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詩緒蕩漾二則
2009/01/13 11:54:57瀏覽466|回應0|推薦3

( 1996年4月24日 刊於中央日報海外版華人作家周刊 )

 

 

詩緒蕩漾二則

 

1 惑生之惑

    林煥彰的一首詩,題為「睡時苦,醒來還是受苦」,全詩如下:「每晚就寢前 /  都做一次 /  最壞的打算  /   打算就此睡去  /  不再醒來  /  不再起床。 睡覺原是件美好的事  /  現在卻有了大大的改變  /  甚且是變得 人間最苦最苦是 莫過於睡眠  /  這樣想並非害怕睡眠  /   怕的只是睡了還要醒來  /   醒來了還要受苦。」

    人生真是一段受苦而又不可避免的一段歷程嗎?如果是對未知的惶恐憂慮 (多半根據以往不安或不幸的經驗而生),甚至不能成眠;非但怕睡著,又更怕睡醒,倘人憂天若此,倒不如一死百了,何必茍且偷生呢?這比「今日脫了鞋和襪,不知明日穿不穿」還要悲觀。

    因為後者或許含有一個調侃、自我尋開心、無可奈何,或是轉化成「及時行樂」與「認命」的心情。前者的憂懼卻是大於一切,成為恐怖巨大的陰影,時時威脅著,步步跟進,揮之不去。此種事前過慮,惶惶不可終日的人生,豈只乏味,未免太可怕了!

    人生固然有苦,未知之中,總是盼望明天會更好,有了期待,苦裏亦有樂了。覺得「睡時苦,醒來還要受苦」,可能只是暫時的意念,尤其窮愁潦倒失意不順時,所見一切全是負面的悲哀,便執意以為生即是苦,想不開的正是這「既不想活又怕死」的困境;畢竟活著仍有留戀處,既無勇氣「解脫」,當然生怕不得不離開這可恨又可愛的人世,即使在害怕中,還是一天天的害怕著又活著,活著又怕著。不是很矛盾嗎? 

 

2.  鏡內鏡外

                                                                   

    詩人劉大白有對鏡詩曰:「鏡中一個我,鏡外一個我,打破了這個鏡,我不見了我。破鏡碎紛紛,生出紛紛我;我把我打破,一切鏡無我。我把我打破,還有破的我;破的我也破,不知多少我。」

    「我」始終是每個人最關注的焦點,每人心中的「我」總是最重要的。誰能看見自己的真面目呢?如果你不照鏡子,猜得出自己的長相嗎?但是,鏡中的你,不過是外表反映在鏡面上的形象,那是真正的你嗎?你內心深處所有的一切,可以完全的藉著鏡面顯露無遺嗎?鏡中表象上的你,和鏡外包括外在實體與精神內在的你,應該有所區分。而一般人只直覺的以為鏡中我與鏡外我便是同一個我。

    因此,沒有了鏡子,我就看不見我。意外的,鏡子破了,破鏡碎成片片,每片碎鏡都有我;在破鏡的一剎那時,一切鏡中找不到我,好像我已不存在,而稍定半刻,才知破鏡裡尚有破碎的我。破鏡又破,破中有破,不知變成多少破碎的我。

    其實「有我」之境實不如「無我」之境的灑脫自然,可是人生在世,誰又能真正打破我執,摒棄煩惱的牽絆,如意自在呢?所有的執著,只在滿足區區小我無窮的慾望;名枷利鎖,情愛牽掛,永遠是擺脫不去的現實魔障。塵網中既注定劫數難逃,無怪乎佛家以為「人生是苦」。

    然而,果能超脫情欲,四大皆空,一切看淡看破而不喜不悲,無所欲,亦無所求,即失去為人的苦與樂,何來「人生」之有?唯因人性的懦怯與貪婪劣根深植難除,超脫不易,成佛只是高高在上的一個目標,慕道者固然嚮往,卻仰之彌高,鑽之彌堅,未必能成,「修行」便是塵世間恆久不輟的功課了。

    從「有我」到「無我」的追尋,是一段漫長的路程,也許終生也修煉難至。不過,「有我」並非如此罪大惡極,何妨學習在以我為主的意識裡,多為人設想,你會快樂得多。何況這並不是無法企及的終極。

    至於鏡中我與鏡外我,又何必斤斤計較!當誠意存乎心中時,鏡裡鏡外的你自有一分燦爛的光華,慧心的人便會感知。無論化身為幾個「我」,都會是溫馨可愛的「我」。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mty1223&aid=256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