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郭岱君 著 台灣經濟轉型的故事 摘錄
2019/05/02 21:00:44瀏覽782|回應0|推薦30

 

 

    郭岱君  台灣經濟轉型的故事    摘錄

P.009  抱持三民主義民生主義的核心主張:節制私人資本,

    發達國家資本是國民政府的經濟理念。1949年國民黨在

    台灣推行是以公營事業為主的統制經濟體系。

p.019  (1950年開始,經過30年的改革)由計畫經濟成功的轉

    型為市場經濟。

p.027  1985年台灣被日本統治,台灣經濟成為殖民地式的經濟。

      1945年日本戰敗,派陳儀接收台灣,建立嚴格管制的新

    管制的經濟體系,為台灣人民所怨,引起1947年228事變。

p.032  1949年蔣中正總統下野之前命陳誠接任台灣省主席,負

     責土地改革及經濟建設。自己負責黨的改造。

p.047  創黨就為派系所苦,「二陳」陳果夫及陳立夫CC係人多

     、勢大,地方實力派如桂系、閻系、馮系----權力競爭,

     蔣總統深以為苦,必須終止派系鬥爭,想用陳誠取代

     閻錫山任行政院長,多人反對,讓蔣總統因大陸慘敗壓

     在心中羞憤爆發,在中山堂的總理紀念會上,一上台,

     就說:「中華民國亡了!」- - 才通過陳誠的提名案。國民

     黨在台灣重生。

p.063  1950年4月通過「台灣省地方自治法規」7月2日辦理

     第一次選舉。 1951年完成縣市長選舉,依法辦理

p.069  陳誠負責土地改革,分三七五減租、公地放領、耕者有

      其田三階段。

p.071  三七五減租,農民生產力增加,生活改善,對國民黨改觀。

p.071  公地放領:政府把島上五分之一公有耕地賣給佃農,佃農

      每年繳交實物產量的25%,10年,不得私自轉讓,有

      100萬人受惠。

p.072  耕者有其田:政府無地,向大地主買地無錢,陳誠、嚴

     家淦、任顯群想出用公營企業股票及土地債券與地主換地。

     反對者認為換地違背孫中山的民生主義。在蔣中正的支持

     下通過,換地的企業是:台泥、台紙、農林公司、工礦公司。

     不滿的地主有些遠走日本,成為台獨工作者。

p.079  1949年台灣物價上漲,貨幣機能幾乎崩潰。

      1950年稅收不足,台灣銀行超印台幣應急。

p.086  1949年台灣省主席陳誠成立「生管會」任命尹仲容為常務

     委員,大力振興產業,發展紡織工業,1960年紡織業已具

     出口競爭力,1970年代成為台灣輸出的大宗。

p.096  到1953年「生管會」管理全台灣的公營生產事業,還有民

     營企業的輔導,金融貿易的決策。職權過大,遭到裁撤,

     設立「經濟安定委員會」,主任委員是省主席俞鴻鈞,工礦

     生產計畫併入經安會為「工業委員會」,由尹仲容為招集人。

p.097  1952年國際貨幣基金會的經濟學家-- 蔣碩傑休假來台,

     送給尹仲容一本James Meade所著的<計畫與價格機能>

     的書,並介紹經濟學家海耶克堅持的自由市場資本主義、

     反對社會主義、凱因斯主義、集體主義的「正確的經濟原理。」

p.098  1953年尹仲容開始推動民營化觀念,

      1954年放寬政府管制、發展民營企業、推動外匯貿易改革。

     尹仲容成為國民政府的「民營化、自由化」代言人。

p.099  尹仲容主管的「工業委員會」的任務是突破經濟困境,發

     展製造業,當時國民所得低,經費靠爭取美援。盡量發展

1, 進口替代工業 2,盡量鼓勵民間投資興辦的民營事業。

p.101  優惠的「工業發展」政策,人們仍然擔心風險,如台灣

     塑膠公司,開始永豐工業老闆拒絕,再找在台灣銀行有

     500萬存款的米、木材商王永慶接手,成就了今天的「台塑」

     到1990年代成為世界最大的塑膠王國。

p.103  台灣平板玻璃因為沒有民間投資,尹仲容先由中信局出資

     籌辦,一切就緒,陳尚文才出資接辦,就是現在的新竹玻璃

     公司。另有:台灣氰胺公司、皮革工業等,都是受「工業委

     員會」的大力扶植。

p.105  1950年底,台灣開始第一次財經大辯論。

      1953年春台灣開始自由經濟和計畫經濟大辯論。

p.113  經討論,輿論界倒向自由經濟的原則,但國民黨內部還是

      強烈反對,為中國人造纖維公司的經營等等,一再爭論,

      尹仲容拿孫中山的實業計畫說明民生主義包括社會主義與

      資本主義的優點,大聲疾呼「保護民營企業、保障合理利

      潤、尊重企業自由。」

p.116  蔣中正、陳誠請工業委員會準備一說貼為「節制私人資本,

      發達國家資本。」解套。蔣中正改節制為調節管制而不是限

      制,以「均富」來闡釋民生主義。

p.117  1953年11月陳誠國民黨全會中宣布:「---凡是可以讓人民經

     營的事業,-- 開放民營,這是發展國民經濟的一個基本原則,

     也是剷除官僚資本病根的一個有效辦法。」推動企業民營。

      1954年胡適公開演講,肯定資本主義自由經濟對個人自由及

     人民資產的保障。

     至此:辯論多年的自由經濟思想與民營政策得到一致的肯定。

p.120   1954年一年開辦了16種新興工業。

p.121   在美援的強力要求下,調整電價,1954、1955年的

      調整,反對聲音讓尹仲容深感改革要先改變觀念,

      特別重視立法,唯有立法,形成制度,政策才能長久。

p.126   尹仲容因揚子木材案被告,蔣中正雖然信任尹仲容,

      但不插手司法,經濟部長懸缺8個月換上江杓,是個

      不求作為,可以讓公文躺14個月的部長。(人性不同)

      外匯貿易問題不能解決,台灣經濟發展出現困難。

P.148   1957年8月尹仲容復職,主張改革外匯制度,但徐

      柏園怕通貨膨脹而反對, 蔣中正、陳誠也難以取決,

      因為改革與否有相當大的政治壓力,外匯改革牽涉

      社會控制問題,「改革」意味政府要放掉手中控制權,

      民營企業快速增長,會危及國民黨對台灣政治及經濟

      的控制,因此徐柏園覺得改革有政府的顧慮。

p.155   尹仲容提出台灣經濟問題是由於一個基本原因引起,

      就是島內物質的供給不足以應付需求。供給<需求

      所以台灣要擴大生產、拓展外銷,拓展外銷先要解除

      繁複的外匯管制。

p.156  1957年蔣中正命副總統陳誠組成「外匯貿易研究小組」

     嚴家淦自美返國,加入小組辯論,支持尹仲容主張,改

     革派獲勝。

p.160  1958年4月12日行政院公布「改進外匯貿易方案」等。

      讓外匯貿易政策由管制進口變成鼓勵進口;由財政目的

      轉為經濟目的,這改革讓台灣經濟與國際市場銜接。

      開創台灣在1958年後高速經濟成長和高速出口成長的

      新時勢。

p.169  1958年11月20日財政部長嚴家淦、經濟部長楊繼曾、

     外貿會主委在行政院院會聯名提出臨時動議,改二元

     匯率為單一匯率。台灣第二次財經大辯論有了圓滿結果。

p.171  1958年成立美援會取代經安會,尹仲容在美援會積極推

     動台灣經濟由「進口替代」轉為「出口導向」的大變革。

p.176  美國國內經濟遇到瓶頸,1957年由援助取向改為發展取

     向,希望加速島上經濟發展,同時讓美國私人企業來台投資。

p.177  美國郝樂遜建議台灣減少消費、鼓勵生產、爭取美援。

      陳式銳呼籲成立證券市場。

p.181  美方要台灣減少國防預算,放棄反攻大陸,不為蔣中正

     接受。為了經濟改革,減少軍費是必然。

p.185  尹仲容擬出「十九點財經改革措施」,讓美國大為驚訝,

     唯一歧見是國防預算要削減。最後嚴家淦想到變通方法,

     提出依通貨膨脹率凍結  國防預算的方法讓蔣中正同意

    「加速經濟發展計畫」,美國同意與台灣合作完成。

     但後來因執行不力,改革效果不理想。

p.192   尹仲容一再說明民生主義與自由經濟是相融的,在改革

     進退兩難之時,陳誠任命尹仲容擔任仍有中央銀行功能的

     台灣銀行董事長,主張集中資源,發展幾個有前途的出口

     型工業,讓台灣經濟起飛。在尹仲容領導下,立法院通過

     「獎勵出口條例」,並得財政部長嚴家淦的支持,願意以

     減稅來刺激投資,宣導只要經濟成長,稅收會不減反增,

     台灣經濟開始提升,但尹仲容因肝炎過世。尹仲容1958

     ~1963的改革是台灣後來三十年經濟發展的重大關鍵。

p.203   1949年1月22日李宗仁代總統宣布接受中國共產黨

     提出的和談八條件(包括「廢除中華民國法統」),當天

     下午,陳誠在台灣省政府舉行中外記者會,宣布台灣

     700萬軍民一致擁護蔣介石,絕不與共產黨和談。全中國

     35省,陳誠是唯一正式向全世界宣布堅決反共的省主席

     ,讓中華民國得以在台灣永續存在。    

p.204   陳誠組閣重用黃少谷為秘書長、尹仲容改革經濟、

     嚴家淦任財政部長完成外匯貿易的改革,將台灣從

     「管制經濟」轉變為「計畫的自由經濟」。

p.206   1958陳誠二次組閣大膽任用尹仲容,信任尹仲容,

      當尹仲容反對李連春提出外銷食米與陳誠爭論時,

      陳誠說:「能幹的人都是有個性的,尹主委的爭辯是為

      了國家,所以容忍了。」

p.207   1958~1963 陳誠第二次行政院長的五年間,台灣經濟

     通過體制改革,從計畫經濟轉向市場經濟。

p.208   陳誠重用嚴家淦為財政部長,因為經濟改革需要財政

      部的配合。

p.209   陳誠民營企業,認為保障私有財產,才能發揮個人的

      最大潛力,希望把台灣從農業社會轉變成工業社會,

      最後建立一個「中產階級」。

p.213   尹仲容善於將政策落實為法律,一切經濟活動都只有

      一個目的:但求國家及國民的最大利益。

P.220  1945年嚴家淦隨陳儀到台灣,1950年嚴家淦任經濟部長,

      在轉任財政部長,協助陳誠內閣完成財經重要施政,1954

      擔任台灣省主席,1957年改任行政院政務委員,支持尹仲容

      爭取美援,完成一個、又一個的重大的經濟計劃。

p.222  1963年陳誠因病辭行政院院長,嚴家淦接任,1969年當選

     副總統兼行政院長繼陳誠領導台灣的經濟建設,到1970

     國際間開始談論「台灣經濟奇蹟」。王昭明指出嚴家淦、

     尹仲容的搭配是台灣早期經濟發展成功的「關鍵中的關鍵」。

p.225  1958~1965 楊繼曾任經濟部長。任內成立加工出口處,拓展

     外銷,台灣由進口替代工業轉為出口導向工業,由管制計畫

     經濟逐漸改為市場經濟。

     楊繼曾認為「外銷」與「工業化」是一個繁榮循環。

p.228  任顯群隨陳儀到台灣恢復台灣內外的交通。任台灣省主席

     吳國楨的台灣財政廳長,台銀董事長,國庫空虛之時,推出

     統一發票、愛國獎劵、印花稅穩定台灣初期財政。

p.230  堅持計畫經濟而後看到外匯改革成功而轉為支持市場經濟

     的官員有徐柏園、俞鴻鈞。

p.234  對台灣經濟轉型有影響的國際經濟學家有蔣碩傑、劉大中、

     邢慕寰、王作榮。

p.238  1951年開始,美元派遣援助團到台灣,與台灣國民政府的

     的國民黨領導人建立一個亞太聯盟來抵制「紅禍」,美國公署

     顧問相信台灣建立一個繁榮開放的社會,是防共最好的辦法。

     從1954~1965年共援助24.8億美元。美國是反對共產主義的國家。

p.243   1960年台灣經濟突飛猛進,開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的新

     的經濟發展路徑,民眾的儲蓄愈來愈多,消費品增加,一直

     持續到1990年代,1965年美援停止,台灣也安然度過。

p.246   台灣民營企業的活力逐漸超過國營企業,到1993年,私營

     佔83%,國營只佔17%,私營普遍是家族擁有的中小企業。

p.250   台灣經濟成長是政府政策正確,政府鼓勵勞力密集產品出口

     ,使產品成熟,具競爭力,也取代原來進口產品,使台灣貿易

     由赤字轉為順差。

p.251   蔣中正、陳誠的政治領導是台灣經濟改革成功的重要因素,

      蔣中正是1950、1960年代最有權威的領導,任何改革措施,

      沒有他的同意,不可能行得通。蔣中正把經濟建設任務交給

      陳誠負責,放手讓陳誠、尹仲容推動改革,所有改革都有

      蔣中正背書。

p.255    蔣中正致力維持一個清廉的政府,他的技術官員不介入商

      業,不搞政商關係,兒女不從商、不從政,靠自己本事,從

      是專業工作。

p.258   台灣改革歷程,成績斐然,人民分享到經濟繁榮的成果,

      是領導者(決策者)-- 蔣中正的決心和魄力。

讀後感:30年前經濟改革,兩派吵鬧中,造就亞洲四小龍第一的成就。

   現今的政治吵吵鬧鬧,不知可否吵出一個欣欣向榮的中華民國。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echiajo&aid=126342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