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禪修系列-3 邁向佛陀的境界 -2 修行成就的重要因素-佛陀修行成就的過程
2019/05/10 09:56:07瀏覽720|回應0|推薦6

我們想要學佛就要清楚佛陀的成就的過程,才不會被神化式的佛陀傳所迷惑而誤導了。希達多太子他從凡夫到成就,我們將它劃分成七個階段。

<一>、他生在王家,富貴已經具足,他已經到達了可以不貪的地步。
<二>、他身體健康,武功第一。所以他才能夠在比武大會上,贏得美人的芳 心,討回美麗的太太。
<三>、他受的是宮廷教育。當時第一流的學者,都到過他的宮廷來教育他,所 以他的文學素養、學術涵養是相當深厚的。他不是不學無術之徒,他的知識領 域非常的廣泛而堅固。
<四>、 他家庭生活幸福,感情生活圓滿。在這樣的前題之下,可以說以上四個人天福報的條件他都已具足,我們看到希達多太子當時跟很多人都具足這個條件,而且,希達多太子又具有一個特別超人的能力,那就是反省的工夫,我們要去注意看看他的反省能力有多強。今天,我們要具足這四個部份就已經不簡單了。我們現在有沒有反省?好多人在講所謂的修行,幾乎都只是在追求的就是這四個條件而已。

現在我們從這幾個層面來看,假如身體不健康,你要怎麼放下?我們還在怎 麼吃才健康,吃什麼比較補,可見你的身體是零零落落的。假如你不夠富有,你要怎麼放下,不去追逐?現在,因為還拼命想要貪,還要戒除貪。你的家庭生活幸不幸福,不去管它,能不能把它擺開?你所受的教育不論高或低,知識夠不夠,能不能把它放下,超越它?我們現在反省自己看看,你到底懂多少?知識領域固然不見的要很高,但是基本上的應該要具足。希達多太子他雖然擁 有,但是他能超越,他並不執著。

希達多太子那麼富裕的生活,那麼幸福美滿的生活,他經過反省以後能夠 超越!所以他才能夠有這種勇氣,完全放下出去修行。這個是他第一個可貴的地方,也是一個相當偉大的生命情操,你要能夠感受到,而通常我們都忽略了。在座的各位,你不管有沒有具足這四個條件,希望也能超越,不要執著; 也不要自哀自憐、自怨自嘆。必須超越這四個部份。

<五>、跟師父學。希達多太子他出家之後,首先就依止師父。雖然以現在來講 是外道,可是在當時來講卻是真實的師父。你不能夠說他跟外道學怎麼樣,因為當時他離家後有人要教他他就學了,所以可以肯定,一定拜訪過很多善知 識,因為在宮廷裡頭聽說有這樣的修行人,可是他並沒有真的接觸到善知識。

耶穌、老子、孔夫子跟我們一樣,都是媽媽懷胎十月生下來的凡夫,他到 底在那個關鍵點上,做了決定後修行成為聖人。現在,希達多太子也一樣是媽媽懷胎十月生下來的凡夫,他跟當時的人都是修行一樣的東西,那麼,在什麼關鍵點上使他出類拔粹,讓人類萬古的黑暗頓然點亮了明燈。那個關鍵點在那裡?這就是一個重要的關鍵!

所以,你若想從聽佛教故事上來了解,那是絕對無法理解的,一定要從實 修的過程中去發現它。從佛陀傳裡頭,可以看出老國王很怕他出家,所以關於修行這一方面應該是沒有讓他知道很多。雖然不見得會精通,但多少都聽過。他跑出去以後到處參訪,花了六年的時間他修學到了最高的境界:「非想非非想處定」,也就是當 時他所能學到的。

可是呢?我告訴各位他就有這個智慧。他反省的功夫,在這裡又發揮出來,他發覺非想非非想處定也不究竟。所以,告訴各位,大家在學佛法絕大部份所聽的都是佛教的常識,及佛教的故事而已。可是各位知道不知道,佛陀怎麼確定它不究竟?在這個地方,他到底是憑什麼斷定,他所依止的師父所教的是不究竟,你知道嗎?他憑什麼斷定?假如你連這個智慧都沒有,你別想要成道了!要是沒有修禪法,你絕對不知道。

而我們在這個教學裡頭會教你悉達多太子是用「四禪八定」的修法,到達「非想非非想處定」。一般來講三界分九地,欲界算五趣雜居地,色界有四地,無色界也有四地,加起來一共有九地。在這九地當中,一個行者怎麼修呢?他就是運用這五趣雜居地有三個缺點,而初禪天有三個優點,運用這三個優點,把五趣雜居地的三個缺點給排除掉,而進入初禪定;然後,對二禪定的三個優點產生信心,對初禪定的三個缺點產生厭離心,用歡喜心把厭離心的部份給去除掉,進入二禪定、再用三禪定的三個歡喜心,來把二禪定的三個缺點排除掉。這樣子一再地轉化,經過九個次第、九個層次,進入到「非想非非想處定」。

這個不是用講的,是用修的。你要把他到達那個目的的方法找出來,你才有辦法修啊,悉達多太子在他師父那裡就修這個法,修到了「非想非非想處定」,比起當時他那些師兄弟來講,他年紀最輕、成就最大。

有些人修了好久,變成老油條,好像在煮石頭一樣,煮了幾千年、幾萬年 他還是石頭。所以我們常跟各位講,這樣修行就沒有用的。希達多太子不一樣,他很快地就到達最高的終點「非想非非想處定」。可是他發現到達後還是沒有安心;因為他發現還在三界內,不能出離三界。那要怎麼辦?於是,就是在這個時候發揮他的反省力。他要去找一個可以離「非想非非想處定」的方法?他開始在找這個東西,這是他用功的地方。

<六>、自己苦修。要記住一點,他的禪定功夫已經相當高了,在當時古印度來講,算是最高了;希達多太子從這個地方發現不對,他的師父也沒有辦法教他,那怎樣辦呢?因此就離開,自己去精進苦行,他用比在他師父那邊更嚴格的苦行修學。

然而他苦行後,身體虛弱昏倒了,被牧羊女救起來時,他大概一身是病。想想看,從一個全身是病虛弱的人,要恢復健康起來,那要多少時間?所以,你不能夠說他一杯羊奶喝下去醒來,就恢復健康了。羊奶不是仙丹,羊奶可能是很滋補、很營養的東西,但是一個身體非常弱的人要恢復建康,一定需要一段時間。

佛傳上講希達多太子,接受牧羊女羊乳供養後恢復健康,就可以到尼連河下去洗澡,洗完澡就走到菩提樹下。但是我要告訴各位,這當中至少要經過一年的時間,尤其是他內心觀念的轉化!那是驚天動地的。

這個地方記載的文字沒有把它交待清楚。但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悉達多太子他從富裕中來,然後放下一切富裕到森林裡去精進苦行,乃至於一天吃一口麥,這樣過日子,現在他又要把它改變過來,過一個正常的生活,我們得要了解到這一點。

希達多太子恢復健康後,他開始思索我這樣子修行對不對,萬一我就這樣 死了,那我這樣子出家修行對嗎?他開始在尋找正確的修行方法,這是他第三個反省。他這個反省,發現一個問題,用這種「苦行」不對!但是大家要知道,他已經透過苦行才發現苦行不對,假如今天我們還沒有苦行,千萬別說苦 行不對,因為你只是聽說而已。

現在的佛弟子非常的可憐,第一,人家沒有「法」給你,你手上擁有的頂多只是做功課:早課、晚課。你也跟人家做功課,做得一塌糊塗,儘是修得人天福報。就靠這早課、晚課,每天唸佛就能超生啊?告訴大家,一無是處。你要成就什麼?你有什麼禪定?有什麼智慧?有的話說好聽一點,可能的只是擁有很好的人天福報,因為你的修養很好,但你不是在修行。

真的修行是有一個行法可行,行法跟做功課不一樣,做功課不叫行法。你功課做到最後就是:早上起來不做功課覺得怪怪的,所以早課一定要做完今天才有精神。到了晚上,晚課沒有做完,你也要爬下來再做一次,等晚課做完了去睡覺,那很好睡。這個是做功課的心理安慰,這不是行法。

現在許多修行知識份子最喜歡說:「聽經啦!看經最好。」我是弘法的人, 我怎麼不知道。但是你沒有修行啊!聽經不能成佛,講經也不能成佛,要是講經聽經能成佛,釋迦牟尼應該是聽經成就才對。做幾堂功課、念幾聲佛號、持幾個咒語,這樣子叫做超越?這些外道他也能超越,行法本身是要你用「心」,怎麼用「心」使自己的生命品質得到超越,而到達這麼高的層次。你看看!你有 沒有在超越?這個大家要知道。

<七>、最後成就的準備:七菩提分八正道分。行法的殊勝在於用心超越。一定要透過修行才能成就,透過真實的生命改造才能夠成就。你的生命沒有經過改造,你不能解脫成佛。所以在這個地方他發覺不對。他要什麼呢?這是一個關鍵啊!

一個行者所需要的必須要正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七菩提分、八正道。所有的大乘經典講到佛陀的境界、行者成就的境界,裡頭一定有七行樹、七寶池、八功德水。那意思是告訴我們,要修持七菩提分,心要浸泡在七菩提分裡面,就像浸泡七寶池一樣;行要行在八正道上,像飲用八功德水洗滌一樣。

這是佛陀在這個時候他最大的轉變。轉變以後一定有一個實習的階段,他 自己要如何將「心」浸泡在七寶池裡面。七菩提分裡面是什麼?他怎麼樣把「心」安置在那裡面。禪修講的置心一處相當廣,每個人每一階段只能置心一處。這個時候,佛陀置心一處在四念處裡面。

我們初學禪,沒有辦法做到,也不要想那麼多,只要置心在出入息當中就好 了,然後行在八正道上面。現在大家無法行在八正道上,因為還沒有成就,還沒有那種功夫。釋迦牟尼佛這樣的實習以後,他發現這樣就對了,他開始進入第七個階段正確的修行,所以他肯定到菩提樹下絕對可以成就。這個七菩提分、八正道,也就是我們第三個階段要講的「止觀」。我們會花時間,講前行法 ~四禪八定,後面的就是成就境界的兌現。

佛陀傳講得很簡單,他坐在菩提樹下到達甚深禪定。就在一天的凌晨,天將黎明的時候,那是天空最黑暗的時候;突然間,所有的星星統統出現了,很快的星星就消退了,只剩下寥寥的幾顆,天上變的特別的黑暗,那時東方已白,那最後一顆的星星在天邊一閃一閃的,觸動了他那微弱的目光,他就這樣成道了。你根本沒有辦法去了解他內心的澎湃,激盪、那種震憾,甚至於根本沒有辦法體會,知道嗎!這個很難很難。

我跟各位舉一個例子:有一個人,他手上一顆珠子裡頭有無量寶藏,一直要打開它卻打不開。他又是很窮困,所以他需要去工作,而且是很粗重的工作搬大石頭。有一天他在搬大石頭的時候,一面想著要怎麼樣把珠子打開,因為打開後就有無量的寶藏,就在搬大石頭的時候,他想著這個珠子要能打開不知道多好!就這樣一邊搬石頭,一邊想著要怎麼把珠子打開,一不小心珠子掉下來,他在慌張中腳去踩到珠子。就在這個時候,大石頭掉下來把他的腳給砸爛了,珠子也被打開來了寶藏出現了!但是腳又被砸爛了,大家能不能體會到那種境界,如果你沒有實修過根本沒有辦法體會的。

請問你是要哭呢?還是要笑?腳砸爛了,是不是極端的痛與悲哀,但是無量寶藏又現前,那是他日夜夢寐以求的;那種震撼一般人大慨沒有經驗。知不知道那種心理狀況是什麼樣子?我總是以放煙火來譬喻那種感覺!

釋迦牟尼投其畢生精力,要去追求那個境界,你能不能想像的到。到了某 一個階段,剛好星光觸動他那微弱的目光時,所有的境界全部現前。靜止!你知道嗎?那一個境界的出現,我把它叫做心靈工程的滿分狀態。生命改造到這 個地方才算完成,這才叫止於至善。

今天,假設我們坐下來連續七天不動,廁所也不能上,肚子餓也不能吃, 水也不喝,開悟以後才可以動;到了精疲力盡時,而內心裡頭還不能那麼頹廢,此時境界逐漸逐漸地逼近了,內心裡頭的那個影像重複地出現,那些境界深淺程度不同,很有次第,交互地一再出現。你能挨過這七天不吃不喝不動?大概不用七天已經奄奄一息,就像最近某一個行者閉關,結果腸子黏住倒在病床上急救了!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ys8899&aid=126527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