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教部企業實習方案,反傷弱勢/報紙投書
2009/07/21 14:36:58瀏覽1332|回應0|推薦3
【文/路仁教授】

隨著大學畢業生湧入職場,失業率將更惡化。教育部未雨綢繆,數月前即提出企業實習方案,以負擔三年內畢業生一年薪水,希望企業進用新人,但媒合率卻一直很低,最近在勞委會拔刀相助、舉辦就業博覽會後,媒合率終於攀升。

但筆者認為失業率不會因而降低,因為企業員工人數決定於業務量,而社會總業務量決定於景氣榮枯,無關薪水補助。

教育部補助部份公司增聘人力,這些人力搶下更多業務,在社會總業務量不變時,其他公司就更搶不到業務,得裁更多人,增聘的就業人數,剛好被裁員數抵消。

但實習方案卻會衍生三亂象,首先是產業貧富差距將加深。教育部認定去年未裁員的公司是愛心企業,因此提供免費人力,但曾裁員的公司並非無愛心,而是被金融風暴摧殘的弱勢企業,政府補助強者去奪取弱者市場,公道何在?

第二,弱勢族群就業機會被排擠。職場新人的專業未精,與單親媽媽、二度就業者等弱勢族群,所爭取的工作機會相近,但後者要撫養小孩,求職壓力更重,政府補助前者去搶後者工作,公道何在?

第三,弱勢大學生受害最深。教育部規定公司申請實習生,就不得裁員,在成本考量下,許多公司只好裁工讀生。筆者許多學生,原靠工讀費過活,如今工讀機會奇少無比,也得知許多企業將工讀機會整編,去申請教育部免費人力。當學生難以立足生活時,教育部卻在推有品運動要他們立德,豈不諷刺?

在媒合率提高後,若失業率能降低,也是搭景氣回升的順風車,非受助於企業實習方案。該方案以人民納稅之百億元打造小手,妄想擊倒自由經濟看不見的大手,最後兩者聯手,大手摧毀就業機會,小手摧毀社會公義,人民更痛苦。

教育部會推出此項政策,乃因在設下績效指標後,便決定灑大錢來追逐,毫不理會數字內涵與手段公平性。此「追指標、撒大錢」模式,廣泛運用於各教育階層,也是校園風氣敗壞根源。辦教育最終要關心的,不是冰冷的數字與金錢,而是活生生的人,不管對象是在校或畢業生。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ybook678&aid=3153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