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談一場沒有P圖的戀愛
2018/08/19 21:35:53瀏覽1741|回應0|推薦16

 

「妳今天穿得特別不一樣喔!」

徐薇看見手下帶的實習生,今天穿了件特別亮眼的小禮服,配上她青春健美的身材,讚美道。

「晚上跟男朋友過生日。」

「這樣啊!」

徐薇一如既往,還是那身白開水般的套裝。她今天晚上有個相親,但沒人看出她有什麼異樣。過了三十後,相親的目的似乎已經不是為了結婚,比較像是例行性的買彩票。沒中正常,中了才叫不正常。

出租車上,徐薇打開手機,又看了一遍姊妹發來的圖。今天相親的男生比自己大五歲,長得不是特別帥的那一型,身材保持的還不錯。看介紹,身高有175,但照片都是半身,徐薇也不好判斷。

城市的另一端,方智步出地鐵,提前到了餐廳。他坐在位子上,靜候今天相親對象的到來。

打開手機,方智看見母親發來的信息,嘮嘮叨叨的要他注意給女孩子的第一印象。他嘆了口氣,覺得相親挺煩人的,還不就是那些條件攀比的東西,自己沒房沒車,誰會嫁給他。

揣著一點自卑的心理,方智滑了一下手機屏幕,又看一遍相親對象的資料。一張張藝術照,美的像是照片,又像繪畫。至於生活照,顯然經過軟件處理,皮膚看不見一點瑕疵。

方智抬頭,看見門口出現一位亮眼的女孩子,那一刻他多希望這個人就是今天的相親對象。女子經過,他偷偷拍了一張。

徐薇隨服務員帶位,與方智相見,兩人平和的聊天,雙方對彼此都沒有什麼感覺,就當陪朋友吃了一頓飯。

席間,徐薇在朋友圈發了幾張食物的美照,陳述今天吃的法餐多麼美味地道。

方智也發了張朋友圈,照片裡是那位偶遇的亮眼女子。他曖昧的文字,彷彿訴說這位才是今天一同用餐的對象。

 

§ 為什麼接納真實的自己那麼難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人是矛盾體,一方面內心自信,一方面又自卑。

首先,愛美確實是人的天性。

杜克大學經濟學家丹‧艾瑞利(Dan Ariely)曾提過一個實驗,實驗中的受試者面對十多張面部照片,按照好看的程度進行排列。受試者排好之後,研究者問他們:「如果這時把你自己的照片放進去,你會放在什麼位置?」

結果多數的受試者都會把自己排在比「普通標準」稍高一點的位置,意味著「我儘管不是多漂亮,但好歹比一般標準高一點吧!」

這個實驗反應出人們的自我評價,往往認為自己應當比普通人更好一點。但這個「普通」、「一般」、「及格」的標準是什麼呢?往往並不清晰,指是一個人內心的想像。

其次,人們對自己的外在,還是十分在意,好像深怕這個標準被外人給打破,把自己推到標準以下的位置。

比較嚴重的情況,就像有些人患有「身體畸形性疾患」(Body dysmorphic disorder)的心理疾病。

這類病人對自己的面容、身體十分不滿意,一點細節也很挑剔。往往經歷多次整形後,仍然沒有辦法接納自己的外在。

除了外在的長相與體態,被他人點讚的愛情,也成為某些人精心打造的幻象。

微信朋友圈,經常能夠看到一些朋友分享自己的生活。有些人好像總是在旅行、吃大餐,生活特別快樂。實際上,到底過得是怎麼樣的日子,只有他自己清楚。

可是這一切真的有意義嗎?

為什麼我們需要告訴別人,我們過得特別快樂呢?好像如果我們不寫出一個完美的童話,日子就過不下去了?

 

§ 能夠談一場不P圖的戀愛嗎?

表面上看,那些被過度裝飾的生活,就像被P過的圖片一樣。其實大家對生活的真相,心知肚明,但到了今天,好像不P圖,就像沒拍照一樣。

這並非表示人變得狡猾了,而是隨著年紀增長,我們慢慢學會隱藏自己,把許多脆弱、傷心和痛苦的感受留在心底。

一來這些話說出來,並不能改變什麼。

二來,說了之後可能引起的並非同情,而是嘲諷。

就像《脆弱的力量》作者,布朗教授(Brene Brown)書中談到的,那些標準女性瘦才好看的廣告,讓許多明明很健康的女性,都不知不覺的自卑了起來。

社會中,有太多製造焦慮的聲音,告訴人們應該怎麼談戀愛才叫好,怎麼結婚才會幸福。比如有些相親節目、網站,或者PUA之類的戀愛導師,他們都在灌輸民眾一種觀念,就是:幸福只有一種,除此之外的人都是不幸的。

彷彿世界上的好男人、好女人,只有一種類型。幸福的戀愛與婚姻,也只有一種類型。除此之外的都不好。

可笑的是,我們反觀自己的父母,或者身邊人們的選擇,他們有按照口中的標準去做選擇嗎?但他們就過得不幸福嗎?

曾幾何時,我們特別在意別人對我們的看法,使得我們無法按照自己真實的樣子活著。或者我們只在私底下,對自己展現真實的樣子。

我們之所以這麼做,一方面是因為我們無法接受自己真實的樣子,我們對自己的樣子感到不滿意,甚至失落。進而我們對自己有所批評,好像我們生來就不夠好似的。

另一方面,我們又對自己有種驕傲,以及對他人的某種輕視。於是我們希望通過展現某些自己特別好的部份,去贏得別人的讚美。這些讚美更容易被我們接受,而那些負面的聲音,有時又被我們選擇性的忽略。

這些焦慮都使我們遠離了自己,也遠離了在關係中的真實感受。

所以有趣的是,在華盛頓大學戈特曼教授(John Gottman)做的婚姻研究中,發現幸福感最高,在一起最綿長的夫妻,並不是各各都郎才女貌,或者出身上流社會,過著富裕生活。

而是他們大多善於傾聽、願意溝通,彼此接納對方的真實,同時也樂於展現自己的真實。

因為就像人會生病、衰老,幸福的關係也不是從頭到尾都很快樂。而是一次次面對差異與挑戰,通過大量的溝通與調整,使關係變得更好。

簡言之,幸福的生活,包括情感生活,都無法簡單粗暴的P兩下就能化腐朽為神奇。

 

§ 結語

當我們願意把生活過得更好,為了更好的幸福感下工夫。我們特別想展現自己美好的一面,讓別人看見我們身處在幸福的關係中。這都表示我們對生活充滿希望。

P圖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就像展現愛情的美好給別人看,也是挺正面的一種力量。

關鍵在於,P圖只是一種錦上添花的樂趣,而不是反過來為了P圖而活,把真實的自己藏在不為人所見的黑暗角落裡。

反之,往往在生活中,我們應對那些挫折與傷痛,才能從中汲取更多的養分,使我們茁壯,活得不P圖也漂亮。

( 心情隨筆愛戀物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nengreen&aid=114296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