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2/08/03 12:00:36瀏覽1182|回應29|推薦155 | |
這兩天的心情,隨著蘇拉颱風兩度進出台灣本島造成人民生命與財產的重創之後更加低盪不已!尤其是當我從電視新聞畫面看見新北市三峽警分局圳頭派出所長王明祥,他因為警力不足為分擔屬下工作而在颱風夜冒雨出勤、豈料最後卻因體力透支以及心臟病發不幸殉職,令人悲痛與不捨的是王明祥所長因公殉職的當日(8/2)還正是他五十歲的生日。試想,生日變忌日的噩耗,對於他的妻子以及兩個女兒是多麼沉重的打擊。 台灣地處颱風常襲之區域,如果平日缺乏防災與救災之準備,一旦等到重大意外災害發生後,再大的懊悔恐怕也來不及了! 對於我這樣一位長期從事部落格寫作的人來說;最害怕的事情就是去寫任何有關天災地變意外之事故檢討,因為每一個訊息的揭露與整理,都是一個既痛苦又不堪的回憶。 以我個人的經驗來說,有兩個終身難忘的記憶: 其一是1986年的韋恩颱風過境,造成中部縣市的嚴重傷害,我的家也在這次風災裡損失慘重,不但房屋受創甚劇、還連著一個多月都沒有自來水可以飲用,更難過的是伴隨我年輕歲月成長過程裡的相關記憶收藏(書籍、卡帶、黑膠唱片)全部流失殆盡了。 其二是1999年的「921大地震」,那夜接近凌晨兩點前的天旋地轉,我差一點就被房裡二十吋的電視機給活活砸死!若不是棉被的阻隔,真不知道那後果會是怎麼樣的結局。 說真的,我一點也不喜歡這種災後的文字檢討。因為再多的事後諸葛,還不如政府與人民多一點的事前警醒、預防與準備。 國土面積3萬5千多平方公里的台灣本島,其實真正適合人類居住與活動的平地空間僅僅只有9千多平方公里,其他超過2/3的面積多半是高原與山地。倘若我政府與國人都能懂得謙遜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道理,即使台灣地方再小,人民一樣可以有好的生存發展境域。 無奈有部分國人為了私人利益,竟然在河川行水區大蓋溫泉飯店、或是在山川保留地闢建高爾夫球場、種值沒有涵養土壤卻嚴重破壞水土保持的檳榔樹、或是無視國土海岸線內縮的事實而濫墾水產養殖場………..。 部分自私的人民與不肖的財團、再加上官商勾結造成的政府縱容,其最終的後果就是少數人的貪婪與自私,竟形成對大多數善良民眾身家性命的嚴重危害。這些不正義利益團體勢力的組成與猖獗,無庸置疑的是『政府失職』所招惹來的傷害。 更嚴格地來說;形成台灣當前整體國力以及全球競爭力消退的關鍵原因主要有以下四項: 第一、政府缺乏通盤政策延續性考量。 第二、朝野藍綠無意義的惡鬥。 第三、選民缺乏反省與制裁的能力。 第四、媒體監督的自私與無能。 →就政府缺乏通盤政策延續性考量來說: 最明顯的決策失當莫過於「凍省」這樁由國民黨與民進黨主導的政治算計工程。當時李登輝主政的國民黨政府對外信誓旦旦地宣稱「凍省」之後,每年可以為國家節省五千億的政府預算,結果卻全然不是這樣一回事,無論民進黨陳水扁政府執政或國民黨馬英九政府執政,中央政府的年度總預算不減反增。 其次是當年「凍省」強調要簡化行政層級,減少行政工作疊床架屋,更有一種說法是避免民選台灣省長與民選總統的治理面積幾乎雷同的『葉爾欽效應』發生。但是後來的新北市(原台北縣)、台中市(台中縣市合併)、台南市(台南縣市合併)、高雄市(高雄縣市合併)、桃園縣成為「準直轄市」(預計2014年大選升格)以及原有的台北市,一時之間台灣就擁有6個直轄市了。如果當年「凍省」是對的,我不懂現在又冒出6個直轄市的道理何在呢? →就朝野藍綠無意義的惡鬥來說: 無論是國民黨或者是民進黨執政,只要換了位置就換了腦袋,明明是自己執政時期也堅持主張的政策,卻可以在下野之後,立刻換個嘴臉來攻擊對手政黨的不是,這樣的政策搖擺與前後不一的政治考量,經常就是台灣政治無法有所創新與往前邁進的關鍵所在。 民主政治原本就是「數人頭」的遊戲規則,在台灣卻被在野黨說成「多數暴力」的荒謬言論。熟悉歐美民主國家議會運作程序者都知道,在野黨在杯葛或反對執政黨政策的同時,都會負責任的提出對案來加以宣揚說明以及爭取選民認同與支持,在議事殿堂上則是透過「滔滔不決的發言」來延緩法案表決通過的時間,直到窮盡一切民主法治程序之後,雖然無法阻止執政黨的人數優勢,可是至少身為少數的在野黨清楚表達了立場,也可以在下次大選中提供選民檢驗政策利弊的依據。捨此正途不為,真教人不知該拿這些政黨怎麼辦? →就選民缺乏反省與制裁的能力來說: 不知道是選民健忘、還是台灣的政治人物太會掰了?明明該政黨或個人的前後言行不一,卻還是能夠在藍綠意識形態對決的氛圍裡,各自找到他的死忠支持者。要不就是「潑糞式」的惡意攻訐與抹黑,造成對手陣營的疲於奔命。不管是過去或是現在的選戰,類似這樣的惡質競選文化從來沒有減少過。積非成是以及眾口鑠金的誤導下,竟然也可以讓部分不肖政客得逞獲勝。所謂「有怎樣的選民就會有甚麼樣的政治文化」如果您我還要這樣不明事理放縱政黨與政客惡搞,想要看見台灣民主政治更見清明無疑是在奢想! →就媒體監督的自私與無能來說: 台灣的各大平面媒體與電子媒體都各懷鬼胎早已不是秘密!以最近鬧得很兇的旺中案來說,中時報系與壹傳媒的公開對幹,只是更突顯彼此在言論市場的集中、壟斷與寡占的企圖。 旺旺集團的主事者蔡衍明與中國方面的背景糾葛由來已久,確實引人猜忌與不安,特別在它擁有了中時、中視、中天之後,還想去併購中嘉有線系統,從頻道供應商變身為系統供應商,這樣一來的旺旺集團就成為了言論市場的「垂直」與「水平」的雙重壟斷的龐大怪獸,尤其是它透過有線系統的平台掌握誰能上架、誰能下架的生殺大權,難怪會引發社會輿論嘩然。 這方面的爭議出在號稱「獨立機關」NCC的猶豫不決所致。甫結束任期的第二屆NCC委員怠惰與觀望,直到任期結束前才草草「有條件」通過旺中案,實已為德不卒,辜負國人期望。 但是台灣媒體老闆透過「金錢」堆砌與處心積慮成立「新聞台」或「辦報」來鞏固個人企業生存與取得「發語權」的司馬昭之心也昭然若揭。近來衝刺明顯並屢有爭議的年代新聞台,就被外界質疑有想藉此建立媒體言論市場霸主以報復其年代綜合台被關台的說法?如果此舉屬實,很難教民眾去信賴其所作報導之客觀性? 當然更別說台灣媒體談話節目橫行以及有意釋放或縱容特定人士或政黨沒有證據的爆料或指摘,非但造成了社會猜忌與不安,更嚴重傷害了國人親近媒體獲得正確新聞資訊的憲法權益。 一個懷抱私心與立場經營的媒體,其出發點只著眼於個人企業經營之利害關係者,我們又怎能期待它會有能力去扮演好針砭政府施政得失的「媒體守門人」角色呢? 值此蘇拉颱風過境、國人正埋首重整家園之際,浮生誠摯地祈求與盼望政府與民眾都能痛定思痛,認真檢視我們現處環境當為與不當為之舉措。真心多一點為全民社會永久福祉的考量,少一點政治算計與個人私利的追求。讓我們多一點感恩、奉獻與付出,讓我們向那些在風雨中執勤者致敬,讓我們一起祈禱那些為國為民在風雨中犧牲寶貴性命的殉職者在天之靈得以安息。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