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黑幕下的格爾尼卡》
2019/05/12 15:06:45瀏覽1477|回應0|推薦16

一九三七年西班牙右翼佛朗哥叛軍為了推翻共和政府,與納粹德國及義大利墨索里尼利益結盟,攻下共和軍撤退的必經之地格爾尼卡,而當地的地下反抗組織埃塔(ETA)致力獨立主權。四月廿六日下午四點半,德義空軍戰鬥機對格爾尼卡進行近三小時掃射轟炸。當時受西班牙第二共和國委託畢卡索應世界博覽會西班牙館以「現代世界藝術和技術」為主題繪製裝飾畫。畢卡索知道格爾尼卡的血色新聞後,隨即畫下了《格爾尼卡》,從草稿到成品,鑑賞家眾說紛云,但震憾性是一致的。展覽期間,旁邊的德國館納粹軍官見到這幅畫問:「這是你畫的嗎?」畢卡索回答:「不,是你們。」同年在慕尼黑,希特勒正對批評德國的藝術作品進行清洗,指為墮落藝術。偏偏畢卡索的開戰宣言,徹底改變藝術意義的戰爭,不再是裝飾,而是武器。

這幅長七七六高,三四九公分的巨幅壁畫於挪威、英、美展示後,畢卡索委託給紐約現代藝術中心(MoMA)保管近四十二年,並交代必須等到西班牙民主共和才能回歸。佛朗哥死於一九七五年,西班牙展開由胡安卡洛斯一世為國王的君主立憲制,但美國人認為不算共和啊。兩方交涉了六年,直到一九八一年格爾尼卡才回到西班牙普拉多博物館,後來移到索菲亞王后國家藝術中心展示。

一九五五年,Nelson A. Rockefeller委由畢卡索監製格爾尼卡掛毯,後來捐給聯合國安理會,掛在會議廳外牆上,展示這幅具「反戰」意識的掛毯。二○○三年美國世貿中心雙子星大廈遭受恐佈攻擊,美國入侵阿富汗卻消滅蓋達組織。二○○三年一月廿七日美國國務卿鮑爾在聯合國宣佈進攻伊拉克,掛毯被蓋上黑幕,引起嘩然,主戰有四十九國,反戰國則批評與譴責該軍事行動。

以上為原田舞葉《黑幕下的格爾尼卡》的歷史背景。以巴黎/紐約為主場景,雙線並行敘事。其一,從一九三七年西班牙內戰到一九四五年二戰結束,以畢卡索的繆思女神朵拉.瑪爾(DoraMaar)為敘述觀點,細膩描繪畢卡索《格爾尼卡》的創作過程及新歡舊愛。第二線,以虛構的MoMA策展人八神瑤子為主要敘述,她的丈夫死於九一一,瑤子以「畢卡索的戰爭」回顧展向恐佈組織宣達反戰理念,卻成了「黑幕事件」的代罪羔羊。

美國的洛克斐勒家族有許多傳奇色彩。不僅捐建聯合國總部,世貿易中心也由他牽成建設,紐約現代藝術中心是小洛克菲勒之妻艾比夫人的個人收藏地。她生下五子一女,女兒也叫艾比。原田舞葉以小艾比為原型,虛構了露絲.洛克斐勒這個人物,守護格爾尼卡的安全。當《格爾尼卡》歸回西班牙,先放置普拉多博物館,但學者認為,該把格爾尼卡移回巴斯克,由於該區強烈的獨立行動,使官方一度為難。這段歷史,虛構了帕德.伊格納修這位處處維護畢卡索的公爵之子,也讓《黑幕下的格爾尼卡》的劇情鋒迴路轉。

事實上,戰後的畢卡索另結了新歡弗朗索瓦.吉洛。如同他為了朵拉.瑪爾拋棄了為他生下一女的瑪麗.泰瑞莎。從床單到畫布,他的畫風也隨著情人而轉變。為瑪麗畫出的〈夢〉體現了精神與肉體之愛,而〈哭泣的女人〉則畫出朵拉強烈的性格。

知道了畢卡索的情史,故事的結局就交給讀者自行解讀了。以整體的敘事架構、切入點與主題,原田舞葉的建構功力是令人激賞的。相較於晚年窮困潦倒的朵拉與功成名就的畢卡索,所有焦點都在《格爾尼卡》的象徵寓意,誰深入過他的女人心裡想些什麼呢?

 

書名:《黑幕下的格爾尼卡》

作者:原田舞葉

譯者:劉子倩

出版社:時報

出版日:2019/4/26

 

即日起~至5/16止,《黑幕下的格爾尼卡》贈書活動,請至 薩芙粉絲專頁 參加。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issthink&aid=12663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