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讀恒河大手印札記-09
2020/05/10 17:01:16瀏覽488|回應0|推薦17

河大手印札記-09

MorganLin 2020 05 10

Morther’s Day

 

本系列文主係研讀元音老人所著「恒河大手印」一書之札記。

 

(第九講)

 

正文

 

妄念與煩惱,皆法身本覺智慧相。

其自性亦即法身本體光明之真實。

知之,即名本體住之光明。

其直指自性光明之見宗,能熟其自相,即名行道之始覺光明。

為任運於此而無分別之體與道兩光明之自相,即所謂之光明母子相會也。(本覺母,始覺子也。)

不忘已認識之見宗自相光明,對於境界功用中之妄念煩惱,不起任何遮遣與成立、取捨等為最要。

日久護持如是之境,有樂明無念諸功力而遮本元自面者,當揭此皮殼,自性之相方能赤裸呈現,是為智慧由內明朗。

故宜頻除樂、明,曰:泉水洶湧激流妙。

生樂、明之力及現世樂、愉快等相時,力念方便能攝之『』,與般若能斷之『』,猛然從上落下,以破貪著功力之皮殼(以上二藏字,合成為『』,即『呸』字,譯音潑吒。

如是一切時能保任離絕道驗之關要、無可言說之自性了徹者,入定、出定行持無別,上座、下座修持亦無別。

 

講演文: 

 

「妄念與煩惱,皆法身本覺智慧相。」*1

「妄念」和「煩惱」,都是「法身」的「本覺智慧相」。「法身」無相,而又無不相*1

說它「無相」,是指法身本體沒有具體的形象可見;*1

說它「無不相」,是指森羅萬象、萬象森羅,一切有相的東西都是法身的顯現,沒有一個有相的東西在法身之外*1

妄念與煩惱都是有相的東西,當然不在法身之外*1

妄念、煩惱*1的來處就是「法性」,法性是生起一切法的根本。*1(而)「佛性」是成佛的根本。法性、佛性*1是一回事,都沒有離開法身*1

本覺」,就是本來具足的覺性,*1人人本有的「靈明真心」,*1,能生起廣大智慧,能起一切妙用,能顯現千差萬別的形象。所以,妄念也好,煩惱也好,都是法身本體的妙用。法身是根本,若沒有這個根本,哪里會有妄念和煩惱呢?*1(妄念與煩惱也無由生起。*1) (其)都是法身的本覺智慧相。*1 

  

「其自性亦即法身本體光明之真實。」*1

 

妄念煩惱的自身性質,也就是法身本體光明真實不虛的顯現。*1法身本體具足無量光明,是*1大光明藏*1

在修行的過程中,有的人看到了紅光,有的人看到了黃光*1(或)藍光*1(或)綠光……各種色彩都有*1

假如你修大圓滿脫噶,就要看光光放大之後,就會看到明點*1,先是白色,再看下去就變成彩色,五彩、六彩、七彩,都顯現出來了。這就是我們的本性光,由日光、月光、燈光等引發出來的*1

按密宗的理論講,第八識 - 阿賴耶識,就在心包裏,有兩條脈管從後面連通心包和眼睛。密宗觀光修行外光由眼睛打進去,將我們自心本具的法性光激發出來*1

依照中醫理論,五臟六腑通過經絡連通全身,每個手指都有其對應的臟腑。結手印,就是安排好臟腑的位置,持咒是用咒音鼓動氣機。咒音*1是佛菩薩在禪定當中,將自心化作的符號。你用心持咒,和佛菩薩發出的符號相同,就能和佛菩薩感通,得到佛菩薩的加持力。*1

恒河大手印,是「無修而修」,一切時、一切處任運自然*1。最易和佛菩薩感通,因為佛菩薩都是任運自然的*1。(但)首先要識得自己的真心,先要明白包括妄念煩惱在內的一切事物,都是自己真心起現的妙用,*1就是 *1見宗」,也就是禪宗講的「明心見性」。然後,一切時、一切處保護它,時時處處都不著相保護圓滿,就成道了。這個法很直接、很痛快,不是一一對治的法,無修之修才是真修,所以說大手印是無上乘的修法*1

不要怕妄念,不要怕煩惱,妄念與煩惱是「法身」生起的妙用。把這妄念、煩惱息下來就是了,息下狂心,即是菩提*1(註:楞嚴經說『狂心頓歇,歇即菩提』),並不是要去掉它。*1妄念與煩惱*1 正是真心的顯現,正是顯神通起妙用*1恒河大手印就是叫我們認識這妙理,在從事一切工作時不執物相,而將妄心、妄念化作真心的妙用。*1

 

之,即名本體之光明。」*1(本覺光明)

 

知道了這個道理,就叫做「本體住之光明*1

」,就是不動假如你能知道妄念與煩惱都是本體的妙用息下它不動,即是做事時不執、不住、隨緣應用,這樣的「知道」就是法身發出的「本體住」之光啊*1

」,有「安住」意,就是腳跟站穩,在禪宗裏叫「腳跟點地」。認識到妄心的起處就是真心,不再到別處去找,這就站穩腳跟了*1。還去求什麼師父給開頂授法呢?師父能給你開頂成道嗎?*1沒有這種事!*1明白了這個道理後,自己奮發用功,開自己的頂,不倚賴他人清清楚楚地認識真心不在別處,妄念與煩惱的起處就是我們的真心。時時保護它,不隨妄念轉。*1(如)才有走作,趕快念佛,或者趕快持咒,將妄念化去,這回光返照是保護「真心」的妙法*1

做功夫要向內照,不要向外照。*1須安住不動,腳跟站穩,將著相舊習消盡,自然會放大光明。*1其實,平時我們都在放光,念頭一動就是放光,不過這是妄光。妄心發出的是妄光*1(著相而生妄念,就是妄光*1),「真心」發出的光才是真光。*1

妄光也有光明。*1妄光有限量,而真光沒有限量。如*1能時時保護這本然的一段「真光」,它就會越放越大,乃至照十方佛國,無所障礙。這是我們自心本具的大光明藏。我們應當如是安住,這是無住之住,*1 要你心安穩,不動搖,不疑惑*1

 

「其直指自性光明見宗,能熟其自相,即名行道之始覺光明。」

 

上面講了本覺光明妄念與煩惱就是本覺光明*1

現在講始覺光明,什麼是「始覺光明」呢?就是「直指自性」的光明直接指示給你:那一念不生、了了分明的靈知之心,就是「佛性」,就是「一真法界」,就是「大手印」你這樣認識,就是見宗,就是始覺光明*1。但是我們無量劫來著相慣了,「對境生心」是熟路,而對於「蕩然無住」卻很生疏,還要有一個「熟處轉生,生處轉熟」的過程,這就是所謂的「保護」過程,也就是「觀照」的過程*1

能熟其自相,即名行道之始覺光明。」「」,就是成熟,不是著相成熟,而是「觀照」成熟明心見性」成熟時時不住相,一點沒疑惑,這就叫「熟其自相*1

假若我們一點都不疑惑,時時能照顧,這就是「行道之始覺光明」。這是真修行,不一定有什麼形象,不一定有打坐的相,念佛的相或持咒的相。而是妄念一起,就看見它,不跟它跑、不理睬它,它馬上就轉空了,了不可得。行住坐臥都如此,你看不出他做功夫,其實他時時處處都在做功夫,這是心地功夫,稱之為「行道之始覺光明*1

為什麼說是「光明」?念頭一起,就能看見,若不是光明你怎麼能「照見」它呢?*1(註:心經『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時,照見五蘊皆空』) 有人說:「我念佛念得不好,念了很久,還是有很多妄念。」我說:「你念得很不錯,妄念起了,你能照見,這就是始覺光明啊!」妄念就像房間裏飛蕩的灰塵,沒有光明你看不見*1。 所以,打坐時、念佛時照見妄念,是好事而不是壞事,這是「始覺光明」開始覺悟了。進一步就是不跟妄念跑,不理不睬,全神貫注地念佛或持咒,心念耳聞,聽得清清楚楚,妄念自然就息下來了。這就是「行道之始覺光明」。*1

 

「為任運於此而無分別兩光明之自相,即所謂之光明母子相會也。(本覺母,始覺子也。)」*1

  

念與煩惱,是「本覺光明*1;是「體光明*1

見宗和行道,是「始覺光明*1;是「道光明*1

這「體與道兩光明」之自相 - 這兩個光明各自的形象雖有不同,但它們在本體上卻是一個,是無分別的。我們任運於此,任運於這兩個光明無分別的本體,就是所謂光明母子相會」啊!母,是本覺光明;子,是始覺光明母子相會,就是本覺合始覺,兩個光明合為一個*1

(談中陰身救度法)

中陰身救度法就是這個原理。「中陰」,又稱「中有」。人死過之後,有三天半到四天的「悶絕」狀態,然後「中陰身」生起,如三歲童子,四十九天內七度生死,起現種種境象*1

 

(「中陰救度」的第一階段 - 死位中有)

所謂「悶絕」,就是大昏迷,昏迷時妄念不動,因為他的身體  - 地水火風四大分散了,眼耳鼻舌身諸根失去了攝取外境的功能。妄念不動自性光明就要顯現不過這種光明叫死光」,死後發出的光,三到四天內兩度現起。這死光每次起現的時間不長,不過一頓飯的功夫,「倏——」就消滅了。死光也是自性光若能在死光起現時「一把擒來」,及時體認它,立即就成道了。*1

「死光」,就是「母光」;能覺察到它,就是「子光」及時體認,就是母子相會及時合上去就能頓證報身佛這是「中陰救度」的第一階段 - 死位中有。若不能及時體認,就錯過了這個機會*1


(「中陰救度」的第二階段 - 法性中有)

然後「中陰身」生起,並顯現種種業相,生前做好事就現好相,做壞事就現惡相,美好的相、恐怖的相都要顯現。同時,前十四天每日都有佛菩薩放各色強光、現雙身相接引。此時若不懼強光、不生狂妄分別之心,及時地合上去,也能得生佛國淨土。在中陰身生起的第四日,西方極樂世界無量光佛放紅色強光並且現出與白衣佛母面合交抱的雙身相,這時你若能不起分別、驚異、恐懼之心,毅然地合上去,就能立即得生西方極樂淨土*1

有佛菩薩接引前十四天,是「中陰救度」的第二階段 - 法性中有。*1

 

(「中陰救度」的第三階段 - 輪迴中有)

緊接著是「中陰救度」的第三階段——輪迴中有*1,《中有教授聽聞解脫密法》一書示之甚詳,我這裏就不多說了*1

 

(備註:在本部落格中, 文章分類之『密教-西藏渡亡經』中有九篇介紹,有興趣者,請參閱指教!)*2

 

們打坐修行,能夠照見妄念,這是好事,不要起疑惑,應繼續精進修行,待到功夫成熟,「啪……」一下子脫開,子光、母光合成一體,一大光明藏也!那就成道了*1

念佛的人也是如此,時時處處一句佛號,久久功夫成熟,「能念」之「心」、「所念」之「佛」一時脫落,無能念之人,無所念之佛,明明歷歷、了了分明,這也是子、母相合,也是「光明母子相會啊!*1

 

「不忘已認識之見宗自相光明,對於境界功用中之妄念煩惱,不起任何遮遣與成立、取捨等為最要。」*1

 

要忘記已經認識到的「見宗自相光明*1

何謂「見宗自相光明」?我們能夠照見」一切事物,這都是法身本體所起的妙用照見」事物,不為事物所轉,而了知這能見的功能正是我們的本性,從而在「相上見性」 - 透過「相」而見到「本性」,這就是「見宗*1

見宗也是「法身」所起的妙用,也是法身自體的「放光相」,這放光相是「無相之相」,稱之為見宗自相光明」。這並不是用眼睛看到,或者用耳朵聽到*1

前講過無情說法:「若將耳聽終難會,眼處聞聲方得知」,那是說用眼睛聽聲音,現在我們是用耳朵看光明。眼睛怎麼聽?耳朵怎麼看?「」一切事物、到一切聲音的功能,就是我們的本性。離開本性,一切皆無有,若能這樣體認,就是「見宗自相光明」這光明能用眼睛看到嗎?所以說用耳朵看。這是看嗎?默契、體驗、領悟、神會是也。*1

對於在境界上、在功用中泛起的妄念與煩惱不生起遮遣它、成立它、取著它、捨棄它等心,以一切皆影幻,無可取捨故。須不理不睬,不生任何心,方合道妙*1遮也好、遣也好、成也好、立也好、取也好、捨也好,全都不往心裏去。妄念、煩惱來了,既不跟它跑,也不理睬它,任它起滅,一凜覺就是了*1。功夫做到「沒有愛、惡之心」的程度,那你命終之後,就不再輪迴六道了*1

一個「不忘」,一個「不起」,最為重要。不忘見宗自相光明」,不起「遮遣、成立、取捨」等心,這是最最重要的啊!我們不要忘記,這能看、能知、能說、能行的功能,就是本性的妙用,時時刻刻熟悉它。妄念與煩惱來了,不壓制它,不隨它跑,沒有任何遮遣、成立,沒有任何愛憎、取捨,一切都了不可得*1。時時處處都要這樣做功夫,這個功夫不管哪一宗都是用得著的。*1

  

「日久護持如是之境,有無念諸功力而本元自面者,當皮殼自性方能赤裸呈現,是為智慧由內明朗。」

上講的不忘、不起之境,護持的日子久了,即有空、樂、明」等境界出現,那是功力引發的初步入道境界*1

」是快樂,「」是光明,「無念」就是心空,「空樂明」的境界出現了。內心空淨,無比輕安,這個身體好像沒有了,輕鬆得就像卸下一副重擔一樣。歡欣愉悅,無比快樂,比那「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還要快樂百倍,這種快樂非任何世間快樂能夠比擬(四禪八定,修到三禪就有此樂,修到四禪,此樂才會消融)。心光發露,明亮透徹,就像一輪明月當頭朗照,醒時夢時都沐浴在光明之中。這「空樂明」好不好?好倒也好,但你若住在上面*1就會遮蓋住「本元自面」*1

什麼是「本元自面」?就是*1自性*1!若著在「空樂明」相上,就像在自性的外麵包上一層「皮殼」,那還能見到自性嗎?應該「掉這層「皮殼」,不要住著這「空樂明」*1

修心中心法,不許見光,不許見佛。不是不允許你見到,而是不允許你「著相」啊! *1功夫做到最後,如「臘月三十之月」,不見有光了。但這並不是黑暗,就像人在空氣中不見有空氣,魚在水中不見有水一樣,「如入芝蘭之室,久聞不知其香」,不取不捨,渾化相忘了*1

說不許,是不許你住相。住在相上,就是「成立」,就是「取」,這都是妄想執著。除掉這妄想執著,才能徹悟本來。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法門」*1(註:楞嚴經),功夫做到後面也是這樣:「覺所覺空,空覺極圓,空所空滅」,「能覺」和「所覺」空淨到極其圓滿的時候,「能空」和「所空」也消失了,連「空」也沒有了,這時才「生滅滅已,寂滅現前」。*1

能空和所空有生有滅,能樂和所樂,能明和所明同樣有生有滅。這些有生有滅的東西都統統消匿,那不生不滅的「寂滅」大涅槃就朗然現前了者,寂而常照,照則起用萬機;者,照而常寂,者,如如不動如如不動曰「如」,起應萬機曰「來」,「如來」的境界豈是泛泛的「空樂明」可比的?這才是真正的成佛*1

應該揭掉「空樂明」這層「皮殼」,「自性」之相才能赤裸裸地呈現出來。「是為智慧由內明朗」,這才是從內心發出來的智慧之光,這是真光明,能朗照十方,無所障礙。「空樂明」的光明是有限量的,不能朗照十方*1

 

「故宜頻除樂、,曰:泉水洶湧激流妙。」*1

以應該頻頻地掃除這「空樂明」。禪宗修持也是這樣:*1

如僧問曹山:「朗月當頭時如何?」

(就像一輪明月當頭朗照,心頭充滿光明,您看我的功夫可以了吧,這種情況怎麼樣啊?)

曹山禪師說:「猶是階下漢。」

(功夫到這裏,還在臺階之下面,沒有升堂入室,還差得遠呢!)

僧云:「請師接上階。」

(請師父您發發慈悲,接引我走上臺階,得以升堂入室。)

曹山云:「月落時相見」

(待月亮落之後,再和你相見。)

 

泉水洶湧激流妙」,泉水借著山勢奔流,波濤洶湧,水勢很大,這股激流,難以扼制。比喻功夫做到一定的程度,微妙的智慧迸發出,就像「泉水洶湧激流」一樣,擋也擋不住。當年憨山大師文才很好,善於寫詩詞,他做功夫做得把詩詞全忘光了。有人請他寫首詩,他一句也寫不出來。後來有人弄了幾首唐詩請他吟吟,他一吟唐詩,詩句馬上跳出來了。根本就不要思索,有如山洪爆發,想停也停不住,一發而不可收拾。憨山大師知道這不對勁,不能讓文思遮蔽住佛性,就毅然地把這一似「泉水洶湧激流」的玄妙,「啪」地一下斬斷了。這都是能遮「本元自面」的皮殼,「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應當斷然地把它揭去。*1

 

之力及現世樂、愉快等時,力念方便能攝之『』,與般若能斷之『』,猛然從上落下,以破貪著功力之皮殼(以上二藏字,合成為『』,即『』字,譯音潑吒。) 」*1

 

(抱歉!原藏文字未能下載,從略)

 

生起的力用,以及生起現世的歡樂、愉快等現象時,用力念一聲「呸!」,把這一「」猛然從上落下,以破除貪著「」等功力的皮殼,使自性朗然現前。*1

藏文字母『』音「坡」,有「方便能攝」之義。括是攝受、含容,「」字有含容一切妙義的方便性。藏文字母「」,音「誒」,有「般若能斷」之義。斷是截斷、排除,「」字有排除一切障礙的般若性。「」,音「」,能含容一切妙義,排除一切障礙。這個「呸」就這麼好*1

 

「如是一切時保任道驗之關要、無可言說之自性了徹者,入定、出定行持無別,上座、下座修持亦無別。」*1

 

上面所說的那樣,在一切時候都能保護、任運這「離絕道驗之關要、無可言說之自性*1

道驗」,就是修道的驗證,常常驗證自己修道修得怎麼樣,修到什麼程度了,空樂明出現了嗎?若出現了一點,高興得不得了,心常常粘在這裏。還有的人沒有空樂明、沒有神通,心裏總在想這些東西,拿這些東西驗證自己,我怎麼沒有消息啊?怎麼不發神通啊?是我不行吧?是這個法不靈吧?有這些東西梗在心頭,慢說成道,就連空樂明的境界也給障住,不會出現了*1

空樂明」是在修座保任自性的過程中出現的,即使出現了,也要「」地一下離開它*1真用功修道的人,在修習過程中,空樂明自然會開發。只是不可追求,任其自然開發而不住著,即無妨礙*1

離絕道驗」,就是離開這些驗證、斷絕這些驗證。*1

關要」,就是關鍵、要點。離絕用「空樂明」等覺受來驗證修道的成就,這是成道的關鍵,修行的要點*1

自性」就是法身,法身無相無不相,它是不可言說、不落思維的。*1言語道斷,心行路絕」。經云:「唯此一實事,餘二皆非真」,可言說、落思維的任何有相事物全是虛妄不實的,統統了不可得。只有這「言語道斷,心行路絕」的「自性」是唯一真實不虛的,稱之為「實相」,這就是大乘佛教的「一實相印」。*1

我們應該時時不忘「離絕道驗之關要」,不用「空樂明」等覺受來檢驗是否成道;時時任運這「不可言說之自性」,在一切時不取不捨。這樣的保任一刻也不能離*1


了徹」,就是明瞭、透徹。修行人這樣保任,保任到自性明瞭透徹的時候,「熟處轉生,生處轉熟」了,就是「了徹者」。*1

此時,「入定、出定行持無別,上座、下座修持亦無別。大定無出入,如果入定時心能定下來,出定之後,心又隨外境跑了,那就不是大定、不是真定。真正的大定,無時不刻不在定中,禪堂裏寂靜也好、鬧市裏喧嘩也好、打坐入定也好、做事繁忙也好,都是一樣,在行持上沒有差別*1

真修無修,不修才是大修。我們修心中心法,不只是上座結印持咒修持,更須於下座秒秒不離觀照*1觀照是正行,打坐是助行,但是*1觀照是不可忽視正行!觀照正是*1「保任」!座上結印持咒,左右攝著這個心,座下綿密觀照,也是左右攝著這個心。上座下座在修持上是沒有差別的*1

參考文獻

1.元音老人 2000  心地法門  恒河大手印 佛陀教育基金會  pp365

2. 密教-西藏渡亡經-『西藏度亡經研讀報告』九篇文章網址:

01:http://blog.udn.com/morgannz/3139036

02:http://blog.udn.com/morgannz/3146919

03:http://blog.udn.com/morgannz/3152494

04:http://blog.udn.com/morgannz/3152512

05:http://blog.udn.com/morgannz/3157370

06:http://blog.udn.com/morgannz/3157408

07:http://blog.udn.com/morgannz/3165758

08:http://blog.udn.com/morgannz/3165775

09:http://blog.udn.com/morgannz/3165795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organnz&aid=134379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