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忠烈泯沒昭恤無聞的吳克仁將軍
2017/09/18 01:08:39瀏覽1297|回應0|推薦58

這抗日犧牲的第二位軍長被污成漢奸 80年代才被兩岸追認烈士

2016-06-12  江山如畫品歷史 發表于 歷史

在八年的全面抗日戰爭中,國軍一共犧牲了八位軍長,其中有七個在抗戰勝利後,便被國民黨入祀忠烈祠,可是這位軍長是抗日戰爭中第二個犧牲的軍長(第一個是郝夢麟軍長,佟麟閣將軍犧牲前是副軍長,趙登禹將軍是師長),同時也是淞滬會戰中犧牲的16個將軍中軍銜最高的一位,不僅在抗戰勝利後沒有入忠烈祠,更被污衊成了漢奸,一直到八零年代才被平反,被兩岸追認為烈士。

這位烈士是誰呢?他事跡如何呢?他為什麼會被污衊呢?

...

吳克仁,字靜山,吉林省(現黑龍江省)寧安縣三道灣人。犧牲前是國民革命軍陸軍第67軍軍長。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吳克仁主動請纓抗戰,便接著命令率部沿津浦路北上滄州,接應退守馬廠一帶的二十九路軍。他指揮所部頑強抵抗,浴血奮戰,取得了不錯的戰果,擊毀日軍汽艇5艘,繳獲山炮3門。

193710月,他又被命令轉戰至平漢線第一戰區,防守臨名關(今永年)。他親自上陣督戰,和日寇血戰,所部傷亡慘重。不久又被調離北戰場,開往淞滬作戰,駐防青浦一帶。

同年11月,他率部進抵松江,在黃浦江北岸阻擊日軍谷壽夫師團。這次他又親臨第一線督戰,屢次擊退日軍進攻。日軍調集援兵攻占松江城東、南、西三面,企圖合圍67軍,67軍為掩護淞滬戰場我方大部隊撤退,死戰不退,堅守至9日。這時完成阻擊任務的67軍已傷亡大半。吳克仁率餘部從北門突圍西撤。可惜在蘇州河架設浮橋時,不幸中彈殉國。

當時正是全面抗戰爆發的初級階段,一個這麼勇猛的將軍壯烈犧牲,應該被視為典型來宣傳,以激勵國人抗戰之心才是,可是為何吳克仁將軍卻被污衊了呢?
其實回答這個問題,還要從吳克仁將軍的出身說起,因為他是東北軍的將領,而且是張學良嫡系中的嫡系,更是當時張學良東北軍最有實力的,最有可能將軟禁中的張學良救出來的實力派。

張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張學良接受東北軍後,對吳克仁的栽培不可謂不重視,當時的吳克仁僅僅是一個營長,張學良接受東北軍後就讓吳克仁這個畢業於日本入炮兵學校專業型人才,做了他的炮兵團團長,後來還送他去法國深造,回來後就封了少將,接著又是一步一步的提拔,一直到西安事變時,東北軍發生混亂後,張學良的嫡系軍隊67軍軍長王以哲被害後,接替做了67軍的軍長。

我們再來看看當時的東北軍五個軍的情況,就能知道為什麼吳克仁會在犧牲後,還遭受不公正待遇了。

五十三軍,軍長萬福麟,是張作霖時代的老將,因打戰不行被張學良所不喜,張學良被蔣介石軟禁,他不落井下石就算好了,不可能去營救。

五十一軍,軍長于學忠,他也是老將,對張學良的忠心沒問題,可是是個外來戶,曾是吳佩孚的人,在東北軍里號召力不行。

五十七軍,軍長董英斌,資格也有,為人圓滑,可是打戰不行,西安事變前剛被紅軍的徐海東打得灰頭土臉,所以也直接影響了他在東北軍里說話的分量。

騎兵軍,軍長何柱國,有山海關抗戰的戰功,雖然屬於楊宇霆一派,可是仍然被張學良所信任,張學良曾說他老婆都不知道他在幹什麼,只有何柱國知道。不過此人升官太快,東北軍對他很不滿。而且是廣西人,東北軍直接將他視為異類。

所以只有六十七軍是張學良嫡系中的嫡系,戰鬥力也有,再加上吳克仁曾有過營救張學良的心思,所以在吳克仁犧牲後,被污衊原因就很簡單了,因為南京方面想通過污衊吳克仁,從而拆掉吳克仁的六十七軍,從而徹底斷掉張學良對重獲自由的幻想。

...

雖然張學良被軟禁的時候,因為宋氏姐弟對他有愧,他和戴笠關係又好,所以待遇還不錯。他不缺錢花,兩個老婆輪流陪,平時照照相看看書,還能有幾個屬於自己的帶槍衛士相隨,算是逍遙無比。

可是他畢竟曾是一方諸侯,非常不喜歡被軟禁的生活,在他給楊虎城的信中,曾經寫道:「遙望西天,不勝依依」。

而張學良在東北軍時對身邊的人非常不錯,所以南京方面自然擔心有人會營救他,事實上馮克昌在19373月份的時候,就曾設法營救過,而幫助馮克昌的最大嫌疑人,就是吳克仁。

而吳克仁將軍犧牲後,屍骨無存,然後就被有心人士說成是叛變投敵了,不僅沒有追認他為烈士,還直接將他視為了叛徒漢奸。

吳克仁將軍的名聲臭了,他的六十七軍又基本上被打殘了,被改編解散,自然就手到擒來了。

最終六十七軍番號被陳誠取消,殘部被改編為中央軍的一個師。


西安事變後,張學良將軍被國民黨政府扣押,東北軍又被施行二二縮編,縮編後的東北軍仍為5個步兵軍,一個騎兵軍,即:四十九軍、五十一軍、五十三軍、五十七軍、六十七軍、騎兵第二軍。他們對此雖然心存怨忿,但仍胸懷大志,顧全大局,開赴各個抗日戰場,奮勇殺敵。東北軍轉戰在華北戰場、淞滬戰場和山東敵後戰場,先後參加過保定會戰、淞滬會戰、忻口會戰、淮河戰役、台兒莊會戰,也參加過保衛南京、武漢、徐州等戰役及打通中緬國際交通線的戰鬥。在這些重大戰役和戰鬥中,東北軍廣大將士英勇殺敵,許多將士為國捐軀,為了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1937115日,淞滬戰場上的日軍,在杭州灣金山衛登陸,企圖抄中國守軍的後路,上海戰局吃緊。這時,國民黨最後指揮部調剛從華北戰場上整訓的東北軍六十七軍、四十九軍馳援,旨在掩護上海主戰場上軍隊的撤退。六十七軍軍長吳克仁率全軍臨危受命「搶占松江,死守三日」,掩護主戰場上軍隊的撤退。當時六十七軍駐湯陰,接命令後,當即車運至青浦,冒雨急行軍搶占松江縣城,於116日與登陸之敵激戰。該軍之一O七師,在松江南米市渡浴血奮戰,打退了日軍。8日,敵復增援,戰鬥異常激烈,軍長吳克仁親率隊反擊,頓挫敵鋒。到了晚上,敵人接近松江南門,軍長吳克仁令三一九旅旅長吳騫率隊反擊,打退了敵人,吳騫負重傷,夜 12時,完成了阻擊任務。由於敵機狂轟濫炸,蘇州河大橋被炸斷。軍長吳克仁在白鶴港指揮部隊,渡河時遭敵襲擊,不幸於9日殉難。這是抗戰開始後在正面戰場上第二位為國捐軀的國民黨軍中將軍長。此役,六十七軍參謀長吳桐崗,師參謀長鄧玉琢,劉啟文、朱之榮兩位旅長,王熙瑞等八位團長亦陣亡,幾近全軍覆沒。可是,當時不僅沒有得到國民黨政府的表彰,該軍反被撤銷了番號,並且造謠誣陷為投敵叛變,時達40年之久。這種有功不獎反被誣陷的行徑,實在令人憤慨!

鄧玉琢烈士簡介

國民革命軍陸軍第67107師參謀長

鄧玉琢烈士遼寧東港人。早年考入東北陸軍講武堂。1935年,張學良集訓東北軍高中級軍官時,被聘為戰術課教官。193612月,任抗日聯軍臨時西北軍事委員會總部參謀處處長,後任國民革命軍陸軍第67107師參謀長。193710月,奉命參加淞滬會戰,率部擔任右翼軍預備隊。115日,日軍第103個師團在杭州灣金山衛登陸,企圖切斷中國守軍的後路。鄧玉琢奉命率部擔負掩護上海主戰場中國軍隊撤退的任務。116日晚,在松江東南米市渡附近與登陸日軍展開激戰,打退日軍多次進攻。118日夜12時,鄧玉琢所部完成阻擊任務,卻遭到日軍包圍。次日傍晚,鄧玉琢在白鶴港組織部隊搶渡過河,遭日軍攻擊,戰鬥中,中彈犧牲。

鄧玉琢烈士生平經歷

鄧玉琢,字溫璞,遼寧省東港市前陽鎮石門村鄧家堡人。1903年生,7歲入學,在家鄉讀完初、高兩級小學。由於受師長愛國思想薰陶,自幼胸懷壯志,常組織同學以木棍當「槍」,列隊習武,崇拜岳飛、文天祥等民族英雄,相約長大後精忠報國,馳騁沙場。為酬壯志,考入安東林科中學後,他刻苦鑽研學問,成績十分優異。他和另一位品學突出同學的大照片常年被陳列在學校的榮譽榜上。在讀完林科中學後,鄧玉琢考入了東北講武堂第五期步兵科。畢業後,又到北平陸軍大學正則班深造。畢業後,曾留校任教官,後被分配到東北軍總部從事參謀工作。

1936年,鄧玉琢出任西北抗日聯軍總部參謀處處長。同年1212日,西安事變發生後,積極協助張學良將軍策劃實施了一系列軍政措施,並親自到雁門關布防,指揮東北軍官兵防止親日的何應欽派兵進攻西安。為推動全國人民聯合抗日,防止內戰,做出了貢獻。張學良被無理扣押後,為維護和堅持抗日大業,鄧玉琢臨危受命,出任東北軍第67107師少將參謀長。

1937115日,侵華日軍在杭州灣金山衛登陸,企圖切斷中國守軍的後路。危難時刻,67軍受命擔負掩護上海主戰場中國軍隊撤退任務。鄧玉琢率領107師官兵冒雨行軍,搶占了松江縣城。116日晚,在松江東南米市渡附近約30米正面的陣地上與登陸日軍浴血奮戰,打退日軍多次進攻,消滅敵軍五、六百人,戰鬥打得異常激烈。

118日夜12時許,107師已完成了阻擊任務,上海主戰場中國軍隊大部隊已安全撤離。

但此時,侵華日軍已將松江縣城三面包圍,僅剩一面的蘇州河大橋又被敵機炸毀。119日傍晚,鄧玉琢在白鶴港組織部隊渡河突圍,他身先士卒,衝在最前面......

10日晨,日軍追兵已近,吳克仁鄧玉琢等人沒有時間再找渡河工具,被迫跳江涉水過河。此時,日軍第36旅團第45聯隊追趕而來,發現江中有中國軍人,當即開槍射擊,吳克仁不幸中彈身亡,遺體被沖走,時年43歲。與吳克仁一同殉難的,還有少將參謀長吳桐崗和師參謀長鄧玉琢及兩名副官。

吳軍長率部衝鋒陷陣,以身殉國,本應受到嘉獎。令人痛心的是,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收到吳克仁投敵並出任偽職的錯誤情報,不經仔細查實就下令通緝他,並撤銷67軍番號。

1938年,原67軍副軍長賀奎和108師師長張文清為吳克仁及各級戰死官兵請恤時,竟遭無情拒絕。軍委會在發給各戰區的《敵情通報》中說:「確訊 原東北部隊第六十七軍軍長吳克仁,在我大軍撤離上海後,已率部叛變投降日軍,此次侵占南昌,即是吳克仁親自指揮所部,為日寇前導。」

因政府工作失誤,吳將軍無辜蒙冤長達43年。

1980年,遷台後的王公嶼發表《八一三之役——吳克仁將軍殉國紀實》一文,以當事人身份回憶當年與吳克仁合作抗戰的情景。1981年,著名報人田雨時在《傳記文學》上著文《忠烈泯沒昭恤無聞的吳克仁將軍》,再次介紹吳克仁抗戰事跡,申訴將軍的不白之冤。

19823月,經台灣國民黨當局查證,終於追認吳將軍為抗日烈士,並批准入祀台北圓山忠烈祠。

19889月,《人民日報》發表了老一輩革命家呂正操(東北講武堂第五期步兵科畢業)、萬毅(東北講武堂第九期步兵科)、宋黎撰寫的《血戰失地,功獻中華》的抗日戰爭回憶錄,詳盡追述了東北軍第67軍將士英勇抗戰血染疆場的事跡和鄧玉琢將軍對日作戰犧牲的經過。19933月,遼寧省人民政府批准鄧玉琢為革命烈士。同年6月,前陽鎮人民政府在鄧玉琢將軍的家鄉石門村,修建了鄧玉琢烈士紀念碑,並開闢為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參考資料:吳慶仁《東北軍第六十七軍抗日史略》,張秀春《吳克仁將軍傳略》,胡博、王戡《碧血千秋:抗日陣亡將軍錄》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a8mbnv.html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edicchi169&aid=108598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