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秋天
2015/10/02 19:06:35瀏覽2090|回應1|推薦138

五行、水、木、火、土、其與臟的對應為:、腎、肝、心、脾。與腑的對應為:大腸、胱、膽、小腸、胃。其與四時的對應為:、冬、春、夏、四季。其相生為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一復二、二復三、三復四、四復五、五再復一。 其相剋為金剋木木剋土、土剋水、水剋火、火剋金,相生則生,相剋則亡,故秋首養陽,春首養陰,『秋天』肺易健肝易損,所以健肺護肝為其時也,其他的臟腑以此類推之,有心血管疾病的朋友要注意保暖,當然練功的功法與時節也可因此而有所差異與調整。

五色
、黑、青、赤、黃、其與五行的對應為:、水、木、火、土、譬如說,食物五行氣的自然色彩,、黑,青、赤、黃。白色入於肺,黑色入於腎,青色入於肝,赤色入於心,黃色入於脾。故『秋天』應多攝取白色的食物以養肺,平時多攝取黃色的食物以鞏固脾胃而健四季。例如:地瓜、木瓜、柳丁都是很好的黃色蔬果。

手陽明大腸經
---屬腑
《靈樞‧經脈》:“大腸手陽明之脈:起於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兩骨之間,上入兩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孺外前廉,上肩,出骨髃之前廉,上出於柱骨之會上,下入缺盆,絡肺,下膈,屬大腸。其支者,從缺盆上頸、貫頰,入下齒中,還出挾口,交人中一一左之右、右之左一一上挾鼻孔。”《靈樞‧邪氣臟腑病形》:大腸合入於巨虛上廉。”
症狀
是動則病齒痛頸腫。是主津液所生病者,目黃口乾,既見喉痺,肩前疼痛,大指次指痛不用。氣有餘則當脈所過者熱腫,虛則寒慄不復。為此諸病,盛則瀉之,虛則補之,熱則疾之,寒則留之,陷下則灸之,不盛不虛,以經取之。盛者人迎大三倍於寸口,虛者人迎反小於寸口也。
本經穴位  商陽、二間、三間、合谷、陽溪、偏歷、溫溜、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肘膠、手五里、臂孺、肩髃、巨骨、天鼎、扶突、禾膠、迎香。共二十穴。

手太陰肺經---屬臟

《靈樞‧經脈》肺手太陰之脈:起於中膠,下絡大腸,還循胃口,上膈,屬肺,從肺系橫出腋下,下循臑內,行少陰、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內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魚,循魚際,出大指之端。其支者,從腕後直出次指內廉,出其端。
症狀
是動則病肺脹滿,膨膨而端咳,缺盆中痛,甚則交兩手而苦,此為臂厥。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氣喘渴,煩心胸滿,臑臂內前廉痛厥,掌中熱。氣盛有餘,則肩背痛,風寒,汗出中風,小便數而欠。氣虛則肩背痛寒,少氣不足以息,溺色變。為此諸病,盛則瀉之,虛則補之,熱則疾之,寒則留之,陷下則負之,不盛不虛,以經取之。盛者寸口大三倍於人迎,虛者則寸口反小於人迎也。
本經穴位:中府、雲門、天府、俠白、尺澤、孔最、列缺、經渠、太淵、魚際、少商。共十一穴。

華陀五禽戲經絡養身氣功--鳥戲
身能活脈,
何需藥石。
按先生(華陀先生)嘗語其門人吳普曰,人體欲得勞動,第不當極,動搖則穀氣得銷,血脈流通,疾不得生,所謂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也,故古之為導引者,熊頸鴟顧,引挽腰體,動諸關節,以求不老,吾有一術,名五禽之戲,一曰虎,二曰鹿,三日熊,四曰猿,五曰鳥,亦以除疾,兼利蹏足,以當導引,體有不舒,起作禽戲,怡而汗出,因以著粉,體自輕便,而嗜食,普遵行之,行年九十,耳目聰明,齒牙完堅,佗(華陀先生)之斯術,蓋即得自仙傳也。
摘自 唐 華原孫思邈。
吾上網搜尋當以CCTV 體育在線 北京中醫藥大學 曲黎敏教授,在YouTube上的講授最為精彩易懂好學,特借此連結,也希望能方便您的瀏覽與學習,今將介紹--鳥戲,並祝大家練功愉悅,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PW96Wztb0c
鳥戲鍛鍊臟以肺腑以大腸借此也連結本部落格12經絡供您相互比對參考把玩
手太陰肺經:http://blog.udn.com/ouyangsogo/3619239
手陽明大腸經:http://blog.udn.com/ouyangsogo/3619513

八段錦,是一套優秀的中國傳統保健功法。它動作簡單易行,功效顯著。 八段錦的名稱,最早見於北宋,宋洪邁《夷堅志》卷九《八段錦》中記載:「政和七年,李似矩為起居郎……嘗以夜半時起坐,噓吸按摩,行所謂八段錦者。」八段錦它在北宋的出現,無疑地為中國氣功的發展,立下了一個新的里程碑。古人把這套動作比喻為「錦」,意為動作舒展優美,如錦緞般優美、柔順,又因為功法共為八段,每段一個動作,故名為「八段錦」。整套動作柔和連綿,滑順流暢;有鬆有緊,動靜相兼。
此也連結本部落格八段錦供您相互比對參考把玩。
http://blog.udn.com/ouyangsogo/13349867

11‧蘿蔔粥

蘿蔔為十字花科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萊菔的根部。首載於《圖經本草》一書,是用鮮蘿蔔與粳米煮成,具有化痰止咳,下氣寬中的功效。
適應症︰
咳嗽多痰,消化不良,胃酸過多,胸悶氣喘等。
煎煮和服法︰
用新鮮白蘿蔔,洗淨切為薄片,搗汁,每次取汁一百毫升左右,或用鮮蘿蔔適量,洗淨切碎亦可,選用北梗米一百克,加水五百至八百毫升,煮為稀粥,早、晚溫熱服食。
論治解說︰ 
蘿蔔又名萊菔,為民間食用的辣蘿蔔,有冬季水果之稱,生食則生津止渴,煮為稀粥則化痰止咳,消穀和胃,行氣寬中,既可輔以治痰,又可營養人體。
祖國醫學記載︰蘿蔔有消食、醒酒、順氣、除脹、化痰止咳、解毒、散瘀、利尿、生津止渴等作用,而蘿蔔粥則適用於消化不良,脘腹脹滿,咳嗽痰多,胸悶氣喘等症,近來民間也有用之防治感冒。
蘇頌《圖經本草》中稱揚萊菔粥,他說︰「萊菔粥治消渴,生搗汁煮粥。」《本草綱目》稱︰「蘿蔔粥消食利膈。」後世又稱蘿蔔粥有消食痰,止咳,止痢之功。 歷代對蘿蔔粥之功能,都有很好的評價。如元代許有香贊︰蘿蔔「熟食甘似芋,生薦脆如梨。老病消凝滯,奇功值品題」的詩句。李時珍對蘿蔔評說道︰「根葉可生可熟,可菹可醬,可鼓可醋,可糖可臘,可鈑,乃蔬中之最有利益者。」今人稱其為「土人參」,故蘿蔔粥,有益人體,可見一斑。
現代研究︰
本品除了水分以外,含有大量的糖類和多種維生素、脂肪及鈣、磷、鐵等礦物質,還含有芥子油和澱粉酚等,有促進食慾,幫助消化的作用。
注意事項:
對脾胃虛寒者不宜多食。

29‧杏子粥

杏子為薔薇科植物的果實(不是指杏仁),本粥首載於林洪的《山家清供》一書,是用杏子和粳米加水煮成,具有潤肺定喘,生津止渴的功用。
適應症:
肺燥氣喘、咳嗽無痰、口乾煩渴等症。
煎煮和服法:
取成熟的杏子 5~10 枚,洗淨煮爛去核,另用粳米
 100 克,冰糖適量,加水 600~800 毫升煮粥,待粥將熟時,加入杏子肉,微煮數沸即可,每早晚溫熱服食。
論治解說:
杏子粥原名「真居粥」,據傳說在三國時期,吳人董奉,通曉道術,隱居廬山,為人治病不受報酬,對治愈的病人,只求為其種杏樹幾株,數年後蔚然成林,董奉將成熟杏子換成米穀以救濟貧民,由於他「得活者甚眾,後日升仙」,當地人尊稱他為「
董真君」,把杏 . 粥稱為「真君粥」,是對董奉的一種紀念。現在,我們為了確切起見,故改為「杏子粥」。是以杏子肉為主,和粳米、冰糖煮成的潤燥止咳的滋補性藥粥,本粥香甜可口,生津止渴,對陰虛體弱所致的肺燥氣喘,咳嗽無痰或熱病後的口乾煩渴等症,用之效果甚佳。其粥甘甜無毒,既可多服,又可久服,特別是對熱病後期,津傷口燥,乾咳無痰,體虛不受補之人,用此粥常食,既可生津止渴,又可補虛益肺,甚為理想。
在林洪《山家清供》一書中說:「杏子煮爛去核,候粥熟同煮。」書中只講了以杏子肉煮粥,沒有主治,而在古代一些醫學家的食療驗方中有所記載,可用來治療咳喘病人。如晉‧葛洪《肘後備急方‧卷三》載:「杏仁粥,主氣喘,促浮腫,小便澀。杏仁
一兩去尖皮,熬研和米煮粥極熟空心吃二合。」清‧費伯雄《食鑒本草》:「治上氣咳嗽,用扁杏去皮尖二兩研如泥,加豬肺同米三合煮食。」可見古人對本粥已延用很久了。
現代研究:
杏中含有蛋白質、脂肪油、碳水化合物、胡蘿蔔素、硫胺素、核黃素、抗壞血酸等,據科學家分析,本品還含有維生素 A 原、 C 、兒茶酚、黃酮類物質,對人體都具有各種的直接或間接的防癌滅癌效能。由此,經常適量吃些杏子粥,對人體是很有益的。
注意事項:
1、本粥煮製時,不宜太厚,稀稠為主;
2、杏子粥是以杏肉為主藥,定要去掉核。
兩項粥方只提供資訊不負責醫療行為,為確保安全,最好在醫師指示下進行
註:圖片來自網路 如有侵權 請告知當立即撤下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ouyangsogo&aid=31958327

 回應文章

心之 (休息)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15/10/17 08:05

謝謝分享 獲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