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第十二屆宗教文學獎新詩獎決審紀要
2014/02/27 13:58:10瀏覽1628|回應2|推薦2

在生活中提煉宗教詩意

 

/詹佳鑫 記錄整理

 

時間:2014年1月18日(六)下午2點半

 

地點:世界宗教博物館

 

決審委員:李敏勇、李癸雲、洪淑苓、劉克襄、羅智成(依姓名筆畫序)

 

列席:林德俊

 

第十二屆宗教文學獎新詩組來稿共324篇,經四位初複審委員嚴忠政、陳政彥、廖之韻、林德俊相互討論後,選出24篇作品入圍決審。預計評出首獎、二獎、三獎與兩名佳作,共五篇得獎作品。

 

本屆新詩決審由劉克襄擔任主席,他請大家先分享對這次進入決審作品的整體觀察與評審標準。

 

評審標準

 

李敏勇表示,此次作品在流暢的敘事語言中蘊含複雜的思惟,有一定的藝術水準,能感受到書寫者之用心,然而幾篇詩作有楊牧和許悔之的影子,較無法彰顯作者個性。他以自身翻譯外國詩的經驗,指出台灣現代詩似乎越趨講究文辭的經營,在這批稿件中,不乏動員太多材料而顯得過於沉重的作品。

 

羅智成認為,就宗教文學獎來說,「思想性」的探索應較其他文學獎更為深刻。他讚賞本次決審作品都掌握了基本動作,包括語法、形式和想像等,然而「終極關懷」是什麼?他認為文學和宗教重疊的部分並非「信仰」,宗教的必要性應是信仰前的「質疑」與「不信」,太純粹的宗教觀反而會使思想停滯。他認同此次作品講究語言的表現,但更在意作者如何在簡單的題目裡談出深意,進而提煉生命的價值。

 

李癸雲指出,「喜歡生命,聆聽寂靜」的文學獎宗旨其實很廣泛,許多優秀作品也令她難以割捨。本屆來稿中,親情詩仍占大多數,此類詩作雖然情感豐富,但在語言表現上較為粗糙,未經整理的情緒導致詩行節奏的錯亂。另一類詩作後設性較強,利用修辭來賦予意義,並從中反省、思考,拉出距離,此類作品顯得較為深刻、耐咀嚼,但也有賣弄之嫌。她圈選的準則是指涉明確、能夠引發普遍共鳴、創造性與新鮮度皆俱的作品。

 

洪淑苓提到,許多作品書寫親人的疾病與死亡,雖不刻意以教條或經文彰明宗教意象,卻也產生了「主題偏移」的情形。著重於親情互動的鋪陳渲染,反而隱蔽了「宗教關懷」之意涵。她期待詩作能在日常的描寫中,提升至宗教「抽象性」的思考,勿過於貼近現實之直觀反射,而應留下空靈、想像的氣氛。然而其中亦有為了表現抽象思惟,堆砌過量概念化詞彙的作品,使得內容浮泛且略顯造作。

 

劉克襄笑說,自己反而會選擇宗教性意味不那麼直接、強烈的作品。面對宗教文學獎,的確會看見許多作品用力往「宗教」方向耕耘,反覆閱讀兩三遍後,他傾向能在語調和句法上表現較為輕盈、柔軟的詩。第一輪投票會先讓這些作品進入討論。

 

第一輪投票

 

發表整體感言之後,進行第一輪投票,每位委員以不計分的方式選出心目中的前五名,共十五篇入選。

 

投票結果:

 

〈禮物〉(李癸雲、劉)

 

〈開始飛翔〉(李敏勇、洪)

 

〈蝸牛會飛〉(劉)

 

〈島〉(李敏勇、洪)

 

〈感知〉(李敏勇、羅)

 

〈樂園〉(李癸雲、羅)

 

〈抵達〉(李敏勇)

 

〈紫錐花〉(羅)

 

〈在──憶病危的父親〉(劉、羅)

 

〈摸˙摩˙抹˙默──寫給生命因缺陷而完滿的孩子〉(李癸雲、洪、羅)

 

〈請夜導覽我們的聲音〉(李癸雲、李敏勇)

 

〈無法解釋的完成〉(劉)

 

〈回〉(劉)

 

〈稱職大佛與無業遊魂〉(李癸雲、洪)

 

〈途中〉(李癸雲、洪)

 

一票作品討論

 

〈蝸牛會飛〉

 

劉克襄表示此篇清新可喜,他假設作者是位年輕人,有自己浪漫唯美的語言,其中亦含哲思,在其他篇都如此沉重的時候,這首詩反而突出。李癸雲附議劉克襄,此詩有許多驚喜處,語言輕盈,但她認為內容與題目的綰合度不足。

 

〈抵達〉

 

李敏勇欣賞此詩「行距」散發的迷人氛圍,然讀後仍難以掌握究竟「抵達」了什麼,故放棄。

 

〈紫錐花〉

 

羅智成短評,此詩小題見大意,不依賴艱深字彙,舉重若輕,戛然而止。

 

〈無法解釋的完成〉

 

李癸雲特地查了詩序文「楞嚴經」之相關資料,詩作整體語言恣意放任、有力道,但既然放了序,詩行卻沒有呼應與解釋,看似寓意深藏,完成度並不高。洪淑苓認為引了強調「觸覺」的序言出來,詩句卻無扣合觸覺意象,若不引序文,此詩其實自成一個世界。

 

劉克襄欣賞第三段的譬喻:「飄忽旋轉,大若逆行的水星/小若結石,使肉身燦若石榴」;羅智成則點出此詩首句「時間對我越來越愚蠢」和第二段的「時間」描寫無法契合。

 

〈回〉

 

劉克襄說此詩離宗教文學獎的主題稍遠,他圈選是因「父親」以「雪人」比喻,有一種淡而溫馨的味道,很輕盈。李癸雲認為這首詩像童話又像寓言,語言有些散文化,感覺作者花力氣經營,卻不夠到位。洪淑苓指出詩的重點意念其實只是最後一段,前面鋪陳太長,反而成了缺點。

 

二票作品討論

 

〈禮物〉

 

李癸雲十分喜愛這首詩,作者以幽默的口吻鋪展一個深沉嚴肅的主題,以輕巧的修辭剖白父母的年老與疾病,淡化了難言的悲哀。現代用語和親情之愛結合,是一種擺盪,前面寫父母的囧與宅、身體之病和照顧之累,到末段如何和父母靈魂的光重新焊接,感動慢慢浮現,有二元辯證性。劉克襄亦支持此詩,但點出一些問題:第三段鮭魚的意象突兀、「偷渡過量血糖」不夠精準、音樂性不足、最後收尾太正向;不過他仍欣賞此詩語言的創意。

 

洪淑苓拋出疑問:「我不知道它的宗教性在哪裡。」她指出多篇皆寫及對父母親的照顧和感念,但作為宗教文學獎的作品,必須從中翻出另一層次,讓讀者看見人的「生老病苦死」究竟是怎麼一回事,而非單純的親情互動。

 

羅智成認為此詩雖有些問題,但在這道貌岸然的文學獎裡,大家穿西裝打領帶,作者有勇氣發揮現代詩反美學的精神,值得支持。他指出此種反美學的作法,有些波特萊爾的味道,而波特萊爾是以反美學、反宗教來襯托出內心更大的虔誠。

 

〈開始飛翔〉

 

李敏勇被這首詩青春的氣息感染,句子清晰,雖宗教的本質不明顯,詩中成長的氛圍卻十分動人。洪淑苓亦感受到此詩洋溢生命的活力,以歡喜的心期盼進入人生另一段旅程,文字流暢。缺點是其中一句「我們/在生命的分岔處保有各自的雨具/去維護門外失修的道路」前後意象無法對上。

 

李癸雲認為此詩語言漂亮,善於敘述與轉折,只是青春之梗鋪得太長,都在期待之中,較無新意。羅智成則對詩的「可信度」持疑,詩中段出現「老師說」,原以為欲對敘述者作出質疑,但整首詩卻只是印證老師的說法。且作者用老成的語言講童心,可信度打了折扣。劉克襄認為「奔向陽光」的主題在前輩詩人或當代詩作中皆可尋見,同質性太高。

 

〈島〉

 

羅智成乍讀此詩,猜測與綠島和被囚禁的政治犯有關。他覺得詩裡出現「佛經」一詞沒有必要,太過牽強。劉克襄亦對「佛經」一詞持疑,第二段中間也有語病。李癸雲欣賞這首詩的節奏感,亦感覺詩中有政治隱喻,似指涉台灣或台灣人的不自由,渴望被救贖的心情。

 

洪淑苓認為這是一首完整的作品,文字掌握度很好,寫在島嶼上體驗孤獨與痛苦、近乎修行的一種心境。她不贊成解為與政治相關,「島」可能是一種心靈囚禁的狀態,受困者藉由接觸宗教來尋求解脫與自由。第三段的轉折,等待一個知音出現,「聽見一片遼闊潮濕的寂靜海洋」是精神上的提升,生命的境界因此彰顯出來。

 

李敏勇感受到詩中流露的謙卑與無助,個人和外在現象相互應合,對生活的不安與困厄透過詩語言婉轉表達出來,十分動人。他認同洪淑苓的說法,詩中出現的鐵窗、腳鐐不一定是實指,作為心靈上的象徵亦說得通。

 

〈感知〉

 

李敏勇直言受此詩抽象的思維吸引,羅智成則認為詩的斷句怪異,對詩中自我批判與後設的寫法持保留態度。

 

李癸雲說題目雖是「感知」,讀起來卻有點「反感知」;哲學意涵或許能觸發理性思考,但在感性上則顯得空洞。洪淑苓和劉克襄一致表示:抽象字句堆砌得太嚴重,作者沒有自己的敘事脈絡。

 

〈樂園〉

 

羅智成喜歡詩中兩人的辯證與對話過程,在長期意見相左的日子裡,漸漸從中體會另一種「樂園」的境界。詩以諸多日常瑣事翻出新意,敗筆少,亦富思想性。

李癸雲則認為,雖然曖昧性是讀詩的享受,但反覆讀後仍感隔閡;作者重點不在「喜歡生命」,而是「辯證生命」,考慮後仍願意投它一票。劉克襄指出此詩楊牧的味道太濃,故未圈選。

 

〈在──憶病危的父親〉

 

劉克襄盛讚「只想/陪你,一同坐在/你的刀鋒上」一句,意象的表達跳出以往詩人的呈現方法,只是第三段稍微岔出思路,但可以接受。洪淑苓亦欣賞此詩,但似乎看不出欲表達的深層「宗教性」為何。

 

李敏勇認為此「在」實為「不在」,作者卻以具體事件拉出張力。羅智成讚賞作者能營造詩的氛圍,亦碰觸了人性的幽微面。

 

李癸雲補充,這首詩在主題與內容上雖無明顯突破,穿越時空的寫法亦屬老梗,但作者寫得十分到位,易牽動讀者情感,願意進一步支持。

 

〈請夜導覽我們的聲音〉

 

李敏勇認為此詩在引文交代了事件背景,整首詩依此脈絡發展,不空虛浮泛。羅智成難以想像詩題「請夜導覽我們的聲音」是怎樣的一種「動作」,乍看優美,在邏輯上卻不成立;他並補充「導覽」應改為「引導」更為合理。

 

李癸雲和劉克襄皆不喜歡題目和引文,語言經營不成功,令人難以理解。但詩末尾突然浮現了畫面,內容的錯落反映情感的曲折,雖有些許感動,但仍不夠完整。

 

〈稱職大佛與無業遊魂〉

 

洪淑苓為此篇作品拉票,詩題有對照性,菩薩在高處閉目垂視芸芸眾生,寫出處於傳統與現代間小人物的內心掙扎與衝突。第二段化用賴和〈覺悟下的犧牲〉拉出歷史景深,第三段又以「後現代的田畝」與之對話,文情並茂,是一首非常好的作品。

 

李癸雲認為這首詩格局宏大,在宗教的視框內講入世之困苦,只是此詩在宗教氛圍裡出現薯條、可樂等名詞,也沒有進一步發展,語言上有瑕疵。羅智成指出在語法和斷句上有些不順,亦不曉得作者對於詩中引用的諸多宗教性詞彙是否有所了解。

 

〈途中〉

 

「非宗教主題卻有宗教性的抒情!」李癸雲如此稱賞。講愛情卻不俗濫,詩裡有許多新鮮準確的意象,令人驚喜。詩的最末一行輕輕點出主題,那位女孩就是他的菩薩,靜靜守候身旁,十分溫暖。

 

羅智成重讀後,驚訝自己為何一開始遺漏了此詩。他認為生活處處皆宗教,在愛情中亦能有宗教性的感受。洪淑苓喜歡這首詩流露生命的美好氣氛,植物生長意象的描寫也很特別,末尾在抒情中浮現宗教味道,令人感動。

 

劉克襄表示讀了這首詩後,有種「初戀」的感覺,缺點少,敘述流暢。

 

三票作品討論

 

〈摸˙摩˙抹˙默──寫給生命因缺陷而完滿的孩子〉

 

李癸雲認為此詩的起承轉合很好,詩題精心設計,有創意。但讓她顧慮的是,詩中描寫孩子的缺陷並不明顯,想要全盤掌握反而偏向「想像」文字的表述,不夠具體。羅智成讚賞作者的用心鋪陳,以童話性的語言帶出正向觀點,「因缺陷而完滿」是個謊言,述說給孩子聽也許優美,卻掩蓋了事實。

 

洪淑苓喜歡結尾的詩意,作者跳出來,看見生命因缺陷而體會到的種種風景,而非用自身的親情去包裝。理路清楚,文字也好。

 

李敏勇不太喜歡題目的設計,「完滿」一詞有些刻意,副標讓關懷過度突顯,應可刪去。劉克襄同意李敏勇,就宗教文學獎的主題而言,應再寬廣些,生活中宗教性的思考其實並不狹隘;若先有宗教預設,除了作品易顯斧鑿痕跡,在內容和表現手法上也將受限。

 

第二輪投票

 

經詳細討論,決審團分別以第一名五分、第二名四分、第三名三分、第四名二分、第五名一分,進行第二輪投票,評定名次。

 

投票結果:

 

〈禮物〉10分,(李癸雲5、劉4、羅1)

 

〈開始飛翔〉7分,(李敏勇3、洪2、劉2)

 

〈島〉9分,(李敏勇5、洪3、劉1)

 

〈感知〉2分,(李敏勇2)

 

〈樂園〉6分,(李癸雲1、羅5)

 

〈在──憶病危的父親〉8分,(李癸雲3、劉3、羅2)

 

〈摸˙摩˙抹˙默──寫給生命因缺陷而完滿的孩子〉6分,(李癸雲2、洪1、羅3)

 

〈請夜導覽我們的聲音〉4分,(李敏勇4)

 

〈稱職大佛與無業遊魂〉5分,(洪5)

 

〈途中〉18分,(李敏勇1、李癸雲4、洪4、劉5、羅4)

 

經兩個小時的反覆討論,第十二屆宗教文學獎新詩組得獎名單出爐:首獎〈途中〉、二獎〈禮物〉、三獎〈島〉,〈在──憶病危的父親〉與〈開始飛翔〉兩篇獲佳作獎。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anfuplay&aid=11392987

 回應文章

lucychang
2014/03/01 20:17

網站上怎麼看不到得獎作品呢?                                        

(lucychang@live.com)

lucychang
2014/03/01 20:17

網站上怎麼看不到得獎作品呢?                                        

(lucychang@liv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