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113.李白 雜言古詩〈白雲歌送劉十六歸山〉析譯 屈文中譜曲 葉慶賢編輯
2012/09/13 05:51:40瀏覽8472|回應0|推薦46

李白 雜言古詩〈白雲歌‧送劉十歸山〉析譯 屈文中譜曲 2012/9/13

原詩:山皆白雲,白雲處處長隨君,長隨君。

君入山裡,雲亦隨君渡水。

水上,女蘿衣,白雲堪臥君早歸。

 

析譯:凜然矗立的指今湖南一帶之地,是劉十六欲歸隱之地,歸隱十分悲壯凜然)和憤慨崎嶇的秦山長安,詩人相送之地,歸途十分憤慨無奈),山上的雲皆是如此的自由不羈,高舉脫俗,潔白無瑕首句是對整首作品場景的一個特寫劉十六歸隱的行程是自,稱山、山,與題目「歸山」相應,增強隱逸色調;而且古人以為雲觸山石而生,自然地引出了白雲。白雲是隱者高潔品格的最好象徵,直接從白雲落筆,把人們帶入清逸高潔的境界無論您去到哪裏,處處都有高潔的白雲相伴友人的隱士之風盡在不言中。雲能與人常相追隨,呈現一個人志節所在;隱者的世界,其實並不孤獨。白雲長久伴隨君側,與您形影不離(豪氣中帶著不捨,使人意識到白雲的漂浮,隱者的高尚

地出發,往地歸隱的行程中,白雲亦隨著您越過水,一路暢行無阻(此相對是藏於內心的體己話)。水上,山中仙子對您如此潔身修德之人將以盛情相迎、款待進一步渲染了隱逸地之可愛和歸者之當歸;而隱以屈原喻歸者,又自在言外。屈原《九歌‧山鬼》云:「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帶女蘿。」「女蘿衣」即代指山鬼──山中仙子。山鬼愛慕有善行好姿的人,「被石蘭兮帶杜衡,折芳馨兮遺所思。」王逸注云:「所思,謂清潔之士若屈原者也。」借用這一故實,意謂水對潔身修德之人將以盛情相待,逸居白雲深處的生活多麼怡悅自在,是不二之選擇,值得追尋(市朝不可居;「堪」字包含多少感慨!),您速速上路啊!祝願您淡泊無求,高臥白雲,充分享受精神上的高度怡悅。「君早歸」三字雖極平實,也含有無限堅定的意味,表現得含蓄深厚。催促劉十六起程,似乎完全違背送行詩常見的留戀不捨的情緒;這裡實是說詩人自己想要早日歸隱

《九歌‧山鬼解析:為祭山鬼的詩歌。文中女巫扮成山鬼形像,盼望山鬼能夠附身降臨。其前面八句為:「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帶女蘿。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乘赤豹兮從文狸,辛夷車兮結桂旗。被石蘭兮帶杜衡,折芳馨兮遺所思。「有一山中仙子立於山那邊,身披著薜荔和女蘿(薜荔、女蘿,皆為無根緣物而生的植物。)衣裳、腰帶這般戀慕著我的妳,是如此秋波含情,靦腆地脈脈地笑著瞅望著我體態悠閒姿容雅麗妳到來的車駕多麼盛美浩大啊!隨從們騎駕著赤豹文貍拉牽的車隊,那車上滿溢著辛夷的香氣,車欞上還結上了桂枝的旗幟身披石蘭草的衣裳佩帶著杜衡啊!摘折芬芳的花兒想送給所思念的人。」

‧作詞:李白

‧譜曲:屈文中(19421992) ,原籍四川省      ‧創作時間:1976

 歌詞:……山、………山,皆……白………雲,

            白雲處處長隨君,長隨君,長隨君,長隨君,長隨君……。

            君入山裡,君入山裡,雲亦隨君渡水。

            水上,女蘿衣,白雲堪臥…,……………,君…早…歸。

 

 曲境解析:

〈白雲歌送劉十六歸山〉是《李白詩組歌四首》的第一首,屈文中先生運用了帶有戲曲風格的音調,將古詩的內容與音樂的形式統一結合。首先,以凜然的第一句矗立「山」之廟堂以崎嶇的第二句憤慨「山」的歸途無奈,然後以拔尖拋緞的第三句「皆白雲」,將對比的緊張化為飄逸的一縷雲煙。行雲般的鋼琴琶音導入「白雲處處長隨君」,豪氣中帶著不捨,而女聲「君入山裡,雲亦隨君渡水」是藏於內心的體己話。「水上,女蘿衣」琴琶音宛若水聲滾動,流洩出山林之可愛。「啊」長嘯一聲,催促友人速速上路,「君早歸」旋律和本曲第一句「皆白雲」一模一樣,「隱士歸去」的語意亦呼應了「高潔如雲」的意象

 

06 白雲歌送劉十六歸山

2012向大師致敬 白雲歌送劉十六歸山

白雲歌送劉十六歸山

08 白雲歌送劉十六歸山》 次女高音曹賀喬

采苑藝術文教基金會山海頌歌化蝶情 白雲歌送劉十六歸山

Folk song-(III) by Victoria Sun (白雲歌送劉十六歸山-孫湘涵)

 

 

孫湘涵 Victoria Sun 白雲歌頌劉十六歸山

 

 

白雲歌送劉十六歸山;(唐)李白詩 屈文中曲

 

 

范宇文 王守潔演出 白雲歌- 送劉十六歸山

 

 

白雲歌送十六歸山--屈文中李白詩組歌之一

 

演唱者之一:孫湘涵

2010年畢業於中山大學音樂系,主修聲樂。2008年暑假,打敗七十多名校園歌手,榮獲兩岸邀請賽金獎第一名。

孫湘涵  畢業獨唱會海報

連結:孫湘涵 Victoria Sun 白雲歌頌劉十六歸山

連結:Folk song-(III) by Victoria Sun (白雲歌送劉十六歸山-孫湘涵)

連結:范宇文 王守潔演出 白雲歌- 送劉十六歸山

連結:大合唱李白詩曲﹕ 白雲歌送劉十六歸山 送友人 春思 金樽美酒

連結:白雲歌送劉十六歸山

連結:白雲歌送劉十六歸山;(唐)李白詩 屈文中曲

連結:采苑藝術文教基金會山海頌歌化蝶情 白雲歌送劉十六歸山

連結:Clouds Song 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 (Qingdao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連結:白雲歌送十六歸山--屈文中李白詩組歌之一

連結:作曲家屈文中病逝香港,他的弟子們在告別音樂會上合唱這個曲子

連結:白雲歌送劉十六歸山

連結:白雲歌送劉十六歸山

連結:白雲歌送劉十六歸山

連結:白雲歌送劉十六歸山

連結:白雲歌送劉十六歸山

連結:白雲歌-1

連結:白雲歌送劉十六歸山─許瑞芬獨唱.MOV

連結:【白雲歌送劉十六歸山】北醫杏聲&指揮朱培松2001於德國柏林愛樂廳

連結:9.白雲歌送劉十六歸山.swf

連結:G11.白雲歌送劉十六歸山,行路難--成明天馬三十五載音樂情

連結:趙雅麗獨唱白雲歌送劉十六歸山.MOV

高潔清逸如白雲

 

 

雲山圖  陳宏勉作  國父紀念館典藏

白雲無盡,足以自樂;擁有雲海,多麼怡悅

白雲堪臥  君早歸(速速上路歸隱;這裡實是說詩人自己想要早日歸隱

前言:白雲繚繞在山間,令人神往,綠水倒映著白雲,同樣也是一幅美麗的圖畫白雲無盡,足以自樂;擁有雲海,多麼怡悅。隱者心懷,與世無爭,淡泊無求,就能充分享受白雲之樂。我們不妨有時短暫地做個精神上的隱者,則也能立刻猶如置身煙雲浩渺之中,一滌俗慮。每當坐在辦公室,緊張忙碌之餘,或者走在逼狹擁塞的街道裡,身處鴿子籠般的斗室中,往往「我的心留在你絕美的頂峰」在耳際悠悠響起,天地頓時為之一寬,神清氣爽了不少。有時身陷於生活瑣事,唱一句「哪裡是畫的意境,哪裡是詩的芬芳」為妻兒解頤,似乎平添了不少情趣。

雲是古代詩歌常見意象之一,如同自然界的雲,五彩斑斕,形態萬千,古代詩歌中雲的意象也具有豐富的意蘊與文化內涵。在很多膾炙人口的詠雲詩中,詩人的理想、品質、操守、氣節、感悟等都寄寓其中,從中可以感受到其心靈境界、審美境界和人生追求,使人受到啟迪和勉勵。

杜甫〈望嶽‧詠泰山〉:「盪胸生曾〈層〉雲,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泰山的雲海,既令人心胸動盪而開闊,又拉開了人的視野。

王維〈送別〉:「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但去莫復聞,白雲無盡時。」白雲象徵精神上的高度滿足。白雲無盡,足以自樂,不要再說自己不得意了。

孟浩然〈秋登蘭山張五〉:「北山白雲裡,隱者自怡悅,相望始登高,心隨雁飛滅」

陶弘景隱於句曲山南朝高帝蕭道成有詔問他「山中何所有?」他作〈山中吟〉詩答說:「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只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擁有雲海,多麼怡悅!從此白雲便與隱者結下不解之緣了。

李頎〈送陳章甫〉:「醉臥不知白日暮,有時空望孤雲高」隱者心懷,與世無爭,淡泊無求,就能充分享受白雲之樂。

題解:這首詩是朝詩人李白於玄宗天寶初年,在長安劉十六歸隱湖南所作。全詩八句四十二字,有詞語重複與頂真,詠歌的成分大過格律嚴謹的詩。詩名題為「白雲歌」,內容緊扣自在清高的「白雲」意象,描述君子歸隱山林的路程中,行雲追著流水,彷彿自的歸隱之路暢行無阻,甚至有水上的山中仙子相迎,逸居白雲深處自是不二選擇。李白勸友人早日歸去,卻又兩度寫下「隨君」二字,是萬般不捨還是心生羨慕,就留給後人去猜想了。雲在古代詩詞中也往往和隱士聯繫在一起。南齊時,陶弘景隱於句曲山高帝蕭道成有詔問他「山中何所有?」他作〈山中吟〉詩答說:「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只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擁有雲海,多麼怡悅!從此白雲便與隱者結下不解之緣了;自由飄蕩、不染塵俗的白雲便常被用來寫照隱士的品格。李白此詩亦有以白雲象徵氏的高潔品格之意。同時,在白雲這一意象中,更寄托了他與氏的依依惜別之情。這朵無語而多情的白雲從一開篇便與劉氏形影不離,隨他渡水入山,這正反映了作者留之不得而欲偕其同去的願望。戴復古林伯仁話別二絕》其一中的「片心已逐白雲去,日日向君行處飛」,可以作為李白此詩的註腳。

詩人送劉十六歸隱是飽含著自己的感情的,是借劉十六的酒杯澆自己的塊壘天寶初年,李白懷著濟世之志,奉召來到長安,然而長安「珠玉買歌笑,糟糠養賢才」(《古風》其十五)的政治現實,把他的期望擊得粉碎,因此,不得不使他考慮到將來的去向和歸宿。這時他送友人歸山,不再是對待一般隱逸的感情,而是慘透著同腐敗政治決裂的濃烈情緒,因而感情噴薄而出。詩中緊緊抓住白雲這一形象,展開情懷的抒發。白雲向來是和隱者聯繫在一起的。為了充分利用白雲的形象和作用,這首送別詩不再從別的方面申敘離情,只擇取劉十六歸隱於的行程落筆。從首句「山皆白雲」起,這白雲便與他形影不離,隨他渡水,隨他入山裡,直到末句「白雲堪臥君早歸」,祝願他高臥白雲為止。可以說全詩從白雲始,以白雲終。我們似乎只看到一朵白雲的飄浮,而隱者的高潔,隱逸行動的高尚,盡在不言之中。胡應麟說:「詩貴清空」,又說:「詩主風神」(《詩藪》),這首詩不直寫隱者,也不詠物式地實描白雲,而只把它當做隱逸的象徵。因此,是隱者,亦是白雲;是白雲,亦是隱者,真正達到清空高妙,風神瀟灑的境界。方弘靜說:「〈白雲歌〉無詠物句,自是天仙語,他人稍有擬象,即屬凡辭。」是體會到了這一妙處的。

體裁:雜言詩,也是聯珠詩,又名頂針詩,是用修辭中的頂針格寫成的詩在語文中,下一句的開端和上一句的結尾,重複同樣詞性的詞或短語、句子、頭尾蟬聯的修辭技巧。頂真的修辭方法能起到和諧流暢如行雲的藝術效果,給人蟬聯緊湊、一氣呵成的感覺。

作詩者: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附近),先世於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於中亞碎葉城(今巴爾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時屬安西都護府管轄)。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他一生絕大部分在漫遊中度過。西元742年(天寶元年),因道士吳筠的推薦,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動一時,頗為唐玄宗所賞識。後因不能見容於權貴,在京僅三年,就棄官而去,仍然繼續他那飄蕩四方的流浪生活。公元756年,即安史之亂發生的第二年,他感憤時艱,曾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肅宗發生了爭奪帝位的鬥爭,失敗之後,李白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途中遇赦。晚年漂泊東南一帶,依當塗縣令族叔李陽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詩歌以抒情為主。他真正能夠廣泛地從當時的民間文藝和以來的樂府 民歌吸取其豐富營養,集中提高而形成獨特風貌。他具有超異尋常的藝術天才和磅礡雄偉的藝術力量,一切可驚可喜、令人興奮、發人深思的現象,無不盡歸筆底。李白是繼屈原之後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稱。與杜甫齊名,世稱「李杜」。存詩千餘首,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舊書》卷一百九十下列傳第一百四十李白,字太白山東人。少有逸才,志氣宏放,飄然有超世之心。父為任城尉,因家焉。少與中諸生孔巢父韓沔裴政張叔明陶沔等隱於徂徠山,酣歌縱酒,時號「竹溪六逸」。

天寶初,客遊會稽,與道士吳筠隱於中。既而玄宗赴京師,薦之於朝,遣使召之,與俱待詔翰林。既嗜酒,日與飲徒醉於酒肆。玄宗度曲,欲造樂府新詞,亟召已臥於酒肆矣。召入,以水灑面,即令秉筆,頃之成十餘章,帝頗嘉之。嘗沉醉殿上,引足令高力士脫靴,由是斥去。乃浪跡江湖,終日沉飲。時侍御史崔宗之謫官金陵,與詩酒唱和。嘗月夜乘舟,自采石金陵衣宮錦袍,於舟中顧瞻笑傲,傍若無人。

初,賀知章,賞之曰:「此天上謫仙人也。」祿山之亂,玄宗,在途以永王璘為江淮兵馬都督、揚州節度大使,在宣州謁見,遂闢為從事。永王謀亂,兵敗,坐長流夜郎。後遇赦得還,竟以飲酒過度,醉死於宣城。有文集二十卷,行於時。

作曲者:屈文中先生 (1942/9/241992/2/25) ,原籍四川省,1966年畢業於北京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畢業後分配到鐵路文工團工作。文革後期197510月攜妻子、女兒移居香港,致力於中國現代民族音樂的創作,在香港創作了大量各種體裁的音樂作品,代表作品有合唱與管弦樂《李白詩組歌四首》、合唱組曲〈黃山──奇美的山〉、鋼琴曲《中國民謠小品》、《十面埋伏》交響詩、《帕米爾綺想曲》、《帝女花》幻想序曲等管弦樂作品。曾榮獲台灣香港多項音樂獎項。1992221日清晨,屈文中正在家中譜曲新作〈大提琴與管絃樂協奏曲〉的過程中突然發病。被立即送往台北馬偕醫院就醫。經診斷,因先天性腦部病變致使腦部腫瘤大量出血,導致昏迷不醒。急救後延至25日傍晚逝世於台北馬偕醫院,是年49歲。屈文中的英年早逝,令樂界人士深感驚愕與惋惜!他的骨灰被安放在台北善導寺

屈文中的作品大都誕生在香港,因此許多大陸的音樂人、音樂學者對他的作品不甚瞭解。他的聲樂作品中,旋律具有很強的「可唱性」。在他的作品中傳承了自「五四」以來,民族化風格創作傳統的理念,並且他還在作品中巧妙地融入了現代風格。力求「曲高和眾」,使作品達到雅俗共賞的效果,這一思路始終貫穿於屈文中的創作理念當中。屈文中十分注重研究和汲取民族傳統的精華,善於揉和中國民間音樂素材與西方作曲技巧,使他的作品裡融合了交響性、民族性和現代性。從1975年底到他逝世,不到17年的時間裡,他共創作了兩部大型民族歌劇、6部交響音樂、4部大型聲樂組曲、眾多的藝術歌曲、鋼琴小品和室內樂小品。其中交響音詩《十面埋伏》、合唱詩篇《黃山奇美的山》、大型管絃樂《帝女花幻想曲》,分別獲得香港「金唱片獎」、台灣「優良唱片金鼎獎」、「作曲金鼎獎」。他的作品不僅在香港台灣新加坡等地經常演出,並且還在歐洲美洲都演出過,被譽為「以嚴肅音樂打進暢銷市場的作曲家」。

台北市交響樂團委約屈文中創作的《西廂記》是台灣的第一部大型歌劇,在台灣香港十分轟動。從1985年由台北市交響樂團策劃製作的《西廂記》在台灣首演,到1988年與上海歌劇院聯合的演出,屈文中都積極地參與兩岸三地的演員、音樂學者們的交流,並為此做了很多具體工作,這期間他還與大陸部分音樂學者們始終保持著頻繁的學術交流。特別是1988年,在上海、香港和台灣三方藝術家的通力合作下,歌劇《西廂記》於香港上海演出,屈文中在此也為海峽兩岸的文化合作與交流做出了許多貢獻。他還寫過一些有獨到見解、富於哲理、內省誠懇的文章、出版了數本音樂理論著作,體現了他在創作活動中,深刻的思想理論基礎和一個藝術家謙虛、博大的胸懷。

屈文中先生離世後,其家人慷慨將他的音樂作品手稿捐贈予香港中央圖書館的「香港音樂特藏」。這批彌足珍貴的音樂文獻,是香港音樂史上極具價值的文化遺產,亦為香港音樂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原始資料。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100227459&aid=6849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