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五 眼 2-2
2021/09/25 20:38:26瀏覽1638|回應0|推薦30

           2-2

伍、法眼(屬心法)

什麼是法眼呢?菩薩所具。能通達諸法無我空性,亦能從空出假,能見如幻緣起的無量法相,能通一切眾生因因果果,能適應各種不同時機,以種種法門度脫眾生*3。又云:「而見如來,指空論有,假立名相,名為法眼*5。」又「見諸色相,心不動搖;見一切法,無一切法;見一切相,無一切相。是名法眼。」(即相離相,就是正法,見一切法就是即相,無一切法就是離相;見一切相就是即相,無一切相就是離相,不即不離就是中道,是名法眼。)*17

亦即:一個人得到了慧眼之後,能不停滯留戀在「空」的境界裏,卻體認到:「雖然他在不同的境界裏所看到的都是虛妄不實的幻相,然而對那一個境界而言,這些幻相卻是真的」,這個人得到了法眼*2

慧眼觀空,(觀空不著空。而能夠真正認識自性空、空性的體,就是法眼法眼觀一切眾生平等,非空非有。光落在空,還是小乘果的一邊,要能夠真正觀「(」裡的「妙有」才行。在凡夫的境界來說,是「性空緣起」;在悟道智慧境界裡來說,是「真空起妙有」,這是法眼的道理,是平等而觀*11

一地到十地菩薩出定時具有法眼,其因也是修持無漏善法,行持六度*13。法眼能如理通達教法和證法的意義,了知與自己等同者、比自己低劣者的根基。比如,二地菩薩能知道一地菩薩以下的衆生根基,其上境界則無法了知*13

沈居士說:現在讓我們再參考第二個圖表*2

圖二(From 沈家楨 五眼)


(一)一個只有肉眼的人會堅持只有肉眼所看見的一切是真的,他缺乏對其他境界的知識*2

(二)一個擁有天眼的人會說紅內線的形像、肉體、骨架、分子的複合體等等都是真的,並執著於這一切。*2執有

(三)一個擁有慧眼的人看出這個圖上的一切形像全是無常、無實體和虛妄不真的幻相,唯有「空」才是真實久的狀態,因此便執著於「空」*2執空)。

而一個擁有法眼的人會說:「雖然這一切形像確實是無常、虛幻的假相,他們卻不是與「空」分得開的另一個實體,他們是同體*2(空有一體、真空妙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然而就他們所在的境界領域而言,它們全都是真的、實有的*2

「空」的直接體驗,給人以大智慧;然而若能把一切雖然都是「假相」,可是在它自己的境界領域裡卻是「真」的這一點認識了,那就會自然產生一種無條件的、無差別的、遍及一切的「愛」「慈悲」。我們認為這種人擁有法眼在佛教裹則稱他為菩提薩埵,簡稱菩薩*2(梵語bodhisattva,意譯為覺有情,菩提是佛道,薩埵是眾生,眾生發心求入佛道名菩薩。)

一旦一個人達到了「空」(或假)的境界,而又能克服了對「空」*2(或假)的執著,無條件、無差別,遍及一切的愛與慈悲,便自然而然地從一個「空」的直接經驗裏產生出來,那真是人類的奇蹟,也因此使得佛教成為最獨特、最精深的實踐教義*2(狂心頓歇,歇即菩提:拿得起、放得下、看得開、悟得透)



佛在金剛經*1(離相寂滅分第十四)中指出:

 爾時須菩提聞說是經,深解義趣,涕淚悲泣,而白佛言:

希有世尊,佛說如是甚深經典,我從昔來所得慧眼,未曾得聞如是之經。

世尊,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淨,則生實相,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

世尊,是實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

世尊,我今得聞如是經典,信解受持,不足為難。若當來世,後五百歲,其有眾生得聞是經, 信解受持,是人則為第一希有。

    何以故?此人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

    何以故?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

故須菩提,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

若心有住,則為非住。

     若菩薩心住於法而行布施,如人入闇,則無所見。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

 在究竟無我分第十七(parts)亦說:

        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假有),即非一切法(空無),是故名一切法(中道實相—第一義諦—真空妙有)

沈居士再以二個故事,用它來說明得到慧眼阿羅漢與擁有法眼菩薩間不同之處*2:

一、一座大廈失火了,只有一個導向安全的門。許多人---男人、女人、小孩--- 在這大廈裹玩,他們之中只有少數人知道火災的危險。這少數知道危險的人,努力尋求一條出路。路是又長又難走的。最後他們衝出濃煙,出了大廈,當他們再度在戶外新鮮的空氣裹呼吸時,他們是如此地高興,以致他們就只是躺在地上,再也不想做任何事情了。然而,他們之中卻有一個人,不這樣想,他記得許多人仍在這大廈,而不明白火的危險;而且即使他們明白了,他們也不知道通到門口的路。所以,他便不顧自己的疲倦和危險,一再跑進大廈,去引導別人走出這危險的地方。這個人就是菩薩*2(如觀世音菩薩—正法明如來— 觀眾生音聲,尋聲救苦救難;地藏菩薩---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二、另一個有名的故事,由赫士唐.史密斯教授(Prof﹒Houston Smith,或稱施錫恩)在他的傑作「人類的宗教介紹給西方的讀者。故事是這樣的*2

三個人為了到遠地尋寶而旅行橫貫沙漠。他們在烈日下走了一段很長的路,又累又渴,急切需要一個蔭涼的地方休息,和一些水或水果來解他們的焦渴。忽然,他們來到一個有圍牆的莊院。他們之中二個人爬上牆頭,高興地喊起來,就跳進了那莊院,第二個旅行者跟著也跳進了莊院。接著第三個旅行者也爬上了牆,他從那看到一所美麗的花園,在棕櫚樹的蔭蔽下,還有一個有噴泉的大水池。在渴累交迫,赤日黃沙的景況下,這是何等的誘惑!

正當他耍跳進莊院去的時候,他想起還有許多許多的旅行者仍舊在那可怕的炎日沙漠裹拖著沉重的腳步傍徨,不知道有這個綠洲。他終於拒絕了跳進莊院的誘惑,忍耐著看一切的苦,再爬下牆來,回到那漫無邊際、熾熱的沙漠,去接引別的旅行者到這個蔭涼休息的地方來*2

我相信在座的每個人都不難瞭解,這第三個人是菩薩*2

必須強調地指出:這樣的「慈悲」和「愛」並不是表面的,而是發自內心、深不可測的*2(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它沒有諸如「因為我喜歡你」或「因為你服從我」一類的先決條件。他是無差別的,無條件的。這種「慈悲」和「愛」是從「空」上的直接體驗而生。是從完全調和、完全平等、沒有任何執著的境界而生*2



沈居士為了幫助各位更正確地了解法眼,必須提出非常重要的兩點*2:

第一、法眼能觀照真理的無限方面*2

  正如在無邊無際的太空中,天文學家指出許多銀河、恆星、行星等等一樣,在「空」的體驗中看出無窮無數的境界,無窮無數的天堂、人間,無窮無數有情眾生和不可計數的活動*2(87.07與同修在中橫洛紹關原山莊夜觀繁星之體驗)

第二、具有法眼菩薩是沒有執著的*2

在金剛經佛陀一再地說,當菩薩救度眾生時(一)他對主體,例如「自我」;對客體,例如「你」*2(與你們);(二)對其餘的事物,例如行為;(三)或對時間的概念都沒有任何執著。因為如果菩薩對任何事物有絲毫執著,他便不能稱作菩薩*2。(原經文為: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1

沈居士又說:說到這,我希望諸位對肉眼、天眼、慧眼法眼這四種眼已經有了清楚的觀念。下面是禪宗*2在六祖壇經—行由品第一)裹兩首有名的偈及關於它的故事:*2

 中國唐朝時候,有一次禪宗的五祖宏忍大師集合眾弟子,要他的弟子們都寫一首偈給他看,以顯示他們對佛法的了解*2並據於作為傳法統、衣缽之依據。(原經文為*7:祖一日喚諸門人總來:「吾向汝說: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終日只求福田不求出離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來呈吾看。若悟大意,付汝衣法為第六代祖。火急速去,不得遲滯。思量即不中用見性之人,言下須見。若如此者,輪刀上陣亦得見之」)*7

(教授師--)神秀上座呈了如下的一首*2: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

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The body is a wisdom tree;

The mind a standing mirror bright.

At all times diligently wipe it,

and let no dust alight.)

五祖評論說,神秀只到了門口,還沒有登堂入室*2。(原經文*7汝作此偈,未見本性只到門外,未入門內。如此見解,覓無上菩提了不可得。得言下識自本心,見自本性不生不滅,於一切時中,念念自見萬法無滯,一真一切真,萬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實,若如是見,即是無上菩提之自性也。」

    


      一個名叫惠能俗人也在寺內。雖然他沒有接受過五祖的教誨,卻是一個有大利根的人。當惠能聽到這首偈時,他不以為然,便說:「我也有一首偈。」於是就宣讀他的偈*2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Wisdom is no tree.

Nor a standing mirror bright.

Since all is void,

Where comes the dust alight?)

  

後來,惠能做了五祖的弟子並證到大覺大悟,成為禪宗史上最有名的六祖*2

原經文為*7復兩日,有一童子於碓房過,唱誦其偈。能一聞,便知此偈未見本性。雖未蒙教授,早識大意。

遂問童子曰:誦者何偈?

童子言:爾這獦獠,不知大師言世人生死事大,欲得傅付衣法,令門人作偈來看。若悟大意,即付衣法為第六祖。神秀上座於南廊壁上書無相偈,大師令人皆誦此偈,依此偈修,免墮惡道。

能曰:我亦要誦此,結來生緣,同生佛地。上人,我此踏碓八箇餘月,未曾行到堂前。望上人引至偈前禮拜。童子引至偈前作禮。

能曰:能不識字,請上人為讀。時有江州別駕姓張名日用,便高聲讀。能聞已,因自言亦有一偈,望別駕為書。

別駕言:獦獠,汝亦作偈,其事希有。

能啟別駕言:欲學無上菩提,不得輕於初學。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沒意智。若輕人即有無量無邊罪。

別駕:汝但誦,吾為汝書。汝若得法,先須度吾。勿忘此言。

能偈曰: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書此偈已,徒眾總驚無不嗟訝。各相謂言,奇哉!不得以貌取人。何得多時使他肉身菩薩。

祖見眾人驚怪,恐人損害,遂將鞋擦了偈,云:亦未見性。眾人疑息。

次日,祖潛至碓坊,見能腰石舂米。語曰:求道之人,為法忘軀,當如是乎。

即問曰:米熟也未?

能曰:米熟久矣,猶欠篩在。

祖以杖擊碓三下而去。

能即會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圍,不令人見。為說金剛經。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能言下大悟一切萬法不離自性

遂啟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祖知悟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師佛。三更受法,人盡不知。便傳頓教及衣砵云:汝為第六代祖,善自護念,廣度有情,流布將來,無令斷絕。



(惠能)他對不同根性的人施以不同的教誨,一如至聖先施師—孔子之因材施教、有教無類一樣。所以,雖然沒有這樣的記載,我敢說,六祖會毫不猶疑地告訴一個來求教的初學者*2:

身是菩薩樹,心如明鏡臺;

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各位以為如何?

各位知道何以五祖將衣缽傳給惠能而不傳給神秀?

這二偈意境又有何不同?

同時徐居士想再問*2:

   神秀是用了那種眼作他的偈?

   惠能又是用了那種眼不同意神秀而唸出他的偈?

   為什歷在他成了六祖之後,他卻可以用他先前所不同意的偈來教人?

   現在六祖用的,又是那一種眼呢?

 我(徐居士)不回答這些問題,願意把它們留給諸位,以便諸位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答案*2

陸、佛眼(屬心法)

最後我們來談談佛眼*2

何謂佛眼?惟佛與佛所具(即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惟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故均具佛眼,僅迷、覺程度不同而以已),以圓見空假不二的中道,為特色*3。見前際無煩惱可斷,中際無自性可守,三際清淨,名為佛眼;又云:「而見如來,若了有無,即非有無,二邊寂滅,全體法身,周遍法界者,具足佛眼,而見如來。」*5

徐居士又說:到此為止,我真勉強說了一些關於前四種眼的解說。可是關於佛眼,我確實無法說什麼,因為無論我說什麼,都是隔靴抓癢,不會中*2。但我也很明白,我不能就此停止*2站在這,一聲不響,像佛陀那樣,就只舉起一朵金色蓮花*2(佛陀拈花、迦葉微笑。世尊說:「我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今咐囑迦葉。這是禪宗史上,中外馳名的「 拈花微笑」傳法公案(不立文字,教外別傳),迦葉也成為禪宗初祖。)不僅我沒有像佛陀那種透過沉默能夠傳達了解的輻射力,而且諸位也不會滿意。那是可以了解的,因為不但我們的眼是肉眼、我們的耳朵和意識也同樣都是肉體的,所以我們必須使它們滿足*2

因此,各位一定會注意到,當我談到前面四種眼的時刻,總是有一個主體和一個客體。譬如說,(一)就肉眼而言,人是主體,世間現象是客體,(二)就慧眼而言,阿羅漢是主體,「空」是客體;(三)當我說法眼時,菩薩是主體,而宇宙間萬千境界是客體*2。(即均有相對空間)



   然而,現在談到佛眼*2:

    一、是無主體與客體、無相對的概念*2

倘若說佛是主體而宇宙是客體,那就絕對錯了。因為佛與宇宙之間區別已經不再存在;佛就是宇宙,宇宙就是佛。倘若說佛擁有佛眼,這話是同樣的錯誤,因為佛與佛眼之間也沒有差別;佛眼就是佛,而佛就是佛眼。簡而言之,諸位所能提到的任何相對觀念,在佛眼下都不再存在,甚至「空」也不存在,因為「空」就是佛,而佛就是「空」*2遍太虛,彌法界;無所不包,無所不容)。也就是無主體與客體、無相對的概念

二、是關於無限的無限」概念*2

 「無限的無限」是什麼意思呢?如果說人類宇宙觀的概念是無限的,那麼拿它和佛陀宇宙觀的體驗相比較,只就有如一個泡沫在大海之中。這是不可信的嗎?是的,這是難信的。但是讓我們想想數學說些什麼。知道一次乘方是一條直線;兩次乘方是一個平面或面積;三次乘方代表一體積或空間,其大小已經可能是無限的了。現在四次乘方怎樣呢?五次乘方以至若干次乘方又是怎麼樣的呢?如果諸位能向我解釋若干次乘方代表的是什麼,諸位對佛陀的宇宙觀—無限的無限—就已有點了解了*2

我們再想想,佛說三千大千世界,而我們居住的太陽系儘是其中一小千世界裡的一世界;我們再說,我是台灣人,台灣能代表中國嗎?中國又能代表全世界嗎?能代表整個宇宙嗎?想想,我們對外星人,對月球、火星又了解多少?

三、是瞬息性」和「一發即到性*2

  這又是一個很難為人們了解的概念,對我們來說,時間的持續是一件確確實實的事。因為有這個時間的因素,人從一個嬰孩長大為青年、成人和老年等等。若說在佛眼之下時間存在的,這是我們不能瞭解的。那就是佛眼之所以為佛眼。億萬年無異於一剎那*2(註:一彈指間,有90個剎那;一剎那有900個生滅)。照我們的宇宙觀看來,距離地球以億萬光年計的世界,佛可以在一瞬間到達,這是如何的奇蹟*2

  四、是互攝互入的總體性與無不涵攝性*2

    諸位中可能看過一部叫「黃色潛艇」的電影。在那電影,有一個真空吸管的怪物,它能吸進任何遇到的東西,在它吸完世界上一切東西以後,它開始吸它所站看的大地。真空吸管是如此有力,以致它把整個地球吸到了自己身體裹面,於是它也吸進了它自己。這一個描寫可以給諸位一些無不涵攝的概念*2

   綜結而言,徐居士對佛眼提到了下列四點*2:

一、無主體與客體,那是絕對待,沒有相對概念;

二、無限的無限,那是絕空間,沒有空間概念;

三、瞬息性和一發即到性,那是絕時間.沒有時間概念;

四、總體性和無不涵攝性,那是無空無,空無所有的概念。

      這是佛眼的四種概念*2



柒、結語

佛說的五眼,是戒定慧到了所成就的,是自然成就的法門。這也是每一個人本性所具有的功能,只是我們因為沒有經過修持,所以發不起來。假使經過修持,我們生命的本能中,自然就發起五眼的功能*11

金剛經,佛為什麼突然提起來五眼的問題呢?......這代表見處,所謂明心見性的見。真正達到了有所悟證,明心見性,這一見之下,真的現量境呈現,它自然具備了五眼的功能;所以見處即真,就是所謂明心見性之見。在金剛經這一品中,沒有把這個奧秘說出來,但是我們真研究佛法,看佛經的經典,這種地方不能放過去,它的問題就在這裡*11

江味農居士在其大作「金剛經講義」*8指出: 

  約佛邊言,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一一殊勝,合此四眼,即是佛眼。乃後舉佛眼而問,亦答允有者,正明非四眼外,別有佛眼;非佛眼外,別有四眼。非一一眼外,別有一一眼,隨感斯應,亦何妨有一一眼。蓋遍舉五眼者,意顯不一而一,一而不一,見見皆圓,無非一見非一見也。則謂之見而不見,可也;謂之不見而見,亦無不可。亦即謂之,不有而有,有而不有也;皆無不可,此不執一之極致也。問答皆言,如來有者,總以明見性圓明,有如圓鏡,胡來胡現,漢來漢現初無容心,正所謂不有而有,有而不有也。

談到這裡,大家一定對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有一詳細的概念,但心、佛、眾生平等,每一個人均具有五眼,只因迷、覺程度之差別,  而顯現不同之眼而已,(六祖惠能大師在其所註之金剛經中提示*5:「一切凡夫,皆具五眼,而被迷心蓋覆,不能自見。若無迷心妄念,如得去障退滅,五眼開明,見一切色也。」)故確切不可以為凡夫僅有肉眼、天眼;聲聞、緣覺方有慧眼(當然有肉眼、天眼);菩薩才有法眼(當然有肉眼、天眼、慧眼);而唯有佛與佛方有佛眼(當然有肉眼、天眼、慧眼、法眼),只是依修行獲果位不同,而顯現不同眼之成就而已。

當大家能把貪、瞋、癡三毒,五欲、六塵掃除乾淨;把執於「有」之「我執」、執於「空」之「法執」去除後,而不再執著於空或有之假相或空相時,則已無相對的主體、客體;時間、空間概念,達中道實相,即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境界,我們就是佛,我們就有五眼了(切記,此時五眼已合而為一眼,也就無所謂—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了)。



簡言之*12

何謂肉眼?就是肉身凡夫之眼,遇昏暗、遇阻礙,就不能見。

何謂天眼?就是(色界)天人之眼,(人中修禪定可得之)遠近晝夜,都能得見。

何謂慧眼?就是(二聖之人)聲聞之眼,能看破假相,識得真空,不被境所惑動。(照見真空無相之理之智慧)。

何謂法眼?就是菩薩之眼,能透澈世間與出世間的一切法門,廣行中道實相義。

何謂佛眼?就是如來之眼,有了佛眼便兼有前面的四種眼,能無事不知,無事不見,一切法中,佛眼常照。

五眼並不是說一個人長五個睛來看東西,而是同一個眼睛,就他所能看見的意義來說,有這五種不同的境界。傅大士偈云:「天眼通非礙,肉眼礙非通,法眼唯觀俗,慧眼直緣空,佛眼如千日,照異體還同,圓明法界內,無處不含容。」*10

在徐居士結束今天的講話前,再講一個有趣的故事*2:

有一對夫婦,常要爭吵,後來他們聽到了五眼的說法。有一天他們又開始吵嘴了,看起來那又將是一次像往常一樣驚天動地的爭吵,將弄得夫妻兩人都惱怒非常,氣憤頹喪,以致他們可以好幾天見面不講話。

正在這當兒,忽然丈夫說:「現在我在用我的天眼,啊!你只不過是一骨架,我為什歷耍跟一具骨架爭吵呢?」

妻子靜默了一會兒,一臉愉悅,然後放聲大笑。

丈夫帶著迷惑的問她:「妳現在幹什麼?」

妻子輕緩的說:「我正在用我的慧眼.你已經消失了。現在沒有什麼可以惱我了。我很快樂的在「空的境界」。

然後他們兩個相視大笑著說:「還是讓我們都用我們的法眼吧!雖然我們都是假相,但讓我們在這個境界中快樂地生活在一起吧。

  

因緣所生法, 我說即是空; 緣聚則生, 緣散則滅。不變隨緣,隨緣不變;即空,即假,即中。

徐居士最後提出的忠告:「不要總是用你的肉眼,要把視界擴大。」不要讓你的心老是被這個細窄地段中所見到的事物弄得神魂顛倒。把窄帶打破,把視界擴大,發展張開你的天眼。漸漸地發展張開你的慧眼。到了這個境地後,請諸位想看在廣大熾熱的沙漠中和生死掙扎的許多同胞以及別的可憐眾生;張開你的法眼。最後我希望諸位全都有佛眼,諸位都成佛*2

 (本講稿係以沈家楨大德於一九六九年佛誕日以英文講於紐約大覺寺之「五眼」為主軸,參考金剛經、心經與六祖壇經相關註解,歷經多次修正而成

捌、參考文獻

1.金剛經  1998 Internet

2.沈家楨 1969 五眼 pp 37 慧炬月刊社(抽印本)

3.釋演培 1970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講記 pp 286 海潮音雜誌社

4.釋普行 1967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探微述要 pp 227 瑞成書局

5.釋惠能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註 佛陀教育基金會

6.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7.六祖壇經

8.江味農 1957 金剛經講義 台灣印經處

9.釋慈空 1968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註解 pp 178 瑞成書局

10.星雲 金剛經講話

11南懷瑾:什麼是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http://big5.xuefo.net/nr/article14/137165.html

12.如本 佛陀常說五眼,何謂『五眼』http://www.book853.com/show.aspx?id=70&cid=14&page=93

13.儉叔 佛陀的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各指什麼?https://ppfocus.com/0/cuea035f6.html

14.宣化上人:有五眼的人,有的會用,有的不會用  https://nianjue.org/article/59/591122.html

15.聖嚴法師開示 2011【學佛群疑】什麼是五眼? http://blog.udn.com/arongshu9/5876345

16.惟覺 2012 https://www.facebook.com/134935999884244/posts/444039478973893/

17.慧律法師: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解 http://big5.xuefo.net/nr/article31/312110.html

(1998.09.28-30初稿、 1998.10.11月修訂一、二、三稿、

2021 09 21中秋節、月光菩薩聖誕日 修訂四稿)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organnz&aid=168282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