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2/05/28 16:00:39瀏覽1034|回應17|推薦90 | |
雖然文化部已經從文建會正式升格掛牌成立運作了,但是從首任文化部部長龍應台上任以來的諸多作為,似乎短期內依然無法讓社會大眾看見真正屬於台灣的文化競爭發展策略究竟是甚麼?因為許多台灣本土文化表演團體都正面臨藝術與現實無法兼得之生存困境,不僅是表演場地、演出場次以及相關專業輔導補助也都無法順利到位。 無論是早期由林懷民主導的「雲門舞集」或是近年來屢屢受邀世界巡演的「優人神鼓」都因為經營困難導致劇團生存出現重大危機。優人神鼓的藝術總監劉若瑀在2012年的5月9日宣布因為面臨經營危機的緣故,劇團將自2013年開始的未來3年內暫停所有新創作,只接受邀約演出來盡量為劇團爭取喘息契機。 即使優人神鼓這種向來都被視為是台灣指標性優秀藝術文化團體,卻還是無法抵擋劇團一方面要致力創作翻新,另一方面還要兼顧國內外演出的現實為難。據悉優人神鼓光是每個月的人事管銷費用就高達300萬元,但是來自文化部前身的文建會「扶植團隊」計畫1年的補助經費也只不過區區500多萬元,根本就是無濟於事! 優人神鼓的藝術總監劉若瑀表示,文建會升格為文化部之後,應該主動拿出辦法或機制來幫助藝文團體永續生存,文化部應該主動協助藝術團體而不是被動地等待藝文團體提案申請政府經費補助。 浮生記得林懷民的雲門舞集由盛轉衰的重要關鍵也是卡在經費的問題,因為一個獨力生存發展的民間藝術表演劇團,若無政府相關部門適時提供經費協助與其他輔導獎勵措施,最後終究會面臨殘酷的關團命運。 台灣各縣市雖都有文化局以及縣市文化中心之設置,但是受限於政府官僚組織的陳疴或是其他無法抗拒的周邊環境因素,往往導致藝術團體的演出與所得無法對應,更可怕的是來自於政府經費補助相關行政作業的冗長,簡直就是傷害藝術文化團體生存的最大夢靨。 我個人以為台灣政府官樣文化的舊思維就是阻礙文化藝術進一步深化發展的絆腳石,尤其是不懂藉著稅務獎勵優惠或文化法規來促使台灣民間企業團體投入藝文活動,最教我感到無法理解!雖然文化表演未必能造就政府實質盈收,但是文化本身內蘊與外顯的元素,卻是豐富國人心靈與開展視野的重要精神糧食。 看看南韓政府是如何引進企業贊助藝術文化團體表演的成功範例,透過稅率優惠以及文化法規明訂企業盈收回饋文化藝術表演活動的比例,讓真正需要、同時也是值得協助的優秀文化表演團隊或是個人,都能藉著政府與企業的經費投注而展現更豐富多元的文化內涵,相信是所有熱愛藝術文化耕耘者都樂於見到的局面。 文化部的成立可謂是任重而道遠,在台灣政經體質發展與生存都正面臨巨大衝擊與挑戰的艱難時刻,如何引領文化工作團體持續有所作為,進而促發全民共同來關注與投入,應該是台灣藝術文化發展的核心競爭策略所在吧!
優人神鼓介紹影片來自:http://www.youtube.com/watch?v=jElzbTgAhJA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