打到兩腿襠。

功能:舒筋活血,祛風濕,氣血通暢,溝通全身經脈,增強臟腑功能,使真氣旺盛,筋骨強健,精力充沛,體質增強。

()定式下腰:

鬆靜站立,兩腳分開相距三腳寬,兩臂從兩側起,吸氣俯身。兩臂手掌按於膝部直至握住兩小腿緩慢的使腰部盡量下沉,頭向下俯,保持自然呼吸,從1默念到100為止,在默念數字時腰部繼續下沉,直到兩手握住腳腕,拇指按在內踝,中指按在昆侖穴為止,而後緩緩的抬起。

功能:防止腰痛、頭痛,眩暈,亦可防止腦血管硬化。

()左右倒走踢腿:鬆靜站立,兩臂向後彎屈,兩手握拳,拇指在外,外勞宮穴緊貼腰部兩腎俞穴,提右腿旋轉踢腿,腳倒走著地一步,提左腿旋轉踢腿,腳倒走著地一步,倒走時腳尖先著地,似此左右腿旋踢百次,倒走百步。

功能:練腿、腕、腳的彈力。

()搓腰、腎:腰為命門(肚臍對面)腎俞(在命門兩旁)穴所在部位。中醫認為:命門調節全身平衡的軸心,為上下體管轄之樞紐。周身元氣皆出於腎,腎水足則氣自旺,養子胃,  胃得其養,,則氣自壯。命門為元氣之根,腎為人體之本,練此法是打開命門、腎經、膀胱經等有關經穴。可固本盈經,腎壯精盡,氣旺神清,身體健壯,精力充沛,並防止腰酸背痛、遺精,婦女月經不調等。

搓摩方法:用兩手背同時反復橫搓腎部,帶動了命門的功能。搓時次數不限,由輕到重至兩腎部微微發熱為止,以兩臂酸麻為度。

(十一)貫氣:鬆靜站立,眼微閉,兩臂從兩側徐徐向上抬起,掌心向下成平線,接地陰兩掌有麻感時,翻掌徐徐向上掌心朝天接天陽從大自然中吸氣,掌心有麻、熱感時,兩掌距離頭部約一指向百會穴貫氣,兩掌重疊,左手在下,從1數到9由前額向左後右反復轉圈三次貫氣,然後再向百會貫氣9次,兩掌從前額徐徐下降,氣沉丹田。兩手交叉重疊向臍部貫氣數九次,把氣引向命門和腎俞穴數九次,再引向會陰穴數九次,氣回到丹田再數九次,兩手握拳,拇指在內,全身抖動三次,氣貫全身。

幾點說明

1、本功法主要是活動筋骨關節,增強大腦內臟功能,不強調呼吸和意念的調整,但要求情緒的穩定舒暢,精神集中,將注意力專注於動作上。每練某一個部位,意念集中到某一部位上,意到氣到力到。

2、每節動作的次數,可根據本人身體、時間爭取全面鍛煉,也可根據病情有選擇的鍛煉,次數可適當增減,以功後舒適為度,循序漸進,量力而行,留有餘地,從少到多,由淺到深,逐步達到三定(定點、定時間、定量)練功。

3、在練功過程中,高血壓、冠心病患者不宜閉氣用功,也不要低頭過度,頭頸旋轉幅度不宜過快,動作宜緩和,感到吃力時,可緩步走幾圈,養氣後再練。本功法練後打一次太極拳收效更好。

備註:

以上的功法為胡春華老先生,於1994年七月其八十歲時所發表著作。

其著作書籍〝氣功與按摩養生療法〞

胡春華老先生在其自序中謙虛的說著:作為一個氣功愛好者,為響應世界衛生組織號召,到2000年人人都享有一項衛生保健目標,故不惜拙陋,將個人保健養生鍛煉的心得體會,匯集成書,印贈好友與堅持練功的有識之士。功法簡易,一學就會,可治多種慢性病症,數年來治癒病患者近千人次。為避免有些患者亂投醫或亂投師,學練本功法後,可自我防治,健身延年。本人藉80周齡之際,編寫此書,為人民服務作點有益奉獻和紀念。

借此我們也虔誠感恩胡老先生的益行及無私的奉獻。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ouyangsogo&aid=4415392
 引用者清單(1)  
2014/09/26 03:50 【udn】 比價後更省錢!養身 後背 療法 身心比價

 回應文章

柔不茹剛亦不吐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氣功與按摩養生療法
2011/11/22 07:50
感謝您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