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第35屆聯合報文學獎】新詩獎決審會議紀要
2013/09/16 13:26:41瀏覽3346|回應0|推薦1

真誠的聲音

謝靜雯/記錄整理


日期:20130822日(星期四)

地點:smith & hsu 現代茶館

決審委員:白靈、席慕蓉、蕭蕭(按筆畫序)

主席:蕭蕭

35屆聯合報文學獎新詩組共收到482件參賽作品,經詩人凌性傑、楊佳嫺、孫梓評、解昆樺、林德俊及聯合報編輯王開平共選出14篇作品進入決審。

三位決審委員將從作品中,評選出大獎一名、評審獎二名。由蕭蕭擔任會議主席。

◎各陳評選標準及整體印象/情感真摯 稍嫌冗長

席慕蓉表示,這次參選的詩作大多有些「冗長」,有太多不必要的「加添」與「轉換」,讀起來很累。40行其實不算長詩,也非不能寫到40行,而是確有其必要寫到40行,並且讓讀者欣然跟從,不覺得已是40行了才行。席幕蓉提出,作者要有自信,不是行數少、字數少,詩的氣勢就會變小,也有許多兩、三行、十行的詩,其中也可蘊含廣闊、耐人尋味的意境。詩質的飽滿,與行數、字的多少無關!並表示自己一向反對有人將短詩稱為小詩,如果寫得好的話,它就是「詩」。並反問詩本身,如何成其為詩?席慕蓉認為,詩已經是這麼少的文字了,所以不容許有一個多餘的字,而這次不少作品中,有一些多餘的字,這是美中不足的。

白靈附和席慕蓉的意見,提到自己心中的前三名都是三十幾行的詩,且覺得還可以再濃縮。白靈認為,寫詩,比較像山的稜線,而不是山的整體,這樣才能給人較多的想像空間。很多人把它寫盡了、寫完了,甚至寫超過了,認為詩要有一定的行數才能參加比賽,這是很大的迷思。此外,白靈也提到,前幾年的文學獎比賽,濃稠、繁複、字詞艱澀的詩很多,而這一、兩年,這樣的現象較為平緩。白靈提出詩可以歸納為三個「動」:動情、動感與動能。「動情」為真誠的情感表達;而「動感」則強調當下性、現在性,寫出當下的心境、正在發生的事情,接近台灣現實環境的感受,是一份有所感、隱微想要有所作為,卻無可奈何的心境;最後「動能」,因為考量層面多,較少有辦法做到。

蕭蕭認為,以往報社的文學獎,常見一些炫技的寫法,而這一次,這方面的作品沒有這麼多,沒有特別炫耀技巧的寫手。此次作品,很多是從作者內心裡發出來的聲音,所以剛才兩位委員提到那種「冗長」的現象,自然就會發生。一個寫手,自然很能去掌握那個技巧,但是這一次入圍的作品,大多是較為真誠、內在的聲音,直接發而為詩,從這個角度來看,未嘗不是可喜的現象。因為這是真的把文學、詩,回到最根本的初衷,是一種真誠、內在的聲音表達。

 

◎第一輪投票

 

決審委員分別勾選心目中最喜歡的三篇作品(不計分勾選),共計有六篇得票:

 

〈穿過葉尖的名字〉 3票(白、席、蕭)

〈伐木者之心〉         1票(蕭)

〈證明〉                     1票(白)    

〈鎮魂〉                     1票(席)

〈動物園沒有〉         2票(白、蕭)

〈瑜珈課〉                 1票(席)

 

◎逐篇討論

 

一票作品討論:

 

〈伐木者之心〉

 

蕭蕭先說明支持理由,這首詩表達了寫作者的兩難,寫作者因為心中有話想說,必須藉用紙張,於此同時,卻又感受到一棵樹因為一本書的出版而受到傷害,形成內心的掙扎。這首詩善用象徵,同時將文學產生的歷程表達的很好,文學寫作者的內在情意、渲染程度,跨越植物、動物,甚至在不同的人之間引起不同的騷動,寫出文學傳達與穿透力。它叫〈伐木者之心〉,不只是寫人的心、堅果的心、樹的心,把這些都連串在一起,是一首很動人的作品。

 

席慕蓉表示,整首詩的意涵在表達,所有的生命,都存在你所沒有看到的另一種狀態。我們翻開一本書,書裡面含有整棵樹木、或者整個果核、或者所有跟植物有關的,都存在你翻的這一頁紙裡面,所以讀書的人,有一種不忍,所謂伐木者之心,就是那種對世間萬物的不忍,對世間萬物的疼惜。其實我們一直在損壞所有的東西,而且一直沒有往他們另外一種質地裡面去探討,我們認為石頭只是石頭、樹就是樹,動物就是動物、植物就是植物,但詩作呈現出,整個大自然是互相可以替代,又充滿天生的矛盾。這是一首很好的理念,但是沒有好好的去經營。

 

主要缺點有兩個,一個是語言使用抽象,一個是詩作前後一致性不足。席慕蓉指出許多詞語使用太過抽象、表面,應該要更細緻。比如「來到一座動物形狀的湖泊/選擇一塊植物氣味的石頭坐下」,以及「樹蔭動物一樣蔓延開來/雲朵與陽光寂靜一如植物」,重複使用動物、植物、動物、植物這些詞彙,假設是寫:來到一座像獅子一樣形狀的湖泊,或者像綿羊形狀,樹蔭像蝴蝶、老鷹的翅膀一樣蔓延開來……一樣是「動物」,但更為具像,也美的多。作者應該要讓我們在形象上、動態上,有更多的線索。而詩作在後半部重複使用六個「一如」,並非不行,但容易讓人覺得與前半部沒有一致性,很可惜。

 

白靈稱讚這首詩有其內在涵義,尤其它說,每個人的心,都比果核更果核的堅硬,這一點其實是詩的主旨。但是第一句「成為伐木者的第一天」,不太清楚為什麼說「第一天」,也許是一種領悟,「伐」的意思,不只是一種傷害,還是一種挖掘,一種發現的意思。而同樣的,就像席慕蓉提到的語言太過抽象,「伐木者」這三個字也是,詩作未能將「伐木者」這個「者」的形象凸顯出來,既然叫伐木者,為什麼這裡頭,完全看不到伐木者的行為?做了什麼?他怎麼做?他的目的、他的原因?都沒有交代,如果能夠賦予形象,會使「伐木者」更為立體。

 

〈證明〉

 

白靈指出,〈證明〉這首詩寫的是一種普遍的經驗和心境。每個人每天都要在櫃檯前用證件證明自己,可是好像只有寫下來的、具體的東西才是,沒有寫下來的,而憑著你的容貌、各方面,卻無法證明你就是你。這種心境,其實蠻難受的。這首詩寫得好的,是第三段以及最後,第三段隱含了生態,一條魚怎麼樣去證明那條溪,是跟牠有關的,昆蟲是跟腐木有關的,這種心境,世間的動物都一樣的,而我們就是那萬物之一,將萬物的心情寫了出來。雖然作者的文筆比較淡,可是作者對生命意義的思量、思考以及反省,都蠻深刻,值得推薦。

 

席慕蓉表示,這首詩與波蘭詩人辛波絲卡的〈寫履歷表〉有點像,同時也讚賞第三段真的寫得很好,是與辛波絲卡不一樣的地方。唯一可惜的是覺得長了,作者可能故意要鋪陳這個繁瑣,就是讓你覺得厭煩,每次都要重來,但基本上還是欣賞的。

 

蕭蕭附和兩位委員的想法,另外提出結構問題,認為這首詩好的是第三段和最後一段。第一段第二段,告訴你要出示證件,用數字、證件、卡號來證明你的存在,但是大自然並不需要,作者用這兩個,出示證件、證明你的存在,可是大自然卻是像第三段那樣的存在,像一種宣示,一種萬物是平權的觀念。第四段,一樣的出示證件,回到機械式的、冷漠的相互對待,而第五段,則跟第三段相呼應。他的好處,是用前面兩段反,來呈現第三段的正,用第四段的反,證明第五段的正。詩作結構為,二反一正、一反一正,蕭蕭建議,如果能二反一正、一反二正,結構會更穩,宣示的力量就更強,或者就一反一正、一反一正,也可行。整篇詩作結構稍嫌不穩,但是想到用反去襯托正,已非常精采。

 

〈鎮魂〉

 

席慕蓉特別喜歡這首詩的原因,是因為它沒有太多不必要的字,是一首很飽滿的詩。例如最後一段「如果一切都還在/而你不再回頭/這些年,我作了許多替身/為你鎮守浮動的山河/讓黃昏落下,沒有疑慮/讓你入睡/明白我已消失」這種詩的語言,是這批作品裡特別好的一篇,每一個字都被賦予意義,細緻、飽滿。

 

      這首作品使用一種詩意的表達,我其實還在,但我也消失了,這是一個矛盾的感覺,沒有道德的論述,也沒有要反抗什麼,他只是很無奈的跟你說,我走了,可是其實我還在,一種來去之間的感覺。他不見得是寫愛情,也可能是親情、友情,這個「魂」不是一個愛情的故事,而是所有「曾經」,這個「魂」其實是所有人的關係。

 

白靈指出,這首詩寫情感消逝、回不來的一種感懷,文字簡鍊,願意付出,無怨無悔的感覺,可惜題材過於狹隘。第二段寫到「在時間面前/兌換出走的人」這兩句看似不錯,但卻沒辦法讓人體會它真正的意涵;而說「留下腳印」「見證水線蔓延/曾經淹沒我的左胸」,則是一種過去所受的痛苦,現在只剩下一個痕跡而已的表達,很不錯。最後,像席慕蓉提到的最後一段,這個替身也許就是一種影子,那些曾經去過的地方,將作為一種懷念,也許對方完全沒有感覺,但自己一直在做很多事,守衛過去留下的,充滿懷念的感覺。

 

蕭蕭則認為這是一首穿錯外套的詩。詩作的題目〈鎮魂〉,會給讀者一種既定的想法,然而詩作裡輕柔的語氣,靈魂之間相互的對話,情意的交流,不應該用「鎮」這麼強烈的字眼,如果標題不是用「鎮」魂,應較能讓人接受。「鎮魂」,是把魂固定在那個地方,這個題目太強了,容易把我們引導到另外一個方向。

 

〈瑜珈課〉

 

席慕蓉表示,這首詩雖然有些缺點,但也有不錯的地方。這是一種「偷窺」的題材,寫得很漂亮。優點在使用「女體」,整首詩用青春的少女,和生產過三個孩子的身體對比。缺點是第一段裡很多字可以不要,第三段裡討論更年期的話題,食用黃豆的重要性,抱怨熱潮紅的症狀,這些都很可惜而且不需要。用瑜珈課作為一個引子,形容我們想要做到,以為沒有做到的那個時刻,其實是很令人羨慕的某一個時刻;等我們都做到了以後,其實我們也失掉了很多,在我們覺得我們什麼都做到的那個時刻裡!用人的身體、瑜珈課來表達,其實是在講生命裡的得和失,及用時間去獲取這個得,之後失掉的是什麼。

 

白靈認為,這首詩最大的缺點,就是把更年期的女性當做「老婦」,不如乾脆再推老一點,把少女的那種生澀,成長中一些站不穩的形象,跟年紀大了,但是很多東西她可以做到,表現出強烈的對比。另外,白靈也指出,這個題目寫得太多了、有點老了。

 

蕭蕭則提出另外的觀點,他認為瑜珈課真的就是瑜珈課,詩作就是在寫一個初學,和學了很久、年紀不同的兩個女性在練瑜珈的動作,寫得很細膩,動作的伸展寫得很到位。但是蕭蕭認為,瑜珈最重要的不是肢體的延展,而是心裡的會通、心靈的沉澱,這首詩裡卻沒有表達出來,瑜珈不是體操,這裡沒有表達出瑜珈真正的內在精神。

 

兩票作品討論

 

〈動物園沒有〉

 

白靈認為,這首詩的題材很特殊,把動物園中,有柵欄的、被豢養的,所有動作都是透明的、無可藏匿的動物,來跟整個自然界,不被豢養的、不被大家注意的,包括蟬、老鼠等做對比,也跟社會作對比。同時也在講社會的菁英制,就像動物園的菁英制一樣,把第一名拿出來,二、三名,或者沒有名的,大家都不會去注意,以動物園作為隱喻。

詩裡有強烈的生態意識,也有隱微的社會,寫一般人的處境,憂鬱、活著是被宰割,像是活在柵欄中那樣,是畸零人、是社會的逃兵,不管是肉體或者是精神,終將成為泡沫。作者用動物園這樣具體的東西來寫社會,這一點很成功。

在文字上,沒有太大可以挑剔的地方。大家注意的,都是被關著的、被拘束的東西,但作者讚賞大自然生態的展現方式,如果能夠有認同,人活著的意義性才會出來。就像跟動物園裡的那些被豢養的動物比,當人跟爭名奪利的人們比,人將失去存在的價值。

蕭蕭補充,大家對動物園的認知,是展出珍異的、奇特的動物,但是這首詩其實在談的是,我們都忽略了,在我們的生活周遭裡面,實實在在的那些生命。我們都努力去看菁英、去看明星,但是在我們周遭生活裡面,跟我們生息相通的這些人,這些很幽微的、很淡的、一大群的,或者不那麼精采的生命,我們其實都忽略了。

     詩作第一段說「為什麼動物園沒有/流浪狗?」動物園不會去展示流浪狗,但是流浪狗不是更需要去關心嗎?「動物園沒有無殼蝸牛」,這裡面有實際上的動物,也有人生的隱喻,我們應該要花更多的關懷,付出更多的愛給這些弱勢,但相反的,我們都在看明星,這是人性的矛盾。

   席慕蓉則提出不同的看法,她認為動物園本來就是給人家看明星的,為什麼要拿動物園來講。席慕蓉表示這是一首「逆反」的詩,但是動物園本來就是一個畸形的地方,所以何必要問動物園沒有?動物園不能去做一個社會的代表,動物園就是我們社會一個畸形的展示,它本身就是一個畸形,所以他當然不可能有。席慕蓉指出,雖然自己也喜歡這首詩,但是它的逆反裡面,有些東西不能夠說服她。

 

三票作品討論

 

〈穿過葉尖的名字〉

 

白靈指出這首是他心目中的第一名,這首詩的寫法、架構都很完整。第一段即是詩的主旨;第二段跳出去,講跟自然有關的,綠色的、小生命的,大家不太注意的東西;第三、四段,又回到主旨,引申小孩子將來的可能性,因為小孩子的眼光,我們大人都忘記了,他能看到的事物,跟成人可以看到的是不一樣的;最後,把前面四段作一個整合。把懷孕母親對降臨的新生兒的期待和預想,還有兩個人怎麼互動,以及將來自己老了,小孩已經長大,他們彼此之間的關係寫出,最感人的是最後,想像小孩最後,回過頭去看,大概都會忘記,他們以前母女,或者母子之間怎麼相處,可能只有非常隱微的印象。作者把從一個孩子還未出生,到她自己老去,這樣漫長的過程,濃縮在一首詩裡,讀完卻不會有冗長的感覺;文字、布局各方面,都很完整。

        席慕蓉認為,這篇詩作很親切、自然,用一種孤獨和安靜的視角,一個剛懷孕的母親,想著給孩子找一個名字,而這過程,是跟大自然界一起的。題目也很好,〈穿過葉尖的名字〉,用植物本身與植物的名字,對照他為孩子取的名字,有一種生命裡互換的感覺。我們給植物取名字的時候,那種子音、母音,那種擦撞,就想到風;而看著自然界的生命,會想到孩子的成長,這是這首詩特別吸引人的地方。最後是一個母親的想法,孩子將來越長越大,母親就會變成一個小小的母親了。席慕蓉表示喜歡這首詩,是因為它採用一個很特別的視角,而且找植物的時候,注意到那些韻腳,讀出來,很美,唯一的小缺點,還是覺得詩作太長了。

蕭蕭最喜歡的是這首詩的第三段,那是一種對孩子將來成長的期待,很美的書寫方式。不過缺點是,前面四段都很好,第五段卻覺得來得太快了,「親愛的,於是我就這麼變老」讓人覺得來得太快,如果沒有這一句,用剛剛白靈提到結論的方式,來緩和前面的四段,那這首詩的架構就更好。因為前面四段,於是我就變老了,中間怎麼變?沒有線索,孩子才要出生,就跳到於是我變老了,這中間沒有成長的歷程,他認為如果沒有這一句會更好。

 

◎第二輪投票

 

經過三位決審老師仔細的討論後,一致同意先將〈鎮魂〉刪去,其餘五篇進入第二輪記分投票。(決審委員分別給心目中,第一名5分、第二名4分、第三名3分、第四名2分、第五名1分)

 

投票結果:

 

〈穿過葉尖的名字〉15分(席5白5蕭5)

〈伐木者之心〉  8分(席2白2蕭4)

〈證明〉     8分(席3白3蕭2)

〈動物園沒有〉  8分(席1白4蕭3)

〈瑜珈課〉    6分(席4白1蕭1)

 

〈穿過葉尖的名字〉得15分,確定為本屆大獎,〈瑜珈課〉得分數最低,刪去,另外三篇作品積分相同,進入第三輪投票。

 

◎第三輪投票

決審委員分別給這三篇中最高分3分、其次:2分、1分。

 

投票結果:

〈伐木者之心〉5分(席2白1蕭2)

〈證明〉   6分(席3白2蕭1)

〈動物園沒有〉7分(席1白3蕭3)

 

由〈動物園沒有〉、〈證明〉兩篇勝出。

 

評選結果

大獎〈穿過葉尖的名字〉

評審獎〈動物園沒有〉、〈證明〉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anfuplay&aid=8542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