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屋脊上的屋脊 神秘古國古格王朝(上) -49 - 自駕車走遍中國 - udn部落格
自駕車走遍中國
作家:zhuzhu
文章分類
    Top
    世界屋脊上的屋脊 神秘古國古格王朝(上) -49
    2019/07/16 10:00:10
    瀏覽:1129
    迴響:0
    推薦:17
    引用0
    • 分享到LINE

    札達縣城位於西藏西部、象泉河流域,與印度接壤。縣城海拔3700公尺,平均海拔4000公尺,境內有大小河流14條,其中阿里地區的第二條大河象泉河橫穿縣境。整個札達縣城到處是土林;用一句話來形容札達縣就是被土林所包圍。從離開扎達賓館前往古格王國的路上,一路的土林在晨曦照耀下,閃爍著紅色的大自然光彩,橫亙數百公里,綿綿不絕,氣勢恢宏。光線把土林修飾的更加陡峭挺拔、雄偉多姿。象泉河蜿蜒流淌,光線變幻萬千,賦予了土林生命的靈光。

    西藏阿里地區平均海拔4500公尺,被稱為「屋脊上的屋脊」;阿里是青藏高原最遙遠、最荒涼的區域,自然條件相當惡劣,可是卻蘊藏著最深厚的文化與最神秘的故事。古格遺址就是阿里最大的傳奇,位於扎達以西20公里處,交通不便,位置偏僻。從扎達出來,順著主要道路一直走,只有一個岔路口,有古格的路標指著,不會走錯。走到一個村子,就是扎不讓村;要穿村而過,出來大概在3、4百公尺的時候,看到一處由碎石做的看似短牆式的河堤,從這裡從左轉沿河床走,很快就可以看見古格遺址。假如是自由行而來,嘗試在縣城南面的路口等待偶爾經過的軍車;如果車是去扎不讓村的,小村往西一公里就是古格遺址了。

    這一路都恍然是飽經風雨侵蝕的「建築物」,看似不起眼,深入細看發覺像碉樓、亦像佛塔、像廟宇、亦像宮殿、像歐式城堡,昂首嘯天,更如萬馬奔騰,形態萬象......。扎達的土林中有多處早期人類洞窟遺址,還分佈著岩畫;有人據此認為,苯教傳說中象雄古國的都城瓊隆俄卡,就在阿里扎達境內的瓊隆地方。在距今約1100年前,同樣的陽光下,佇立著卻是強盛一時的象雄王國和古格王國的宮殿和寺院。從現存的殘頹遺址可以想像當時場面的巨大,遠非眼前這般光景可比。

    在海拔4000公尺以上的雪域高原,古格曾經創造了奇蹟,而如今一切都消逝了,只留下了一些斑駁的遺跡和大片黃土。古格王國在西藏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其前身可以上溯到象雄國,王朝的建立大概從9世紀開始,在統一西藏高原的吐蕃王朝瓦解後建立的,到17世紀結束,前後世襲了16個國王。它是吐蕃王室後裔在吐蕃西部阿里地方建立的政權,其統治範圍最盛時遍及阿里全境。它不僅是吐蕃世系的延續,而且使佛教在吐蕃瓦解後重新找到立足點,並由此逐漸達到全盛。

    吐蕃王朝末代贊普郎達瑪時期,滅佛毀寺,不少避難僧人遠遁阿里。阿里地處西部邊境,深受大食、印度的影響,加上又是苯教的發源地,便成為各種思潮、各種力量匯集之地。公元843年朗達瑪被一位僧人刺殺,內戰紛起,4年後平民起義,吐蕃王朝崩潰。之後先後曾出現大小7個王國,西藏長期處於藩王割據局面。

    朗達瑪的兩個兒子奧松與雲丹也為爭奪王室相互鬥爭,奧松之子貝考讚為奴隸起義軍所殺,貝考讚的兒子吉德尼瑪袞見大勢已去,回天無力,便帶著三個大臣和100多人,投奔阿里,並娶了當地頭人的女兒。後來吉德尼瑪袞將阿里一分為三,分封給他的3個兒子,古格王國即第三子德祖袞的封地。17世紀中,古格王國發生內亂,國王之弟請拉達克軍隊攻打王宮,王朝被推翻。古格覆亡後,併入拉達克(今克什米爾)一段時間,後被以達賴喇嘛為首的西藏政府重新收回。

    古格王國的統治中心在扎達象泉河(藏語為朗欽藏布)流域,北抵日土,最北界可達今克什米爾境內的斯諾烏山,南界印度,西鄰拉達克(今印佔克什米爾),最東面其勢力範圍一度達到岡底斯山麓。其都城札不讓位於現扎達縣城西18公里的象泉河南岸。札不讓北面的香孜、香巴、東嘎、皮央遺址,西面的多香,南面的達巴、瑪那、曲龍遺址等,都具有相當的規模。

    古格王國崇尚佛教,多次派人到克什米爾學經,翻譯佛經108部,得佛教之益,王朝歷經數百年不衰。1042年,印度高僧阿底峽到阿里地區弘法,使阿里成為佛教復興之地,佛教史稱之為「上路弘法」。古格在西藏的經濟和文化發展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當時古代印度的許多重要佛教教義,就是從這里傳入西藏腹心地區的,這裡又是古代西藏對外貿易的重要商埠之一。

    神秘的古格王國300年前一夜之間在歷史上消失,留給後人的只有那記錄了古格燦爛輝煌的文化藝術成就的古格王國遺址。就在20年前,古格對於許多人來說,還是一個陌生的名詞。但自從1985年,西藏自治區文管會組織的考察隊,在此展開了一系列收穫巨大的考古工作以後,這個消亡了350年的王國,又突然出現在人們的視野裡,並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旅行者到此一遊。

    古格王國遺址從山麓到山頂高300多公尺,到處都是和泥土顏色一樣的建築群和洞窯,幾間寺廟除外,全部房舍已塌頂,只剩下一道道土牆。遺址的外圍建有城牆,四角設有碉樓。整個遺址建在一小土山上,建築分上、中、下三層,依次為王宮、寺廟和民居。紅廟、白廟及輪迴廟中的雕刻造像及壁畫不乏精品。圍繞古格都城周圍的重要遺址,還有東嘎、達巴、皮央、香孜等,都有大量文物遺存。

    最早對這座古城遺址進行考察的是英國人麥克活斯·揚。1912年,他從印度沿象泉河溯水而上,來到這裡進行考察。此後便有探險家、旅行者、攝影家和藝術家們源源不斷地來探奇訪幽。但真正的科學考察是從1985年西藏文管會考察隊開始,他們實地測量遺址總面積約為72萬平方公尺,調查登記房屋遺跡445間,窯洞 879孔,碉堡58座,暗道4條,各類佛塔28座,洞葬1處;發現武器庫1座,石鍋庫1座,大小糧倉11座,供佛洞窯4座,壁葬1處,木棺土葬1處。

    近十數年間,古格遺址周圍不斷發掘出的雕刻、造像及壁畫等,揭開了古格王朝的神秘面紗。古格雕塑多為金銀佛教造像,其中成就最高的是被稱為古格銀眼的雕像。而遺存數量最多、最為完整的是它的壁畫;古格的壁畫氣勢宏大,風格獨特,全面地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所繪人物性格突出,用筆洗練,豐滿動感的女性人物尤具代表性。由於所處地理位置及受多種外來文化的影響,古格的藝術風格,帶有明顯的克什米爾及犍陀羅藝術特點。

    古格王國遺址的多所殿堂四壁,都有以「連環畫」形式描繪的佛傳故事。呈現的是古格紅殿牆壁下部的佛傳故事壁畫的一部分,繪於16世紀紅殿建成之時。佛傳故事講述的是佛陀從乘象入胎到涅槃示寂的一生經歷,其情節多出自佛教經籍記載,大體結構普遍一致,但細節則有種種演繹和變化。古格的佛傳故事壁畫色彩艷麗,畫面極富裝飾性。講述了從佛陀成道後龍王為其護法遮雨,到鹿野苑初轉法輪,舍利弗等眾弟子皈依佛陀,以及此後佛陀遊行說法的諸般場景。

    古格盛產黃金白銀,在託林寺、札不讓、皮央東嘎都發現過一種用金銀汁書寫的經書,而且出土的數量極大。這種經書以文書寫在一種略呈青藍色的黑色紙面上,一排用金汁、一排用銀汁書寫,奢華程度無以復加。

     

    回應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