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12 22:34:54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不少人都接過很多莫名其妙的電話,其中最無法理解的莫過於來電後,只要用戶一接起就立刻掛斷,有網友今(12)日在臉書社團怒批:「是錢太多嗎?還是有其他的原因?」結果竟釣到「通訊老司機」出來解釋其中秘辛!大批網友直呼長知識了!
一名女網友在《爆怨公社》無奈說:「接到這樣子的電話,當你一接起來,對方就掛掉電話...」,不是響一聲就立刻掛斷,不然就是一接起被掛電話,更扯的是,打回去還不通,讓這名女網友大嘆:「我滿腦子的問號?打電話不是也要錢嗎?是錢太多嗎?還是有其他的原因?」
不料,發文釣到一名了解其中秘辛的網友,這名網友指出:「這種電話是,系統自動撥號,測試此號碼是否有人用,你接起來之後系統會登記有人使用,之後你就會隨機接到各種騷擾電話。」
解釋文一出,吸引不少網友留言:「原來如此,接了好幾通,我還來不及問候他全家就給我掛掉」、「蛤!!原來這有這種用處?!我還滿常接到這樣的耶!」、「解了我好久的疑惑」、「所以這種電話到底要不要接?常遇到這種的,好煩,不接他會不會一直響到你接?」、「我也常接到,從來不回撥,剛還接到放音樂的,不說話,一直放音樂」。
本文獲科技報橘授權刊登,原文出處
「不明未接來電一則」,想必你可能正在猶豫是否要回撥這個不認識的號碼,先等等,看完這篇文章,你再決定吧!
我相信大家都是聰明有知識的讀者,不會去接收在網路上認識的白馬王子所開的支票,也都能夠輕易的察覺網路釣魚的詐騙手法。
但你大概不太清楚現在最新的詐騙手法:One Ring。根據BBB顯示,One Ring這種詐騙手法有上升的趨勢。
簡單來說,One Ring就是「ㄌㄧㄤ」你一聲,在你接起電話前掛掉,所以你會看到一通未接來電,你可能會撥打回去,之後你必須付費那通電話,而每一分鐘,你都將需要付費。
One Ring的放線手法
就像很多其他詐騙手法,他們會一次放很多條線。他們架設電腦,一小時可以撥打無數個號碼。而他們的心態很簡單:撥了100通,可能99個人不敢回撥不知名電話號碼,但總會有1個人乖乖回撥。可能你就是那個人,在等面試結果的回覆、或是你以為是昨晚在Bar認識的美女。不管什麼原因,放這麼多條線,總會有希望。
只「ㄌㄧㄤ」你一聲,就可以讓你手機裡出現一通未接來電,就算你想接也來不及接,同時也為了避免他們需要自己付那通長途電話。
現在我們來談談長途電話的費用(以美國為例):通常長途電話是來自美國之外的電話號碼,但有些國家,像是加拿大和大部份的加勒比海國家(從巴哈馬到牙買加)都有和美國相同的國家地區碼,也就是電話號碼開頭都是+1,這使得這些號碼看起來就像美國本土內的電話號碼。
如果是來自美國本土的Premium numbers(編按:提供特殊服務類的電話,撥打者需要付較高額的費用。),FTC會要求撥打者明確的同意付費金額,但如果號碼來自國外,FTC便會無權管理。
其實之前就有類似的詐騙手法,利用詭異的國際電話,引誘你回撥。幾年前,更常見的手法是傳簡訊給你,告訴你「你的『某個親戚』受傷了,而你是他的緊急聯絡人,請撥打『詭異國際電話』了解詳情。」
但這次的手法相當特別,他們就只需要簡單的一通「未接來電」,他們的把戲很簡單,他們知道現在智慧型手機很普及,根本很少人還會互相打電話了,如果真的有人打給你,一定是滿重要的電話吧!?所以還是會想儘快回撥。
千萬別回撥!這就告訴你原因
通常報導都會警告民眾這類的詐騙電話每秒都會向你索取高額的付費,其實,並不會。你回撥,他們只會索取幾塊錢的費用,然後想辦法讓你繼續留在線上,每多一分鐘再向你索取幾塊,這麼一來,他們騙你錢才不會被電信公司發現。
但就算他們沒有要騙你錢,你也千萬別回撥。
1.你一旦回撥,就暴露你的行蹤了!他們就會知道電話的另一端有一個「你」存在。這道理就像是你取消訂閱了群發郵件,如果發送者是個好人,你的確就真的取消訂閱了。但如果發送者是詐騙者,你這麼做只會讓他們更加確定你的信箱是活躍的,而且他們會知道上面還有更多人的信箱名單!
2.你一旦回撥,他們便有機會對你進行詐騙。既然他們都知道你是會回撥不知名電話的人,他們為何不試試騙你,他們是你銀行賬戶的銀行人員?順便拐拐你的憑據。
四招,避免One Ring詐騙
1.不認識的電話號碼,就別撥回去了!
2.如果你真的很想回撥,先Google一下那個號碼。確認一下號碼的區域不是來自國外。一定要Google整個號碼!說不定你會發現網頁上有很多結果告訴你「千萬別回撥,那是詐騙電話!」
3.如果你是Android系統的愛好者,務必讓你的手機系統是Android 4.4(KitKat)。這系統有內建的號碼辨識器,這號碼辨識系統滿可以相信的,它至少可以辨識出來電號碼是不是合法且安全的。
4.每個月定期檢查大概的電話費用,你的電信公司聽過太多太多這種詐騙例子,通常你抱怨的話,他們都會願意取消費用。
剛說了這麼多,你還想回撥嗎?還是先Google一下,或是就算了吧!
(資料來源:TechCrun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