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勃拉姆斯 有“戀母情結”?
2018/08/25 10:29:29瀏覽1141|回應0|推薦26

有一本書,是我很有興趣,卻從來無法好好讀完一章,

或看完一頁還有能耐繼續看,而且看懂了、消化得了.......

那本書,就是佛洛依德的經典鉅著:“夢的解析”。

多年來,雖想克服這個困難,可惜資質有限,最後束諸高閣。

會這麼說,只想解釋,在這裡談“戀母情結”,是沒有任何學術依據的,

就是憑一般普羅大眾的粗淺認知,所做的“合理推斷”罷了。

既便會設法認真、客觀地述說,但可能還是會有判斷失誤可能,

如果朋友讀後,不能認同,或者一笑置之,

那麼,非常歡迎提出不同的觀點,給我指教.......

按佛洛伊德學理的說法,童年生活經驗,會在潛意識裡,影響人格發展,

所以,勃拉姆斯的一生,曲折豐富的故事,應該他的童年說起........

關於戀母情結,暫且擱置,我們先釐清他的家庭和父母的婚姻關係吧!

他的母親是個裁縫師,因家庭窮困,從小就要做針線活貼補家用,

可憐,小小年紀,經常要忙到深更半夜......

長大後又去給有錢人家當女傭,生活讓她虛度芳華,40歲還待字閨中。

1830年,她與一個年輕樂手成了鄰居,兩周後與他結了婚;

當時裁縫師已經41歲,他的樂手丈夫才24歲;很奇特的婚姻組合啊。

兩人年齡的懸殊,也埋下這個家庭悲劇的種子.........


他的父親是一個吹小號的樂手,還擅長多種樂器,

《勃拉姆斯的音樂天賦,應該是繼承了父親的基因》,

但因為年輕,又時運不濟,沒有足夠能力養家活口.......

父母婚後,三個子女相繼誕生,生活壓力越來越大,

兩人常常為了錢,吵個不休!

他的母親是個善良、賢慧能幹的苦命女人,

她為了家庭,再次不停地做針線活,同時又開了一個小店.......

盡管家庭經濟條件不好,勃拉姆斯童年沒有一個溫暖的家庭生活,

但是很慶幸,他的父母,是個很有責任感的典型的好父母!

他們傾其所有,讓他們兄弟兩人接受教育,

將他們送去漢堡當地最好的學校讀書,直到中學畢業。


根據資料顯示,1847年在德國:

一個麵包師一年的工資是156馬克,農場工人一年工資是110馬克,

而勃拉姆斯每年的學費是60~80馬克,還不包括學大提琴與鋼琴的學費。

勃拉姆斯七歲,被送到最有威望的音樂老師科塞爾Otto Cossel,1813~1865處學鋼琴,

而後來為了節省時間,不讓小孩長途跋涉,把家搬去與老師為鄰,

那是一個高級住宅區,住的多是音樂家,一年的房租就要300馬克........

《啊,很感動吧?真不得不讓我們欽佩、感謝勃拉姆斯的父母了!》

為了貼補家用,13歲他開始在酒店為舞會伴奏,在劇院幫父親演奏;

這段時期,他也開始寫了許多沙龍音樂作品,

包括多種舞曲、進行曲、管絃樂改編曲.......

勃拉姆斯始終堅持以古典主義形式創作音樂,

但他的音樂中均衡平靜的背後,似乎又隱藏了某種悲劇性的哲學,

一種悲觀主義的、捨身隱忍的、深思遠慮而成熟的世界觀。

20歲,他遇見舒曼夫婦,愛上比他大14歲的克拉拉舒曼,

與她分勞分憂照顧舒曼的病,舒曼逝世之後,

勃拉姆斯遠離克拉拉,僅在精神與物資上隨時給予關心與支助......

他曾與女歌唱家阿加特Agade相愛,但也未許她一個婚姻、一個家........


他最偉大的第四交響曲“悲愴”,就是受“伊底帕斯”悲劇啟發創作的.......

終生未娶妻,一生形單隻影,究竟是什麼緣故呢?

是因深愛克拉拉嗎?還是潛意識裡,有深不見底的“戀母情結”?

我不知道。

但很想知道,佛洛伊德會怎麼說?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llianyi&aid=11436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