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防病毒,口罩到底戴或不戴?
2020/02/08 19:27:38瀏覽2818|回應0|推薦11

【文/路仁教授】

新冠病毒在武漢初起時,吹哨警醒社會、卻被制止的李醫師,不幸昨日逝世,讓人悲悽;可在台灣,更可悲的是無人吹哨。疫情剛蔓延時,政府保證口罩夠、要大家不要慌,並宣傳要戴外科口罩,為何在疫情會議無人先估算產量後吹哨,警醒會有口罩荒?

等外科口罩不夠,醫護買不到,政府又宣傳台灣沒群聚感染,出門不必戴口罩。政府既拍胸脯也該盯牢,但日本郵輪停香港時已有老翁疑染病下船,上週航至基隆前,疫情全球沸騰、老翁又已確診,為何無人吹哨制止,讓一船旅客遊雙北?

如今政府發國家級警報,要民眾留心是否去過北車、西門町等地,但要如何留心?若當時聽政府的話、沒戴口罩出門,也許已留毒。所以,到底出門要帶口罩嗎?一定要帶外科口罩嗎?政府的話常在變,自己的命還是自己救!

先釐清口罩作用。你在家客廳,關門窗會不通風、開了有蚊蠅,所以會裝紗窗;嘴鼻即口腔的門窗、口罩是它紗窗。紗窗上的細孔小才能擋蚊,像口罩的細孔小才能擋病毒,所以醫用的N95口罩,細孔僅0.3微米,在萬倍顯微鏡下為0.3公分。

細孔雖小,但新冠病毒卻更小,尺寸僅其1/2到1/5,若病毒像蚊子,可輕鬆穿透N95,遑論其它口罩。幸好病毒非蚊子、無翅膀可飛,是隨患者口沫漂散於空氣,而口沫最小為0.5微米、穿不透N95。

外科口罩的細孔則約5微米,比最小口沫還大10倍,所幸多數口沫大於5微米,且在開放空間,口沫會四散變稀少,而外科口罩最外的色澤層可防水,讓水沫噴到後如坐滑梯般滑走。中間層則能以靜電吸附小於5微米的水沫,內層則防止吸入附著之水沫。

防空污的PM2.5口罩,細孔為外科口罩的一半~2.5微米,卻因不防口沫沾粘與靜電效應,不算醫用;防花粉口罩則為50微米。不管任何口罩,不能說戴著無用,因皆非防病毒穿透、乃防口沫,而口沫從大到小都有。特別在公德心敗壞時,常坐捷運遇到有人當面向我咳、還不遮手。

人人戴口罩、即使是布口罩,至少阻隔自己口沫噴向別人,畢竟以手遮、手又去摸扶梯,更易傳染。況且病毒沒翅膀,而口鼻入關處還有免疫系統官兵在防守,最怕的是你的手扮演國安人員,像上次走私香煙般,闖關送入病毒。

而人的手有很多不自覺的動作,摸完扶梯把手、按完電梯鈕後,可能會去摸摸鼻子、拿零食塞口中、揉揉眼睛等。戴上眼鏡以及口罩,不管阻擋病毒口沫效果如何,至少阻擋手去惹禍吧!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ybook678&aid=131690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