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秋興八首賞析(簡介)
2012/02/06 01:46:20瀏覽6708|回應3|推薦17
從第一篇拉出來,加上些材料,補寫了這篇。
2012/2/5
--------------------------------------------------------------------------

公元766年,杜甫55歲,遷居夔州。夔州位於四川盆地之東,瞿塘峽從此而始,下游不遠處就是巫峽。杜甫在此待了兩年,寫下著名的一組七律,史稱《秋興八首》。律詩有八句,秋興也有八首,緊密呼應,意象層出,而情感統一,歷來評詩的人多認為是杜詩的登峰造極之作。但是這組詩不太好懂,不僅因為用了許多典故,更是因為詩人陳述一生心事,使得《秋興》充滿自傳色彩,不同於其他的詠懷古跡之作或是描述戰亂流離的敘事詩。因此我們必須對杜甫的生平有一點了解,才能懂得秋興八首在講些什麼,也才解得出詩中的許多文字密碼。

杜甫的祖父杜審言是初唐的名詩人,先祖是三國末年滅掉東吳的大將杜預。杜甫生於唐玄宗登基那年,成長於開元盛世,經歷安史之亂,死在歸鄉路上,一輩子與唐帝國的盛衰同呼吸。他年輕的時候瀟灑不羈,遊歷天下結交名士,35歲才到長安謀求一官半職。時值天寶初年,大唐帝國看似金玉滿堂,實則敗象已呈。他在京城官運不佳,到處求人援引接濟,一家人常在饑餓邊緣掙扎。所謂“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便是杜甫京城生活的景況。天寶十四年(755年)杜甫的小兒子餓死,他寫下“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悲憤詩句。年底安祿山造反,漁陽鼙鼓動地而來,杜甫也開始了逃難生涯。

逃難對於中年的杜甫是家常便飯。馬嵬坡之變後,玄宗避難四川成都,肅宗遠遁靈武(今寧夏銀川附近)即位;他隻身投奔肅宗,半途卻被叛軍截住捉回長安。後來肅宗南下到陜西鳳翔整軍反攻,杜甫聞訊,再度逃脫長安,這回成功抵達鳳翔;皇帝獎勵他,授以左拾遺(諫官)的官職。757年,郭子儀與回紇聯軍收復長安洛陽,杜甫隨唐室回京,過了大半年較安定的日子;不久卻因上書營救廢相房琯之事得罪,被貶為地方上的參軍。758年史思明造反,次年京師附近大鬧饑荒,人民相食;杜甫不得不棄官攜家逃到甘肅天水,之後一路輾轉流浪到四川成都。

別以為只有杜甫這種文人才逃難。縱觀中國歷史,中國人逃難的時間比安家立業的時間多得多。難有小難大難;承平的時候逃避苛政酷吏,逃洪水,逃飢荒,這算小的;戰爭的時候逃避集體的殺戮,那就是大難了。杜甫經歷了安史之亂這場毀掉唐帝國的大難。要了解安史之亂對人民的荼毒之慘,看人口數字的消長就知道了。玄宗天寶十三年(公元754年),也就是安史之亂前一年,戶部的統計是910萬戶,5300萬口;到了代宗(就是唐玄宗的孫子)廣德二年(公元764年)的統計,只剩下290萬戶,1700萬口。當然古代的戶口資料多有疏漏,加上兵燹荒年之後人口流離、部分南遷,也不可能準確估算。但是歷時7年多的亂事死去3000多萬人,應離事實不遠。

戰爭使得 “千村萬落生荊杞”(成千上萬的村落長滿了荊棘雜草,沒有人煙),乃是非常恐怖的寫實。這個基本認識,對於了解杜詩、甚至整個中國歷史,都是很重要的。後人敬仰杜甫的藝術成就,給他加上詩聖的頭銜;但杜甫其實是個逃難詩人,我們甚至可以說杜甫是個逃難記者,因為他是寫實的高手。歷史上多少人在大難小難中無聲無息的消逝了 -- 其實當時一定是悲聲震天的,但人逝去之後,聲音也消失了,如果沒有人記錄,後來有誰知道,有誰紀念?如果記錄的人沒有廣博的同情,沒有將情感沉澱再加提煉的本事,沒有經營文字的天份,他的記錄如何能感動後來的人?杜甫就是有這種同情、這種本事和天份的人。而這種人在人類歷史上是非常稀少的。

杜甫流亡到了成都之後,先住在西邊郊外浣花溪附近的一個廟裡,然後靠親戚朋友的幫助,在浣花溪畔蓋了一間茅草屋,作為全家棲身之地;這便是有名的杜甫草堂。從草堂開始的十年是杜甫創作的巔峰,杜甫草堂也從此成為中國文學的一個符號;講到茅屋,尤其是被秋風吹破的那一間,絕對是杜甫的專利。杜甫有位世交,名叫嚴武,官任劍南節度使,對杜甫很照顧,且推薦他做“檢校尚書工部員外郎”,基本上是節度使官署中的一名的參謀,因此後人習慣稱杜甫為杜工部。但杜甫有藝術家的驕傲和脾氣,大白天放歌縱酒放浪形骸,加上顛沛流離的逃難生活傷害了健康,杜工部的官做得並不如意,半年後便辭官而去,不久離開成都,沿著長江而下,打算出三峽然後折返故鄉洛陽。

這條回鄉路線,杜甫曾經在一首大家耳熟能詳的律詩當中提到:
白日放歌須縱酒,
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
便下襄陽向洛陽。

這裡要講解一下地理。四川古稱巴蜀。蜀國以成都為中心,稱為西川;巴國以重慶為中心,稱為東川。所以古時候四川其實叫做兩川。到了宋朝,將行政區重新劃分成四個州路,兩川於是變成了四川。兩川也好四川也好,有個川字,當然因為河流多的緣故,但並非指特定的那幾條河。巴峽指重慶附近嘉陵江進入長江那一帶的峽谷,巫峽當然是三峽之一的那個巫峽,更重要的是,巫峽是離開四川的出口。我們再念一遍:“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這是一條水路,從重慶順流而下,穿過巫峽,離開四川進入湖北,然後再從陸路回到河南故鄉。這條水路可比艱險的劍閣棧道快捷多了。

然而杜甫的返鄉之旅並不如詩中所盼望的那麼一氣呵成,總是因為現實的變化和生計的考量吧。他54歲那年的五月帶著全家離開成都草堂,可是途中生病,暫時滯留夔州。夔州在今天的四川奉節縣,位於巫山山脈中一個臨江古城,杜甫住了兩年才離開,秋興八首就是在夔州時期寫的。杜甫離開夔州後也沒有“便下襄陽向洛陽”,卻在湖南耽擱了一陣,最後死在江上一條小舟之中,歸鄉的願望終究沒有達成。

我們不難想像,杜甫滯留夔州的時候,追憶往事,心向故園。從開元全盛之日到生命的落花時節,從世局的天翻地覆到身家的變故滄桑,都匯聚在秋興八首。這是這組詩的份量,也是我們有興趣仔細研究的原因。

我小時便知曉秋興八首,像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繫故園心”, “同學少年多不賤,五陵裘馬自輕肥” 的句子,和一般愛詩的人一樣是聽熟的,但僅見枝葉,不識全貌,於其藝術成就更無從辨味。年紀漸長後,忽然多懂了些,因此就想懂得更透徹點。為了寫秋興賞析,讀了《杜詩鏡詮》及資治通鑒和新舊唐書中相關的部分,從網路上蒐集注解和傳記資料,後來又讀了葉嘉瑩教授的講錄。原來的動機不過想整理一份讀詩筆記,以娛同好;但過程中偶爾也有靈光一現的時候,所得與前人略有差異,不揣譾陋,錄下以就正方家。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northbridge&aid=6088874

 回應文章

時晴袁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2018/04/06 18:24

北橋客您好。

我是去年才加入優迪園的新人,

雖說從許多格文中知道臉書搶去許多部落客,

但我仍然覺得這個園地人才濟濟,高手如雲。

因為查詢章詒和的"往事並不如煙"書中所提詩句

"王侯宅第皆新主,文武衣冠異昔時"

而無意中看到您的格子,更讓我再一次印證此感覺。

謝謝您用心寫下的賞析,對您做學問的功夫十分佩服。



中文系大一生
2014/01/30 23:44

格主您好~第一次來到您的部落格。我是今天剛就讀中文系的大一生,我們的寒假作業中其中有一份便是要背誦《秋興》的一到五首,要懂這些詩,沒有點底子真是全然讀不懂,就算弄懂了解釋,也很難進入詩的情緒裡頭,這幾天有幸在網路上搜尋到您的《秋興八首賞析》,這幾篇賞析簡單易讀,更有豐富的典故、名詞解釋補充,讓我獲益良多,也讓我在理解這幾首詩上有了很大的幫助,這賞析真的是寫的很好!非常感謝您寫了這幾首賞析。

(sky0121king@gmail.com)
北橋客(northbridge) 於 2014-02-04 12:56 回覆:

很高興對你有幫助。

我也希望有時間靜下心來,把剩下三首寫完。


李四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2/02/07 07:44
我從小聽我父親說他是巴縣人,可是身份證上寫的是重慶。巴縣就是重慶,所以你說巴峽是在那一帶,我覺得是可信的。
北橋客(northbridge) 於 2012-02-08 13:11 回覆:
原來你是川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