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格子舖》
2019/06/04 19:39:20瀏覽851|回應0|推薦24

我也有一段搭火車通勤的時間,那是高中階段。手上拿的是單字本,此外,老師要求我們坐車時,看窗外的廣告看板快速拆碼,對,倉頡碼。先訓練腦子,到肌肉記憶,速度加強。對當時的我來說,窗格出現的是一道道的練習題。

詩人寫作是為了改變人和世界的關係。——阿多尼斯

讀作家孫維民的《格子舖》,跟著回憶起窗框內外的映象,也許時空背景下的人事物不同,但偷偷聽到的、聯想的與猜測等等,剪貼下來的人物景致,再放進記憶的抽屜裡。搭慢車,等待是常有的時間過渡,有的補眠、有的讀點什麼,而沒有手機的年代,甚至車來遲了或故障,也無法告之家裡的人。那樣的「箝制」、「封閉」的特性就像格子舖,收集的不僅僅是物件,也有人型,一點、一樣、一件件成為作者寫作構思泉源。

一個男人在初次見到我時——正確地說,在見到我的最初的幾秒鐘裡——便已經完整地認識我了。他已經為我找好職業、食物、書籍、運動項目;當然,他更為我備妥了襪子與妻子。

七○年代的生活情調有些單調鬱悶。一次次,一個個前來〈誤認〉有時是一場無法推掉劇本,只是劇中人物,你不熟識,卻必須扮演著對方所認定的那個人。有時也因一場挾帶熱情的寒喧,才發現語句關懷裡的誰誰誰跟你其實無關,但卻因熱絡而升起一股暖意。

你認錯人了,先生。"

或許,我在《格子舖》中錯認了各種把人逼瘋的生活境況。那對爭吵中的男女臉孔與對話、熱心回答問路人卻遺失皮夾的表情、始終覺得世界虧久他的竊賊以及每日搭車而逐漸辨出的臉孔……是那麼熟悉又那麼陌生。

同樣是寫作共和國中的一員。輯子裡藏了一面〈對鏡〉,那是抽離「我」的敘述距離,用「他」來觀照自己的敘述語言。偶爾像坐下來面對面的談話,「你」成了懇談的對象。或是「他」或「她」的極短篇靈動著普世男女,以及點滴積累起來深厚的所讀所感,是一本俯拾生活片段,質地柔細,有知識的、有情感的,時時閃現詩意的散文薈萃。

 

書名:格子舖

作者:孫維民

出版社:聯合文學

出版日:2019/5/22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issthink&aid=12710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