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經濟自由化活水,為何變成恐慌學潮?
2014/04/16 00:39:47瀏覽3441|回應0|推薦31
【文/路仁教授】

即使官員反覆保證,服貿協議會創造商機,學生仍懼怕工作被大陸人奪走,連逐條審查也不願意,恐慌情緒化成滾滾學潮,想直接衝垮服貿。太陽花燦爛,花心卻是無自信的晦暗。

林飛帆出身成大政治系、台大政治所,面對外國記者卻溜不出英文,明星大學生程度如此,自然怕挑戰。政府每年補助每名私立大學生2.47萬,公立大學生14.25萬,明星大學另加碼五年五百億,納稅金花在哪?

納稅金丟入「土法煉論文」的鍋爐,煉成論文排名的數字。共黨初據大陸前幾年,生產緩緩復甦,毛澤東卻急於在鋼鐵量超英趕美,喊出「大躍進」口號、舉國瘋狂拼指標,將有用民生器具丟入鍋爐,燒成無用廢鐵。台灣高教原緩緩在進步,於李遠哲倡議五年五百億後,許多研究生的青春就燒成SCI/SSCI論文。

「你知道多少學生被壓迫、不能畢業?」前年我曾參加台大研究生座談,聽學生嗆聲校方、未獲理睬後組工會抗爭。美國碩士以實用課程銜接就業、多於一年半內畢業,台灣碩士生卻待論文生產線,而明星大學教授背負五年五百億壓力後,就讓碩士畢業年限越來越長,以時間換取論文產量。

沒拿五年五百億的私校,課程反與產業連結。以我教的銘傳大學為例,碩士生得上美籍老師的小班制英文課,讓人才契合產業需要。但明星大學有納稅金源源流入,增班後以低學費吸走學生,讓私校研究所越來越難辦。政府強調台灣應面對自由化挑戰,但培育人才的高教,卻因政府干預造成不平等競爭,讓系所越契合產業需求越被淘汰。

台灣高教投資越多,企業人才危機越嚴重,病因於此。在美國,公立大學像公園、公立醫院,多為普及教育而非追逐頂尖,頂尖人才培育由哈佛、史丹佛、麻省理工等無數私校,依市場機制發展。為鼓勵私校,美國讓企業捐款公私立大學享相同抵稅額度,台灣卻讓捐私校抵2到5成的稅、公立大學全額抵,以引導企業捐款明星大學,好衝大學排名。

「慈濟基金會可辦到世界聞名,慈濟大學為何不能變成東方哈佛?」很多有心人早想為社會培育品德與能力均優之人才,也有能力募到資金,但政府總擔心私校壯大,會威脅公立明星大學正統地位,以不公稅制、層層評鑑節制發展。如今面對全球化競爭,何不順勢鬆綁高教,讓集體恐慌的學潮,變成就業市場的活水呢?
( 時事評論政治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ybook678&aid=12540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