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給鄧麗君寫信~《何日君再來》演出前
2018/09/06 01:07:23瀏覽4319|回應0|推薦21
每當見到鄧麗君的家人時,我才覺得她是個「人」。

如果她不是「人」,那是什麼?一個傳說?一個概念?一個浪漫的意象?不論是什麼,過去她都遙遠得像在異次元。

其實鄧麗君只比我大十歲,可是她出道得很早,我還什麼都不懂,她就已經非常有名。而且她不僅在台灣有名,還是國際級巨星(在我清純的心靈,覺得只要能在日本走紅,就等同已經征服世界)。她離世的時間又如此早,當時我還是社會新鮮人,因此覺得和她隔了一個世代。其實,如果她還在世,年紀不過就是個大姐姐。我們應該可以喝喝下午茶,聊聊天。

我真正瞭解鄧麗君的價值反而是在熟齡、走遍大江南北之後,我親眼見到、親耳聽到,在那想像不到的寬廣區域,從東北到南洋,從都會到偏鄉…那麼多人真心喜愛她的歌。尤其在大陸冰封初融的年代,鄧麗君的歌不僅是娛樂,更可說是對生命的祝福。在恰當的天時背景下,鄧麗君的歌聲成為籠罩華人區域的暖流。她有這樣的歷史高度,而且不是「之一」。也難怪幾年前大陸推出的音樂劇就叫《愛上鄧麗君》,「愛上」很直白,也很中肯。

我用理性與感性,重新分析鄧麗君。她的歌具有最簡單的特質,卻能散發最大的魅力。如同花香或甘泉,不必加絲毫機巧。她的早逝,堪稱「天妒英才」。她太美好,以致上天不忍見她衰老或出現瑕疵。

我從沒想過能和鄧麗君連上關係,直到有一天,鄧三哥有事找上了我。先不提是什麼事,我只記得,當我和他喝茶時,一邊好奇的近距離觀察著眼前這位兄長。他曾經和鄧麗君從小一起吃飯、打鬧,相處生活那麼多年。透過他,我第一次實實在在感覺到,鄧麗君是個「人」,那麼近,好像不久前還在身旁呼吸。

我差點有機會參與大陸的鄧麗君音樂劇,可惜後續不明。然後我代表廣藝愛樂委託李哲藝用鄧麗君歌曲主題,創作了小提琴協奏曲《金色年代台灣夢》(呂思清首演),接著接受新北市文化局委託,在鄧家認可下,和李哲藝、謝淑靖合作,創作了台灣第一部鄧麗君歌曲音樂劇《何日君再來》。

我不相信人死後有靈魂,但我相信人的精神力可能以某種能量形式,存在於這個空間。閱讀鄧麗君傳記時,確實有些微妙的想法,但不確知這些訊息是否真確,也沒有把握自己是詮釋的理想人選。但是在不預期下,三番兩次與冥冥中的安排交會。我想,藉由這個因緣,也許鄧麗君可以認我這個小老弟吧!我對命運表示感謝。

戲快首演了,雖然心中還有些不篤定,但,
現在應該可以給麗君姐寫個信了。

(楊忠衡/20180906)

◎2013年「永遠的鄧麗君特展」現場數位照,也算是「合影」吧。在這個展,我買了一本鄧麗君傳記,第一次深入瞭解她一生的細節。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elyang2008&aid=115117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