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Excerpt:《污泥與黃金:波德萊爾》之〈暗淡的航燈〉
2021/11/22 05:13:37瀏覽451|回應0|推薦10
Excerpt:《污泥與黃金:波德萊爾》之〈暗淡的航燈〉

本書源自於法國 France Inter 廣播電台的“與……共度的夏天”(Un été avec) 系列節目。
而作者安托萬‧孔帕尼翁 (Antoine Compagnon) 在〈引言〉一開始就先澄清這個主題其實並不適合波德萊爾。


還有什麼比“與波德萊爾共度的夏天”更讓人感到荒謬的呢?在熟悉《惡之花》(Fleurs du Mal) 的人看來更是如此。因為夏天本不是我們的詩人最鍾愛的季節。

但這又有何妨?我們最終關心的還是作者孔帕尼翁可以從波德萊爾那裡拿出什麼精彩的文句和我們分享啊!



https://www.sanmin.com.tw/Product/index/009723101
污泥與黃金:波德萊爾 (Un été avec Baudelaire)
作者:安托萬‧孔帕尼翁 (Antoine Compagnon)
譯者:甘露
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
出版日:2021/07/01

作者簡介
安托萬‧孔帕尼翁是法蘭西學院教授,法國當代著名學者、文學批評家,曾出版了多部關於波德萊爾的著述,見解深刻獨到。本書每一章節的篇幅不大,雖不能面面俱到,但每一章的內容都讓人耳目一新。作者以清晰明快而又新穎獨特的視角,依托《惡之花》和《巴黎的憂鬱》以及波德萊爾的通信集,著重挖掘詩人的一生經歷及其思想,向讀者揭示這位偉大詩人的另一面。

Excerpt
〈暗淡的航燈〉(Un fanal obscur)

波德萊爾不喜歡他的時代在他的眼中那個時代天真地信仰著進步。進步的宗旨以各種形式出現,技術的、社會的、道德的、藝術的,成為19世紀“唯一的思想”:

這是一個潮流所向的巨大錯誤,對此我希望能與之保持與地獄一般的距離。——我想要談一談這種進步的理念。這盞暗淡的航燈,哲學詭辯的現世發明,短暫地既不遵從自然,也無神性的保障,這個現代派的燈籠在所有我們認知的物體上照出了黑暗;自由失去知覺,懲罰消失不見。希望能看清歷史的人首先要做的,便是將這盞陰險惡毒的航燈熄滅。這個荒誕可笑的理念在現代派妄自尊大的腐朽土地上開出了花朵,讓所有人拋棄了他們的義務,讓他們的靈魂從責任中釋放出來,讓人放棄了追求美好的意願:種族被削弱,如果這種令人痛心的瘋狂持續很長時間,減少的美好將靠在死亡的枕上,陷入因衰頹而顛三倒四的睡眠。這種自命不凡是對頹廢的診斷,而這頹廢早已太過明顯。(《波德萊爾全集》第二卷,第580頁)

波德萊爾這篇強有力的反對進步意識形態的抨擊文章發表於1855年世界博覽會之時,這是在1851年倫敦世博會開啟工業風尚的數年之後,法蘭西帝國為了彰顯其現代化的決心而舉辦的一次盛會。他用了一些極富諷刺意味的術語組合,突出了進步自身的矛盾性,譬如“現代派的燈籠”和“暗淡的航燈”,也就是那些並沒有什麼魔力的燈, “照出了黑暗”。
波德萊爾的朋友,詩人與攝影家馬克西姆‧杜剛 (Maxime Du Camp,他曾陪伴福樓拜去過東方) 對新技術頗為奉承,他寫的《現代詩歌》(Chants modernes)激怒了詩人。這首詩借世博會之機,表達了積極進步主義的觀點,稚氣地歌頌了蒸汽、煤氣和電力。後來波德萊爾嘲笑了杜剛,將1861年版《惡之花》的最後一首詩獻給了他。這首詩便是《旅行》(Le Voyage),給出了“關於全世界的永恆報告”,也就是“不滅罪孽的惱人圖景”,將世界描繪成“惱人的荒漠裡駭人的綠洲”。《旅行》是波德萊爾送給這位為進步大唱讚歌的人的禮物,饒有興趣地破壞了關於進步的所有信念。
這種現代的激情,激起了波德萊爾對同代人的唯物主義的憤怒。這些人根據帶來科學與技術的運動模式構想風尚與藝術。波德萊爾揭露了啟蒙哲學中對人完善性的理念,反對啟蒙哲學人性本善的說法。在他的眼中,這是自盧梭以來不斷擴展的異端邪說,其結果是道德的腐化墮落,因為人們總是期待歷史來改善人類的境遇。“如果人們即使沒有想要進步,也總處在進步之中,進步——甚至在睡夢之中——都是不可避免的”(《波德萊爾全集》第二卷,第325),那麼人類就沒有什麼需要付諸努力的了。
……

絕不能將進步的概念應用於道德的範疇,因為人還是同樣的人,也就是自然意義上的、本質令人憎惡的人。就像波德萊爾在《我心赤裸》中所寫下的那樣:

關於真正文明的理論。
它並不存在於煤氣,也不在於蒸汽或是轉動的輪盤,而在於原罪痕跡的減少。(《波德萊爾全集》第一卷,第697)

當然,最讓波德萊爾憤慨的,是將進步的教條應用於藝術領域,譬如認為現代藝術將過去的藝術淘汰,讓後者變得毫無價值,似乎曾經的藝術就不再是藝術了。當“人們將現代社會的空想展現在他面前,像一個充氣膨脹的怪獸,展現著不斷完善和無限進步”時,德拉克洛瓦憤怒地大聲呵斥:“那麼我們的菲狄亞斯在哪裡?我們的拉斐爾又在哪裡?”(《波德萊爾全集》第二卷,第759) 這就是為什麼,沒有被進步所蒙蔽的德拉克洛瓦成了波德萊爾的導師。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14nov&aid=170470527