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一個被人淡忘了的德國模式
2012/06/02 20:41:50瀏覽1758|回應1|推薦21
近日談論台灣與中國的關係的時候,德國模式又變成熱門話題。德國在二次大戰戰敗後被盟軍佔領,分成美英法蘇的四個不同管理區領地。後來俄國的佔領區成為東德,美英法的佔領區合併成為西德,這個局面維持到1990年兩個德國統一為止。說“統一”,其實是東德崩潰,東德境內的五個在1952年被廢除了的“州”分別申請加入西德。也可以是說西德併吞了東德。

一般人都把東西德統一的事當作“同文同種就該同國”的最好例子。殊不知還有一個德國模式卻是“同文同種卻不同國”。也就是德國和奧地利這兩個日耳曼民族的兄弟國家的故事。幾年前我曾經貼了一個文章,今天再把它重新貼一次。

 

史地小品:同文同種

看了文題的時候,你或許馬上聯想到中國和台灣。不是的,本文要說的不是中國和台灣,我想先談的是德國和奧地利這兩個兄弟國。

今天的德國和奧地利都是日耳曼民族佔絕對多數的國家,兩國人民也都講同一個語言——日耳曼文(德文)。歷史上,在羅馬帝國以前,奧地利的地方住的是凱爾特人(Celtic),德國的地方則是日耳曼人(German)。後來羅馬人打敗在奧地利凱爾特王國,並在那裏建省。不過羅馬人在進軍德國時,卻被日耳曼人擊退,因此德國不曾被羅馬帝國統治過。

後來羅馬帝國皇帝因爲版圖太大,統治不易,把帝國分成東西兩部分。第五世紀西羅馬帝國因爲北蠻的入侵而崩潰以後,日耳曼人開始進住到奧地利的這塊地方。

西方的羅馬帝國大約和中國的漢帝國同一個時段,後來東方和西方的兩個帝國都崩潰,在東方由三國進入西晉、東晉,到南北朝,黃河及長江流域一直是分崩離析了將近四百年,一直到第六世紀末期,楊堅建立隋朝,中國才又統一。

在歐洲,羅馬帝國崩潰以後,就進入了所謂的黑暗時期。一直到第九世紀,大約是中國的唐玄宗時候,才在天主教教皇的安排下,成立了一個“神聖羅馬帝國”,這個神聖羅馬帝國有點兒像中國的周朝,分侯封爵,皇帝權力的大小要看皇帝本身的強弱而定。這個時候的德國和奧地利都是分給了不同的日耳曼家族當諸侯,十三世紀以後,在奧地利的日耳曼人哈布斯堡王室( Habsburg)逐漸得勢,十五世紀以後,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都是由奧地利的哈布斯堡王室擔任,所以德國可以算是被奧地利的王室統治。神聖羅馬帝國的領土後來縮小,正式的名稱也改成“日耳曼人的神聖羅馬帝國”。

這個局面維持到十六世紀馬丁路得的宗教改革,在那個宗教紛爭的時候,每個地方的諸侯有絕對的權利,如果一個地方的統治諸侯決定改信新教(基督教),那麼那個地方的老百姓別無選擇,也全部改信基督教,同樣地,統治諸侯如果忠實於舊教(天主教),那麼老百姓也維持著天主教的信仰。德國那個時候很多的諸侯改信基督教,奧地利的哈布斯堡王室卻堅守著天主教信仰。

十七世紀末期,德國的菲德烈威廉家族興起,那時正好法國的拿破侖在歐洲東征西討,奧地利的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爲了要菲德烈威廉家族的合作,一起抗拒拿破侖,因此封給了菲德烈一個國王的稱號,不過因爲皇帝自己的名稱是“日耳曼人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因此菲德烈只好用他原來不屬於神聖羅馬帝國的封地——普魯士而叫做普魯士王(King of Prussia),從此德國和奧地利進入分庭抗禮的階段。

隨著拿破侖被打敗以及普魯士王國的興起,神聖羅馬帝國也正式宣告結束,奧地利改名成奧地利帝國,(後來奧匈帝國的前身)。 1815年普魯士王國和奧地利帝國組成以奧地利爲首的日耳曼聯盟(German Confederation)。聯盟維持到1848年,普魯士國王逼迫奧地利退出,自己改稱日耳曼帝國(German Empire)的皇帝,自此,奧地利喪失了日耳曼的“正統”身份。

1864年德國和奧地利爲了幫助幾個被丹麥統治的日耳曼的小諸侯聯合攻打丹麥,打敗了丹麥以後,卻又因爲如何統治這幾個小封地而意見不和,引發了1866年的普奧戰爭。

1914年奧匈帝國的王子在巴爾幹半島被刺殺而引發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果德國和奧地利被英法俄德盟軍打敗,奧匈帝國和日耳曼帝國都分別瓦解。 1918年德國革命成功,成立了共和國。1918年奧地利也成立了一個“日耳曼奧地利共和國”,英國和法國卻擔心奧地利和德國合作,強迫奧地利把國名中的“日耳曼”去掉,只剩“奧地利共和國”。這個共和政體維持到1933年德國的納粹黨興起,奧地利人爲了防止德國納粹的併吞,建立了一個親意大利法西斯黨的政權。不過奧地利自己兩個大黨的領袖意見不和,1934年爆發内戰, 1938年奧地利到底還是被德國納粹併吞而亡國,一直到二次大戰結束爲止。

戰後奧地利和德國都在盟軍統治下分成四個佔領區。 1955年奧地利成功地和美英法俄四囯談判而恢復獨立。德國則分成東德與西德,一直到1990年東西德才恢復統一。

從這個簡短的歷史裏,我們看出沒有所謂“同文同種一定要同國”的定論,過去歷史中,國與國的分分合合受制於少數君王的利害關係,在今天的民主社會裏,應該以老百姓的幸福為歸依。更重要的是平民老百姓要有自己的信心,有自己的判斷。如果有人提出像“同文同種一定要同國”的理論,我們應該先好好想過了,再決定是否贊同或反對,千萬不要人云亦云。同文同種可以同國,卻不見得一定要同國。不是嗎?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ushiner&aid=6510866

 回應文章

韓非非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2017/12/22 19:55
所言極是!

同文同種是文化、血統的事,是否同一國家則是政治上的事,政治上的事當然必須遵循政治上的理念。

大陸奉行的是一黨專制、言論思想控制、社會主義(無論甚麼時代甚麼特色)、集體主義;台灣則奉行憲政、法治、民主、自由、人權。實在不懂為何有人覺得這樣可以成立一個國家?或者說,要成立一個國家,必須放棄其中一種理念。有人覺得中共會為了統一放棄他自己的理念嗎?
mushiner(mushiner) 於 2017-12-24 01:40 回覆:
謝謝Prinz的留言,中國和臺灣之間的關係的確如此,希望更多的臺灣人能夠有這樣的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