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蓪草
2020/01/12 22:35:34瀏覽998|回應0|推薦0

蓪草學名Tetrapanax papyrifer),五加科 蓪草屬內的單屬種植物。又名通脫木木通樹通草天麻子(雲南土名)等,是常綠灌木

● 蓪草分布在低海拔山麓至 2000 公尺之山區。台灣最為潮濕的東北區,正是最適合它生長的環境。常綠大灌木,株高 2~4 公尺。莖幹通直,徑 10~15 公分。

葉叢生幹端,互生,大形,具長柄,外形為心臟卵形,徑 50~90 公分,葉基七出脈,靠近葉先端再各自分成兩叉;以致葉形七裂,先端又分成二裂尖,這是蓪草所獨有的葉片造形。先端漸尖,邊緣齒牙狀,表面近於無毛或無毛,背面有殘留的氈毛。

花多數,黃褐色至淡黃色,由多數花組成短梗或近似無梗的繖形或頭狀花序,再組成頂生大圓錐花序;花序軸長 30~70 公分,有褐色綿毛或柔毛;繖形或頭狀花序梗長 1.2~1.8 公分,有柔毛;花萼密生柔毛,長約 0.1 公分,花瓣三角形,長 0.2 公分,外面有毛茸,雄蕊 4 枚,花柱 2 枚。冬至早春開花。

冬季開黃白色小花,花開在一個大傘狀花序的頂峰,每花有4-5小白色花瓣,大型圓錐花序。通常在大型葉片頂端(表面上類似手掌冠)的無枝的莖上有著直徑2厘米的蓮葉叢狀果實,為一個小球形核果,熟時黑色。它從地下的根系用芽廣泛地傳播。



蓪草莖幹裡的海綿狀髓心可刨出雪白細滑的薄片,作為食用中藥材、亦可刨製成天然紙材,稱為蓪草紙,浸濕後延展性極佳,常做成手工藝製品、製花,替代保麗龍或軟木,保溼效果良好。(新竹以北出產品質最好,成為新竹地區獨特產業,由山區原住民栽種,採割後運往平地加工,做成蓪草紙。最後不敵塑製品,台灣相關產業已趨沉寂。)

19世紀,英國流行使用「米紙」(rice paper)書寫、繪畫、製作假花,或用作中國畫作外銷的包裝襯墊。人們對於這麼細緻質地的紙著迷,都想知道來自何方神聖。1849、1850年,英國駐廈門領事館陸續傳回標本、枝葉回英國皇家植物園「邱園」 ,初步證明是來自「Formosa」,1852年由邱園首任園長威廉胡克(Sir William Hooker)發表於《Journal of Botany》植物學期刊,成為台灣第一個依照分類學命名發表的植物,它就是蓪草(Tetrapanax papyrifer)。

台灣已記錄的維管束植物超過五千多種,而第一個被發表的植物是蓪草。雖然這是台灣滿山遍谷的植物,但要在國際間流通資訊,則必須經過學者採集鑑定,賦予學名、發表於科學期刊上,才有機會見聞於國際社會。

1830年台灣就是蓪草紙出口國,日治時代台灣總督法積極輔導新竹一代工廠蓪草加工,占全台生產量95%以上,不但為日本皇室指定使用,還曾獲得1925年巴黎國際手工 業博覽會以無纖維織之紙張獲得優等獎,即使試圖以機器增加蓪草紙生產量,品質仍敵不過純手工製造。二戰之後逐漸沒落,1970年曾東山再起,最後不敵塑製 品,再度沉寂,1993年最後一家蓪草紙製造業者遷廠到中國,為台灣百年蓪草紙產業畫下休止符。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amabook&aid=131532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