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地皮剝盡吸膏油一臺灣淪陷四十週年有感
2016/06/29 15:31:26瀏覽2551|回應5|推薦39

石中英像

臺灣淪陷四十週年有感~~~石中英

 

 

地皮剝盡吸膏油,植礦佃鹽恣意收。

漁火七鯤猶在望,風光八景變荒丘。

劫灰四十年來後,血跡三條溪澗留。

專制政權民嘆息,六三法網脫無由。

(民國廿四年六月十七於泉州桐城)

*

** 

【作者】

石中英(1889-1980),字儷玉,號如玉,臺南市人。出身於臺南富戶「石鼎美」家族,家中聘有塾師到宅授課,故自幼即熟讀典籍,擅長詩詞,又曾入「臺灣總督府醫學專門學校」(今臺大醫學院前身)學習接生,取得助產士執照。石中英曾為延續漢文而設立「芸香閣書房」,以傳統詩詞及儒家經典教導學生。亦曾與蔡碧吟、韓錦雲、黃雪瓊等女詩人共組女性詩社「芸香吟社」。此女詩人出生於清末,成長於日治時期,中年後旅居大陸,戰後又回到臺灣,一生跨越清末、日治、戰後三個時代,其詩作風格亦隨時空的流動更迭而變化,作有《芸香閣儷玉吟草》、《韞睿軒詞草》。民國十九(1980)逝世,享九十一歲。~~(節錄自臺灣古典詩資料庫)

 

【語譯】

日人據臺,酷吏搜括百姓財物,包括任意開採奪取臺灣土地上下礦鹽植資物產,盡吸膏油以為己用。

羅列於安平外海的七個島嶼,仍見漁舟中的燈火。但原本各具特色的安平晚渡、沙昆漁火、耳春草、雞積雪、東e溟曉日、西嶼霞、澄臺觀海、斐亭聽濤等八景,已成了荒涼的地方

由於四十年來的戰亂毀壞,只呈現殘跡灰燼,留下沾滿血跡的三條溪澗。

專制政權迫使人民生活受限而無奈嘆息。日本據臺第二年(1896),頒布法律第六十三號,總督擁有行政權和立法權,不受日本議會制約,緊急時更可臨時頒布命令,有絕對權力,施行延至1907年才修訂為「三一法」。如此苛法管制之下,人民無處可逃。

 

【賞析】

此詩述寫臺灣淪陷四十週年內的社會實況。清光緒廿一年(1895)五月卅日,日兵登陸臺灣,六月中旬,佔有臺北,日皇派總督樺山於六月十七日設治,訂為始政紀念日每年慶祝。就臺灣人民而言,「六一七」即臺灣淪亡日,民國廿四年六月十七日為四十週年,日本政府依例歡慶,而臺灣人民經過長年浩劫,山川猶在,景況卻不復原貌。

經濟直接攸關每日生活。開頭述在日本殖民統治之下,臺灣人民受到苛刻的經濟榨取,辛苦賺取的財貨,由日人任意訂定的稅法強徵豪取,所剩無幾。其次,社會境況變異,所見山光水色似乎依舊,但生活窘困,百姓已無閒情逸致遊玩欣賞,儘管勝景天然,也少人流連,一片蕭索荒涼。 下半首點明雖然日人統治臺灣已滿四十,但此期間同胞血淚斑斑的不斷抗日事實不可磨滅,心理創傷永難忘懷。詩人不平的抗日之心如何能消。 末句指出三法是日本殖民剝削壓榨臺灣人民的專制集權惡法,小民無論如何掙脫不了苛厲法網的密鋪羅織

詩人關懷家國,高張民族意識,慷慨陳詞。用精簡字句,控訴日本殖民政府各方面待遇,譴責異族統治不公不義,百姓無力抗拒卻無法逃脫,只是嘆息而心酸憤慨

具有巾幗英雄氣概、堅強果決的石中英,畢竟行事不凡。1929年夏,離臺赴閩,就職漳州地方醫院,不久與臺北呂伯雄結褵,隨夫婿從事抗日工作,馳驅閩贛各地。平居則拈筆吟詠,凡遊蹤所至,即以詩與當地名人志士相唱和。戰後返臺,晚年猶與寓臺文士吟詠不輟,八十六歲時,出版作品集《芸香閣儷玉吟草》一冊,收錄作品詩得千首、詞八十一闋,釐為四卷

由女詩人石中英詩作,可見幾項特質 :宣揚新思想,追求獨立自由、堅強自信的個人意志。

一、主張男女平權,認為男女智力相同,不應受歧視而剝奪其受教權。〈男女智力同〉詩曰「自古男尊視女卑。都緣禮教有偏私。養成嬌傲英雄漢。壓迫溫柔慈母儀。 若得平心同教育。焉知並駕不齊馳。木蘭良玉傳千古。誰道男宜女不宜」。只恨早期不平待遇使女性無機會受教育,處處受委屈。若情況改變,誰說不能與男子並駕齊驅呢?石中英所處時代依然重男輕女,好強不服輸的個性,使她把握任何學習機會,受教於塾師,及長,又習醫,證明男女同樣有才能。

二、破除傳統封建制度的女性物化。有 〈題蓮步肖影〉詩為證:「亭亭鶴立意難平,羞比金蓮足下生。徒裹雙遶新月樣,愧從紅玉出奇兵」。自己是纏足的受害者,對於「三寸金蓮」加諸在女性身體的桎梏折磨,體驗尤深,既同情女性的不平和悲哀,更不滿被迫成為男性觀看的物化本體,以為受此對待,真是無比恥辱!以金蓮為羞,必然愧於行動不便捷、難自如,而無法如驍勇女將馳騁沙湯立戰功,至感遺憾。

三、成立台灣第一個女性詩社一芸香吟社,鼓勵女性發揮才華,不辜負天縱。其所思所為於當時可謂突破獨特,帶領女性掙脫束縛,發展思想的空間,至少可揮灑筆墨,聊以發抒。石中英個人詩作則多半不離家國意識,關切女性受限的痛苦,一心為之爭平等,充滿強烈的女性自主意識。

石中英歷經兩次婚姻,為自身爭幸福,亦可稱勇敢果決之舉。前夫鹿港詩人陳子敏,與之皆具漢學素養、厭惡日人政權,常出遊並參加詩友聚會,然或因陳子敏貪歡尋樂,令石中英孤寂愁悶,傷心之餘,主動提出離婚。她有一首七言律詩〈將離婚有感〉寫於民國24年(西元1935年)泉州桐城,曾經發表,昭告親朋,傳達當年聽信媒人花言而嫁薄倖郎,終於悔恨之意。詩云: 「每逢薄倖欲何之,最是無情輕別離。始覺冰人多巧語,當年誤信悔難追」(其一) 、「有郎如此願無郎,薄命深宵恨轉長。自顧顏容憔悴甚,無心對鏡理殘妝」(其二) 。然而悔恨並無法解決問題,未來之路長遠,如何行之穩當,端視當事人的規畫及決定。早年風氣多勸合不勸離,西洋新思維傳入,女性著眼長遠之福,離異復得重生,實亦無不可,詩友多能體諒支持。

1929年,婚姻不順、年四十的石中英隻身前往遊歷大陸,遇呂伯雄而締結連理,夫婦奔走沿海各地,參與抗日。二人果真志同道合,相偕到老。

石中英一生橫跨三時期,變化重大。詩作大抵可分為:一、日據在臺時期(1915-1929),多詠物抒懷;二、日據時期寓居中國階段(1929-1945),詩多憂時諷世.、具巾幗風骨;三、戰後返臺時期(1945-1974),歌詠家鄉風物,關心社會民間。詩人長壽,故累積一生作品數量眾多。《芸香閣儷玉吟草》包括自我形象的呈現、家庭生活之感發、國族關懷及應制之作。

本篇多著墨其不畏強權的家國關懷之作,除了〈臺灣淪陷四十週年有感〉之外,可為代表者尚有七言律詩

〈吳越書懷〉二首之一

征帆萬里逐狂流,手掬河山扼虎頭。寶劍頻磨三尺銳,豪情早蓄四冥求。

屹存硬骨非眠貉,唾視奸人等沐猴。他日屠龍憑隻手,雄心未死豈甘休」。

**

*

由不辭勞苦「逐狂流」、勇氣激昂「扼虎頭」、磨利寶劍「三尺銳」、高風亮節「存硬骨」等字眼展現壯志不讓鬚眉,不畏艱險,鄙視奸人,骨氣十足,詩風硬朗明快、豪氣干雲。

【語譯】

看我雄心壯志高。用兩手捧取河山,掐住猛虎頭顱。 手持經常磨得銳利的三尺寶劍,早已蓄積滿滿的豪情,天下正需要如此之人。我有堅定的毅力,如屹立不搖的硬骨,不是白日睡夢中的貉貍可比。我鄙視那徒似人形卻無人性、沐猴一般的奸人。 有一天,我要憑著強大本領,與強敵英勇拼鬥。雄心不滅,怎能停止? 

石中英經歷清末、日據、二戰前後在中國大陸及臺灣,她昂揚的民族意,與夫婿伯雄一同積極抗日,成為長久以來的有力精神支柱。臺灣光復,即自廈門攜眷返回,卜居臺北市龍泉街,絕意政治,奉獻教會。後終老於斯,並享高壽九十一,實屬難能;與她同時的男性詩人文人多半活不過六十

她遭逢各種境遇,詩風多樣轉折。作品中,除了細膩筆觸表達身為女性的惜憐,亦不乏針砭時事、描繪世態實情,以及對家國不幸的嘆惋,尤其特殊者,在於書寫強烈國族意識,深具巾幗英雄氣概,早已超越傳統狹隘的閨閣綺豔筆致,實為當時獨備英風肝膽與血性活力的女詩人。較之當時其他女詩人所作,內容範圍較廣,家國關懷深切,勇於批判不公不義之人與事,或暗喻或明示,斥責見風轉舵的牆頭草;多源於其個性狂放正直及見聞廣博,仗義執言。關於「狂」,有詩句「回首當志欲狂,春風滿面尚餘光」,顯示其天性一向不受拘束,堅毅自信又有熱情,不甘心被欺負,因而能仔細觀察時事,以同理心發諸吟詠,作不平之鳴,乃有浩然正義之聲、鏗鏘有力之句,於當時女詩人之中獨樹一幟,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參考   施懿琳,〈南都詩人石中英《芸香閣儷玉吟草》作品初探〉,   《臺灣史研究》 15 期,2000

       石中英呂伯雄其人其詩研究  顏育潔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mty1223&aid=63870950

 回應文章

愛唱 黑枕藍鶲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6/11/10 07:39

多好的字 跟你的有幾分像呢


謎謎-溜滑梯(mmty1223) 於 2016-11-10 09:07 回覆:

那兩首古典詩是女詩人是石中英的創作,

毛筆字跡則是我的抄錄,不是石中英的真跡。

如果是詩人親筆書寫,必定註明清楚。

例如寫林獻堂的那篇(失箸英雄今已矣一述懷)之中,

就附上一張林先生的墨寶照片。


玉米蘋果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6/07/25 06:57

 誠乃典型的豪傑是也。Fox恭喜恭喜

 感謝您的慨然分享,沒有讓朗朗歷史湮沒於洪流之中。

 誠心的讚一個

謎謎-溜滑梯(mmty1223) 於 2016-10-14 06:21 回覆:

抱歉,現在才發現您的回應。

謝謝仔細賞讀,更覺不虛此寫!


謎謎-溜滑梯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更正
2016/07/11 10:25
抱歉,前面回覆一畝桑田最後一句打錯字,就此更正:應是「呂伯雄」,不是「呂伯權」。

一畝桑田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石中英
2016/07/09 21:13

對石中英這位府城女詩人很陌生,

大作介紹石中英的詩作,

讓我對石中英有所認識,

感謝分享。


謎謎-溜滑梯(mmty1223) 於 2016-07-11 10:13 回覆:

謝謝仔細閱讀,也不枉費我認真寫成此文。希望更多人注意這段時期的詩文,藉此更能明瞭當時的社會背景。

提起這位女詩人石中英,如今知道者不多。也許較多人記得1985~1990年間擔任北一女校長的呂少卿,正是石中英與呂伯權之女。


泥土‧‧‧郭譽孚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6/07/01 17:44

謝謝分享;

望大家長壽,無限緬懷。

泥人有感

謎謎-溜滑梯(mmty1223) 於 2016-07-06 07:48 回覆:

在相似或不同的命運軌道上前行,珍惜這每一步軌跡,

刻下我們所能留下的最佳印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