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鑒真渡日,唐朝文化的東傳
2010/10/29 09:43:11瀏覽4514|回應8|推薦33
日本的歷史上,有兩次大規模的向國外學習,汲取吸收新知識的時期,一次發生在中國唐代,另一次則是在近代18世紀中國清朝末年時期。

前者也大致發生在七~九世紀,前後兩百多年。此時期日本大量遣送遣唐使,學習僧到中國唐朝學習官制禮制,建築,繪畫,佛學,文史詩書等文化,後者則以近代史著名『明治維新』時期為代表,率先亞洲國家接受了西方的船堅砲利科學新知和文化思想,使日本擺脫閉關鎖國的封建國家轉變為足以和西方強權抗衡的新興國家,免於淪為半殖民地國家的命運。

兩次改革學習都為日本帶來巨大變動,後者並影響到中國,東南亞諸國近代的發展,我們台灣今天的生活和文化層面也和他息息相關。

今天先談到第一次的向唐朝取經時期。

早期的日本沒有文字,只能用口語相傳意思。沒有文字則不可能有發達的抽象思維,也無法傳達層層命令組成軍隊,這時候的日本屬於散落的部落社會。

西元三四世紀以後,日本開始懂得借用漢語文字發展出自己的假名文字,再進一部習得中國抽象與具體的語彙,早期日本的雛形文字語言慢慢形成。

先有文字的部落率先擁有軍隊,並習得先進武器運用,開始併吞其他部落,大約在四世紀末期,早期的日本統一社會於是逐漸成形,就是通稱的『大和朝廷』,在這時期還未有『日本國』的國號,在中國方面,根據山海經,漢書,魏志記載,中國朝廷都是將當時的日本稱之為『倭國』,其實這是相當帶有鄙視意味的稱謂。

大和朝廷形成後,一直到聖德太子執政七世紀初,中國也結束了南北朝的分裂動亂,隋朝統一中國,經濟文化開始穩定發展,日本也開始派遣留學生到中國學習新知,這以後歷經隨唐兩代,一直到九世紀末的894年終止,總共持續兩百多年。其次數,規模,學習內容和時間久遠都是空前的,這段時期可說是中日兩國第一次的文化交流,中國文化單方面的輸往日本。

七世紀後半葉有遣唐使留學生已經相當具備中國語言能力,意識到『倭國』的稱謂不友善且不平等,主動將國名改為『日本國』,意為“太陽昇起的國度”,其後沿用,『日本』的國名正式被採用。漢語中,『扶桑』『東瀛』也是日本國名的別稱。(註:新唐書記載,咸亨元年670年,倭國遣使入唐,此時倭國已“稍習夏言,惡倭名,更號日本。”)

日本遣唐使行列之中,有年紀輕15歲左右,資質好,學習能力強的如阿倍仲麻呂,甚至在唐朝科舉考試及第在朝廷任官,還取了個中國名字晁衡,和中國的李白,王維,賀知章,儲光羲都有深厚交誼,全唐詩裡也收集了晁衡的詩集。而資質平庸者,自知科舉入仕無望,也多能定位自己是一位『學問的搬運者』角色。終日埋在斗室抄寫經書帶回日本。

晁衡在唐朝任官期間,日本除了繼續派送遣唐使到中國學習之外,也同時計畫邀請了一位學問高僧到日本宣揚佛法,設戒壇定律法,這就是有名的『鑒真渡日』的事蹟。

鑒真原是揚州大明寺高僧,在他決定接受日本留學僧邀請東渡時時,和其弟子工匠畫匠上百人隨行,剛開始遭遇不少波折,期間經過海難遭遇等,總共歷經12年,第六度渡海才成功抵達日本,這一年是西元753年。


鑑真抵達日本後,轟動空前,朝廷和民間信徒萬人空巷爭相前來瞻仰高僧風采,添香火,求受戒,大概好像今天達賴喇麻來台吧。而他的學問涵養,風度也讓朝廷和各佛寺日本僧人佩服,這位遠來和尚不只會念經,他同時帶給日本的還有中國的醫學,建築,書法,雕塑,繪畫,農業,果樹甚至飲食文化的新觀念,給當時日本帶來了極大的衝擊性的革命。豆腐製作技術也是鑒真東渡時傳到日本的。

鑒真書法也是一流名家風範,至今還留有鑑真遺筆,國寶級文物。

鑑真剛抵達日本時暫居奈良東大寺,後來朝廷再提供土地讓他興建唐招提寺,完全由鑑真師徒設計興建,唐紹提寺就是當年鑒真鑽研誡律,宣揚佛法的所在地。他同時也是日本律宗的開基者。鑒真去世後,弟子為其雕塑的『鑒真和尚金身雕像』至今保存在唐紹提寺,是日本奈良時代雕像代表作,被視為國寶。東大寺和唐招提寺都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1966年中國文化大革命浩劫,鑑真在揚州的大明寺遭到毀滅性的破壞,1980年文後結束後,這一年這座鑑真座像,首次以『鑑真還鄉』名義回到中國揚州,將近三十萬信徒前往朝拜,萬人空巷。大明寺得以復建,鑑真東渡經過一千兩百年後,沒想到還能有這般號召力,對佛教界做出貢獻。這一年藏鏡人正好在日本唸書,學習日文教材也有鑒真東渡這一課,而這時每天電視新聞都看到鑒真的消息,印象特別深刻。

在鑒真第六度東渡時,晁橫(阿倍仲麻呂)在唐朝任官已經三十多年,得到當時玄宗的恩准,隨鑒真船隊返鄉,王維和李白儲光羲等文人為他餞行,王維同時寫下了有名的『送別晁卿詩』:

積水不可極,安知滄海東。 九州何處遠,萬里若乘空。向國唯看日,歸帆但信風。鰲身映天黑,魚眼射波紅。鄉樹扶桑外,主人孤島中。別離方異域,音信若為通。

晁衡同時解下身上寶劍,贈給中國詩友,也揮毫賦詩

銜命將辭國,非才忝侍臣。天中戀明主,海外憶慈親。伏奏違金闕,騑驂去玉津。蓬萊鄉路遠,若木故園林。西望懷恩日,東歸感義辰。平生一寶劍,留贈結交人。

並用日文寫下了一首有名的『和歌』。

「天の原ふりさけ見れば 春日なる三笠の山に出でし月かも」

翻成中文的意思是:仰望遼闊的天邊,故鄉奈良的三笠山,這時應是月滿山頭的時候吧。

這首和歌被收集在日本的『百人一首』和歌集,類似中國的唐詩三百首詩集,三笠山也因這首和歌大為出名,近代日本著名的聯合艦隊甚至用『三笠』為艦隊的旗艦命名,在日俄戰爭日本海決戰時大出風頭,喜歡戰爭片的朋友想必都知道。

寫到這裡順便提個題外話,1965年中國北京批鬥氣氛濃厚,文革已開始醞釀,以『茶館』和『駱駝祥子』著名的作家老舍率領中國作家抵日,訪問了奈良,想到晁衡發思古之幽情,也寫下下列這首詩:

阿倍當年思奈良,至今三笠草微黄。鄕情莫問天邊月,自有櫻花勝洛陽。

這首詩老舍回國後收藏在他旅日散文中,又是賞櫻,又是賞月,因此被江清認定為資產階級作家,老舍因此隔年遭紅衛兵批鬥不甘受辱投井自殺,這是1966年文革爆發之年,距離他旅日才不過一年,藏鏡人常認為這首詩算是老舍的『絕命詩』,這是題外話。

六度渡日,鑒真的船總算安然抵日,但晁衡搭乘的船,不幸遇風浪飄到越南海岸,流浪了一年才又回到長安,這時候是天寶十四年六月(755年),這一年的十一月安祿山叛變,隔年長安陷落,京城一片大亂,消息外絕,當時長安的友人都以為他遇難葬身海底了,已為他辦了喪事,朋友都送了輓聯...(很像湯姆漢克斯主演的Gate away情節),李白的輓聯是著名的哭晁衡詩:

日本晁卿辭帝都,征帆一片繞蓬壺。明月不歸沈碧海,白雲愁色滿蒼梧。

而晁衡回到長安時不久遭遇安史之亂,他聯絡不到李白,擔心李白安危,也寫下這首真情留露的詩句:

卅年長安住,歸不到蓬壺,一片望鄉情,盡赴水天處,魂兮歸來了,感君痛哭吾,我更為君哭,不得長安住。

阿倍仲麻呂(晁衡)和鑑真,在中日復交的蜜月期都常被拿來當中日邦交的像徵人物。

話題轉回到遣唐使,遣唐使的貢獻除了引進唐朝典章律法,推動日本社會制度的革新之外,對於日本文化藝術水準的提升也功不可沒。而每次返國攜回大量漢籍佛經,朝野上下因而興起研習唐詩漢文風潮,白居易的白氏長慶集更成為士大夫和宮中女官最希望得到的詩集,使唐詩在日本廣為流傳,千百年後至今不衰。部份詩文在中國已流失,但在日本卻流傳下來,算是為全唐詩之外保留了不少『遺珠』。

此外遣唐使從唐帝國輸入了唐朝書法、繪畫、雕塑、音樂、唐舞等藝術,經過改革,成為為日本精緻獨特的平安文化。圍棋,相撲也都是這時期經由遣唐使介紹到日本的。

唐朝時代,以長安為起點經中亞西域,然後通往歐洲的絲綢之路,這條絲路是以敦煌為東西交流站,許多西方文物經由絲綢之路傳到中國長安,不少遣唐使回國時攜回日本,至今日本奈良正倉院仍保留有三千多件中國和波斯西域文物,有學者說日本平安(京都),飛鳥(奈良)是絲綢之路渡海的東方終點站,這麼說也不為過。正倉院寶物,每年四月開放一次給世人參觀,其餘時間都是在做建築物維修和國寶維護工作。

九世紀末,唐朝末年中國陷入混亂,無法保障遣唐使安全。此時民間貿易逐漸頻繁,物資來源不斷,兩百年來移植唐朝文化,日本平安時代精緻的『國風文化』也開始萌芽,國家正式交流不再那般重要。此外,留學生的素質也逐漸低落,以留學為名行貿易之實,賺取利益的留學生大有人在。西元895年,日本朝廷決定不再派送留學生到唐朝,歷經兩百多年的遣唐使節時代終於劃下句點。

最後,藏鏡人送上一篇宋朝歐陽修有名的『日本刀歌』,作為本文的結束,這是遣唐使時代後百餘年,宋朝和日本已無正式國家,只有民間往來,這時候日本的平安文化已非常成熟,日本佛教的宗派,天台宗,密宗,律宗等大致分派底定。建築,美術也很發達,和歌,文學方面同樣,世界上第一篇長篇小說紫氏部的『源氏物語』,清少納言的『枕草子』都是這時代作品。

日本刀歌就是北宋時歐陽修在得到一把日本寶刀時,對於寶刀的製作精巧讚賞不止,感嘆前朝時代這些技術都是中國傳到日本的,如今中國反而做不出這般精緻寶刀。寶刀的製作技術尚在其次,許多先朝經書大典,中國多已流失,反而日本為之保留下來,以致於如今必須『禮失求諸野』,這才令人感嘆,有感而發寫下的著名詩句。

日本刀歌 歐陽修

昆夷道遠不復通,世傳切玉誰能窮!
寶刀近出日本國,越賈得之滄海東。
魚皮裝貼香木鞘,黃白閒雜鍮與銅。
百金傳入好事手,佩服可以禳妖凶。
傳聞其國居大島,土壤沃饒風俗好。
其先徐福詐秦民,採藥淹留丱童老。
百工五種與之居,至今器玩皆精巧。
前朝貢獻屢往來,士人往往工詞藻。
徐福行時書未焚,逸書百篇今尚存。
令嚴不許傳中國,舉世無人識古文。
先王大典藏夷貊,蒼波浩蕩無通津。
令人感激坐流涕,繡澀短刀何足云。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ysterian&aid=4545128

 回應文章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京都
2011/03/17 13:04

藏大哥真是學識淵博.

若要知道唐朝, 就去京都看看吧! 想必很多人都知道.

中國對古蹟破壞是不遺餘力, 日本對古蹟保護是不疑餘力.

清水寺我去過幾次, 每每總令人讚歎.

我希望能有時光機回到過去, 看看那些先人..


刁卿蕙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好學的史艷斌
2011/01/26 05:05

謝藏鏡人宏文分享,也找出篇舊作呼應一番。(非踢館!)

http://blog.udn.com/ctiao/4827603

藏鏡人(謎の男)(mysterian) 於 2011-01-26 12:50 回覆:
感謝艷斌的來訪,我已仔細拜讀過您關於法隆寺文章,簡單要回覆貼文,但不知如何系統讓我貼上,說是重複貼文。我先回到這裡,晚點再針對本文回覆。


感謝艷斌來訪,您這篇文章很有參考價值,剛好我去年回台,日本衛星電視台節目有介紹法隆寺修復工作,包括如何抽換內部已經腐朽的寺內木柱都有詳細影片說明。我仔細看過了,令人歎為觀止。

日本有所謂『宮大工』,也就是專門修復有歷史價值的文化遺產古蹟寺廟宮殿的木匠,和一般木匠不一樣,現在在日本不超過一百人有這執照,而這些宮大工團隊的幾位『工頭』更是國寶級人物,在日本地位非常崇高。

我針對您這文章整理好資料再回覆上來,先簡單回文,本文先不用回了。

日本宮殿國家寺廟的修復人宮大工

LJ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改寫歷史
2010/11/01 06:25
原來早在宋朝時期,就已經由歐陽修發出過“禮失求諸野“一類的感慨.....不知道在此之後是否還有人有同樣的反省力?如果有而且力道夠深廣,也許近代史會因而改寫,誰知道呢。

客棧鬥嘴這段也很精彩,多謝。莊元庸聽説亦算是有實力的。

藏鏡人(謎の男)(mysterian) 於 2010-11-01 09:01 回覆:
唐朝時代中國科學,藝術,文化和經濟力都達到中國有史以來鼎盛時期,這一言說不盡。

這裡就以歐陽修提到的『日本刀歌』提到的『先朝技術』來說。

『製刀』屬於冶金業,唐朝製造的金屬用具已有生鐵,熟鐵,銅金,金銀製品。而且已發明合金,鍍銀等技術。根據二十世紀河北出土的唐代農業工具,犁,鋤,鐮,鏟,刀…都是同時期世界第一流水準。遣唐使將技術攜回日本後現在反而是日本執牛耳了,例如日本的『牧田工具』會社舉世聞名,如今台灣和大陸工具廠商還得接受他的『技術提攜』。這不能不令人感慨。

另外一提的是,由於手工業的發達,唐朝開元時代商業隨之興盛,外國貨進口也不少,『蠻胡賈人,往來不絕,珠寶玳瑁奇物,溢於中國。』夜市文化在唐朝已經很發達,詩人王建就提過『夜市千燈照碧雲,高樓紅袖客紛紛』。原來我們今天的台灣聞名於世的『夜市』也是從那時候就有了。

很高興認識linju格友,大家年齡層差不多,共同的年代回憶交集不少,莊元庸是我非常喜歡的老牌影星,和蔣光超的鳳還朝洞房相罵那一幕是黃梅調電影經典,後來還參加台灣電視劇星星知我心的演出,在劇中很搶鏡頭,薑到底是老的辣。

我已回覆您一則關於萬國博覽會文章,還有精彩影片,回謝您的來訪。

引用文章諾克斯維爾萬國博覽會

止善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感謝指教
2010/10/31 08:58
慚愧!慚愧!實在不敢接受這「重量級大菩薩」之稱。

兄台部落格經用心﹐文章內容堅實﹐擲地有聲。胸襟氣魄不俗。拜讀!拜讀!早已是在下訂閱學習的對象。網上相識﹐幸會﹐幸會!

的確﹐兄台所言甚是。清末民初地利之便﹐留日學生大有人在﹐日本新知識技術的確影響當時中國的發展﹐直到二戰前後歐美對中國的影響才大幅超越日本。家祖父和父執長輩早期從事中日貿易﹐也有許多親身經歷。不過中日之間的相互態度和對待並不平衡﹐而彼此消長影響亞洲局勢至巨。在美國也曾經和一些日本公司有些互動﹐對日本公司的心態和作風有些保留。我想我的感受也許和兄台接觸的一般日本人有些距離。

不過中國人比較容易了解日本文化﹐畢竟兩者之間有許多相通之處。能從兄台文章學習到不同的觀點和思考﹐非常可貴。

在下非常感謝兄台指教和分享。
藏鏡人(謎の男)(mysterian) 於 2010-10-31 10:14 回覆:
止善兄這句『中日之間的相互態度和對待並不平衡』真的是提到重點和我內心感受了。

藏鏡人的父執輩早年受日本教育,在他們那一代和日本商業貿易往來,對日方常存有『順受』甚至『屈意承歡』的心裡,在早年台灣當時條件下這也是可以理解的。而日本派駐台灣的很多商社高級幹部,不少更有上朝『封疆大吏』高姿態,這我以前在台灣時和日本人生意往來看太多了,同樣很難接受。黃春明等作家的的小說對這些事實也都有深刻描述。

但我通常是把文化面和人事面分開來看,喜歡日本文化,音樂,電影…並不代表我接受某些日本人的這種無意間流露的亞洲優越感,尤其是在澳洲同是亞裔移民之間。

到澳洲以後能做我自己喜歡的事,過自己選擇的生活,晚間不用再和日本一些商社職員做勉強自己個性的交際應酬,老實說對我來說也是一種解脫。

藏鏡人還算是日本正統學校出身,日本文化層面多少懂一些,溝通還好,通常日方商社員工對我還算客氣,但對某些同是台灣下游廠商人員,有時我一旁冷眼旁觀,聽他們談話就知道不是這樣尊重台方了。

止善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化東傳
2010/10/30 22:57
中日的關係在歷史上糾纏了千年﹐即使日本西化後﹐二次大戰時日本侵佔中國﹐並沒有改變這種文化流傳的方向。許多中國民間文物﹑工藝技術﹐如陶瓷﹐農作物和水果的種籽﹐如「日本」米和水梨﹐也是近代被強迫流入日本一些中國文化的證據。

感謝分享
藏鏡人(謎の男)(mysterian) 於 2010-10-31 04:55 回覆:
一大早打開格子,就看到藏鏡人小廟來了UDN重量級大菩薩,止善兄來訪,不勝榮幸,藏鏡人經常拜讀您大作,也訂閱了您的文章,『明心見性』提示讓藏鏡人受教良多,有些卻也是當頭棒喝,正想洗心滌慮一番再好好拜訪您格子加入。

您說的極是,日本和中國同屬漢語系國家,再加上地緣和扯不清的歷史糾纏關係,千餘年來相互影響視是不可避免的。

唐朝遣唐使和鑑真東渡這一段是從中國輸往日本,十八世紀明治維新日本先習得西學,這以後日本文化對中國開始『逆輸入』時期,許多目前我們使用的語彙:銀行,社會,共和國,科學,倫理,甚至物理數學名詞名詞:原子,中子,電子,方程式…. ,其實都是當時的日本先接受西方思想洗禮,而創造的『和製漢語』,由中國留日思想家梁啟超,孫文…等再攜回中國的,就好像今天我們通用的量販店,宅急便. 一樣。

不過這幾年中國『大國崛起』,門戶開放,經濟力強盛加上拜網路和媒體傳播影響,日本好像又有一波向中國學習的新潮流,例如對中國先秦百家學說的再認識,墨子就是一例,還被寫成小說墨攻(酒見賢一著) ,拍成電影很受矚目。

以中國史為題材寫的小說改編成漫畫,拍成電影的同樣不少,都很受歡迎。

還有,以前的偶像明星,在我青少年時候多是中國或台灣單方面接受日本輸入 (李小龍,鄧麗君例外) ,現在可不一樣了,周杰倫,F4,甚至阮經天,徐若瑄在日本知名度都很高。這是好現象。

看雲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徐福行時書未焚 逸書百篇今尚存
2010/10/30 13:39
是真的嗎
關於徐福帶童男女出海,最後飄到日本一事,到底有沒有被証實?
建議你去讀 Rinka 的遊記,你一定會喜歡。
藏鏡人(謎の男)(mysterian) 於 2010-10-30 14:59 回覆:
嗨,雲姐,徐福求仙到日本一事無法證實,這日本刀歌只是歐陽修感嘆前朝『唐朝』時代,許多唐朝文物技術都是遣唐使帶回日本,到宋朝時代中國反而流失了,日本卻保留下來,感嘆之餘寫下的詩句。我想歐陽修自己也不確定吧。

詩中提到徐福出海時『百工五種與之居』,百工指的是工匠技術人員之類,『五種』指的是五穀之類

徐福求仙是不是真的到了日本不得而知,但歐陽修相信日本的工業技術和農業技術都是當時開始傳入日本的,這也算是一種大中國主義思想吧。不過唐朝兩百年的遣唐使大量移植中國文化到日本卻是事實。

Jacaranda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藏鏡、、、倫
2010/10/30 11:53
寫得好棒!真的非常值得一讀再讀。
謝謝你將這中、日歷史寫得如此通俗易懂,又有史料、詩詞佐證。
真是,『格』中極品!
藏鏡人(謎の男)(mysterian) 於 2010-10-30 18:20 回覆:
感謝 Jacaranda 的推薦,這是我這幾年研讀中國朝代史以及文化史和日本史對照的一點心得,分享大家。以前學生時代歷史課本談到日本史的部份不多,現在對日文有閱讀能力了,習慣兩邊相互比較研讀,甚至再參考西洋史部份,這樣較有國際概念,否則只看中國政治鬥爭那些東西,從小看到大,看久了也煩。

偶是藏鏡倫啦。

pnv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也有感而發
2010/10/29 19:32
藏鏡人 好,我常想若非清末後種種不堪回首的往事那些莫名其妙的偏見和自卑過了頭的無知自大會要鬧多少笑話呢?
藏鏡人(謎の男)(mysterian) 於 2010-10-30 14:44 回覆:
皮皮提到的滿清末年這段自卑轉自大闖禍這事,指的是義和團事變吧,民族主義過度膨脹或被有心人利用,最怕的結果就是導致這樣,禍國殃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