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2/04/19 00:37:30瀏覽1009|回應18|推薦102 | |
最近在我眼睛休護期間,因為接續對於台灣當前的「油電雙漲」以及「政府面對問題的處理態度」提出個人看法與意見,獲得許多朋友寶貴意見以及精采回應,礙於個人目前視力維護優先所致,實在無法一一回覆諸位之回應,只能整理大家的意見之後,統一以文章的形式再整理說明之,在此敬請所有好朋友們見諒! 壹、媒體的角色與定位 『媒體』號稱民主政治制度裡的「第四權」本來就是站在執政者的對立面替人民監督政府所有施政得失,只要是批評有理者,都應該得到政府相關部門之重視與改進。 或許有許多朋友對於台灣媒體的角色與定位有所質疑,或者是認為媒體太過吹毛求疵了!但是從傳播政治學的觀點來說的話,其實只要媒體報導本身的角度與立場是秉持著以下幾個原則來進行,就不會遭受全民之非議: 第一、言論自由原則。第二、公共利益原則。第三、多元並陳原則。 首先就「言論自由原則」而言,其意義是指媒體報導之言論尺度不能逾越中華民國憲法本文第11條「人民有言論、講學、著作及出版之自由。」。
其次就「公共利益原則」而言,其意義是指媒體報導之內容必須是維護最多數民眾共同享有之權益為範圍。 最後就「多元並陳原則」而言,其意義是指媒體報導觀點與意見表達之對象及來源必須多元化,也就是不能循私、偏頗或是惡意扭曲讓報導陷人於錯誤。 因此;除非是部分別有用心或帶有政治意圖者,否則媒體對於執政黨嚴苛這是所有民主國家政治發展之常態。 不過;相對地,民眾同樣也可以透過上述三個檢驗媒體是否公正客觀的原則來檢視,目前台灣現有媒體裡,究竟那些是站在媒體「守門人」的角色來扮演公正監督制衡工作?那些媒體是「不問是非,只問立場。」只想為特定政治團體與勢力做服務的?對於專做惡性批評卻無具體建議之節目與所謂「職業名嘴」者,民眾也應該對他們予以譴責與唾棄。 貳、政府的角色與定位 民主政治發展過程中相當強調政府在推動公共政策時,為了尋求民眾的支持,必須想方設法地跟民眾建立溝通管道,這就是「政策行銷」的內涵所在。 現代的民主國家需要講究政策行銷的主要關鍵在於「政府」與「民眾」互動關係的改變,從以前「統治者與被統治者」的關係,轉變成為今日的「生產者與消費者」的關係。簡單來說,現代的民主國家政府必須拿掉以前高高在上的心態,而是要把公共政策當成「產品」來行銷與爭取民眾認同。 至於政府傳遞政策理念的管道相當多,以台灣為例,除了各部會例行舉辦之記者會外,也可以透過徵用無線電視頻道與廣播來替政府政策進行辯護與發聲。只是當前台灣社會最普遍發生的狀況是相關部會首長對於自己推動的政策不夠嫻熟、或者是說理無法具體與明白、或者是憚於媒體提問與立法委員刁難而畏懼說明。因此反而讓想身居第二線的民選總統成為箭靶,變成民怨發洩的標的人物。 但是造成各部會政策說理不清的箇中原因又有兩個情況:其一是總統授權範圍有限。其二是部會首長的能力不足。 →→就台灣現行憲政體制而言,依據現行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第三條的規定:行政院長是由總統任命後出任之,不再是前憲法本文第五十五條第一項規定:「行政院院長由總統任命,經立法院同意任命之。」 具體來說,行政院長的職權來自於民選總統的指派,雖然行政院長率領行政團隊接受立法委員之質詢以及實際執行第一線之行政事務,但是政策執行與否的最後決定權,通常還是來自民選總統本身。 最明顯的例子是勞委會主任委員王如玄堅持「外籍勞工與本國勞工」在「基本工資的調漲」方案中不能脫鉤處理,最後就是馬英九總統拍板才定案。 再說部會首長的能力不足方面,身為行政團隊的執行者,若無法實際有效去執行業務者,就應該去職,或是行政院長也應該主動更換適合人選出任之。總結來說,身為民選總統如果認為他所挑選的「幕僚長」─行政院長所組的行政團隊執行業務不力又惹來強大民怨時,該換人做就應該當機立斷。否則,當民眾感受不到行政團隊執行業務的努力以及回應社會民生痛苦的誠意時,累積的民怨就會反噬到民選總統身上。 參、反對黨的角色與定位 「政黨輪替」是民主政治發展之常態,以台灣為例:第一次政黨輪替發生在2000年總統大選中由民進黨的陳水扁領銜勝出(2000~2008),第二次政黨輪替發生在2008年總統大選中由國民黨的馬英九領銜勝出。 既然「政黨輪替」是民主政治發展之常態,國民黨與民進黨也都分別掌握過國家大政,各自的執政績效如何?相信所有台灣2300萬人民心中都有一把尺可以評量清楚。 面對這次「油電雙漲」所引發的爭議,曾經執政過的民進黨也無法幸災樂禍或是想趁機截取政治利益。因為相同議題以及類似爭端在民進黨執政期間也未見有何高明之處置!反而是讓民眾看到民進黨學習了舊國民黨執政時期的惡習,藉著國營事業的肥缺位置分派,以求得其黨內派系政治生態之平衡。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民進黨新潮流派系大老吳乃仁出任台糖董事長所涉及的賤賣國土司法案件,還有與扁家利益糾葛甚深的林文淵出任中鋼董事長後之諸多爭議。更別說扁政府執政時期因為停建核四所衍生後續的國際違約賠償、台電核四續建追加預算的龐大負擔,也讓馬英九政府疲於奔命。 此屆113席立法委員席次裡,民進黨也取得40席的立委席次,既然民進黨這麼強力抨擊國民黨的「油電雙漲」政策,是不是也能請民進黨黨內智庫也能提出他們認為具體有效的「對策方案」供全民參考與評論呢?因為就民主政治發展常態來看,一個台灣最大在野黨本身也應該有所謂「影子政府」或「影子內閣」來對應執政黨的政策論辯,不能只會批評卻毫無對策因應,畢竟民進黨也曾經中央執政八年時間,所以順便也請民進黨幾位出任過扁政府要職的黨內政治明星們,說明一下他們在扁政府期間為甚麼也無法強力整治這些國營事業的弊端與缺失呢?
肆、總結
不管是那一個政黨執政,都無法自外於媒體的監督、民眾的反應以及國際政治情勢變化之因應。無論是那一個媒體,如果不能就事論事地公正評論,相信也會引來全民之反感。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執政團隊的具體表現是否稱職,才是所有民眾所關心的。
【後記】 浮生竭誠歡迎格友們共同來參與公共議題之討論與建議,但煩請您就議題人、事、物發表看法,不要涉及其他格友回應內容之評論,讓我們一起來分享彼此對公共事務之觀點與意見交換,感謝您。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