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鷲在春天風起時 來去觀音山賞鷹遊步道
2017/04/17 21:10:26瀏覽242|回應0|推薦0

文/邱淑玲

觀音山,位於新北五股區與八里區交界處,因形似觀音得名。初訪觀音山,在廿餘年前,當時台灣省旅遊局在此地成立觀音山管理所。彼時觀音山最高峰—海拔609公尺的硬漢嶺,早已是熱門登山路線。我卻一直無緣登上山頭當「硬漢」。

正名其名,海拔616公尺的觀音山(上圖/台北鳥會提供),從淡水河北岸遙望,神似觀音菩薩側面躺像得名,全區共有18連峰,最高處山頂即是硬漢嶺,周邊有凌雲禪寺、凌雲古寺等多座古剎,並有諸多的餐廳與土雞城。

兩年前再訪觀音山,昔年荒蕪印象已不復見,取而代之的是建設完善的六條登山步道、適宜老少走訪的林梢步道、賞鳥平台、造景優美的生態公園,我也終於在霧中登上了硬漢嶺。日前三訪觀音山,這回不演硬漢,而是與飛過台灣天空的鷹道別(下圖/台北鳥會提供)。

觀音山是春季過境猛禽離開台灣北返,踏上歸鄉路、進入水域前的最後一座山谷,也是北部觀賞過境猛禽最佳地點。每年4~5月間可觀察十餘種猛禽,當中的主角便是有「觀音四秀」美譽的灰面鵟鷹、赤腹鷹、大冠鷲和鳳頭蒼鷹。經由鳥人解說引導,遠在山稜高處飛翔的大冠鷲、灰面鵟鷹(又稱國慶鳥),就像熟悉的老友遨遊天際。

觀音山,荷蘭統治時期稱淡水山,漢人習稱八里坌山(因山邊原住民部落八里坌社得名)。清朝雍正年間改為「興直山」,地方史籍仍稱「八里坌山」。其後改名觀音山,有兩種說法,一說乾隆年間客家籍貢生胡焯猷籌建大士觀(今五股西雲岩寺);一說因山形起伏,貌似觀音仰天側面得名。而依台師大地理學系陳國章教授所著〝台灣地名辭典〞,認為「形似觀音菩薩的山」而得名。

「坌嶺吐霧」,為清代淡北八景,大龍峒舉人陳維英曾題詩讚道:「坌嶺微茫八里間,連朝吐霧罩鴉鬟,此中定有深藏貌,未許分明見一斑」。根據學者的說法,此乃因季風吹來台灣海峽水氣,遇觀音山嶺阻擋,便降下化為雲霧,變幻無常,蔚為奇觀.文人雅士稱之為「坌嶺吐霧」。

觀音山盛產青灰色的觀音石,硬度4至5度,為良好石材,用在廟宇建築雕刻,清代便在米倉、大崁、埤頭、荖阡坑等地以人力打石,送至挖子尾渡船口,再轉至大稻埕、艋舺雕刻,其後還被運用為溫泉泡湯池建材。1980年代,牛寮埔地區以機械進行開採,到1990年代禁採。

觀音石,為過去火山活動形成的安山岩。根據維基百科資料,觀音山最早於60萬年前噴發,截至目前共噴發三次。觀音山為單一中心噴發的火山碎屑、凝灰岩與熔岩交替組成的複式火山,火山口就在硬漢嶺和牛港稜之間,略呈圓,南北有缺口,直徑約800公尺。觀音山為大屯火山最西的一部分,火山主體因岩漿庫噴發耗竭,萎縮形成塌陷的破火山口,為全台屬一屬二的大火山口。

今天的觀音山,被認為是風水寶地,濫墾濫葬問題嚴重,這兒不乏納骨塔和墓園,據說山區非法墓達4萬處之多,也難怪此地夜景雖美,卻非賞夜景熱點。造成濫墾濫葬的遠因,指向西元1937年成立大屯國立公園,觀音山原在其中,但戰後成立陽明山國家公園,卻剔除了觀音山所致。

春風中賞鷹,觀音山也是人氣登山路線。位於硬漢嶺稜線西方的牛港稜步道,自遊客中心到賞鷹台僅753公尺,峰頂有眺望平台,可健行兼賞鳥。人氣第一的硬漢嶺步道,舊稱觀音古道,全長1563公尺,山頂有展望台及硬漢碑,擁有360度視野,可眺望台北港、淡水河、大屯山區、台北盆地、林口台地等地區。

硬漢嶺步道,係西元1961年憲兵學校受訓成員,在此做體能訓練而設,當時稱「硬漢路」,登頂前階梯設牌樓,兩面各刻有「走路要找難路走,挑擔要揀重擔挑」,「為學硬漢而來,為作硬漢而去」兩副對聯。

四月的觀音山,草木青翠油綠,兩、三年前種下的流蘇樹,儘管植株還不夠健旺,依然迎春開出流蘇穗子般的美麗白花。觀音山生態豐富,除了過境猛禽,蝶鳥均豐。

活動訊息

送鷹北返的「2017觀音・觀鷹」活動,4月15日展開,北觀管理處和台北鳥會連著三個周休假期(直到4月30日),在觀音山遊客中心安排有生態駐站解說、觀音山文史導覽、綠色講堂及電影放映等活動。

台北市野鳥學會http://www.wbst.org.tw。

北觀處http://www.northguan-nsa.gov.tw/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