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德納先生的神祕語言(五)
2021/08/12 11:28:31瀏覽6065|回應0|推薦15

之1 之2 之3 之4

五、

許多人對德納教授的程式詩夢嗤之以鼻,於我一位跨越科技青山,以及人文水域的學者,卻深信不疑,深信青山與綠水間,有一片水藍藍的沙灘,海潮來來去去,在夕陽餘暉中如此美麗。

「美與分享」是人類的生命力,是以在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莎士比亞在露天廣場演出戲劇作品,演員與觀眾幾乎零距離,當男主角於舞台上的窗下吟浪漫詩歌時,那是美,當觀眾投以讚嘆的眼神或如雷掌聲時,那是分享。

而在史丹佛大學,雖無緣見德納教授一眼,卻已在廣闊的校園如沐春風。走於今日的台大或清大校園,昔日古典或美的氣質,在政府追求卓越經費的投入,讓學院競蓋與校園毫不協調的新建築,餵養更多碩博士來填飽論文指標後,已殘破不堪。

校友回饋母校的捐贈,讓史丹佛的經費暴增,而每一滴捐輸,在教授或大師們的監督下,都讓史丹佛的校園更為美麗。他們是一群追求美與分享的樹根,在史丹佛長出肢幹,於矽谷各地結葉開花,讓許多高科技公司,充滿分享的文化。

這些美與分享的文化,才是我在銘傳實習基地的微渺一角想效法的。也許力量仍有限,但我們的孩子確實不只是「程式匠」,而是懂得與人分享的「程式人」,更進而期待他們成為追求美的「程式家」。

程式碼本身可以是美嗎?86歲的德納先生問了一輩子,如愛因思坦死前仍在思考基本物理問題,得等待後人來解答。可在病毒氾濫人類的時代,我也被吸引走入基因的世界內,廣泛閱讀書籍,解開病毒、抗體與疫苗的原理,以通俗語言分享給讀者。

基因從DNA轉為RNA,再轉為蛋白質,成為病毒或人類。萬紫千紅的生命,竟起源一段段程式碼,而在追讀一隻已破解部分的基因碼時,我經驗到了古典樂曲或詩歌所帶來的美的感受。那也是德納教授一生,想把軟體程式所改造成,蘊含美的神祕語言。

「我好像是在海灘玩耍的孩子,時而拾到幾塊瑩潔的石子,時而幾片美麗的貝殼,因而歡欣不已,但那浩瀚真理的海洋仍展現於我面前。」牛頓的名言,此時在我耳畔迴響。上帝以美創造世界,分享給所創造的人,受造者窺探出一點美的奧祕,就該創造更多美的事物,分享給這個世界。

〈結束〉

閱讀路仁教授更多中長篇故事...
( 創作散文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ybook678&aid=16639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