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光與塵
2019/12/14 01:03:03瀏覽2126|回應0|推薦21

 

 

1.

你是否覺得人心應該是一塵不染的?就像自己無論幾歲都應該像個嬰兒,良心沒有一絲負擔,一絲罪衍,也不該有悔恨和內疚?

否則自己就是骯髒的,就是一個應該被銷毀的瑕疵品?

「塵埃」,真的是一種有罪的東西嗎?

如果我們染上塵埃,就像染上某種罪嗎?

這個說法看似很武斷,但武斷又如何呢?我們無法控制別人武斷,設想我們是某種人,設想我們會背叛他,設想我們會如何的糟糕和軟弱。

這些設想,都沒有既定的意義,因為不管結果如何,我們都會發現,當我們越是想要將塵埃拍落下來,我們就會發現原來我們沾染的塵埃如此之多,沾粘在身上各處。

多數時候,我們看不見這些塵埃。需要光線亮度和角度恰當,我們才能看見。在一道光中,看見無數塵埃在漂浮著,像是極為細小的水母在空氣中游泳。

光和塵埃,就像兩個不同世界的人,卻通過彼此的交會,帶給人們一種感官上的全新認識。

某些風光攝影師還會特別追逐這種光線,光線通過雲層,角度和懸浮顆粒配合的恰到好處,形成所謂的「耶穌光」。

平常看似透明的空氣,原來不是透明的,原來不是空無一物。所謂空氣,是在塵埃的夾縫之間;塵埃,又在空氣的夾縫之間,彼此互為表裡。

一個人對另外一個人的感覺何嘗不是如此,「感覺」是看不見的,無形無相,但我們卻無法否認感覺的存在。

然而,我們可能會懷疑,我們的感覺是否正確。

這裡又延伸出一個問題:「什麼是正確?」

 

2.

感覺正確,表示我們對某人或某物的感覺,和我們當下認為引起我們感覺的原因是一致的。

反之,不正確就是我們經過驗證,發現我們的感覺和我們以為引起我們感覺的原因不一。

比如你以為班上一位同學,他看見你總是在笑,於是你感覺他好像喜歡自己,接著你開始一天天觀察他,你的感覺越來越強烈,你越來越覺得他喜歡你。

接著你開始責怪他不夠主動,內心催促他早點跟你告白,好取得你的同意。

結果就在情人節前一天,你看見他牽著另外一個女孩的手。你才發現一切都是你的想像。

這個結局並不意味著你的感覺是錯誤的,即使你的感覺建立在想像和誤判上,有過的感覺還是實實在在的。

你的錯誤是判斷的錯誤,而不是感覺的錯誤。

感覺沒有所謂錯誤,只有「有」或「沒有」。

如果你對一個人沒有愛,你卻欺騙自己,說自己愛他。即使你說千遍愛他,說到你自己彷佛都要信了,在你真正湧現出愛他的感覺之前,沒有的感覺依舊荒蕪一片。

在愛情的世界,我們要問的不是正不正確,比如「我該喜歡他嗎?」

你喜歡上了,那就是喜歡;你沒有喜歡的感覺,那就是不喜歡。

有些人會說,「我對這個人不喜歡,也不討厭。」這句話其實就是說,「我對這個人沒有感覺。」

從愛情的世界過渡到我們自身,有時我們對自己沒有感覺。

可是所謂的沒有感覺,真的是什麼都沒有嗎?

 

3.

諮商中,那些說沒有感覺的人,其實他們有感覺,就像空氣中一直飄著塵埃,但如果沒有用光以一個特地的角度去照,導致看不見塵埃。

看不到,就說沒有。這可能不正確,並且不正確不等於沒有。

我遇見那些說自己沒有感覺的,往往在他們這麼說之前,他們都經歷一段痛苦的時期,往往他們說自己沒有感覺的同時,也在痛苦著。只是他們把痛苦和生活的其他時刻隔離了,就像把自己的眼睛蒙上。

這是一種保護自己的方式,保護自己去面對一個看似沒有希望治癒的疾病。

那麼當有人來到諮商師面前,尋求幫助,他是希望諮商師提供什麼呢?讓諮商師把光調整好,好讓來談者看見籠罩在他週邊的塵埃嗎?

如果只是如此,我想還不夠。

還要讓來談者看見,籠罩在塵埃中的,不只是他。諮商師也在這片塵埃之中,實際上所有人都在塵埃中,只是有人看見,有人看不見;有人決定使勁去看,有人選擇視而不見。

塵埃的重量,對一個沒有感覺的人來說是巨大的。這才是他隔離感覺的原因,隔離的目的,是因為他已經走在崩潰的邊緣,即使是一小點塵埃,都可能把他往火山口裡推。

沐浴在光裡,和沐浴在塵埃裡,決定兩者差異的不是光,也不是塵埃,而是我們。

我們用感官去接收光和塵埃,或者我們用不同的態度去面對它們。

有個詞語叫「和光同塵」,這個詞闡釋的是一個存在的真相。有光的地方就有塵埃,有塵埃的地方就有光。

所以我們有可能在愛情中,尋找永恆的真愛嗎?我們有可能在奮鬥事業的過程中,永遠不犯錯嗎?我們有可能在任何關係中,得到完全的接納,永遠不產生衝突嗎?

顯然這是不可能的,和光同塵就是這個道理。光和塵、苦與樂、真實與謊言、生與死……都是一體的,不可能分開。

有時我們以為分開了,也不過就是我們當下選了某種角度,以至於忽略了同在的半身。

也許塵埃就是我們自身,光也是我們自身。

合在一起,我們才完整。

 

4.

有人說:「人生的道路由無數選擇構成。」是這樣嗎?

我們不是在被迫選擇什麼,而是我們原本就必須負擔兩種不同的力量。我猜想,這就是人類有兩個肩膀的原因,扛著兩者前進。

我們在罪衍中,看見人類最特殊的價值。就像深邃的黑色瞳孔,反而是捕捉光的利器。

我們看見黑暗,我們才知道該怎麼去面對,然後我們才知道良心可以做為點亮黑暗的明燈。

光與塵都是無可避免的宿命,夾在當中,猶豫不決的狀態,倒像是一種冷漠,一種空虛的默劇。

可切莫忘了,默劇沒有臺詞、沒有聲音,但默劇充滿內容,在靜悄悄的肢體滑動間表達出千言萬語。

空虛也是如此,空虛包含千言萬語,儘管對耳朵來說,空虛是安靜的,但對我們感受空虛的心來說,空虛是一本萬言書。

照這麼說,諮商就是在靜謐的光影間,飄散的塵埃之間,進行一場無言的共讀會。

如果我們沉浸在我們閱讀的文本中,我們可能會發現,我們會不自覺的流淚。

流淚不好嗎?

流淚是軟弱的表現嗎?

流淚是光,還是塵?是希望,還是絕望?是萬言書的序言,還是終章?

無論你的答案是什麼,你都是對的。

你說看見光,你是對的;你說看見塵,你是對的。

可我們要尋找的人生答案,跟對不對無關,跟真與假也無關。

那跟什麼有關?

如果你真的很想知道,我想你得退幾步,退到你感覺退無可退,從那裡重新展開。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nengreen&aid=131240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