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北方新天地
2018/12/10 16:28:57瀏覽153|回應0|推薦7

六十八,北方新天地

作者: 加州清光
  會津開城二日後同盟的莊內藩也高舉白旗歸降於新政府,歷時四個月的奧羽越列藩同盟正式宣告瓦解。藩主松平容保被幽禁在妙國寺,城內的藩兵被送往東京、城外以朱雀隊為首,包括會津新撰組的齋藤一等人一同被送往越後高田,分別幽禁了起來。

  進入七月,仙台、米澤、會津派出的使者密訪榎本武揚,向他提出了支援請求。然而這時勝海舟搶先一步挑撥離間,不但說服榎本上交了包括富士山丸在內的部分軍艦,還不停向榎本灌輸“會津看似忠臣但實則誤國誤民,幕府落到如此地步都是會津所害。東北諸藩毫無勝算,一味反抗只能加重‘朝敵’的罪名,給續存德川家名一事增加不必要的麻煩”之類的觀念。榎本聽信了勝海舟的近乎於“饞言”的勸告,便放棄了與東北諸藩聯手禦敵的想法。對於諸藩密使的求援請求也是諸多推搪,表示自己要護送德川家主從平安抵達駿河、安定下來之後才能動身。

  秋季,正值奧羽越陣地的戰事進行到白熱化的關鍵時刻,此時正是爭分奪秒、急需外援出手相助的緊要關頭,東北諸藩密使七月便已向榎本求助,而榎本八月二十日才率艦隊北上支援,其結果就是出航的第二天便遭暴風雨侵襲,滔天的巨浪之中裝載了大量軍需物資的美嘉保觸礁沉沒,數艘軍艦也因惡劣天氣而與艦隊失散。咸臨丸也被驚濤駭浪拍得滿身瘡痍,歷經千辛萬苦才於九月二日駛達駿河港進行修理,但剛一靠岸便遭到新政府軍的急襲,舊幕府軍不但死傷者、被捕者眾多,連咸臨也落了個被沒收的下場。榎本的艦隊中還未進入戰鬥態勢便已經失去了兩艘,軍資、人員折損嚴重,真可謂是出師不利。
  一度四處分散的艦隊終於重新聚集在一起,並於九月中旬抵達仙台灣。但這時會津近乎落城、盟主米澤藩、仙台藩先後降伏,奧羽越列藩同盟已呈崩壞狀態。最終連莊內藩都簽下了降書,結束了東北方面的戰爭。擁有制海權的榎本艦隊意氣揚揚地前往支援,但卻因種種原因錯過了最佳營救時機,失去了登場的機會。

  榎本雖與土方、大鳥在仙台會合,但隨著米澤、仙台等諸藩的降伏,舊幕府軍已失去了最後的容身之所。江戶無血開城後,德川宗家雖被允許保留家名,但領地從原來的400萬石減少到70萬石,已經無力繼續供養現有的8萬幕臣。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榎本腦筋十分靈光,在分析了現下局勢後向朝廷提出了建白書,請求將管理上近乎於空白的蝦夷島(現北海道)劃為德川宗家的領地並進行開拓,以救濟為生活所苦的數萬舊幕臣。
  不久,與榎本、土方雙方關係密切的將軍侍醫松本良順也來到了仙台。但讓榎本出乎意料的是,松本對蝦夷之行竟然極力反對。為何?因為當時的蝦夷地在日本人心中是個近乎獨立的孤島,是相當於“外國”一樣的存在。形勢不利就立刻逃往“外國”,這是一種讓人恥笑的行為。土方歲三也對松本的意見表示贊同,但是榎本的“開拓北方新天地論”一出,全軍上下贊聲一片,支持者眾多。如果這個時候公開對最高統領榎本武揚的渡航意見提出反對,勢必會打擊到舊幕府軍整體的士氣,對於各地連連戰敗的舊幕府軍來說士氣有多麼重要,土方比任何人都清楚,所以即便不贊成,也還是默默地將反對意見藏在了心裡。※

  要想收復德川幕府的失地,由三十一藩組成的“奧羽越列藩同盟”的支持是不可或缺的。然而此時同盟已瓦解,新政府也斷然不會同意舊幕府及家臣移居蝦夷島,“反新復德”已成為水中泡影,變成了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土方的心境在此時又發生了一次顯著的變化,之前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洗清德川家“反賊”的冤屈,替幕府討回公道;但在清楚地瞭解到勝利無望的時候,思想便開始向尋找人生落幕舞臺的方向傾斜。臨行之前,土方對松本說道:
  “此次的北渡即將成為挽回幕府失地的最後一環,但說實話此戰並無勝算。一直以來我都是以一名幕臣的身份戰鬥至今,至死無憾。但你不同,無論在哪裡你都是前途無量的可用之材,不應該跟著我們跑到極北的寒地送命。像我這樣的無能之輩,能夠痛痛快快地戰場殺敵、以身殉國就足夠了。你還是回江戶去吧。即使被捕,西軍將士都知曉你的事蹟,不會加害於你。”

  土方、近藤等人本是農民出身,從成為“松平肥後守禦預”那一刻起便受到會津侯、幕府老中等的器重,所以造成新撰組最後一次分裂的直接原因就是土方與齋藤觀點上的不同,基本可以概括為:應當效忠幕府還是應當效忠會津。在接下來的幾年裡新撰組多次被授予特權、獎賞等,甚至全員都被晉升為幕臣,“兩長”更是分別被擢升為大名、上級旗本。對於這種日本史無前例的特殊待遇,近藤、土方等人心中除了感激涕零還是感激涕零,新撰組身受德川幕府大恩,在幕府有難之時堅決對其維護到底,是作為人臣應盡的本份。土方雖心知肚明這是一場無法打勝的仗,但為了洗清幕府蒙受的不白之冤,為了諸戰役中死去的同伴,只有竭盡全力抗爭到底一條路可走,否則沒臉去見九泉之下的近藤勇。“莫須有的罪名不能認,幕府的恩義不能忘,我的字典中沒有投降這兩個字”,這就是土方心中的“武士道”。

  臨出發前,土方進行了一次最後的遣散活動。這也是土方掌管新撰組以來唯一一次認同隊士集體脫離組織的行為。原因很簡單,傷兵、戰意低下的弱兵太多,如勉強帶其同去,除了影響全軍士氣以外什麼作用都起不到。結果,組中23人做出了留在仙台與恭順派一同降伏新政府的決定,土方便給眾人發放了“退職金”,充作他們刑滿釋放後返鄉的生活費。
  其中齋藤一諾齋(名字亮了,此人姓“齋藤”,名“一諾齋”,與化名為山口二郎的齋藤一不是同一人。)與松本舍助互相核對了對方的遣散金,發現松本只有20兩,然而齋藤卻有30兩之多。齋藤覺得奇怪,便來到土方面前詢問原因,並提出只有自己拿的多未免心中慚愧,請土方收回多出的部分,自己與他人同樣即可。
  然而土方卻是這樣回答的:
  “松本有故鄉、有家人,而你卻年逾天命、無依無靠,多得些遣散金是應當的。”
  齋藤聽後感動得熱淚盈眶。他本是寺院的僧侶,于新撰組出陣甲州鎮撫之前加入,當時已是56歲高齡。念其孤身一人、年事已高,高額的遣散金是土方對他的關懷。

  九月,(前京都所司代)前桑名藩主松平定敬、(原老中)唐津藩世子小笠原長行、(原老中)松山藩主板倉勝靜三人也抵達了仙台,並提出跟隨榎本一同前往蝦夷的要求。然而榎本在心中所描繪的是建立新式近代國家的藍圖,已經不再需要藩主→藩士這樣的舊式制度。於是出航前提出條件:要求定敬、小笠原、板倉三侯每人只能攜帶三名家臣,旨在打破“藩、大名”本身的舊制。每位大名只有三名家臣可以跟隨,剩下的那些失去立場的藩士們就都犯了愁。在這裡土方歲三又想出了一個辦法。
  新撰組自會津落城以來經過分裂、遣散等事件,包括土方在內現僅存23名,已經很難再為稱為“組”,只能算作一個小隊。土方便向未能與藩主們同行的桑名、唐津、松山三藩藩士發出通告,只要願意加入新撰組便可上船同行。但有兩點需要遵守:與原藩主不再是主君→從屬的關係、加入後不可脫離。
  土方這一步棋下得極妙。這三侯與新撰組關係密切,從京都時代起便深受其關照,將他們的家臣編入新撰組麾下,既可以緩解了人員過少的燃眉之急,又可以替三侯照顧到留守藩士的不滿情緒,還可以通過“脫局不許”的規定斬斷藩主→藩士的關係,這樣一來對榎本的新近代國家體制也不產生影響,真可謂是“一箭三雕”。
  經過多方苦慮、思想鬥爭後,桑名藩17人、唐津藩23人、松山藩8人,共計48人加入,成立了後來的“箱館新撰組”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edicchi169&aid=12115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