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4狂潮指向泡沫尾聲 他預言美股崩跌近50%
2022/01/23 10:11:42瀏覽322|回應0|推薦0

知名投資者葛蘭森(Jeremy Grantham)表示,美股正進入他1年前所預測的歷史性崩盤,即便聯準會(Fed)干預也無法阻止最終近50%的暴跌。

 

Bruckner - Symphony No.5 + Presentation (recording of the Century : Eugen Jochum / Concertgebouw)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J4IDfajZHw

 

【摘要2022.1.22..蘋果】知名投資者葛蘭森(Jeremy Grantham)表示,美股正進入他1年前所預測的歷史性崩盤,即便聯準會(Fed)干預也無法阻止最終近50%的暴跌

這位GMO共同創辦人周四發布報告指出,美國股市正處於過去100年來的第4場「超級泡沫」中。他確信,這次泡沫會像1929年股災、2000年網路泡沫破滅和2008年金融危機時一樣破裂,使大盤指數回到統計正常狀態甚至可能進一步下跌。

這意味著標普500指數較本周三收盤位下跌約45%14日觸及的高點下跌48%,至2500。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本月至周四收盤為止已跌逾9%,恐出現更大回檔。

葛蘭森接受彭博「Front Row」採訪時表示:「1年前,我對這個泡沫還不像我對2000年科技泡沫,或我在日本,或我在2007年房市泡沫時那樣確定,我過去覺得可能性很高,但可能沒十分確定,今天,我感覺幾乎可以確定了。」

葛蘭森在分析中引述大量證據。他指出,最早跡象出現在去年2月,當時有幾十檔最具投機性的股票開始下跌,一個指標是女股神伍德Cathie Wood)的Ark Innovation ETF自那以來跌去52%。然後是羅素2000指數在2021年跑輸標普500指數,前者成分股主要為中型股,通常會在牛市中表現出色。

最後,葛蘭森稱「投資人行為瘋狂」,預示著泡沫進入後期階段1.網紅股(meme stock2.電動汽車股買盤狂熱、3.狗狗幣等無俚頭的加密貨幣崛起,以及4.NFT價格動輒數百萬美元。

葛蘭森在報告中寫道:「超級泡沫已經完全形成,狂風驟雨隨時可能到來,當悲觀情緒回歸市場時,我們面臨的潛在財富縮水程度可能會是美國歷史上最大的。」

他表示,這可能堪比1980年代末日本股市和房地產市場雙雙崩盤的影響。葛蘭森認為,不僅股市存在超級泡沫,債市也有泡沫,全球房地產有史上「最廣泛、最極端」的泡沫,大宗商品價格出現「泡沫萌芽」。據他計算,即便不是完全回歸到統計趨勢水準,光是美國的損失就可能達到35兆美元。

看到過去每一場超級泡沫都呈現出相同模式,給了葛蘭森預測這次超級泡沫也會以類似方式破裂的信心。他把過去25年的泡沫歸咎於糟糕的貨幣政策,他認為自葛林斯潘擔任聯準會主席以來,聯準會先放水再在市場回檔時救市的做法,「助長」泡沫接二連三地出現。

葛蘭森表示,如今40年來最熱的通膨,「限制」了聯準會透過降息或購買資產來刺激經濟的能力,他補充說:「他們會嘗試,他們會產生一些影響,只不過被嚴重削弱了。」

葛蘭森指出,在這種情況下,60/40傳統投資組合所能提供的保護微乎其微,「完全沒用」。他建議賣出美國股票,改抱那些在日本和新興市場估值更低的股票,做好通膨對沖,持有一些黃金和白銀,並準備好現金以等待價格再度變得有吸引力。

 

感想:

1.        由於電動車、5G、再生能源、AI3奈米晶片等產業,技術已接近成熟,在科技創新的帶領下,工商業的各種產值與產能將不斷創新高。

2.        因此短時間回檔是一定有的,但是最多也是20%,藉此把沒有基本面的企業篩選淘汰,有競爭力與基本面的企業則更上一層樓,這是自由市場機制健康化的表徵。

3.        由於新冠病毒的毒性越來越低,因疫情而封城,或供應斷鏈的危機越來越小,也因中斷2年的旅遊業、服務業都將復甦,使得泡沫不至於過大。

4.        石油、黃小玉與各種原物料價格上漲,這是未來3隻黑天鵝。

5.        虛擬貨幣,會泡沫破裂。

 

台積電狠甩其他對手!他曝不看好三星和英特爾的超狂理由【摘要2022.1.22..中時】台積電在法說會上繳出亮眼成績單!除了去(2021)年第4季與今(2022)年1月獲利、營收,以及未來營運展望,皆超乎華爾街預期;更令外媒驚豔的是,今年資本支出衝出新高,預計上看440億美元(約合新台幣1.2兆元),這更加確立了台積電在全球晶片製造的龍頭地位。

《彭博》專欄作家高燦鳴(Tim Culpan)撰文,指出台積電狠甩其他對手,警告大家該當心了!斗大標題寫著:「親愛的對手們,台積電有辦法,並將超越你們所有人...」。

供應鏈混亂惡化全球晶片荒,台積電加速擴產腳步。今年資本支出預計將介於400億至440億美元之間,比去年的300億美元大增46.7%,並是2019年的3倍之多。

高燦鳴解釋,儘管去年的資本支出,為其獲利能力帶來一些壓力(營業利益率年減1.4個百分點),但台積電還是從營運中創造了400億美元現金,現在並握有380億美元現金,代表就算沒有任何一毛錢收入,這家晶圓代工龍頭也能負擔起龐大投資支出。

不過,當然沒有那麼簡單,因為公司還需要支付員工、材料和電費...等各項成本,但高燦鳴表示,這些超狂數字顯示台積電不僅規模龐大,而且地位很穩固,因此三星和英特爾若想與其正面對決,務必牢記這個事實。

《金融時報》駐台記者席佳琳(Kathrin Hille)報導,雖然一些分析師警告,短期內晶片需求將放緩,但台積電總裁魏哲家回應,台積電將持續見證對於半導體長期需求結構性提升的現象,這來自5G和高效能運算(HPC)相關應用的產業大趨勢,而1.智慧型手機、2.物聯網、3.高效能運算和4.車用電子,便是台積電成長的四大驅動力,3奈米、5奈米製程皆受惠於此。

預計今年下半年3奈米量產時程不變,客戶比預期多,資本支出主要也是投入發展先進製程:約70%至80%將布局先進製程,包含2奈米、3奈米、5 奈米、7奈米,其餘則用在先進封裝、光罩製作和特殊製程。

即便終端市場需求放緩,但產品矽含量正增加,帶動GPU(繪圖處理器)、CPU(中央處理器)、AI等晶片需求成長,台積電預計波動不大。《金融時報》財經專欄Lex指出,今年擴大資本支出,使台積電有望繼續維持營業利益率42的好表現。

至於台積電在晶圓代工領域的兩大勁敵——三星和英特爾,高燦鳴並不看好他們。他表示,若從技術面觀察,三星是最接近台積電的對手,然而,由於它還有生產顯示器,且多數半導體支出花在台積電懶得生產的記憶體晶片,因此差距仍大。

另一方面,雖然英特爾執行長基辛格(Pat Gelsinger)宣布重啟晶圓代工,但高燦鳴諷刺道,英特爾的技術實力更落後,反而陷入得依賴台積電生產最佳晶片的困境,未來,技術就算能追上台積電,但產能和規模經濟,卻不可能擴大到具有競爭力。換言之,它將需要犧牲利潤,才能擴增理想的晶圓廠數量。

這也是為什麼,基辛格一直提到地緣政治風險,同時喊話西方建立自主晶片產業的必要性,他希望獲得美國政府提供的設廠資金。另外,《金融時報》提到,晶片自製潮爆發,蘋果、亞馬遜、Google都計畫自研效能更高的晶片,大大威脅新加入晶圓代工戰局的英特爾,使它似乎處於「最弱的地位」。

科技媒體《The Verge》報導,疫情加速全球科技轉型,高階晶片與5G等需求增加,台積電憑著野心勃勃的擴產計畫,還包含在美國、日本與歐洲設廠,其龍頭地位不太可能會動搖。瑞信台灣證券研究主管暨亞洲半導體分析師艾布拉姆斯(Randy Abrams)告訴《彭博》,台積電在半導體業「處於有利地位」,未來幾年還有進一步漲價的空間。

 

經濟成長有變數三產業持續看好【摘要2022.1.22..理財周刊】去年初,中研院及各調研機構預估台灣今(2022)GDP僅成長3.2%,年底喜出望外開出紅盤,來到6.04%

面對今年市場樂觀謹慎看待,由於基期已高,今年GDP成長勢必下修,主計處預估4.15%,中央研究院經濟所預測略微保守,下修到3.85%,資深研究員陳明郎表示,今年成長動能來自民間消費Omicron變異株來勢洶洶,今年經濟成長還會有變數。

根據中研院經濟所統計,去年GDP成長主要來自於投資和出口,投資成長14.85%,出口成長10.99%,佔GDP比重最大宗的民間消費僅成長0.05%,幾乎沒有成長。

陳明郎說明,最主要是出口連結於投資,拜美中貿易戰、中國政府打貪之賜,加上疫情影響,刺激台商回台投資,投資項目集中在高科技產業,高達五兆的投資金額中,台積電佔將近一兆,帶動相關產業的資金湧入台灣。

出口部分,主力來自於高科技電子產品居多,延續2020年,遠距商機仍是重中之重,分區上班、在家工作及在家學習成為新常態,平板、筆電、手機等科技產品銷售暢旺,基本上除了記憶體之外,裡面的晶片幾乎由台積電代工,這些晶片都是高單價產品,由航空運輸並無塞港問題。

在各國陸續施打疫苗的進度下,原本預估今年疫情會比去年減緩,預估今年民間消費年增率5.27%,成為今年經濟成長的火車頭。

陳明郎認為,觀光、餐飲影響內需甚鉅,交通、食宿、精品等消費都涵蓋其中,過去一年的悶經濟,民眾口袋有錢,今年可望有報復性消費,原本樂觀看待今年中邊境解封,國外人士來台旅遊可拉抬民間消費力,但在Omicron變異病株傳染力高於Delta,年中是否能控制一切仍有變數。

台灣近期感受到通膨壓力,2021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2.01%(主計處預估值1.98%),中研院經濟所預估今年略為上升到2.04%(主計處預估值1.61%),主要原因是美國通膨來到6.8%(202111),美國是大宗物資出口國,加上疫情Omicron的不確定因素,美國通膨未解,台灣通膨也很難解套。

「美國經濟太好了,好的不得了」,陳明郎說,美國去年GDP來到3~4%,對於3.5億人口這麼龐大的經濟來說,算是非常暢旺,由於需求強勁,就業率攀升,缺工嚴重造成工資上漲,廠商成本墊高,不得不將新的成本負擔轉給消費者,加上塞港問題,供應鏈紊亂未得到充分解決,而導致物價上揚。

陳明郎認為,此次通膨為「結構性通膨」,由於薪資、原物料上漲而導致物價上漲,絕非1970年代的「停滯性通膨」,1970年代的通膨是因為越戰之後,美國經濟衰退,失業率攀高而造成物價上揚,與今日美國經濟大好的情況迥異,預計在一、兩年內,疫情緩解、供應鏈紊亂獲得解決,經貿恢復正常秩序,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應會回到正常的水準。

再來,過去美國政府採用凱因斯政策,試圖以印鈔票解決通膨問題,現在的美國政府知道如何以利率控制貨幣供給,除非穀物歉收,正常情況下升息即可抑制通膨。

陳明郎強調,美聯儲已釋放今年升息三次的訊息,加上QE縮減購債,貨幣供給開始緊縮,今年通膨應不會持續攀升,最多維持跟去年一樣在6%,或略為下修到4%

美國去年經濟高成長,是因為反映前(2020)年基期較低,基本面回彈,整個經濟體動起來,升息會使美國股市稍微回落,進入盤整階段,但科技、生技醫藥等產業基本面強勁支撐,美國今年經濟仍持續暢旺。

美聯儲升息對全球經濟產生的影響,陳明郎說明,美國現在利率很低,趨近於零,假設今年升息四次,一次升一個基準點,一年升息1%,如果一次升1.5個基準點,一年也才升息1.5%,其實沒有想像中的嚴重。

唯一要注意的是,美國升息,美元轉強,台幣升值壓力變小,有利台灣出口,然若台灣對美國出超多,是一個升值的壓力,屆時,美元兌台幣匯率孰強孰弱,得看哪邊的力道較強。

但可以肯定的是,美元轉強,全球資金會往美國流動,有利企業到美國置產,美國可靠國際資金(資本帳)彌補匯率及貿易的虧損(經常帳)

美國預告今年升息三次,台灣央行可能因為物價上漲,跟進升息一、二次,讓基本物價控制在可接受的水準,以減少民眾抱怨。

「利率升,匯率就漲,匯率漲,物價就會跌」,因為利率變高,有貸款的民眾要多付出利息,購買能力降低,需求邊際就會遞減,例如,千萬貸款,利息從1.5%升到1.8%,每個月貸款利息支出增加三千元,一年增加近三萬六千元,有房貸的家庭或年輕首購族,必要做好資金規劃。

美國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占全球消費25%,中國大陸位居第二,佔15%2021年中國GDP成長6.5%,相較於2020年成長已經放緩,市場認為,經濟下行原因與疫情反撲有關,去年度中國許多大城市包含西安、鄭州、天津、珠海都實施強制封鎖,中國對疫情的清零政策,可能對全球供應鏈造成影響。

對於全球資金緊縮的態勢,中國政府反其道而行,仍處以寬鬆的貨幣政策,避免在冬奧來臨前的關鍵時刻經濟崩潰。陳明郎認為,明年度中國經濟成長若持續放緩,多少會因為供給短缺而導致物價上漲,但以目前中小企業在東南亞各國有廠,能彈性應對需求,物價上漲不致太過嚴重。

針對今年的投資市場,由於台幣及美元相對其他貨幣強勁,陳明郎建議,企業可趁此機會進行海外併購,加強供應鏈布局,以產業端來看,半導體、生技醫藥、金融延續去年榮景,仍持續看好,投資人可多加留意。【作者:蔡武穆摘自《理財周刊1117期》】

 

鴻海攜夥伴聯手印尼政府打造電動車生態系【摘要2022.1.22..中時】鴻海(2317)21日宣布與印尼投資部、印尼電池公司Indika能源公司及Gogoro簽署合作備忘錄(MOU),將共同聚焦電池及電動車相關產業鏈,在印尼開發永續的新能源生態鏈。合作初期將優先聚焦磷酸鋰鐵(LFP)與固態電池,目標發展印尼的新能源和電池平台。

鴻海將與GogoroIBCIndika以互利合作為核心,在印尼建立新能源車生態鏈,並共同探索廣泛的投資領域,包括電池芯、電池模組、電池包、四輪電動車與二輪電動車產業的生態鏈開發,同時探討能源存儲系統(ESS)、電池交換站電池回收等周邊配套產業發展。

印尼投資部部長Bahlil Lahadalia表示,此項計畫不僅帶來資金,更重要的是共享技術和經驗,打造現代化且開放的新能源車生態鏈。此項合作將為印尼的當地人才和新創公司提供巨大契機,參與印尼的電動車生態系統,一起走向更智能且永續的道路上。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表示,很高興能攜手印尼政府、GogoroIBCIndika,踏上印尼新能源車生態系轉型升級的旅程。相信透過MIH平台及鴻海的營運本地化(BOL)共同成長策略和製造專業,將能契合新能源車市場需求,在印尼創造可持續發展的新能源車生態鏈。

此次為鴻海繼去年與泰國建立營運本地化的共同成長策略後,又一項政府層級的合作布局。鴻海表示,將透過MIH開放平台,串連印尼本土企業與全球企業間的合作與知識共享,為印尼打造可持續發展的新能源車生態鏈。

劉揚偉先前受訪時表示,集團透過構建營運本地化的創新模式,積極建立電動車出海口,除了已拍板的中國大陸、美國及泰國外,後續在歐洲、印度、南美都會有生產基地,目前正磋商洽談中,將在2024年前敲定並陸續公布。

( 時事評論財經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ichalle77&aid=171399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