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淺介《普魯斯特的個人書房》
2013/03/29 05:59:54瀏覽677|回應1|推薦8

淺介《普魯斯特的個人書房》

Un livre est un grand cimetière où sur la plupart des tombes on ne peut plus lire les noms effacés.
一部作品便是一片廣闊的墓地,大多數墓碑上的名字已被磨去,無法再辨認。
(p.230 追憶似水年華 VII 重現的時光 聯經版 1992 )

每隔一段時間,似乎就會出現一本與普魯斯特相關的書本。
然而身陷《追憶逝水年華》(以下簡稱《追憶》)的巨大文本以及諸多有關普魯斯特的傳記、評論之間,總讓我無法清楚確認眼前的新書究竟適合什麼樣的讀者?
是適合久仰普魯斯特及《追憶》的大名而尚未接觸的讀者?
還是適合剛開始涉獵《追憶》而昏頭轉向的讀者?
又或者適合專研《追憶》而與德勒茲(Gilles Deleuze)William C. Carter 為伍的讀者?

作者安卡.穆斯坦在一開始的〈引言〉提到:
rare are the writers who were not also great readers.
Proust was no exception to this rule; reading had always been his earliest and most important source of pleasure and stimulation, and it remained as such. He is distinguished from his colleagues, however, by the immense role that literature plays in his oeuvre.
(
身為作家而不善於讀書者,幾希。普魯斯特當然也不例外。讀書之於他,既是最早也是最重要的樂趣和激勵,而且終身不改。但相較於其他作家,文學在他作品中所扮演的角色,其巨大卻是無人能及。
)

《普魯斯特的個人書房》這本書,主要談的就是影響普魯斯特的作家以及他如何透過《追憶》中的人物去詮釋不同的文學品味。


先談到影響普魯斯特的作家這部份,書裡頭列舉出不少作家,包含喬治.桑、戈蒂耶、巴爾札克、拉辛、聖西門、馬拉美、夏多布里昂、波特萊爾、奈瓦爾、法朗士、杜斯妥也夫斯基、托爾斯泰、喬治.艾略特、羅斯金
其中有關波特萊爾的部份,雖然不像拉辛或龔固爾兄弟另有專章討論,但書中談到兩人的相似處以及對文學問題的思考點,頗值得參考:

評論家經常談到兩人之間的相似處:兩個人都沉迷於童年的失樂園,全都強烈地依戀母親,年少時多病,濫用麻醉藥品。更重要的是,普魯斯特清楚知道,波特萊爾和自己一樣,缺乏決心,也正因為這個毛病,他和波特萊爾的創造力都曾經癱瘓多年;另一方面,在某些詩作中,殘忍與隱忍並置,詩韻說變就變,還有波特萊爾本人那既動人往往又矛盾的本來面目,也都令他孺慕不已。
……
波特萊爾舉棋不定,普魯斯特將之歸咎於怠惰、缺乏信心,甚至於力有未逮,他心裡有數,自己也是一樣的毛病,但這多少給他帶來了一點安慰:「我該寫本小說呢?還是一篇哲學論文?我真的是一個小說家嗎?我發現波特萊爾的《小散文詩》(Petits Poèmes en prose)及《惡之華》(Les Fleurs du Mal)居然是同一個主題,這還滿令人安慰的。」到底該採用什麼形式,如此舉棋不定,在普魯斯特看來,無非是缺乏意志力,要不就是欠缺藝術的直覺,但也要怪「自己的才智不足,明明知道路徑不同,卻無法下定決心選擇」。

其次談到普魯斯特如何透過《追憶》中的人物去詮釋不同的文學品味。這個議題的前提在於作者觀察到一個現象:
Positions, opinions, and sexual orientations may change, but everyone keeps reading in La Recherche.
(立場、看法及性取向或許會變,但在《追憶》中,每個人都閱讀不輟)

而這本書主要把《追憶》裡頭的要角夏呂斯男爵以及貝戈特當作討論重點。前一位是最用心的讀者,後一位則是最具才華的作家。
作者認為夏呂斯男爵是「《追憶》中最強悍也最複雜的人物之一」、「悲劇性格卻又風趣到不行」,另外就其文學素養,可說是「聖西門、巴爾札克、塞維涅夫人及拉辛的鑑賞家」。作者特別提到了巴爾札克小說中的情節與人物性格如何影響到普魯斯特及寫作,我想這是將來可以再努力研讀的一個方向。
至於貝戈特,小說中的敘述者從年少的崇拜一直到長大後相識而持續相知的友誼,在現實生活中,與法朗士有著似曾相識的身影。
然則,作者特別提到,普魯斯特與貝戈特的角色到了後來多少已經混淆:
「在這裡,我有一種感覺,作者對貝戈特的處理似乎有了變化:作者普魯斯特與虛構人物貝戈特之間的界線愈來愈模糊,特別是作者表現於作品中的敏感及他生活的醉生夢死之間所形成的這種強烈對比。」(p.200)
其實這個看法,在我最近讀到的另一本書《天真的和感傷的小說家》裡頭,奧爾罕帕慕夏也如此認為:

我覺得普魯斯特在這裡通過主人公貝戈特所表達的觀點直接反映了他自己的感受。但是,讓我們首先微笑著問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魯斯特先生,你就是貝戈特嗎?"

作者最後則是引用了《追憶》當中「貝戈特之死」的經典場景做為結束:
他死了。永遠死了?誰知道呢?……(難道)沒有一個和這個世界完全不一樣世界,我們為了來到這地上才離開它,或許再回去又活過來……因此,貝戈特並非永遠死了這種想法並非不可能……
人們埋了他,但那一整晚的哀悼,櫥窗燈亮著,他的書,三本三本地排列,如同展翅的天使守夜,對已經不存在的他,彷彿復活的象徵。


感覺上,或許「普魯斯特的書房」並不寬敞,只讓我們瞥見幾位法國作家的珍本,另外穿插點綴了幾位英、俄作家的書本封皮,但這些前人的作品如何讓普魯斯特融會貫通、掇菁擷華,展現在其《追憶》之中,才是「書房」價值所在。

如同作者在本書〈結語〉裡頭所述
過去的偉大作家,他不只是掛在嘴上,引述他們的句子而已,事實上,他已經吸收他們,將他們化作自己的一部分,參與自己的創作。如此一來,他們的作品也隨之流傳下來,但不是以那種呆板的紀念碑方式,而是透過普魯斯特出其不意的巧思,讓他們在不同的傑作中不斷地被人重新發現,重新詮釋。讀《 追憶》最大的樂趣之一,就是解開過去豐富而多樣的屬性。
普魯斯特不僅把過去之美呈現出來,而且也為現代主義的時代做出了頂備。其為天才,固然意氣風發,若不是站在那些巨人的肩上,又何能如此堂堂跨入二十世紀。

我也希望藉由《追憶》的閱讀,追隨普魯斯特在浩瀚的書海中徜徉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75634
普魯斯特的個人書房 Monsieur Proust’s Library
作者:
安卡.穆斯坦
原文作者:Anka Muhlstein
譯者:鄧伯宸
出版社:立緒
出版日期:20130131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6513718
裝訂:平裝

解開《追憶逝水年華》的創作密碼
爬梳普魯斯特的意識流迷霧

  如果你認識他,但還沒讀過他的著作,這會是一幅關於他 / 你的閱讀地圖
  如果你已愛上他,卻始終沒能讀完他的著作,這將讓你再次陷入回憶裡的失樂園
  卷帙浩繁的《追憶逝水年華》,計有七大卷、四千多頁、二百多萬字,共出現兩百多位人物,多達六十位作家坐鎮其間;過去、現在與未來交疊,主觀與客觀世界虛實交錯,交織出屬於普魯斯特的獨特宇宙,形式極其複雜,令人無法輕易窺探全貌。如果他手上沒有一本書,想要叫他創造出一個人物來,看來不是件容易的事;如果你手上沒有這本書,想要把普魯斯特理出個頭緒來,恐怕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學識淵博如普魯斯特,盡取古今各種藝術創作之精華,將他們化作自己的一部分,參與自己的創作。穿梭其間的真實作家、虛構角色、經典名著、對白情節、逸聞掌故,以及各種特殊指涉與隱晦象徵,是《追憶逝水年華》的迷人之處,也是最令人困惑之處。
  作者Anka Muhlstein同樣為普魯斯特深深著迷,致力在滋養並豐富其創作風格的沖積層中,掏洗出他小說中的底層基礎,幫助讀者更容易親近普魯斯特的藝術成就。作者特別處理波特萊爾與拉斯金對《追憶》一書的重大影響,並從中透析出拉辛與巴爾札克的成分,此外,還包括喬治.桑、聖西門、馬拉美、法朗士、杜斯妥也夫斯基、托爾斯泰及喬治.艾略特等大師及其著作,以深入淺出的筆法,輔以鉅細靡遺的理證及原汁原味的普氏幽默,解開普魯斯特的創作密碼,是入門《追憶》唯一且最佳的選擇。

本書特色
   透過馬賽爾.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的眼睛,讀者得到一篇風趣又有學問的法國文學歷史描述。
   作者透過大量的研究,找出並介紹對普魯斯特影響最深刻的書籍,告訴讀者這位文學界重量級人物的閱讀習慣如何塑造出他的人生以及創作。

作者簡介
安卡.穆斯坦Anka Muhlstein
  一九三五年生於巴黎。曾經出版維多利亞女王、詹姆斯.德.羅斯卻爾德﹝James de Rothschild﹞、卡維里爾.德.拉.賽爾﹝Cavalier de La Salle﹞及亞斯托菲.德.古斯廷﹝Astolphe de Custine﹞等人的傳記;專研Catherine de MedicisMarie de Medicis及奧地利的Anne;著有雙傳記《伊莉莎白一世及瑪麗.司圖亞特》﹝Elizabeth I and Mary Stuart﹞及近作《巴爾札克的蛋餅》﹝Balzac’s Omelette﹞。分別因傳記獲得法蘭西學院獎及龔固爾獎。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14nov&aid=7441419

 回應文章

■♀醫楊曉萍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貝戈特之死與外祖母公園的發病
2013/03/30 01:49
都是輕輕淺淺卻很令人驚蟄的片段.....道出主人翁真正被震懾, 親身經歷的實境吧....貝戈特之死便是作者瀕死的經驗啊.
le14nov(le14nov) 於 2013-03-30 08:35 回覆:

《追憶似水年華》這本書裡頭有太多片段成為經典畫面縈繞在心,就像「貝戈特之死」,讓我們看見普魯斯特如何轉化自身經驗成為作家貝戈特,甚至傳達了一種生死達觀的哲思...
就再讓我們複習一段「貝戈特之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