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秋興八首賞析(六)
2015/07/18 00:35:34瀏覽5345|回應0|推薦6

日前返台處理家事,頓起凋零之感,遂取出《杜詩鏡詮》,續為第六首。

秋興八首是一組關於「失去」的詩。人生不免經歷失去;杜甫失去了一個盛世,你我亦各有所失。失去往往令人哀傷,但也不僅是哀傷。逝者的遺物尚存餘溫,生者的記憶尚還鮮明;待到遺物破散,記憶之舟遠航,連失去之概念本身也無所依附。

這時候,就讀詩吧。「萬家墨面沒蒿萊,敢有歌吟動地哀」,詩乃是行走廢墟者的歌吟。

------------------------------------------------------------------

《秋興(其六)》

瞿塘峽口曲江頭,萬里風烟接素秋。
花萼夾城通御氣,芙蓉小苑入邊愁。
珠簾繡柱圍黃鵠,錦纜牙檣起白鷗。
回首可憐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注】

瞿塘峽:
杜甫所居之虁州(四川奉節),位於瞿塘峽的起點。

曲江:
長安名勝之地,唐代皇家園林所在。

素秋:
秋季尚白,故曰素秋。二十四節氣,立秋之後有白露、霜降。

花萼:
玄宗所建所居的興慶宮西南,有「花萼相輝之樓」,因此花萼代指興慶宮。此宮為長安三大宮殿之一,別稱「南內」。白居易長恨歌:西宮南內多秋草。

夾城:
兩邊築著高牆的通道。玄宗開元年間令人在宮中修築道路(夾城,複道)供天子遊幸,從大明宮經興慶宮,迤邐而至曲江芙蓉園。

御氣:
天子之氣。

芙蓉小苑:
指曲江芙蓉園,亦稱南苑。

珠簾繡柱:
珠玉的簾幕;王勃詩:珠簾暮卷西山雨。繡柱,猶言雕梁畫棟、雕欄玉砌。

黃鵠:
傳說中的大鳥,能一舉千里。楚辭:「寧與黃鵠比翼乎?將與雞鶩爭食乎?」 此指珍禽。

纜:
繫船用的繩索。

檣:
船的桅桿。牙檣,指裝飾以象牙的桅桿。

秦中:
即長安。班固西都賦:「漢之長安,三成帝畿;周以龍興,秦以虎視」;長安素來是古帝王崛興之地。

【解】

瞿塘峽口曲江頭

瞿塘峽地處邊塞,山險水惡;曲江則在京城長安,山妍水麗。前者風急天高,今日萬里悲秋之地;後者春光旖旎,往昔歌舞昇平之所;如此主旨便極為明確了。

若以攝影為喻,杜甫多次以曲江入鏡,如曲江二首、曲江對酒、曲江對雨、九日曲江、「少陵野老吞聲哭,春日潛行曲江曲」。曲江於我們是典故,但於杜甫則為親身所歷;安史亂後,物在人非,曲江又轉為故國的代稱。以一遊覽勝地代稱故國,通常含有興亡盛衰的感慨;「秦淮」一詞也是類似用法。

萬里風烟接素秋

「接」字雖平常,用得極得當。秋氣將雲烟帶到高遠之處,詩人的思緒也乘著它飛馳到萬里外的長安。所謂秋興,乃以物興感,萬物關情;接字便達到這個作用。

素秋,遙遙呼應秋興起首句「玉露凋傷」的秋白意象。秋興是秋天的樂章,杜甫不忘明白點出;如同交響曲,主題會一再出現,經緯貫串全局。我們切莫以為這是淺薄的重複。

開頭兩句雲淡風清,彷彿劇場布幕初起,但見場景,不見演員。一首詩不僅在意思上有起承轉合,情緒的鋪陳上也是;若處處堆砌,失去對比,也就失去了感人的力量。現在幕已開啟,演員即將上場。

花萼夾城通御氣,芙蓉小苑入邊愁

既然說到曲江,曲江長得什麼樣子?詩人於是運鏡聚焦,定格細描。這四句表面上說曲江之美,但別生幽愁暗恨,得細細體會。

曲江是皇家園林,經一條皇室專用的游賞道路連接到帝國的行政中心興慶宮。這條路上,皇帝寵妃暢行無阻,貴戚幸臣絡繹不絕,御氣甚為暢通。御氣雖通,國政卻阻塞不通;邊境不寧的消息無人理會,過了好久才傳到芙蓉小苑,帶給皇帝一絲愁緒。

此中諷刺玄宗安於逸樂,但詩人的語言委婉曲折,帶春秋筆法。玄宗與貴妃所居的興慶宮西南隅,有一樓,名為花萼相輝之樓;以花萼代稱皇帝施政之所,褒貶之意明矣。夾城兩側豎著高牆,隱密安全,暗指皇帝深居九重,不曉局勢之危如累卵。皇帝游幸頻繁,沈醉溫柔;花木深深,忠諫不達。漁陽鼙鼓,動地巨變,又豈止是一抹愁雲?

珠簾繡柱圍黃鵠,錦纜牙檣起白鷗

珠簾繡柱,說的是曲江亭台樓閣之美:亭台樓閣築於粼粼水邊,其間有珍禽舒緩游動。錦纜牙檣,說的是泛舟嬉遊之樂:彩色的船纜象牙的船桅往來不息,時時驚起鷗鷺。這兩句用色非常講究。黃色是皇室建築專用的色彩,因此黃鵠雖是用典,卻也配合帝王身份。水光瀲灩中,象牙的船桅橫陳交錯,白色的鷗鳥振翅飛起,織就一幅富貴悠閒圖畫,讓人想起杜甫另一首詩《麗人行》。

中間四句用了四個動詞,通、入、圍、起,看似簡單,煉字已入化境。杜甫雕琢的曲江不是一張靜止的雲母屏風,而是充滿生氣的情境;貴冑之往來,邊事之奏報,宮室之麗,林園之幽,都因這四個動詞活了起來。

回首可憐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瞿塘峽江水滔滔,曲江的歌臺舞榭何在?可憐啊長安,妳原本是自古帝王龍興建業之地啊!

以歌舞地對帝王州,慨歎兼加評斷。京畿重地乃帝國靈魂,固宜有富麗堂皇之飾,但歌舞褻玩,至於誤國,何其可哀。

【論】

全詩精華自是中間四句。姑且不論對仗之工,勾勒之細,音韻之和緩,色彩之柔膩;想像一個經過兵燹飢荒顛沛流離的詩人,竟收斂感情,以類似巴洛克的風格精雕細琢,塑造巨大的今昔之比。這種藝術家的感知、佈局、紀律,令人敬服。

杜甫用四個句子歸納了玄宗天寶之事,不愧詩聖之譽。我們能用四張照片歸納一趟旅遊嗎?恐怕很難;我們通常用了四十張照片仍然無能為力。難度在於,如何由客觀的經驗抽出主題,如何由散亂的情感萃取感動,然後回到資料庫裡,挑出幾張影像來總結所見的主題與所歷的感動。杜甫做到了,做得登峰造極。

古詩文中的地理風情、典章儀式、器物習俗,和今天頗有隔閡,造成了理解與感動的障礙。然而我們不辭辛勞尋注求解,彷彿爬山一般攀岩歷險,就是為了跟隨藝術家登上美學感知的峰頂。到達峰頂,一覽眾山之小,先前的辛苦便都值得了。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northbridge&aid=2585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