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專題單元11:電影主題曲與插曲】(古典樂)《戰火浮生錄》"Boléro"
2017/06/03 13:41:11瀏覽4444|回應0|推薦2




36年前

一般人對於「很久以前」的記憶時間點多半以十年為一個單位,「10幾年」是一個感覺很遙遠的數字,至於「20幾年」則是一個開始讓人驚呼與難以想像的年代,更不要說連一堆人都還沒出生的「36年前」,對於曾經經歷過「36年前」的人,甚至都還得仔細回憶當時到底曾發生過甚麼事情,可見這個年代的久遠彷若跟上古時期的久遠沒甚麼兩樣。

就電影產業角度而言,36年前的1981正是伊朗人質危機獲得解決的重要年代
,而後生晚輩安艾佛列克(Ben Affleck)也因此事件在31年後拍了一部《亞果出任務》(ARGO, 2012)、1981年更是美國前總統雷根(Ronald Reagan)因為影后茱蒂佛斯特(Jodie Foster)而被暗殺的恐怖年代,而我們也是在1981年開始認識了印第安那瓊斯(Indiana Jones)。但仔細翻閱影史過往,我們驚訝地發現,所有當年超級火紅的電影到了36年後的今天(2017),全部都被我們用橡皮擦在腦海裡擦得乾乾淨淨,越來越少人記得曾經有一部超級經典名片《金池塘》(ON GOLDEN POND, 1981),或者可能連個奧斯卡最佳影片的《火戰車》(CHARIOTS OF FIRE, 1981)的片名都沒聽過。

一個不討喜的電影海報與片名

連好萊塢大片都被我們踢到記憶門之外
,更不用說當年的法國經典名片《戰火浮生錄》(LES UNS ET LES AUTRES/ BOLÉRO, 1981)根本從沒在我們的電影字典裡出現過。《戰火浮生錄》的故事主軸來自於法國、德國、美國和蘇聯四個同樣都是喜愛音樂與舞蹈的家庭所產生的四個故事情節,而時代則是從30年代橫跨到80年代,而在戰火當中曾經遭受過心靈創傷的人民的與其後代子孫,也因為最後的一首拉威爾(Ravel)的【波麗路】(Boléro)漸漸撫慰與洗滌他們飽受驚慌的人心。

以上的說法是各種網路媒體相互連結拷貝的文字版本,因此影迷從網路上得到《戰火浮生錄》的關鍵字則為:法德美蘇、四個家庭、波麗路、芭蕾舞,而在「奧斯卡100年」的部落格裏,我們要提供的這部電影的關鍵字則為愛迪特琵雅芙(Edith Piaf)、約瑟芬貝克(Josephine Baker卡拉揚(Herbert von Karajan)、葛倫米勒(Glenn Miller)、紐瑞耶夫(Rudolf Nureyev)和拳擊手馬賽拉賽爾當(Marcellin Cerdan)。而這些各個來頭不小的頂級表演藝術大前輩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即使受到屈辱也堅持用盡各種方式傳承與保護表演藝術,因此本片算是他們人生在戰時與戰後的血淚史。

不過本片最難以理解的並不是故事本身,而是劇中至少有七個角色屬於一人分飾兩角,意即父親與兒子或母親與女兒同為一個人的情況,更離奇的是,可能在德國看到某一位演員,轉到美國又能看到同一個角色,對於時空重疊又交錯的劇情,與複雜的角色安排當然容易造成觀眾混淆。不過,導演庫魯德理魯許(Claude Lelouch,法文)讓我們看到向來光鮮亮麗站在舞台上的表演藝術工作者,在面對世界戰爭時與多數人一樣,仍然得面臨政治、戰爭與藝術的極度衝突,這些被隱射表演工作前輩的劇中角色,雖然多半過往歷史均被改寫,但這部並不討喜的電影海報與電影片名,雖然並沒有讓人有觀賞的慾望,我們仍然能透過劇情對這些音樂和舞蹈的藝術表演工作者有著更深一層的認識。

【劇中角色/被隱射角色】
德國古典音樂指揮 Karl Kremer / 卡拉揚(Herbert von Karajan
美國大樂團指揮 Jack Glenn / 葛羅米勒(Glenn Miller
蘇聯芭蕾舞蹈家 Sergei Itovitch / 紐瑞耶夫(Rudolf Nureyev
法國著名女歌手 Évelyne / 愛迪特琵雅芙(Edith Piaf
法國世界拳擊冠軍 Philippe Rouget / 馬賽拉賽爾當(Marcellin Cerdan

佛吉唐與波麗露

 
Nataniel Costard

全劇中最重要的場景就是由佛吉唐(Jorge Donn,西班牙語),與瑞士洛桑貝嘉(Béjart Ballet Lausanne)芭蕾舞團的男性團員一起演出了極度精彩的現代芭蕾「波麗露」,對於一個不懂現代芭蕾的我們來說,看看佛吉唐與其他輪廓深邃的舞者扭動細長又優雅的身型,同樣也會讓人忍不住一看再看,雖然隨後仍有許多舞者甚至是女舞者也曾仿效他的演出,但佛吉唐柔美的舉手投足當中所釋放出強而有力的力量,是其他舞者不及之處,也無怪乎他們曾經在1989年馬德里的一場表演中,獲得所有觀眾長達四分鐘的喝采。

在《戰火浮生錄》的片頭語片尾均以佛吉朗的
波麗露」作為全劇壓軸,影片中站在舞台中央擔任指揮的角色就是隱射指揮家卡拉揚的角色Karl Kremer,另外影片中4:50出現一位坐在床上看電視的金髮美女,她就是當時還未成名的莎朗史東(Sharon Stone)。

雖然拉威爾這首長達17分鐘的樂曲十分枯燥,但到了樂曲尾聲音樂不僅越來越大聲同時也越來越有力量,彷若生命不停地在原地打轉之後,開始找到另一個足以振奮人心的人生使命,促使我們不畏艱難地勇往直前。若再靜靜地觀看佛吉朗這套8-9分鐘的舞蹈版本,你會發現,所有舞者人數漸漸增加,每個人的肢體語言越來越張狂,步伐也越來越加強勁,尤其當佛吉唐雙手敲打桌子的那一瞬間,讓人忍不住血脈噴張,我們
無法得知導演理魯許使用「波麗露」的原因,但起碼身為觀眾的我們,看到這套表演時眼淚慌張地在眼眶中滾來滾去,這種感動永生難忘!

以上資料參考:
https://www.thoughtco.com/1980s-timeline-1779955
http://www.boxofficemojo.com/yearly/chart/?yr=1981
http://worldscinema.org/2012/06/claude-lelouch-les-uns-et-les-autres-aka-bolero-dance-of-life-1981/


(文.Jennifer Corleone Wu)


© Jennifer Corleone Wu All Rights Reserved. In 2017.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oscar100years&aid=103649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