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蘇伊文: 老師們,學童最愛聽故事,哪種題材具吸引力?(上)
2013/10/16 03:45:53瀏覽923|回應0|推薦4
蘇伊文: 老師們,學童最愛聽故事,哪種題材具吸引力?(上)


故事,是透過若干組合點,敘述一項具有情節得事件。凡是曾存在世上的人、事、物都可以是一篇故事,藉由此,歷史不斷推進;而不存在世上的人,也可以是一篇故事,藉由此,人類的想像得以滿足.所以,在人類的生活中,它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調劑地位。不分男女老少,尊卑貴賤,每個人都喜歡。

這種嗜好不因時代變遷而有異,所以,宋代曾風靡一時的「說書」,至今仍有「講古」的餘緒留存。而現今我們生活的四周,更有大眾傳播媒體不斷播放各類故事,引得人們如癡如狂的為故事中人歡笑、流淚,也在故事進行中,接受了其所要傳遞的思想,帶起了潛移默化的作用。著名作家在其寓言故事「人子」的開頭說明此書「是寫給九歲到九十九歲的孩子們看的故事,九歲以前的,就由母親講給她們聽」,即能確切掌握大眾心理,畢竟,以故事式帶入哲理,方能入人深刻,引起共鳴。故事,真為人們不可或缺的精神營養。

在社會大眾中,最喜歡聽故事的,莫過於兒童了。藉由故事,它們伸展了觸角,開始了人生的摸索。而在幼稚園、托兒所階段「大字不識幾個」的摸索過程中,必須由教師引述,進而瞭解、欣賞,所以,傳播故事的媒介—教師就必須審慎選擇適合的教材及注重講述技巧了。


壹、故事的選擇

選材為說故事的主腦工作,材料的好壞直接影響講述的生動與否,進而影響兒童的接受力,故事選材之際,首須明瞭兒童興趣所在,方能切要。幼稚園、托兒所時期的幼兒喜好,根據中外學者蓋茲 ( A• Gates)、鄧恩(Dumn) 艾偉的研究(註一),發覺中外兒童興趣相近,約具下列特質:

一、驚奇: 幼兒富好奇心,約起二~三歲,而於六歲為最高峰,故內容新奇的故事,最能吸引兒童注意。如「皮鞋匠」的故事,「傑克與豌豆 」等都具備出人意料的結果,就是很好的例子。

二、動作: 兒童期的特徵之一為好動,所以,敘述動作的故事較描繪靜態的文字受歡迎。如「小兔彼得」、「三隻小豬」的故事,不斷東跑 西跑,頗為兒童接受,若能表演,如「拔蘿蔔」,則更受喜愛。



三、動物: 兒童喜愛動物,往往出於天性。這時期的幼兒易將動物擬人化,以為牠們與自己同類,所以,像「猴子戲早帽」、「瞎子摸象」等故事,不但生動活潑,也易為幼兒接受。

四、詼諧: 有趣的,具有幽默感的故事,如「怎麼少了一頭牛」、「呆子故事」等,易引起兒童笑聲,也加深了兒童專心聽講的程度。


五、對話: 生動引人的對話,使人有親切和真實感受。如「象的鼻子為什麼那麼長?」就是採用對話方式撰寫:

這隻小象有一個很奇怪的毛病,看見什麼東西或聽見什麼事情,都要問東問西個沒完。「喂!長頸鹿哥哥,你的脖子為什麼那麼長啊?」

「討厭,真囉嗦!」

長頸鹿聽了好生氣,就揍他一頓。

「河馬大嬸!您的腳怎麼那—麼短啊?為什麼那麼肥肥短短的啊?」

「閉嘴,沒禮貌的小子!」……(以下略)

這種對話不但有趣生動,更由其中知道了各種動物的特徵,幼兒非常喜愛。

六、情節: 一個故事若過於簡單,兒童的興緻就易減低,若能曲折,多變且具懸疑性,則為兒童接受且喜愛。而情節的引人與否,和故事的 結構有重要的關係,根據戲劇、小說的舖排方式,我們也可以為幼兒故事做一設計,簡化為開端、發展、高潮、結尾,以「國王的新衣」解說之:

1. 國王想做一件新衣。( 開端 )
2. 國王叫兩個織工為他織造。(發展)
3. 國王第一次派宰相去看新衣。宰相看過後,決定裝成聰明人,不說實話。(發展)
4. 國王第二次派大臣再去看,大臣也不說實話。(發展)
5. 國王親自試穿,最後決定也裝成聰明人。 (發展)
6• 國王穿新衣再街上遊行。(高潮)
7. 國王覺醒。(尾聲)


以曲折、懸疑的情節構成奇妙,有趣的故事,必使兒童注意力集中,一心等待著結局的來臨。

根據以上六項特質去選擇,可使教師在講述之前,有著充份的自信,因為「兒童喜愛」的大前提已掌握住了。

至於故事的來源,也是教學過程中必須嚴加關切的事項。今日由於知識的傳播迅速而廣泛;且目前家庭中孩子不多,父母多以為寶而注重教育,故教師非唯一的知識來源,因而教師必須不斷充實,蒐集各類型故事,以備不時之需,也可避免因同類故事重複出現而引發學習情緒低落的現象,

蒐集的方向可由:1.兒時回憶所得。2.坊間出版物。3.村嫗鄰叟口述。4.古籍。5.與有關單位傳抄。6.翻譯等途徑求得,此外,國內大報都有固定的兒童版面,其中包括大人為兒童作及兒童創作,不乏精彩佳作,也可參考用之。

蒐集來的故事,並非完全適用,必須加以審慎選擇,確認這素材是否適合幼兒聆聽。通常,我們以「主題意識」、「寫作技巧」,兩方面判斷。


一、主題意識:

對正在塑造自己人格的幼兒來說,主題意識的明確是非常重要的,這使得幼兒在摸索路途中,有一確切的方向可以遵循。 所以,故事的主題必須是「富有教育性」的,也必須是積極、正面的,避免頹廢、避世,或人生無常等消極思想,使幼兒在聆聽之餘,也對人生、進德修業方面有粗淺的認識,並能激發尤效的心態。例如中國民間故事「光明之花」,就是以一個青年的懶惰與勤勞所帶來的後果—挫折與幸福做比較,主題意識明確而能激發幼兒意志。

二、寫作技巧:

此點雖非最重要的選擇條件,但若能符合要求,則可以省卻重新編組的麻煩,所以,選材的時候,最好也能兼顧。對三~六歲的幼兒來說,寫作技巧講求「單刀直入」、「一氣呵成」、「重複」。所謂「單刀直入」,是直接切入主題,故事長短並沒有很大關係,但是,主題一定要能一聽就明瞭,務請避免運用反諷技法,因為,單純的幼兒無法在寓意深遠,撲朔迷離的故事中,持續高度的好奇心去找尋主題所在。

「一氣呵成」則是一次能說完為原則,幼兒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暫,過份冗長、曲折、複雜,甚至於必須兩次以上才能完成的故事,對於教學上,不會有太好的效果。

「重複」的技巧,一方面為求結構整齊,予以韻律化;一方面,則因為幼兒的注意力薄弱,實有加強其印象的必要。朱自清先生在「歌謠裡的重複」一文中指出:「重疊為了強調,也為了記憶」,此雖針對「歌謠」,但在故事技法上同樣也可運用。所以,在「國王的新衣」中,國王試穿之前,已派了兩位大臣做過同樣的動作;在「象的鼻子為什麼那麼長」故事中,好問的小象一而再,再而復的提出令長頸鹿、河馬、鱷魚無法解答的問題,就是運用重複的筆法,予人深刻的印象。

素材的優良與否,直接影響教師講述的好壞,所以,在故事教學中,選材成為先決條件,以上所探討的,是選材時必須注意的幾個基本條件。總而言之,以幼兒的喜好為原則配以教師正確的決選,則故事教學已成功了一半。

PS:本文是蘇伊文教授于民國八十六年前作品
( 知識學習考試升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nshow&aid=9037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