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彭博中國籍員工被拘留滿一年 至今仍下落不明
2021/12/11 15:04:36瀏覽228|回應0|推薦0

彭博駐北京分社的中國籍雇員范若伊(Haze Fan)因被控「涉嫌從事危害國家安全」的活動,去年127日被便衣執法人員從她家帶走後便無消息,至今已被中國當局拘禁一年。

 

Schubert: Die Winterreise D. 911 / Fischer Dieskau & Brende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0Rry-ahcHM

 

【摘要2021.12.8..蘋果】彭博駐北京分社的中國籍雇員范若伊Haze Fan)因被控「涉嫌從事危害國家安全」的活動,去年127被便衣執法人員從她家帶走後便無消息,至今已被中國當局拘禁一年。

彭博總編輯米思偉(John Micklethwait)發聲明表示:「拘禁12個月對任何人來說都是難捱的漫長,就連像范若伊一樣聰明和堅強的人也一樣。我們都非常擔心她的健康狀況,我們將繼續竭盡所能幫助她和她的家人。」「新聞編輯室的大家都十分想念范若伊,她既是我們的同事,也是我們的朋友。」

中國當局之前曾說過,范若伊案正依法偵辦中,她的「各項權益均得到充分保障」。中國法律允許當局針對國安議題長期擴大調查

范若伊是中國公民,2017年開始在彭博社工作,此前她曾在CNBC、半島電視台、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和路透社工作。中國公民只能擔任在中國外國新聞機構的新聞助理,不得進行獨立報導。近年來,新聞工作者在中國做報導受到的限制越來越多,這個趨勢因為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而加劇。

根據美國非營利組織保護記者委員會(Committee to Protect Journalists)的數據,去年在中國有47名新聞工作者遭拘禁,中國拘禁記者人數方面,連兩年都是全球排名第一。

 

中國新聞業大躍退成「訊息黑洞」恐成世界威脅【摘要2021.12.8..德國之聲】專門關注全球新聞自由的倡議組織無國界記者周二(7日)發布了一份名為《中國新聞業大躍退》的調查報告,內容詳述了中國政府過去幾年如何加大對新聞業與知情權的打壓,以及它們如何將打壓媒體的方式擴展至香港。

根據該組織2021年公布的世界新聞自由指數,中國在180個國家中排名第177名,中國目前監禁127名記者,也是全球記者遭關押人數最高的國家。無國界記者指出,自從習近平上任後,中國政府加大控制記者的力道,不少記者因調查禁忌話題或刊登被禁的資訊,而遭判刑多年。由於監獄中衛生環境多半不佳,所以中國近年來傳出數起被關押的記者在監獄中喪命之事。

其中,來自西藏自治區的導游貢卻津巴,生前也是許多記者的主要消息來源,但在獄中傳出遭虐待後,不幸於2021年喪命獄中。除了貢卻津巴,2010年諾貝爾和平獎與2004年無國界記者新聞自由獎得主劉曉波與中國作家楊同彥,均因罹癌但無法即時接受治療而病死獄中。

無國界記者東亞辦事處執行長艾瑋昂Cédric Alviani)接受德國之聲訪問時表示:「在中國,記者因報導而陷入麻煩並非新鮮事。以往他們遇到麻煩後,可能仍能繼續工作,但現在情況已完全改變。記者發表一個被政府視為敏感議題的報導,就有可能直接被判刑入獄,或是導致其服務的媒體跟其社交媒體帳號被關閉。」

艾瑋昂指出,現在與以往最大的差別是記者在遇到麻煩時,往往不會收到警告,而他們遭受的懲罰之輕重,往往取決於報導的影響力。他說:「懲罰多嚴重,基本上取決於故事可能產生的影響,我們已經看到不少非職業記者的中國公民僅僅因為對新聞發表評論,而被判處極其嚴厲的判決。」

根據無國界記者的統計,中國近年來最常用來指控記者或新聞自由捍衛者的罪名包含「間諜罪」、「顛覆罪」、或是「尋釁滋事」。該組織表示,目前至少有10名新聞自由捍衛者因無法立即獲釋,而有在中國獄中喪命的風險,其中也包含因報導2020武漢封城而被上海法庭判刑4年的公民記者張展

美國非政府組織「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 的高級研究員代安玲 (Angeli Datt) 向德國之聲表示,自從新冠疫情爆發以來,中國見識到媒體的力量,因為相關報導在疫情初期揭露了中國政府在控制疫情上做出的錯誤決策。她說:「整個世界都應該對張展、方斌、陳秋實和其他在武漢實地報導而被拘留的中國記者的遭遇,感到憤怒。」

另一個在無國界記者報告中被高度關注的議題,是香港不斷惡化的新聞自由度。無國界記者在報告中指出,香港過去曾擁護新聞自由,但經過過去幾十年受到中國政府的持續影響後,香港已從其世界新聞自由指數排行版2002年的第18名,滑落至2021年的第80名。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對香港的公共媒體集團香港電台 (RTHK) 進行打壓,而她的政府還在20207月《香港國安法》生效後,迫使最大的反對派中文報《蘋果日報》停刊,起訴了12名記者與新聞自由捍衛者,其中包含因參加「未經批准」示威行動而被判刑20個月的《蘋果日報》創辦人黎智英。

此外,自從新任香港廣播處處長李百全今年3月上任後,香港電台至少有12部新作品在短時間內被撤下,超過200個存檔節目被李百全下令從Youtube頻道刪除。

此外,今年9月開始,香港電台也通過新的編輯規定,要求記者「支持政府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避免「挑起或加深對香港行政部門和中國政府的仇恨、歧視或敵意」,以及避免與外國政府或政治組織接觸。

艾瑋昂告訴德國之聲,過去香港曾為中國人民帶來希望,讓他們以為在香港,新聞業仍可按規則行事,並對新聞道德有非常深刻的尊重。不過,他認為香港過去幾年已從中國境內一個相對正面的表率,成為一個如何摧毀媒體機構的例子。

他說道:「國安法通過後,中國政府一直想消減香港的自由。剛開始他們還以較為隱蔽的方式來執行,但到現在他們已不再隱蔽。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基本上曾說,記者有批評政府的自由,但他們應該知道什麼時候批評政府會變成反對國家的事情。對香港的記者來說,要想100%安全,唯一的辦法就是不發表評論,不傳遞任何在中國政府或香港政府眼裡看來是負面的信息。」

「自由之家」的代安玲則認為,中國正持續將其治理模式延伸至香港,試圖藉此瓦解反對的聲音,並讓香港長久以來享有的新聞自由「噤聲」。即便如此,她認為香港當地的媒體社群仍在做出零星的抵抗。她向德國之聲表示:「我們仍然能夠看到香港媒體報導中國媒體永遠無法報道的事件,這要歸功於香港記者在封閉空間內努力運作的韌性和毅力。」

無國界記者在報告中指出,中國政府透過發展前所未見的審查技術和監視工具,著手建立新的社會模型,也就是獲取資訊從一種權利變成犯罪行為。

美國非政府組織「自由之家」的數據顯示,2019年有約11000個中國網站和73萬個社交媒體賬戶和群聊被中國政府關閉。現在只有某些官方帳戶和政府許可的新聞網站被允許在社交媒體上傳播關於政治、經濟、軍事與外交事務的信息。20212月,就聯播主也被命令遠離被認為是「敏感」的社會問題。

無國界記者也在報告中提到,雖然並不清楚中國為互聯網審查機構雇用的實際人數,但2013年一個官方消息來源稱中國互聯網審查機構約有200萬個雇員。該組織在報告中寫道:「在打擊犯罪的藉口下,中國政府近年來開發了越來越多的侵犯性技術,如2015年啟動的『銳眼』計劃,旨在為整個中國領土配備面部識別攝像頭,接替天網的視頻監控計劃。」

艾瑋昂向德國之聲表示,習近平透過一個非常全面的計畫來加強對媒體與訊息的控制。首先,他攻擊專業記者,因為這對他來說是加強訊息控制最容易的方法。在公共和私營媒體被置於更嚴格的控制之下後,中國政府便開始打壓公民記者,把許多公民記者關進監獄。

他說:「這種作法基本上只讓主流記者和非專業記者在必須在承擔巨大風險的情況下,進行調查或寫作,而這種作法是為了確保他們寫的東西沒有地方可以發表,並讓讀者無法看到他們寫的東西。由於現代的新聞多是依靠社交媒體傳播,所以當政府壓制了人民自由分享文章可能性時,便等於是扼殺了媒體披露調查性報導的機會。」

艾瑋昂指出,習近平自上任以來,便一直仰賴這個模式控制中國社會。他說:「現在,這等於是拼圖的最後一塊。如果他成功做到這一點,基本上中國的『防火長城』便能近一步阻止中國人民在境內也取得訊息。」

代安玲也指出,中國政府的一連串舉措,包含限制公民團體在網上運作到加強對科技公司的審查,都顯示中國網絡空間受到政府越來越強的控制。她說:「對網絡的限制、持續性的審查以及加重對異議人士施行的罰則,會產生寒蟬效應,讓許多人不敢繼續發表言論,並增加民族主義可運作的空間。」

艾瑋昂認為,在中國嚴格執行審查機制的情況下,國際社會能取得中國內部訊息的渠道越來越少,而這個現象對中國人民與整個世界來說都是威脅。他解釋:「我們看到,在新冠疫情爆發的整個過程中,審查制度讓中國當局的反應推遲了三個星期,如果中國的吹哨人在疫情初時能與記者溝通,整個疫情可能不會擴大成現在這個規模。」

艾瑋昂補充道:「如今,沒有人可以說在中國發生的事情只是中國人民的問題。我們處在一個全球化的世界中,中國已經成為其中一個大國。中國有可能成為一個新的『信息黑洞』,沒有關於中國的最新信息對整個世界來說是個威脅。」

 

譴責中國人權紀錄傳澳洲不派官員參加北京冬奧【摘要2021.12.8..自由】繼美國宣布對北京冬奧進行外交抵制後,澳洲也傳出將不會派官員或政界人士前往中國參加冬奧會,以譴責北京的人權紀錄。

美國政府6日宣布,由於中國人權紀錄不彰,將「外交抵制」明年2月舉行的北京冬季奧運會及帕拉林匹克運動會(殘奧會),隨後紐西蘭副總理羅伯森也表示,紐方也不會派部長級官員出席,但此舉與美國的決定無關,而是基於「眾多因素」,最主要則是因武漢肺炎疫情。

澳洲將針對中國在新疆和香港侵犯人權,以及中國網球運動員彭帥的遭遇向中國發出某種信號,決定不會派任何官員或政界人士參加北京冬奧,不過目前仍在考慮。

 

白宮國安顧問:確保中國不會武力犯台【摘要2021.12.8..中時】美國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今天表示,美國會採取一切可能的威嚇與外交行動確保中國不會武力犯台。

為避免俄國入侵烏克蘭,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和俄羅斯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今天舉行兩個小時視訊會談,討論烏克蘭等議題。白宮表示,拜登對俄羅斯在烏克蘭周圍增派部隊,表達美國與歐洲盟邦的深切關切,並明白表明,一旦軍事升溫,美國與盟邦將會以強烈的經濟及其他措施回應。

蘇利文表示,美國將採取威嚇與外交的一切行動,以確保台灣永遠不會發生這樣的狀況,並致力避免烏克蘭遭到入侵,「這是我們目前的政策目標,這是我們目前採取的步驟」,也是拜登向蒲亭傳遞的訊息。蘇利文指出,過去8個月美國在印太地區所做的全部努力,也是為了避免中國選擇的任一情況發生。

 

支持台灣和烏克蘭!美《2022國防授權法》納入抗中俄條文【摘要2021.12.8..自由】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威脅及中國對台海的侵擾,是國際間極為關注的區域安全問題,也反映在美國年度《國防授權法》立法條文中。美國會最新公布的版本中,加入了金援烏克蘭以及對抗中國,並支持台灣防衛的內容。

《路透》報導,當地時間週二宣布的美國《2022國防授權法》(NDAA)版本,預算達7700億美元,軍隊支出增加2%,並提供烏克蘭3億美元的安全援助經費,另外還有40億美元的「歐洲國防協議」及1.5億美元用於波羅的海安全合作。

中國方面,法案包含了71億美元經費的「太平威懾阻倡議」及支持台灣防衛的國會聲明,也會禁止國防部門採購涉及新疆強迫勞動的產品。

此外,美軍每年都會有數千件與性侵有關的犯罪舉報,但當中許多從未被起訴。在民主黨參議員陸天娜耗費數年的推動下,法案另承諾要對軍事司法系統進行重大改革,要把強暴、性侵及其他嚴重罪行的起訴決定權從軍隊指揮體系中取走。

報導指出,國防授權法是美國唯一一件每年都會通過的重大法案,通常可受到跨黨派強力支持,也因為法案內容涵蓋領域相當廣泛,吸引業界與利益相關者的密切注意。在最新版本宣布後,需要參眾兩院投票表決通過,交由總統拜登簽署成為法律。

 

俄若入侵烏國金融命脈恐被掐斷【摘要2021.12.8..中時】烏克蘭邊境局勢緊張之際,美國總統拜登與俄羅斯總統普丁於台北時間7日晚間11時舉行視訊峰會。美國高層官員透露,拜登將向普丁發出警告,如果俄國入侵烏克蘭,將會付出沉重的經濟代價。據稱,華府正在考慮一系列嚴厲制裁措施,最甚者可能會切斷俄羅斯與國際金融結算體系「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的聯繫。

近來,俄國擬再次侵烏的傳聞甚囂塵上,其邊境囤兵舉動令美國及盟友等為之緊張。不願具名的美國官員指,華府已與歐洲盟友磋商,希望保持團結,行動一致,相信可以向俄國傳遞明確訊息,一旦入侵烏克蘭,須承受重大和持久的代價,呼籲俄方透過外交途徑重返談判。

白宮官員表示,美俄領導人亦將就網路安全、核武與太空領域的戰略穩定及伊朗核問題等展開討論。普丁的發言人佩斯科夫則將俄美關係比作古希臘神話中,骯髒且巨大的「奧吉亞斯的牛圈」(The Augean Stables),稱幾小時的會談不可能清理乾淨。日前,普丁的國際事務助理烏沙科夫特別提到,普丁會要求拜登達成一份有法律約束力的協議,保證北約組織(NATO)不會進一步東擴,把烏克蘭納入。

另有美國高層官員放話說,2014年俄國入侵克里米亞時,美國曾增兵到東歐的北約成員國,若事件重演,美方會採取類似行動,以保障東歐盟國的安全。該官員稱,美國的反制手段還包括支援烏克蘭軍方、強硬經濟制裁,但華府不打算直接動用美軍反擊俄國。他不願透露美軍會在甚麼情況下介入。

若俄國入侵烏克蘭,美國準備與歐盟聯手祭出一系列措施,包括制裁俄國的能源供應商和銀行,並可能凍結盧布兌美元、歐元或英鎊,最甚者是切斷俄國與「SWIFT」的聯繫。後者是一種超強經濟制裁,也是目前對伊朗和朝鮮使用的制裁手段。歐洲議會今年4月曾通過一項不具約束力的決議,如果俄國入侵烏克蘭將阻斷SWIFT

SWIFT是全球金融機構在跨境支付最主要的清算系統,控制了全球80%以上的跨境支付。而俄國的外匯收入主要依靠石油和天然氣出口,石油美元(Petro-dollar)的流動也依賴於SWIFT。俄國若被排除在SWIFT之外,將會掐斷其金融命脈。

不過也有人擔憂,一旦祭出制裁行動,將會迫使俄國脅持天然氣等能源,向美國盟友進行報復。歐洲多國依賴俄國提供天然氣,而天然氣近日供不應求已導致歐洲能源價格不斷上升。

 

孤立的中國更危險【摘要2021.12.8..中時江靜玲】美國拜登政府上台後,改變川普時期美國優先的單邊主義,協調與盟國合縱連橫,包括對華關係。拜登對北京的態度看似不若川普強硬,立場卻堅定且具策略性。此從台灣問題和杯葛北京冬奧可以窺見。

在歐洲方面,我們可以看到拜登政府相較川普分化歐洲帶動的變化,對華關係仍是最明顯的指標。「歐中貿易投資協定」因為香港和新疆維吾爾族人權問題擱置歐洲議會以壓倒性票數通過第一份對台政治關係和合作報告,這份報告雖無政治效應,卻是重要參考。台海局勢在歐洲從未受到輿論如此廣泛重視和討論。台灣歷屆政府花費了至少25年與歐洲、歐盟交流,此刻才得到傾聽。毫無疑問,這與中國崛起和美中關係有絕對關聯。

今年稍早,彭博發表一篇〈中國的傲慢正在團結其對手〉的專文,指出過去一個世紀,野心勃勃的獨裁國家經常犯兩個致命錯誤,高估自己,低估美國和民主力量;未意識到自己的攻擊性行為,最終將把持續增長的敵人聚到一起。文章認為,孤注一擲的中國,正行向這條路上──團結民主國家,孤立中國。但這樣的情況是危險的。

兩所關切歐洲發展的獨立智庫,倫敦的歐洲改革中心和巴黎的雅克德洛研究所,最近同時發布一份由世界貿易組織(WTO)前秘書長拉米撰寫的報告,強調受孤立的中國將是一個更危險的中國,認為孤立只會增強中國的民主主義勢力,主張歐洲在堅持自身原則的同時,應該幫助中國向外的力量。

儘管歐洲各國政府和許多歐洲人已對中國保持警惕,2019年以來,歐盟也開始把中國視為系統性競爭對手,但拉米指出,歐盟實際上一直在系統性競爭對手、經濟競爭對手和提供全球公共產品的合作夥伴中,捕捉與中國的複雜關係,並尋求在三者間找到平衡。但從事態發展看來,歐洲正逐漸接近美國立場,透過抗衡推進對中關係。

歐洲確實不能再對中國的意圖過於天真,但報告認為進一步孤立中國將是一個錯誤,一個自給自足的中國遠比全球化的中國更危險。如果動員美國盟友遏制中國日益增長的力量,將勾起中國對百年屈辱的記憶,激起民眾的民族主義情緒,加速中國與西方分化。

1990年代初期,日裔美國學者福山著書宣稱「歷史終結」,也是從那時起,經濟和政治自由化必須並行的想法,為西方決策者提供了新基礎,接納中國加入WTO,以期換取中國開放市場和改革經濟。永久最惠國地位使中國成為世界製造業中心,並邁向世界最大經濟體。但中國的政治自由化卻未如西方預期的發生。

近年來北京的姿態,被西方認定為咄咄逼人。中美都鼓勵供應鏈的多元化,通過脫鉤來減少經濟相互依賴,這在敏感科技領域的競爭上尤其明顯。

可是,經濟脫鉤的政治要求與商業現實之間存有矛盾,尤其對歐洲公司而言。因為歐洲比美國更依賴中國市場。該報告分析,中國占歐盟出口比率是44%,中國占美國出口比率只有12%歐盟對中出口的依賴程度約為美國的4。此外,政治緊張局勢加劇,歐洲公司仍繼續增加在中國的投資。最近一項調查顯示,2020年在中國經營的歐洲公司中,近1/3增加了合資企業的股份。

拉米說,一戰,提醒人們,相互依存並不是和平的充分條件,但每當大國政治將政治領導人引向危險的斜坡時,經濟一體化就可成為重要的護欄。歐洲必須清楚中國的走向。絕不能重蹈20世紀綏靖政策的覆轍,應與其他民主國家並肩捍衛人權和法治,但也應與中國合作而非對抗。

( 時事評論國際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ichalle77&aid=170798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