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閩人信鬼世無儔—臺陽雜詠
2015/08/03 04:35:41瀏覽2339|回應3|推薦142

http://fonghu0217.pixnet.net/blog/post/41262697-2014%E7%BE%A9%E6%B0%91%E7%AF%80

民國103年大豬公,總副爐主陳光建先生以重量1555台斤豬公榮獲第一。

2014義民節   中元節   高雄義民廟神豬比賽       --Lein 攝影

2014義民節   高雄義民廟神豬比賽   -- Lein 攝影  

   高雄市三民區的高雄褒忠義民廟,是由新竹新埔義民廟分香請來的。

2014義民節中元節     高雄義民廟 慶典   -- Lein 攝影

   

新竹義民廟神豬賽-By  青青

中元節   頭城搶孤     http://blog.xuite.net/sousang/4blog/19194406

    鑼聲響起搶孤選手奮勇爭先搶爬塗滿牛油的孤柱 (aying )

    中元節         2008年頭城搶孤        http://blog.xuite.net/sousang/4blog/19194406

發揚施食濟貧精神順利登棚者將祭品丟給棚下觀眾    (jinghd 攝影)

     http://blog.xuite.net/cpchang.cpchang/blog/30084601     燒王船

--中古老張  攝影

閩南、臺灣地區,信巫鬼風俗極盛,送瘟神,燒王船,以祈禱地方上不再流行瘟疫。目前臺灣南部,如臺南北門、屏東東港仍有燒王船慶典.

竹北南天府武聖帝君宮王船醮為三年一科,己丑年(99年)王船科農曆七月十八日下午一時 請水,農曆八月十五日請王,農曆十一月二十六日送王為王船醮重頭戲。

*

103年高雄義民廟第68屆肥豬、羊角競賽      - Lein 攝影

**

***

(2015 歲時與風土/民間信仰類)

***

閩人信鬼世無儔—臺陽雜詠


臺陽雜詠  二十四首之十  ---何澂

閩人信鬼世無儔,臺郡巫風亦效尤。

出海大儺剛仲夏,沿鄉普度又初秋。

婦男桎梏虔迎送,酒肉池林敬獻酬。

讕語客師能愈病,喧天鑼鼓妄祈求。

 

【作者】

何澂,生卒年不詳。字竟山,浙江山陰人,宦游福建。光緒元年(1875)五月,福建巡撫王凱泰因牡丹社事件奉旨來臺,何澂參幕同來。公餘,凱泰作〈臺灣雜詠〉、〈續詠〉等,委由何澂保管。十月,王凱泰內渡,遽逝,何澂留臺。光緒三年(1877),何澂與汪序東、林鶴蓀、馬清樞等人唱和,見馬清樞〈臺陽雜興〉三十首,何澂作〈臺灣雜詠〉二十四首。光緒七年(1881)將王凱泰舊作、馬清樞〈臺陽雜興〉及自作〈臺灣雜詠〉合刊出版,稱《臺灣雜詠合刻王凱泰首倡雜詠,作品幾前附序,詩有注文,意在補述,注文極下工夫,引起評家注意。龔顯曾作〈序〉,說:「詩成自注,格非竟創;事靡不搜,典足參故。」

【詩說】

世上沒有比閩南人更相信鬼神的了。臺灣重巫尚鬼風氣同樣盛極。五月逐疫,送瘟神像搭船出海,不多時,七月普度又來臨。男男女女衣著淺紅,紙糊枷鎖,披戴上身,虔誠迎神送鬼祭祀消災,備酒肉,開大宴。非僧非道的客師,自稱能醫病。鑼鼓喧騰之中,民衆盡可能許願祈求。

本詩為七言律詩。收入《全臺詩》第捌冊。

何澂〈臺陽雜詠〉共二十四首,七言律體。風格典重,內容包括時事、歷史、地理、風俗,可作民俗史料。《東瀛識略》記道:「南人尚鬼,臺灣尤甚。……五月出海,七月普度。」臺灣人民為消災除厄、逐疫驅邪,延道禮佛,設壇建醮,求神祈福,念經焚紙,燒香作法,供品豐盛,節目繁雜,搭臺唱戲、鑼鼓喧天,場面極大,年年不斷,耗費不貲。

關於疫病,林占梅〈讀卓人孝廉逐疫行走筆率成絕句〉有云:「自古災祥感召多,蝗飛入境虎過河。釀成厲氣將何遣,逐疫還祈大吏儺。」農業社會,蝗災是可怕天災,引起饑荒,民生困苦。瘟疫來襲,人力微渺,難以應付,乃有「釀成厲氣將何遣」之歎。無法之下,只能期望地方官舉行驅逐災厄的祭禮法會,為民祈福。林占梅自身因長年積弱,亦受病苦,其(病中即事)有句「臥疾連年氣不揚,新愁舊事總迴腸...卻病無方徒服藥,求神有應願隨香」;欲前往福建南安鳳山寺廣澤尊王祖廟進香,祈求病痛痊癒(新愁)和與解決新竹鄭家訴訟(舊事)。臺人相信,隨香(進香)能得神靈庇佑,消災除病。

農曆七月十五日中元節,即鬼節或盂蘭節。中元普度觀念來自佛教,普遍超度無主孤魂野鬼,俗稱鬼月。初一開鬼門,月尾關鬼門,整月,私普是家家戶戶門前供拜五味碗,並有糕點,焚燒經衣、冥紙。公普以寺廟為主,竪高竿,上懸明燈,謂之「竪燈篙」,召集各方孤魂前來享用。邀請水鬼則「放水燈」,燈頭書寫「某某寺廟慶讚中元」。臺灣水燈用油紙糊成小屋形狀,釘在香蕉莖或黃麻編成的筏上,内插蠟燭和香,隨波逐流。

廟普有「搶孤」風俗,臺灣宜蘭頭城鎮搶孤活動最負盛名。普渡盂蘭盆會後,提供祭祀供品讓民眾搶奪,施捨貧民。先搭「孤棚」數十公尺高,上層再搭「孤棧」,其上擺放供品及旗幟,棚柱塗滿牛油,爬上孤棚不易,或生意外,劉銘傳曾下令禁。1991年宜蘭頭城恢復舉辦搶孤,改善搶奪方式。至今,已由濟貧施食變為爭取榮譽與獎金的有趣民俗體育活動。首先取得棧頂「順風旗」奪標者,可蒙神鬼庇佑。

各家私普後,燃香祭祖,邀集親朋,酒筵大開,進行「吃拜拜」。民衆共同約定中元節當天統一拜拜,免得勞民傷財。既發揚懷念祖先的孝道,又力行樂善好施義舉。

不過,當年詩人所見普渡等活動大肆鋪張,並不完全認同。詩人之心多柔軟慈悲,又憂國憂民,希望節省有餘而做更有意義之事。儘管仍求上天福佑,卻覺一切應以人為主,陽世有饑民,救貧當為先。有「小杜甫」之稱的陳肇興「到鹿津觀水陸清醮普度」詩中描寫普度窮極豪奢,甚至以建醮炫耀財力,競相鬥富,有句「萬枝燈火綺筵開,金紙如山化作灰」,「狼籍杯盤等布金,給孤園裡肉成林」。過度鋪張,談何功德?不免譴責此舉不當:「年年苦被西僧累,一个蘭盆誤十方。」

《彰化縣志‧風俗志‧漢俗雜俗》亦提及民間浪費無度、花錢如流水:「凡神誕喜慶,賽願設醮,演唱累日夜。近日盂蘭會,飯僧極豐……況濫費有出於拮据乎?」

鄭用錫《中元觀城隍神賬孤》詩:「恤祭陰孤飯滿筐,拋遺塵土雜餘糧。可憐南邑珠同貴,莫貸監河半粒償。」也認為中元普渡過於重排場,糟蹋食糧,有些地區缺糧,米貴如珠寶。

現今時代不同,臺灣民風卻無甚差異,或許由於相較以往,民生豐裕,追逐熱鬧之餘,掀起商機,更易趨於鋪張浪費。讀此組詩,應是感觸更深。

臺灣民間特別喜歡祭拜鬼魂,相信厲鬼不超生會作歹為非,因此為之設壇超度。不僅閩人如此,客家文化亦然,稍有不同者,為祭祀保衛鄉里的英雄—義民爺,類比「有應公」,向其祈求。從道光十五年(1835年)起,義民節與中元節合辦同慶,迄今已一百八十年。例如:全臺規模最大的新竹新埔褒忠義民廟,除傳統的普渡孤魂之外,最重要的是尊祭義民先烈的忠義精神。中元祭典少不了以豬為貴物而祭神靈,希望換得人類的平安。神豬比賽是重頭大戯。

中壢平鎮地區,每年公普都舉辦神豬、神羊比賽。豬以重量定名次,羊以角之長短決勝負。得獎神豬、神羊於農曆七月二十日,載往中壢仁海宮或平鎮義民廟,慶讚中元。這是我求學工作常經之地。

網路上有中壢平鎮地區  「殺豬慶」 九分鐘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KxCegxmzyc  

某些動刀細節,真是不忍卒睹。膽小的人不要看。我勉強看完,卻還是覺得可怕。難怪「聞其聲,,不忍食其肉」,君子遠庖廚。

片中熟刀快手,利刃一揮,命中要害,切開胸骨,剖開腹部,滿肚肥腸脂肪,取出內臟,露出脊柱肋骨,逐步肢解清理,如庖丁解牛。美化神豬有技巧,圖案噴染豬身,黑筆繪畫寫字,標明等級,掛起紅色布幔,兩側各插一束鮮花。然後用堆高機鏟起棚架,運上敞篷大卡車,封上展示棚。

早年神豬全靠自家用心飼養,起碼費時三、四年,再參加比賽及祭神。新北市三峽清水祖師廟在大年初六祖師爺誕辰,辦神豬比賽和繞境儀式。2012年冠軍神豬重達1769臺斤(即1061公斤 ),打破十三年的記錄。動保人士認為神豬飼養太過殘忍,應該停辦。祖師廟神豬競賽已有兩百四十五年歷史,傳統習俗難以斷絕,2017年,將取消獎勵冠軍飼主,但神豬祭神仍舊,由在地七家不同姓氏人家輪值祭祀,與賽者履約飼養不灌食、不圈養。今年冠軍李姓飼主以自然方式養豬奪冠。據稱,養神豬並不容易,禁忌多,飼主為感恩祖師爺庇佑而虔誠飼養,並非動保團體所謂「虐殺」。 

小時候在大園鄉下,最深刻的記憶是元宵節看花燈和中元節大拜拜。尤其中元節豬公比賽更是新鮮,滿街排列的大豬公展示,那些農家飼養得獎的大豬公,被飼主美容後安放在精心佈置的攤位上,抛頭露面的展現全身壯美之姿。每一豬註明重量、得獎名次和飼主姓名。優勝者按照輕重排列等第,給予獎牌。參展明星雖然已經慷慨犧牲、魂歸天國,而「英容」猶在。乍看是白色的。之所以稱作「特殊美容」,是真材實料的豬仔經過處理,淘淨内臟、剃光黑毛、光溜溜的,用竹架子撐著身子趴坐,豬頭顯得特別大,兩耳下垂,眼睛瞇成一線,口含鳳梨或橘子,據說是為了怕牠到神明前喊冤告狀。與平日所見活生生、圓滾滾、抽著鼻子發出濃濁叫聲的黑豬大不相同。起初真不習慣,覺得牠們好可憐。再一想,也許這是飼料豬注定的命運,就一路評頭論足的觀賞吧。

觀察近年臺灣廟宇在農曆新年或中元節舉行的神豬比賽,展示得獎豬的方式樣貌,與早年我在鄉下見到的有些變化。以前由農家飼養,現在則是某些為參賽而特定專攻養神豬者,依照計畫行事。展出擺置的形式,神豬頭依然朝前方,但變成在最下邊。身子在頭上端,整塊皮肉往上且左右豎立張開,呈圓圓扇球狀,猜想支撐的架子一定是平面與豬頭垂直竪起。那圓扇球連肉豬皮周圍加上大圓框定型,更顯得過分誇張的巨大,反襯豬頭格外不成比例的小。白色光光豬皮上,墨筆畫出繁複大花紋以及「特等」、「頭等」之類榮譽字樣。還有為豬戴墨鏡、裝五彩燈泡、背後設大牌樓的,全依獻祭人之意裝飾,讓人眼花撩亂。我覺得當年神豬趴坐的的模樣接近自然,而且豬皮和周遭擺飾樸素大方,比較順眼。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KxCegxmzyc 

中壢平鎮地區「殺豬慶中元」九分鐘影片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mty1223&aid=25998134

 回應文章

浮生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8/13 13:34
我對書法向來不在行
但它對怡情養性卻有大助益
有些民間習俗處理方式我也不甚贊同
唯有民眾自發自省始能有所轉換
謎謎-春(mmty1223) 於 2015-08-14 05:32 回覆:

藝術之美是訴諸視覺、聽覺與心性的感應,有相關相通

的特質。在變化之中的和諧、平衡,便是美感的基礎。

一般人有直覺,只要有機會多接觸,都容易進入各種小

領域而逐漸深入領略。

習俗是長久的累積,因時代而調整變革,往什麼方向遷

移,就看社會環境、價值觀念的轉化了。


金大俠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8/09 08:25
這楷書實在美!
柿事如意(世界日報家園版)

好女婿
開啟斜槓人生
柿柿如意 金塊高掛
謎謎-春(mmty1223) 於 2015-08-13 08:07 回覆:

謝謝!

這張寫得有些死板,該換枝新毛筆了。


戈 筆 揚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8/03 05:41
这些诗写的都非常好,也非常有哲理!
謎謎-春(mmty1223) 於 2015-08-05 07:49 回覆:
這些是我們平時較少見也較不熟悉的詩,作者多半由清廷派來臺灣任職,幾乎有功名,且具文才,因此不乏佳作。閱讀其詩,最重要的是從中可明瞭當時的社會背景與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